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讓西方世界大為震驚。大西洋兩岸許多國家都為死難者哀悼,舉行了很多的紀念活動,很多國家還降了半旗以表示悼念。英國國王和德皇威廉二世都發了吊唁電報。
這場災難使我們震驚的同時,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自然界的力量真大,我們人類的力量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尼克號”沉沒時使用的國際通用的SOS呼救信號,是德國在1906年提議的。“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我們記住了SOS呼救信號,一聽到這一信號就引起我們對脆弱生命的深深歎息。一想到1912年的這次令世人震驚的豪華巨輪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航行,想到無數的生命的消逝,想到自然力量的強大,我們就下定決心去探索並尋找其中的規律,更好地保護人們的生命。
印度洋大海嘯
2004年12月26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印度洋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發生了裏氏8.9級的強烈地震,強震引發了印度洋大海嘯。十米高的巨浪摧枯拉朽般地席卷了印度洋沿岸,一些村莊被海浪整個卷走,人們心中的旅遊勝地轉眼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這場海嘯波及12個國家,地跨6個時區、兩大洲,25萬餘人罹難。
隨著經濟的發展,陽光明媚、風景秀麗的印度洋沿岸,成為許多人理想的度假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印尼、斯裏蘭卡等國的海岸度假,他們或是舉家出行,或是隨旅遊團而來。遊客們住在緊靠海邊的旅館,一邊欣賞迷人的海景,一邊吹著帶著淡淡鹹味的海風。
2004年也一樣,十二月正是來海灘度假的旺季,26日清晨,一切都是那麼平常,每一處度假海灘都是那麼美,陽光、沙灘、海水交相輝映,遊人在海邊愜意地休閑。就在這種令人沉醉的氣氛中,聲嘶力竭的呼喊打破了平靜,“浪來了!快跑啊!”人們猛然發現遠處突然出現了十幾米高的巨浪,正朝海灘撲來。驚慌的人群開始瘋狂地逃命,海浪緊緊跟在他們身後,卷著遮陽傘和沙灘椅,還有遊船等常見的東西,如同張著血盆大口的海怪,吞食了難以逃離的一切人和物。除了少數幸運者幸存下來外,在海灘附近的大多數人都被海水卷走了。有的地方第一波海浪並不嚴重,隨之而來的第二波反而把還在慶幸中的人群推入絕望的深淵。
一個目擊者回憶:“當時我離海灘隻有100多米,隻見排山倒海的巨浪從一公裏以外壓了過來。滔天巨浪閃著白光,越來越快地衝向岸邊。凶猛的海浪打過來的時候,我已經驚呆了,竟在原地僵住了。這時候,有人叫快跑,我才緩過神來,拔腿跑向高處的馬路,路上站滿了人,但我還是不敢停下,繼續狂跑。12個小時以後,我又回到海邊,看到到處都是爛泥,人群不見了。聽說有很多人都已經喪生,還有很多人失蹤了。直到現在,我還感到恐懼。”
這次在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底發生的地震級別,經香港天文台測定高達裏氏8.9級,如此高級別的地震,它的能量相當於三千顆原子彈的威力。據規定,達到裏氏7級以上的地震就稱為大地震。而裏氏震級每增加一級,即表示所釋放的熱能量增大約32倍。所以這次8.9級地震雖然隻比唐山高出1.1級,但其釋放的能量要高出40倍左右,相當於40次唐山大地震能量的總和,可見這次地震的能量之大。
這次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可能不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但帶來的損失的確是最嚴重的。它波及了許多印度洋沿海國家,包括斯裏蘭卡、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馬爾代夫等等,最遠甚至波及到非洲東部的索馬裏,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生命財產損失,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在這次大海嘯中,印尼共有20多萬人死亡或失蹤,據印尼衛生部稱,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蹤,111171人已經確認死亡,失蹤人數達127774 ;斯裏蘭卡僅次於印尼,遇難者總數為30957人,失蹤者5637人;泰國確認遇難者總人數為5393人,失蹤者中超過1000人為外國人;在印度,官方確認的死亡人數是10749人,失蹤人數5640人; 緬甸共有61人遇難,而聯合國估計其死亡人數應為90人;島國馬爾代夫至少有82人遇難;馬來西亞共有68人遇難,大部分為檳榔嶼居民;孟加拉國有2人遇難。 而在非洲東海岸,索馬裏死亡298人,坦桑尼亞死亡10人,肯尼亞死亡1人。經濟損失方麵,據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商“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Re)估計,與此次海嘯相關的損失總計將達140億美元。樂觀估計,重建工作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可能發生的疫情,將成為更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