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月球的傳說(2 / 2)

因此,泰勒斯22曾發表過他的觀點,他認為月球是太陽照亮的。薩默斯·阿裏斯塔克23對月相作出了真正的解釋。克萊奧瑪爾指出月球是憑借反射光線來發亮。迦勒底人別洛斯發現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樣,他還因此解釋月球為什麼總是呈現出同一麵。後來,公元前2世紀,西巴克24發現這顆地球衛星的運轉在視覺運動中存在著某些不同。

這些觀察結果被相繼證實,它們促進了天文學的蓬勃發展。公元2世紀的托勒密和公元10世紀的阿布維法,進一步補充了西巴克的觀點,他們認為月球在太陽的影響下呈波浪線形態,導致形成了不同。後來,15世紀的哥白尼25和16世紀的第穀·布拉赫完整地闡述了宇宙體係和月球在整個天體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當時,月球的運動規律已被明確,但是人們對於它的物理結構卻知之甚少。也是在那時期,伽利略通過月球上山脈的存在解釋了一些相位的光學現象,他認為山脈的平均高度在4500圖瓦茲26左右。

在伽利略之後,但澤的天文學家赫維留把月球上山脈的平均高度降低到2600圖瓦茲,但他的同行裏西奧利又把高度提到了7000圖瓦茲。

18世紀末的赫歇爾用一台功能強大的望遠鏡縮減了先前測量的數據。他認為在月球上,最高的山脈也隻有1900圖瓦茲,把高低不平的山脈的高度平均到僅400圖瓦茲。但是赫歇爾終究還是搞錯了,於是出現了後來的哈雷、內斯密斯、比安基尼等諸多天文學家的觀察監測,尤其是比爾和馬德累爾兩位先生堅持不懈的研究,最後終於解決了月球上山脈具體高度的問題。也幸虧有這些學者辛苦的研究工作,月球上山脈的海拔高度才得以被人所知。比爾和馬德累爾兩位先生曾測量過1905座山脈的高度,其中有6座超過2600圖瓦茲,22座超過2400圖瓦茲。

同一時期,人們對月亮的認識也越來越完整;月球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火山口,而它具有火山特點的本質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顯現出來。由於月球遮掩住了其他行星投來的光線折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月球上幾乎應該沒有空氣。沒有空氣,直接導致沒有水。顯然,如果月球人要在此環境下生存,必須具備與地球居民完全不同的身體構造。

總之,我們通過新的途徑和越來越完善的儀器探索月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識,不留下任何未被探索到的地方。雖然它的直徑隻有2150英裏27,它的麵積隻占地球麵積的1\/1315,它的體積隻是地球這個扁球體的1\/49,但是關於它的所有秘密都沒有逃過天文學家的慧眼,這些智者甚至開拓了更為驚人的發現領域。

他們觀測發現,滿月時,月麵上的某些部分出現了白色的條紋,可在不同月相時,卻呈現黑色的條紋。經過進一步仔細研究,天文學家終於了解了這些條紋的真實麵目。原來是些橫亙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的溝槽,它們細長狹窄,直接延伸到火山口四周。溝槽長度在10到100英裏之間不等,寬約800圖瓦茲。天文學家稱之為溝槽,但也僅限於給這些條紋起了名字。至於這些溝槽是不是古代河流幹涸之後的河床,他們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因此美國人希望有一天能對這個地理現象作出解釋。他們等待時機去了解格利杜伊遜教授發現的月球表麵的平行城牆。這位慕尼黑的博學教授認為這些城牆是月球工程師建造的防禦係統。這兩種尚不明朗的觀點,當然隻能在人類與地球建立了直接聯係之後,才能徹底得到解決。

在月球光線的強度這一觀點上,已不存在任何疑問。我們知道它僅有太陽光強度的1\/300000,而且它的熱度對溫度變化也無重要影響。至於“灰光”這一著名的月球現象,則是由於太陽光線從地球到月球反射的結果。當新月或滿月時,月麵呈現出的月牙形式與“灰光”交相輝映。

以上這些,是當時人們對地球的衛星——月球所掌握的的所有知識,大炮俱樂部建議從宇宙學、地質學、政治學以及倫理學等角度對月球的這些知識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