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阿惠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更是傳奇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有太多戲劇性的轉折,當人生的道路每每走到難以為繼的地步時,總是會突然出現新的轉機,呈現出柳暗花明的新景象。
更叫人嘖嘖稱奇的是,盡管他取了“傅阿惠”這樣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名字,但是他的人生,又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要飛黃騰達的。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他的人生軌跡幾度起伏、幾度變幻,而每一個轉折性的階段,都正好是發生在經曆了18個年頭的時候。
第一個18年,是忍饑挨餓,在苦難中磨練成長的18年;
第二個18年,是投身軍營,在部隊中鍛煉成熟的18年;
第三個18年,是回鄉從政,在實踐中服務為民的18年;
第四個18年,是下海經商,在執著中推進小城鎮開發的18年;
這四個18年,見證著傅阿惠走進了古稀之年,也見證著他逐漸從一個掙紮在生活邊緣的苦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曆練成為一位集智慧與仁愛為一體、集理論與實踐為一身的“小城鎮構造大師”。
他的小城鎮開發建設理論,既淺顯又管用,完全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方向,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創了一個多方受益的高效模式;
他的小城鎮開發建設實踐,用一個個令人信服的現實,向我們展示了小城鎮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實實在在的巨大推動作用。
展望未來的18年,傅阿惠老當益壯、雄心未眠。
當然,他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事事親力親為,衝鋒在前了。未來的18年,他為自己做好了規劃,要辦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要繼續選好址、把好舵。他說,開發建設的具體工作,可以交給培養出來的人才團隊去做,但是開發地的選址工作,他還是希望自己親自參與決策。這,也許就是他心中懷藏著的那100個小城鎮目標吧,這些目標他要在有生之年一一參與物色。
第二件事,是要創辦一所小城鎮建設的培訓學校。他打算把自己多年來在小城鎮開發建設上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全部整理成文,當做教材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培訓工作,幫助那些有誌於小城鎮開發建設的人士盡快熟悉行業、掌握開發建設技巧,以便少走彎路。為此,他已在華興集團總部的大樓內騰出了一間專門的教室,準備親自為參與培訓學習的人授課。
第三件事,是要鍛煉好自己的身體。革命意識非常強烈的傅阿惠,深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一道理,如果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再大的宏遠,再多的設想都將無法實現。因此,他非常注重身體的保養和鍛煉,每天的“必修課”,除了茗品茶道之外,就是鍛煉身體。他每天要跑兩圈步、舉近百下啞鈴,還要在單杠上做數十下引體向上,這些鍛煉,說老實話就一般的年輕人也承受不住,而他卻做得異常輕鬆自如。因此,盡管已年逾古稀,卻仍向人們呈現著一派充滿活力的精神麵貌。
傅阿惠的未來18年,一定能走得更踏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