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境遇雖則一流順利,但物質生活的平易,並不反射他精神生活之不艱險。我們知道詩人、藝術家的生活,集中在外人捉摸不到的內心境界。曆史上也許有大名人一生不受物質的苦難,但絕沒有不經心靈界的狂風暴雨與沉鬱黑暗時期者。葛德5是一生不愁衣食的顯例,但他在七十六歲那年對他的友人說他一生不曾有過四星期的幸福,一生隻是在煩惱痛苦勞力中。泰戈爾是東方的一個顯例,他的傷痕也都在奧秘的靈府中的。
我們所以加倍地歡迎泰戈爾來華,因為他那高超和諧的人格,可以給我們不可計量的慰安,可以開發我們原來淤塞的心靈泉源,可以指示我們努力的方向與標準,可以糾正現代狂放恣縱的反常行為,可以摩挲我們想見古人的憂心,可以消平我們過渡時期張皇的意義,可以使我們擴大同情與愛心,可以引導我們入完全的夢境。
如其一時期的問題,可以綜合成一個現代的問題,就隻是“怎樣做一個人?”泰戈爾在與我們所處相仿的境地中,已經很高尚地解決了他個人的問題,所以他是我們的導師、榜樣。
他是個詩人,尤其是一個男子,一個純粹的人,他最偉大的作品就是他的人格。這話是極普通的話,我所以要在此重複地說,為的是怕誤解。人不怕受人崇拜,但最怕受誤解的崇拜。葛德說,最使人難受的是無意識的崇拜。泰戈爾自己也常說及。他最初最後隻是個詩人——藝術家如其你願意——他即使有宗教的或哲理的思想,也隻是他詩心偶然的流露,決不為哲學家談哲學,或為宗教而訓宗教的。有人喜歡拿他的思想比這個那個西洋的哲學,以為他是表現東方一部的時代精神與西方合流的;或是研究他究竟有幾分的耶穌教幾分是印度教——這類的比較學也許在性質偏愛的人覺得有意思,但於泰戈爾之為泰戈爾,是絕對無所發明的。譬如有人見了他在山氐尼開頓6(Santiniketan)學校裏所用的晨禱:
Thou art our Father. Do you help us to know thee as Father.We bow down to Thee.Do thou never afflict us, O Father, by causing a separation between Thee and us.O thou self-revealing one, O Thou Parent of the universe, purge away the multitude of our sins, and send unto us whatever is good and noble.To Thee, from whom spring joy and goodness nay, who art all goodness thyself, to Thee we bow down now and for ever7.
耶教人見了這段禱告一定拉本家,說泰戈爾準是皈依基督的,但回頭又聽見他們的晚禱:
The Deity who is in fire and water, nay, who pervades the Universe through and through and makes His abode in tiny plants and towering forests-to such a Deity we bow down for ever and eve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