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FOUR ―― 製衡與分享

099

聰明的管理者都明白,他們的決策如果沒有下麵一些小團體或小陣營的支

持,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公司的決策可能對小圈子的利益是一種打擊和

侵犯,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消極對待公司的利益,即采用各種辦法來阻礙團隊決

策的實施。因此,我們應充分考慮到這種情況,提前預估極有可能發生的不良

影響,然後未雨綢繆通盤考慮後作出決策,消除行動的負麵影響,或者在萌芽

狀態就予以合理的解決。

最後,你要學會用一個公正的平台,去取代團隊的小圈子。因為很多公司

內部的小圈子,本質上隻是一種私利至上的圈子,隻維護圈內成員的利益,對

待圈外的同事並不公正,甚至會刻意地排斥和打擊其他同事。對這種情況的最

好處理辦法,就是管理者需要搭建一個相對透明的組織平台,製定明確的行為

指南,打破這個私人圈子的潛規則對於團隊公正性的破壞,將它曝光在陽光底

下,讓其喪失破壞力。

另外,你作為一個掌握權柄的團隊管理人,必須懂得用權力去取代內部的

腐敗結盟怪圈。強調公開性、流動性、公平性,存優淘劣,以此來製約團隊內

部私利最大、忽視公利的暗流。打破權力集中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我一直主

張管理者要敢於放權,並在團隊內部形成一種穩定的權力製衡機製,讓每個成

員都有渠道表達意見從而對團隊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這樣一來,成員之間就無

須用結盟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因為根本不需要。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麼管

100

\\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 “庸者”製約,“能人”重用

為什麼“能人”總會被錯誤地製約,“庸者”卻能在團隊內大行其道,呼

風喚雨?

我走訪過許多國內公司,總能發現這個現象。它可以稱為國內企業的痼疾,

好像根本無法去除。沒有能力的人總是占據了高位,得到好的待遇;能力突出

的卻往往受排擠。歸根結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製度保障。當

製度不保護“能人”時,“庸者”就會上位。

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的基礎,具備基本的或者某種優秀的能力,才有可能受

到重用。但決定一個員工命運的,卻是忠誠,這是一個悖論:平庸的員工會因

為忠誠度高而受重用,能力強的員工卻有可能因為忠誠度不足而遭到廢黜。前

者是出於管理者強化控製的需要,後者卻是為了避免慘重損失不得已而為之。

這是另一個容易被員工忽視的原因,卻被管理者所看重,尤其是國內的管

理者。所以,越是能力強的員工,高層就更容易把注意力轉移到他們的忠誠度

上,也就更不能容忍他們在忠誠度上出現問題。因為能力越強的員工,他們帶

給公司的利益越大,掌握的公司的情況也就越多,一旦忠誠度出了問題,往往

會給公司造成致命的損失。管理者覺得無法駕禦這個人,就會想辦法削弱他的

權力甚至打壓。從人的本性來說,管理者總喜歡提拔那些聽話和讓他放心的人,

既能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又不會背叛和窺視自己的位置。

CHAPTER FOUR ―― 製衡與分享

101

在一次員工的團隊精神培訓課上,許多人向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他們憤

憤不平,為什麼“庸者”總能被重用?為什麼他資曆不如我卻扶搖直上成了我

的頂頭上司?這也太缺乏公理了,上天真是不公平!我則直言不諱地告訴他

們,一個公司的管理往往是權力的控製與製衡,能力強者,看似對公司的貢獻

很大,但往往對權力高層的領導者和公司的整體運營形成重大威脅,比如副經

理會威脅到經理,經理威脅到總經理,總經理威脅到了集團中心,這是一個晉

升食物鏈,下麵的人如果太強,就會讓上麵的人有強烈的危機感,於是他自然

就不會讓你輕鬆地爬上去了。這無關團隊的公平,而與自身的生存息息相關。

因此你會看到,每個已經處在“能人”位置上的領導者,他們可能在當初

沒有得誌時都在拚命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痛恨那些“庸者”,可一旦他自己得

以上位,就會馬上變臉,千方百計地來拉攏忠誠於自己但是能力比自己差的下

屬,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此時,他們就從痛恨庸者(當初是競爭對手)變

成了喜歡庸者(現在是可信任的下屬)。庸人往往非常受歡迎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他們不會造成威脅,同時還打著同盟和友人的標誌。

● 強者爬到了一定的位置,必會受製約,資曆平庸者往往能夠迎頭

趕上

如果你仔細觀察和總結,被製約的“能人”大多具有這麼幾個特點:

(1)他們與競爭對手的公司接觸頻繁甚至密切;

(2)工作狀況不向主管及老板彙報,產生管理的“盲區”;

(3)工作時間經常忙“私活”;

(4)對於企業目前的經營體製有諸多不滿;

(5)不肯接受領導對自己的職務調整;

(6)對公司的不忠已經威脅到公司的發展,這種不忠有可能對公司帶來致

命的損害。

如果你是管理者,當下屬員工突然間不在自己的“控製”範圍之內了,視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麼管

102

\\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 線出現了模糊、無法觸及的情況時,你是不是已經開始對他產生諸多的懷疑了?

