《塔》reference_book_ids\":[6933993689584765966]}],\"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start_container_index\":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4},\"quote_content\":\"《全唐詩》reference_book_ids\":[70725693098216847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此有趣的作品,還有必要“解說”嗎?若用解說的方式,對作品進行剖析,未免使人掃興吧?所以接下來,我隻是站在一名普通讀者的角度,拋開專業的文學分析,談談個人的感受。

這部作品的有趣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麵:其一,推理本身就是一件趣味盎然的事;其二,作者描繪了八世紀初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都市唐長安的風貌,可謂妙趣橫生;其三,作者陳舜臣本人也是相當有意思——這樣的小說,非陳舜臣寫不出來!這三個方麵縱橫交錯、相互融合,成就了這部使人愛不釋手的推理小說。

全書由六個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都屬於廣義的密室殺人案件,即本格推理小說。推理小說愛好者幾乎一致認為,短篇最能體現本格推理的妙趣。本書正好作為此觀點的佐證。陳舜臣筆下的密室殺人案件,立意新穎奇特。讀同樣是以長安為背景的密室殺人小說《方壺園》時,我就吃了一驚,《大唐探案錄之長安風雲》中的故事設定更加多樣化,再次使我深受震動。

在《東方來客》中,賀望東通過推理,巧妙地揭穿了偽造的殺人現場,並通過觀察人物動作,結合人物性格,識破了凶手的殺人手法。在《上元夜譚》中,凶手利用吹箭,從穿門鈴繩的小孔進行殺人,而凶器卻融化消失了。在我讀過的書中,與此類似的設定,我隻想到了某個英國短篇小說《茶葉》(1935年)。在《茶葉》中,死者用幹冰做成的短劍,在洗桑拿浴時自殺了,凶器自然也煙消雲散。但是,用幹冰做凶器,未免過於誇張,相比之下,《上元夜譚》中用冰做吹箭就順理成章多了。

說到順理成章,我不禁想到了陳舜臣有一次對我說:“推理小說不能以情節推動角色,而要以角色推動情節。”這正是他的推理小說的精妙之處。犯罪行為是人做出的,詭計是人設計的,謎也是由人破解的……這一連串的情節,不是機械地發展的,而是隨著人心的變化自然而然發生的。用冰做的吹箭真的能殺人嗎?《富商之惑》中,賀望東能看出字舞,難道王久就看不出嗎?盡管有讀者會提出這樣的質疑,但並非不能接受這種設定。在《如煙如霧》中,賀望東沒有看出詩中的門道,這種失敗的案例,在陳先生的推理小說中也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