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他們的一線希望,這些絕望的人們無不希望會出現這種情況,就像落水的人拚命想抓住一塊救命的木板一樣.白令海上不乏一些小島,如聖勞倫斯島、聖馬修島、努尼瓦克島、聖保羅島、聖喬治島等等.的確,漂流的小島據聖勞倫斯島並不太遠,這個島的麵積不算小,周圍還有一些小島環繞,不管怎樣,即使碰不上這個島,在白令海的最南端還有阿留申群島,那裏一係列的小島也會攔住他們這個漂流的小島的.
是的,聖勞倫斯島可能會是這些在北極越冬的人們的救命之港.要是他們碰不上聖勞倫斯島,那麼聖馬修島及以該島為核心的一群小島也許會正處在他們要經過的道路上.而阿留申群島距他們尚有八百英裏,最好還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那裏.在那之前,維多利亞島可能早就會被溫暖的海水所包圍,然後是融化、解體,最後,默默地沉入到大洋之中了!
必須這樣去考慮問題.實際上,浮冰群到赤道的距離很不一樣.這段距離在南半球比在北半球要來得短些.有時人們在好望角附近,也就是南緯36度的地方還會看到浮冰群,但從北冰洋南下的冰山卻從未越過北緯40度線.而冰山融化肯定與氣溫有直接關係,主要是因氣候條件造成的.遇上寒冷的冬天,冰山可能會漂流到緯度較低的地方仍不會融化,但要是遇上早春,情況則恰恰相反.
而1861年恰恰是一個早春的年份,這溫暖的季節會使維多利亞島迅速融化.白令海的海水是碧綠的,而不像在冰山附近的海水是藍色的,這是以前的航海家哈得遜觀察的結果.由於沒有船隻,人們隨時都會擔心災難的發生.
為了對付災難的發生,霍布森決定建造一個能裝下所有人的大木筏,以便能勉強航行到達陸地.人們把所需的木材集中起來準備製做這個能漂浮的大木筏,這樣一來就不必害怕災難發生了.總之,目前正是捕鯨船追捕鯨魚向北航行的季節,他們有可能會碰上這樣的船隻.麥克·納普又擔負起建造這個寬大而又結實的木筏的任務,以備維多利亞島沉沒時使用.
而在此之前,首先得解決住處,以便使島上的居民們有個避寒的地方.最簡單的做法是把過去士兵們住的房間清理出來,那房子過去緊靠著主屋,現在屋子的牆壁還挺立在那裏.大家一起幹了起來,幾天以後就修補、清理好了住房,能夠住到裏麵遮風避雨了,而幾天來島上經常不是刮風就是下雨.
大家還到主屋裏又搜尋了一番,從被淹的房間裏又找出不少工具、槍支、幾件家具、空氣泵、儲氣罐等等.
第二天是5月13日,人們不得不放棄漂流到聖勞倫斯島的希望.觀測結果表明,維多利亞島已經從這個島的東邊遠遠地漂過了,事實上,通常海流是不會與任何天然的障礙物碰上的;它總是繞道而行,霍布森中尉很清楚必須放棄會以這種方式登上小島的希望.隻有在幾個經度的距離上像撒出去的魚網一樣呈半弧形的阿留申群島才有可能將小島攔住,但是,我們剛才已經說過,他們能夠到達那裏嗎?
小島飛快地向前漂去,而當推著它前進的冰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逐漸融化、解體,它還會不會奇異地減慢前進的速度呢?
霍布森中尉、巴尼特夫人、朗中士和木匠師傅經常談論這些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們得出了一致的看法,無論怎樣,不論是小島漂流的速度減慢,被推出白令海流之外,還是在太陽和暖水的作用下小島下麵的冰殼被融化,他們均不會碰上阿留申群島.
5月14日,麥克·納普師傅和手下的人開始建造一個大木筏.必須使木筏在水上保持在一定高度才不致被海浪吞沒.這是一項大工程,但人們毫不退縮,並以高昂的熱情開始了工作.雷鐵匠在連接舊屋的倉庫裏找到不少鐵釘,是以前從裏萊恩斯堡帶來的,可以用來連接大木筏的各個部分.
這裏還應提及一下施工場地.根據霍布森中尉的建議,麥克·納普提前采取了措施.他不把大梁和小梁鋪在地上,而是一開始就將它們放置在瀉湖的水麵上.然後在岸邊鑿孔、做榫子,再把一個個部件就地拚裝好,直接在湖麵上進行拚裝.這種工作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木匠師傅可以立即了解吃水線的高低和木筏的穩定性;二是當維多利亞島要融化時,木筏已經漂浮在水麵上了,不致會受到水平差或土地襲開時產生的撞擊的影響.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促使木匠師傅采取了這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