這是肯定的。假如這個員工能力很強,經常趾高氣揚,對公司規章製度有諸多

挑剔抱怨,而且與敵對公司頻繁接觸,那這個員工一定是最先被揮刀砍掉的,

因為他威脅到了公司的利益,同時也會威脅到了你的利益。沒有一個領導者願

意冒著公司利益被出賣的風險,去留住一個潛在的“叛徒”,即使他的能力再強。

到了這時候,平庸但忠誠的員工,就迎來了機會,除非這個團隊的製度並

不推崇強者與庸者的製衡,隻是絕對公正的叢林法則,強者上,庸者下。但我

們綜觀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真正做到。

庸者被重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並且不會

損害團隊的成本。他們在進入人才行列之前,其實都是半成品,也就是說忠誠

度足夠,但是能力稍顯不足。這就是管理者最看重的。能力可以慢慢培養,忠

誠度卻是個很難形成的東西。

● 怎樣讓庸人成功地做領導

庸人之所以能夠當上領導,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具備被重用和當領導的素

質。這既是一句廢話,同時也是一句實話。庸人有時候雖然做事不行,但能起

到相當重要的製衡作用。

對更上一層的團隊主管來說,他們值得被賦予管理重任,以忠誠地執行自

己的管理目標。

而且,庸人當中也有成功者,其奧妙就在於他們因為自己的做事能力不強,

更喜歡重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下屬,讓這些能人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為實現領導製

