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

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農藥廠在1984年12月3日淩晨,發生異氰酸甲酯(MIC)毒氣泄漏事件,約有150餘萬人受到影響,直接導致3150人死亡,5萬多人失明,2萬多人受到嚴重毒害,近8萬人終身殘疾,15萬人接受治療。

12月2日的午夜,一片“霧氣”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在博帕爾的上空蔓延。緊接著就是一聲巨響聲中伴隨著幾聲尖利刺耳的汽笛聲,印度中部博帕爾市北郊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農藥廠發生了特大爆炸案件,導致嚴重毒氣泄漏。

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於1969年在印度博帕爾市建立的博帕爾農藥廠,生產一種哪怕隻有極少量停留在空氣中,都會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濃度稍大,就會使人窒息的異氰酸甲酯(MIC)的劇毒氣體。在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時就是采用的這種毒氣。這家農藥廠生產的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毒化合物被冷卻成液態後,貯存在一個地下不鏽鋼儲藏罐裏,多達45噸。

毒氣一旦泄露就一發不可收拾,根本不是人們能控製的,即使毒氣設備關閉了,但還是有30噸毒氣化作濃重的煙霧以5千米\/小時的速度迅速四處彌漫,好多人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走上了不歸路。此次毒氣泄露使得毗鄰於工廠牆外的兩個小鎮——賈培卡和霍拉的數百人死於非命,而毒氣依然在我行我素地擴散著,火車站、廟宇、商店、街道和湖泊,迅速籠罩了方圓40公裏的市區。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農夫甘恩住的地方僅僅離農藥廠數百米之遙,夢中隱約聽到巨響,放心不下自己的牛,立即起床走到外麵去,三頭牛卻早已經死了。第二天在醫院醒來的他,還心有餘悸,以為是瘟疫降臨。當時還有很多人以為是原子彈爆炸、地震或是世界末日來臨。當大家得知是毒霧的那一刻都驚呆了,接著就是一片慌亂,人的求生的本能催使大家各自逃命,希望能走入未受汙染的空氣中。

僅僅一周的時間,就有2500人喪命,1000多人危在旦夕,有3000多人已是無藥可救,有15萬人曾接受博帕爾和附近地區醫院和診所的治療。死者都是因為肺部積滿液體或是死於心髒病。老人和兒童是這次災難的最大受害者,他們根本無法抵抗毒氣的侵襲。即使是幸存者好多也永遠失明了。

截止到12月底,死亡人數已超過2萬人,有近20萬人致殘,一些家畜家禽更是橫屍滿街,給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該地警方在事發幾個小時後,立即責令該工廠關閉並給予相關人士以刑事處分。印度最高法院在1989年2月14日對這家製造博帕爾慘案的美國公司作出判決,並責令賠償4.7億美元。

博帕爾慘案在國際上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媒體和報紙等都紛紛指責這家公司不重視工廠在環境安全上的保護措施。事後的調查結果顯示:安全措施方麵偷工減料是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發生是由於儲存劇毒農藥原料異氰酸甲酯的不鏽鋼地下儲罐內的壓力異常升高,安全閥被頂開,加之事故發生前5道安全裝置也尚未啟動,導致有毒氣體被送到“中和裝置”,用苛性鈉進行中和也沒有發生絲毫的作用,泄漏氣體也沒有得到及時妥善的安置。以上種種原因,加上就連最後一道安全措施——異氰酸甲酯預備儲罐的閥門也是關閉的,所以悲劇就在不知不覺中上演了。

在生產設計上,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設在印度的工廠與設在美國本土西弗吉尼亞的工廠是沒有本質區別的,但是在環境安全維護措施方麵卻有本質的區別:博帕爾農藥廠充其量也隻能算是小學水平,美國本土工廠除一般裝置外,還裝有電腦報警係統,至少達到了高中畢業。該公司的安全負責人承認:“美國工廠的安全是通過計算機自動監視的,而印度工廠是手動的,而且事故發生時沒有安排受過訓練的操作工人。”此外,印度的這家公司設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且隻從美國進口了製造設備,安全係統等設備卻由於資金問題而省略了。這幕慘劇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訓:切不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削減安全環保設施來降低成本,這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

世界人民從博帕爾市慘劇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第三世界國家的環境保護官員也曾說到:“跨國公司往往把更富危險性的工廠開辦在發展中國家,以逃避其在國內必須遵守的嚴厲限製,現在這已成為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問題。”所以,有了可靠的防汙染設施之後才能建設有毒有害汙染物的工廠,否則一切都是殺雞取卵的錯誤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