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利平安渡過海峽,到達了福柯斯頓港,馬上就回警察局去了。他在那兒遇到了船隻出事時當班的警察,可他們說,根本就沒看到長得像菲利克斯或波瓦拉夫人的人。班利每個人都問了一遍,還是一無所獲。看來要去格拉斯哥拜訪一下高登先生了。於是,他到電信局給高登發了封電報:
格拉斯哥,蘇霍吉大道,安賈斯巷327號高登先生:
明早十點冒昧拜訪,請回複。
班利
接下來就該回倫敦了,他計劃坐火車回去。
到現在為止,事情的進展還算一帆風順。拉登叫了一輛計程車,讓司機載他到尤茲頓車站。十一點五十分,他坐上了向倫敦進發的火車,因為是夜行火車,在車上可以好好地睡一覺。下車後他先去仙度拉飯店洗掉了一路的風塵,又去吃了早餐,很快就變得精神抖擻了。然後就如約趕往安賈斯巷了。到高登家門前時,正好是在十點鍾。知道他要來,高登似乎已經等候多時了。
“早安!”班利很有禮貌地問候道,“我是班利警官,在倫敦警察廳任職。突然來訪很冒昧,請見諒!因為有一件案子需要你協助調查。”
高登身材很高,眼睛裏放射著銳利的光芒,留著金色的胡須,他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我能幫到你什麼呢?”
“如果方便,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隻要是我知道的,我很樂意回答。”
“請問最近你有沒有去過巴黎?”
“去過。”
“是在康迪聶德飯店落腳的嗎?”
“是的。”
“從那裏離開回英國是哪一天?”
“三月二十八號,星期天。”
“你是怎麼從飯店到火車站去的?”
“飯店有接送汽車,坐飯店的車去的。”
“高登先生,請問你對與你同乘一輛車的客人還有印象嗎?”
這位茶葉商人頓了一下,然後說:“我沒有特別留意他們,所以無法給你提供什麼信息。”
“我知道,那輛汽車上有三位紳士,你是其中一位。但我要問的是另一位,你跟他說過話,起碼在汽車到了火車站時,他曾喊你下車。根據我的提示,請你回想一下當時的狀況。”
“我有點兒印象了。同車的有兩個男子,一個是個中年男子,稍微有點兒矮,有點兒胖,臉頰光潔,沒有胡子;另一個則是個穿著講究的青年,他皮膚很黑,留著胡須。看樣子他們都是法國人。那個留著胡須的男子很健談,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至於另一個嘛,就不怎麼愛說話了。你要問的是不是那個留著胡須的男子?”
班利沒說什麼,隻是取出照片給他看。
“沒錯,就是他。我印象很深。”
“他和你乘車的路線一直是相同的嗎?”
“不是,他隻到倫敦。我和他也隻遇見過兩次:在船上遇見一次,從克勞斯車站出來時是另一次。”
這也可以作為證據了。班利很慶幸自己沒有拖延拜訪高登的時間,然後他接著問:“他是獨自一人旅行的嗎?”
“就我看到的,好像是這樣。從旅館出來時,他就是一個人。”
“途中,你看到過他和其他人碰麵嗎?”
“在船上時,我看到過他與一位婦人聊天,但他們到底是陌生人之間的攀談,還是一起旅行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是不是到倫敦之前,他一直和婦人在一起?”
“應該不是。下車時,在月台上我又看見他一次,這次他正在和一名高個子男子說話。那是個高個子、黑皮膚、長相非常英俊的青年。”
“如果再見到他,你還認得嗎?”
“我想沒問題,對於他的臉我仔細觀察過。”
“你能詳細地描述一下他的模樣嗎?”
“他個子很高,差不多六英尺,體格像運動員一樣健壯,穿著黑色西裝,皮膚白皙,有胡子長在嘴的周圍。如果刮掉胡子,可以更明顯地看出是法國人。這個青年應該是來接站的,要不然,我實在想不出他為什麼要來火車站。”
“剛才你提到一位婦人,能不能描述一下她的模樣?”
“那位婦人坐在他旁邊,我沒辦法看清楚她的臉。”
“衣服呢?她穿的衣服是什麼樣的?”
“她穿著一件毛皮外套,是紅褐色的,也說不定是件貂皮大衣。”
“戴帽子了嗎?或者有沒有什麼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
“沒有。”
“那兩個人坐的地方,有很大的風嗎?”
“那天海上風很大,在甲板上找不到舒服的地方坐。”
“那麼大的風,如果她還戴著寬簷的帽子,肯定會很受罪吧?”
“也許!”高登口氣冷淡,“要是這樣,不用我說,你也該清楚吧?”
班利微微一笑,道:“這是警察的職業習慣,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謝謝你,高登先生,你提供的信息很有用。”
“別客氣。能讓我知道你為什麼要問這些嗎?”
“目前,更詳細的情況我還無法告訴你。關於我跟你說的那位蓄著胡子的男士,他有殺害一名法國女子的嫌疑。但是,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才來打擾你,希望你提供些線索。”
“是這樣啊。不過我對結果倒是很好奇。”
“我們會讓你知道的。因為這個男子在法庭上接受庭訓時,你會作為重要證人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