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奇的出生
1941年3月1日,一個陽光明媚但依舊寒冷的日子,在浙江紹興城郊的鬥門鎮富陵村,一場規模空前盛大的宴席正在熱烈地舉行。鄉鄰們喜滋滋地踏過一座座平坦的石板橋,繞過縱橫環繞在村裏的一道道小河,從四麵八方趕來赴宴。
“仲賢啊,中年得子,傅家香火終於能傳下去啦,恭喜你啊!”長輩們紛紛上前道賀。
“仲賢兄,真快呢,眨眼你兒子都滿月了,祝賀祝賀!”同齡的夥伴們也嬉鬧著抱拳相慶。
已過而立之年的傅仲賢手捧著酒盅,滿麵笑意地在近百桌酒席間來回穿梭著,應接不暇地向大家一一道謝。
久違的道賀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整個村莊仿佛都沉浸在了一片熱鬧與歡樂之中。
這般歡鬧的場景,在如今這個和平昌盛的時代,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在70年前,正飽受著戰亂之苦的中國大地上,這種歡樂的瞬間卻是那樣地短暫而珍貴。
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抗日戰爭已經整整持續了四年,日寇尚未驅逐成功,為了一致抗擊外來入侵者而結成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卻因為國民黨蓄意發動的一場皖南事變,而埋下了難以彌合的裂痕。
就在傅家為兒子滿月大辦宴席的前一個月,準備撤至長江以北的中共新四軍近萬名戰士在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突遭8萬多國民黨軍隊的伏擊,經過七個晝夜的激戰,僅有2000餘名新四軍戰士突圍成功,其餘大部分戰士被俘或犧牲,從而釀成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事變發生後,周恩來憤然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而同處於江南之地的浙江紹興一帶,此時則籠罩在日寇與國民革命軍拉鋸戰的緊張氛圍之中。兩個多月前,紹興城在日軍的騷擾下第一次淪陷,但是不出三天,便又被國民革命軍收複。心懷狼子野心的日軍哪裏會善罷甘休?他們又在浙東沿海集結力量,伺機再次發動侵襲。
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富陵村的村民傅仲賢迎來了寶貝兒子的滿月之日。盡管時局萬般混亂,但是對於那個時代的黎民百姓來說,一生中的大事莫過於娶妻生子,更何況是曾娶過兩房妻子仍門下無子的傅仲賢,終於擁有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大胖兒子,那種興奮與榮耀之情,是絕對無法隱藏起來自家獨享的。於是,為兒子辦一場風風光光的滿月酒,讓全村的鄉親們都一起來歡慶一番,就成了傅仲賢一家的頭等大事。
滿月酒是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的一種民間習俗,就是專為慶賀嬰兒出世滿一個月而設的宴席。一般的滿月酒,擺個十幾桌甚至幾十桌,就已是相當氣派了,而傅仲賢一擺就是近百桌,這在當時著實是件挺轟動的事兒。
傅仲賢雖然家境不錯,但如此排場的宴席,還是讓人有些意外的,畢竟傅家在當地並不算是什麼名門望族,能有今天這份還算殷實的家境,靠的全是上一輩省吃儉用,辛辛苦苦創業掙來的。
傅仲賢的父親名叫傅其昌,盡管他個子不高、其貌不揚,還長了一臉的麻子,但他的勤儉節約,卻在鄉裏鄉外都是出了名的。由於家境貧寒,傅其昌年紀輕輕就到鬥門鎮上的油作坊裏去打工,憑著勤學苦練和吃苦耐勞,他很快就掌握了嫻熟的榨油手藝,手工榨出來的菜油又香又稠,很受鄉民們的歡迎。