定的目標而努力工作。因為客觀地講,許多事他做不了,硬著頭皮去做反而會

將局麵搞得更糟,不但實現不了公司的目標,還會起到反作用。他知道會發生

什麼後果,當然就會明智地采取最佳決策:讓手下能者替自己去執行具體的工

作任務。

於是,就能在工作中形成強強聯合、各司其職而且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麵,

CHAPTER FOUR ―― 製衡與分享

103

工作自然就做好了。

那些能者有時反而缺乏這樣的胸懷,覺得所有事情自己都能一肩挑,而有

能力的新生輩往往因此被埋沒了。表麵上看,這個領導者的能力很強,事事精

通,處處可以挑大梁,實際上他卻是不合格的。這種“自我出眾”,恰恰是其

領導力不足的表現。也就是說,領導者越是“出眾”,反而就越缺乏帶動、提

升和管理一個團體的素質。

說白了就是:“沒有平庸的員工,隻有平庸的管理者。”隻有好的管理者手

下才出人才,製衡的基礎就是管理架構的建立,讓庸者和能者都能發揮其適合

團隊發展的才能。有些管理者常常會發現,在他手裏的平庸者,離開他之後到

了另一家公司,卻大放光彩。

為什麼呢?這恰恰是他在管理方麵的失敗。因為幾乎所有的人才都是從庸

才起步的,優秀的管理者,應該為每個人都提供足夠的發展平台,幫助他們從

庸者變成能者。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麼管

104

\\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 不追求盡善盡美的平衡

團隊管理的核心是權力的相互製衡,而不是將工作分派下去然後等待收

獲,這一點你應當清楚。許多老板經常對我說:“趙老師,管理難道不是為了

提高公司的效益嗎?讓員工將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吧。”道理沒錯,但如何分

派工作,管理進度,還是要歸到權力的分配上,總要有人去握住團隊的權柄,

替你執行這個規劃。不管是一家大公司、一個大的部門,還是一個業務小組,

都離不開權力的分配與製衡。

不過,製衡說白了隻是一種利益上的協調製度,而不是完美的管理框架。

就算製度再完善的公司,其實際情況也可能並不理想,總會出現忽左忽右

的症結,原因在於任何製度都無法避免人的因素。

有一種植物叫作艾菊,它原產於歐洲,花色金黃,藥用價值

極高,於是逐漸被移植到了美國、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地。很快

人們就吃驚地發現,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威脅極大:艾菊繁殖能

力極強,迅速侵吞了大量沃土,若局勢失控,當地其他植物可能

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另外,艾菊體內含有吡咯烷生物堿,毒殺了

當地不少無辜的牲畜。

當地人一籌莫展,無奈之下向專家尋求良策。專家的建議雖不

CHAPTER FOUR ―― 製衡與分享

105

可思議,但人們還是照做了。很快人們驚喜地發現,霸道強悍的艾

菊變得俏麗可愛了,它既能溫順地生長於當地,又能跟其他生物和

平相處。

原來專家的良策是引進艾菊的天敵——紅蛾和葉甲殼蟲。

這兩種天敵都以艾菊葉子為食,是相互製約和依存的“冤家”。

這說明製衡須臾不可少,既相互製約又相互依存,即既相克

又相生,世界才能和諧。

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同樣適用於改進和完善團隊的管理方麵。

1.製衡需要防止絕對的權力對團隊的破壞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容忍一家獨大,否則善即是惡,再

好的植物一旦失去控製,將會變成破壞環境的毒草。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孟德斯

鳩曾經對國家權力製衡原理說過一句話:“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同

理,在團隊運行過程中,絕對的“獨斷”,終究難以逃過失敗的厄運。

我國的企業家現在存在什麼問題?我認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許多公

司的董事會形同虛設,因為老板大多既是創業者,又是公司目前的所有者和決

策者,同時他還有很強的控製欲,喜歡將具體的事務緊緊抓在自己的手中。

公司的經理人或者他的各級員工們再有能力,在他麵前也隻能俯首帖耳,

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他是當之無愧的權威,既是創始人,有著傳

奇的過去和過人的能力,又是威權集於一手的領導者,決定著自己的命運。這

些條件同時出現在他身上,就會讓他的權力處於失控狀態,沒人能夠製約他,

必然就讓國內的公司擁有了全世界最高的經營和決策失誤機會。

如果總結投資決策失敗的老板們的經驗教訓,就會發現,他們對於利潤的

追逐、對財富的渴望、對成功的期盼都是毫無節製、沒有止境的,他們大多喜

歡擴張規模,壯大氣勢,而無一例外地都忽略掉了穩步平衡和健康發展的重要

性。他們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甚至有些人“拍拍腦袋”就能作出一些事關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麼管

106

\\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u003e 公司生死的重要決定,很少有人會跟手下進行深入的討論,或者組建一支團隊

去做客觀的市場調查。這就是許多國內公司“超常規擴張”的根本原因,其結

果往往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經過快速的擴張,創始人意識到必須引入新的機

製,於是痛下決心進行改革,讓出部分權力,讓公司完成最重要的轉型從而實

現質性的突破;另一種則是公司所有者始終不肯讓權,建立製衡機製,實現科

學發展,於是在度過了瘋狂的起步階段後,管理方麵便會漏洞百出、危機四起,

最後轟然倒塌,走向滅亡。

因此,一支團隊要想持續壯大,不斷發展,就必須引進權力製衡機製,否

則對於團隊的利益將是最大的損害源。

2.最好的製衡是能夠平衡各方利益

任何公司都是一個大團體,又下屬很多小的工作協同小組,而管理者則是

這個大團隊多方利益的平衡者。你和員工不但要為大團隊的利益服務,有時又

不得不為小團隊爭取利益。

從團隊的角度來說,其實對於管理者的希望是一把“雙刃劍”。在培訓課上,

我告訴參與者:“公司領導從基本的層麵上來說,一方麵,他希望你可以帶好

團隊、完成任務、達成目標,別弄得烏煙瘴氣,大家各懷心事。但是在另一方

麵,公司領導也不希望團隊抱團太緊、鐵板一塊、團隊領導者的影響力太大。

因為這樣也會帶來管理上的風險——有些公司高管一走,後麵的人就跟著他走

了,這樣就會使團隊領導者在公司的談判空間急劇上升。”

在這方麵,管理者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的人喜歡讓團隊的氣氛和諧一點,

上下級關係會處理得比較輕鬆融洽,團隊看上去上下一心;有些領導者希望團

隊的成員之間相互牽製,所以希望他們之間經常會發生一些小的矛盾。要解決

好這個問題,其實公司的體製在其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我們當然要了解一個公司的製度,因為這是製衡的基礎。通過製度,明確

地告訴員工,在我們的公司倡導的是什麼。倡導員工發揚奉獻精神,第一靠製

度,第二靠榜樣。有人做到了無私,我們就要把他找出來給一些鼓勵。把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