傅其昌不僅幹活賣力,還常常幫老板省錢。笤帚是油作坊裏用得很頻繁的必備工具之一,這種由細竹枝紮製而成的竹絲笤帚很容易散架,用不到個把月就得換新的,而且一換就是好幾把。看到老板把報廢的笤帚一摞摞地往外扔,傅其昌覺得挺心疼的。起先,他怕老板罵,就悄悄地把那些破笤帚撿回來,拆散了之後,再重新捆紮起來。經他這麼一加工,破笤帚竟又變成了新笤帚。老板見狀,不僅沒有罵他,還對傅其昌大加讚賞。於是傅其昌幹得更歡了,一年下來,光是這笤帚的回收利用,就幫老板省下了不少錢。
油作坊的生意紅紅火火,老板自然非常開心,對手下這個既能幹又勤快的小夥子也就格外喜歡,從不拖欠他一分工錢。每次拿到工錢,傅其昌從不亂花,除了留出一點必須的生活開支外,剩下的錢全部都積攢起來。數年之後,傅其昌用打工的積蓄開了一家自己的油作坊。
傅其昌不僅會節省,而且還挺懂得投資理財。他把經營油作坊賺來的利潤,全部拿來購買田地,然後又把田地出租給別人,獲得的租金又拿來買新的田地。就這樣,家產積少成多,竟不知不覺地厚實起來。
靠著勤儉節約,傅其昌不僅白手起家創辦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家業,而且還娶到了一位個子高挑、麵容嬌好的妻子,他們婚後相繼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家六口其樂融融,日子過得美滿和諧。
不過,盡管家境日隆,但勤儉節約的習慣,傅其昌卻始終未改。在他的影響下,一家人繼續過著萬般節儉的日子。有一個最典型的段子,至今還在傅家的後代中流傳:那時候,傅其昌經常會買鹹魚回家,吩咐妻子用鹹魚燒湯,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就隻用那魚湯下飯。吃完飯後,傅其昌的妻子就往魚碗裏再加一點水和鹽巴,把魚醃過之後再煮一煮,下一餐便又可以用魚湯下飯了。就這樣,一直要反複吃上幾天,直到那鹹魚幾乎沒有什麼魚的味道了,傅其昌才舍得讓孩子們分吃了這條已經淡而無味的“鹹魚”。
在生活方麵如此省吃儉用的傅其昌,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從不含糊。他陸續送三個兒子去讀書識字,希望他們從小就掌握知識本領。最令他感到驕傲的,是二兒子傅仲賢,不僅知書達禮、為人善良,而且小小年紀就能寫得一手好字,頗受鄰裏鄉親們的讚賞。
孩子們成年後,傅其昌把自己一生辛苦賺錢買來的一百多畝田地,全部分給了他們。在當時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父輩的家產一般都是分給兒子的,做女兒的是沒有資格得到家產的,可傅其昌不僅分給了三個兒子每人30畝田地,也給女兒留了相同的一份地產,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分得了地產後,傅其昌的幾個孩子各自成家,即便不用勞動,僅靠收取田地的租金,就能讓全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了。
傅仲賢繼承了傅其昌善良的性格,卻沒有繼承父親那種縮衣節食的創業精神。他有著一股濃濃的文人習氣,曾經辦過私塾,自己當老師給孩子們授課,而且把金錢看得很淡,卻把助人為樂看得很重。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相識的或者並不太熟的,隻要有人碰到困難求上門來,他都會千方百計地去幫助解決。在傅仲賢的眼裏,鄉民們的事,就是他傅仲賢的事,因而鄉民們也十分信賴他、愛戴他,公認他是大文人、大好人,還曾推舉他擔任過“保長”。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喜得貴子之後,傅仲賢要如此大肆慶賀了。獨樂不如眾樂,在性情豁達的傅仲賢看來,自己和鄉鄰們就好比是親人,大夥的難處就是自己的難處,當然自己的喜事,也就是大家的喜事了。有了喜事,豈能不好好慶賀一番?
在傅仲賢滿麵春風地與前來赴宴的鄉鄰們頻頻舉杯之際,一個身材矮小,神情卻十分堅毅的女人,懷抱著剛剛滿月的嬰兒,緊緊地跟在傅仲賢的身後。盡管她的臉上也蕩漾著幸福的微笑,但在她的內心,卻是萬般滋味交織蔓延,是欣慰?是釋然?是驕傲?還是一點點的悲壯?此刻就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
她就是傅仲賢的妻子,名叫鍾文姑,但是大家都習慣稱呼她“傅門鍾氏”。此刻她懷裏緊緊抱著的嬰兒,正是她丈夫傅仲賢的孩子,盡管這個可愛的白胖小子並非她的親生兒子,但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她傅門鍾氏,也就不可能會有懷中的這個嬰兒。
鍾文姑其實是傅仲賢的第二任妻子。傅仲賢的第一任妻子在結婚後沒多久,就因難產而不幸病故。鍾文姑是在封建禮教下長大的女子,盡管她並非名門閨秀,但卻是虔誠的佛教信徒,且熟讀女兒經,因此不僅恪守婦道,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門心思在家中操持家務,而且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奉為真理,千方百計要為傅家傳個後代。然而天不遂人意,嫁給傅仲賢之後,鍾文姑一連生了四個孩子,卻都是女兒。眼看著自己的青春一點點逝去,傅家卻還是門下無子,鍾文姑真是又焦急又絕望。無奈之下,她便思量著要給丈夫娶一個二房,好給傅家傳宗接代。
盡管如今看來,這種想法和行為似乎有些愚昧、有些不可理解,但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中,這卻是一種莫大的賢惠。
當時傅家有一個名叫袁梅芳的小保姆,因家境十分貧困,十幾歲就離開家鄉紹興縣馬鞍鎮來到了傅家。鍾文姑見小姑娘長得眉目端正,人也挺本分的,就悄悄地做起了袁梅芳的思想工作,動員她嫁給自己的丈夫。
袁梅芳畢竟還是個姑娘,一沒文化,二沒見過世麵,盡管心中並不十分情願,但又沒有什麼主見,被傅門鍾氏一番貼心的勸說,最後也就勉強答應了。
袁梅芳嫁給傅仲賢不久就懷上了孩子。而鍾文姑呢,就像母親照料自己的女兒一般,悉心地照顧著袁梅芳的身體,生怕她有一個什麼閃失。看著袁梅芳日漸隆起的肚子,鍾文姑比誰都高興,她滿是信心地對傅仲賢說:“你看她的肚子,尖尖的,肯定是個兒子!”
1941年2月1日,正是農曆的正月初六,這天的天氣十分晴好,人們都還在繼續忙著走親訪友,稀稀落落的鞭炮聲在明媚的晨光中一記一記地炸響,可是傅仲賢和傅門鍾氏卻連吃早飯的心思都沒有,他們焦急地等待著,盼望著即將臨產的袁梅芳給他們帶來喜訊。
不知是上天也被傅門鍾氏感動了呢,還是冥冥之中傅家的香火就不該斷。早晨8點剛過,一個健康的男嬰就在嘹亮的啼哭聲中來到了這個世界。
“傅家終於有後了!”鍾文姑伸手從接產婆手中抱過孩子,緊緊地摟在自己的懷裏,仿佛那孩子就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般,眼中忍不住湧出了一片晶瑩的淚花。
兒子的出生,也讓傅仲賢欣喜若狂,他搜腸刮肚,要為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幸好他讀過不少書,是個胸有墨跡的文化人,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為兒子取名傅英畏,希望兒子今後能英武得讓人敬畏;同時,他又為兒子取了一個學名,叫傅振緒,意思是能夠把長輩們留下來的家業進一步振興起來、發揚光大。
也許,傅仲賢為兒子取名的時候,隻是出於一種美好的願望,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的這個兒子真的會如他所願,不僅為傅家振興家業、光宗耀祖,而且還成了一位造福千家萬戶的小城鎮構造大師。
餓成了“破簿包”
傅英畏的出生,給傅家帶來了一片歡樂。這個剛剛來到人世的嬰兒,仿佛成了傅家的“小太陽”,全家人都樂顛顛地圍著他轉。滿心歡喜的大姆媽傅門鍾氏,更是把這個並非自己親身骨肉的兒子視作心肝寶貝,整天抱在懷裏舍不得放手,比那幾個親生女兒都要寵愛上百倍。
孩子的生母袁梅芳年紀尚輕,根本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傅門鍾氏生怕她照顧不好,索性一手包攬了照看英畏的重任。作為家庭主婦,掌管著整個傅家經濟權的鍾氏,每天都要操持大量的家務,但是她不管多忙,都不讓年幼的英畏離開她的眼睛一步。就連晚上睡覺,她也都要把英畏帶在身邊,才能睡得踏實。
然而,傅英畏的“小太陽”地位占據了不到一年,就被打破了。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已經連生四女,本以為自己再也生不出兒子的傅門鍾氏突然又懷孕了,而且這一次,居然生了一個兒子!傅仲賢為第二個兒子取名傅克家,學名傅振先,跟他的哥哥振緒一樣,振先取的也是振興先輩家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