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礎篇(1 / 3)

一、投資才可以致富

致富有兩種途徑,一是用力氣,二是用錢。把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出售給別人換取薪水都是用力氣去賺錢。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可以致富,但前提必須是薪水足夠高,現實是很多人雖然工作越來越努力,薪水卻增加得太慢太慢。而用錢去賺錢才是致富的最高境界,撒下的是一粒種子,卻能夠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對於我們的財富來講,最大的威脅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一點一點地把我們的財富侵蝕掉。美國曆史上從1900年到2000年,貨幣貶值至原來的1\/54。而在中國,經過不到30年的時間,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1元人民幣的購買力隻有原來的1\/30。所以,為了抵禦通貨膨脹對財富的影響,你必須學會投資,一定要讓財富的增長速度超過通貨膨脹的速度,這樣才能保證財富的絕對值不會縮水。

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你不能把錢隻存在銀行,因為儲蓄的功用隻是杯水車薪,以儲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現金,隻是典型的低風險、低收益的選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曆史表明,通貨膨脹是長期存在的趨勢。如果你不做投資,把錢存在銀行,僅靠銀行的那點利息,你的財富會縮水很多。這時候,投資是你避免風險的唯一選擇。

投資不僅能讓富人拉開財富距離,還能讓財富平平者變成百萬富翁。通常來說,在個人創造財富方麵,靠打工能夠達到的財富級別十分有限,因為打工所要求的條件和“技術含量”較低,而投資創業需要有一定的特質條件,因此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通過打工來獲取有限的回報。事實上,投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為、都要為的事。從世界財富積累與創造的現象分析來看,真正決定我們財富水平的關鍵,不是你選擇打工還是創業,而是你是否選擇了投資致富,並進行了有效的投資。

當然,投資致富的觀念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告訴你:“投資可以致富。”有了這種認識至少可以讓你對致富有信心、有決心,充滿希望。不管你現在擁有多少財富,也不管你一年能省下多少錢、投資的能力如何,隻要你願意,你都能利用投資來致富。

1.不投資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

曾經有位投資專家測算過,就算有100萬元,如果不做任何投資的話,15年後也會“坐吃山空”。根據“‘十五’和2006—2015年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06—2015年中國每年將至少保持3%—4%的通脹率。按此水平,到2015年,100萬元隻相當於2005年約60萬元的購買水平,一家三口如果算上教育成本、消費成本的話,估計支撐不了15年,這還不包括隨時可能發生的需要應急的支出。

好多人為了避免風險,不願進行必要的投資。例如,對待股市,他們從不願涉足,而是將錢儲蓄起來,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地規避股市風險,天真地以為“不炒股就沒風險”“股市漲跌與我沒關係”。而實際上,股市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經濟領域的方方麵麵,可以說,股市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不管你炒不炒股、樂不樂意,你都與股市脫不了幹係。當股市上漲的時候,不投資的人沒有享受到收益,反而無形中受損;當股市崩盤時,不投資的人照樣躲不過,受到間接的衝擊。

近幾年來,各地房價一路瘋漲,不少特大城市更有趕超美國紐約、中國香港等國際大都市房價的趨勢。盡管如此,不少樓盤開盤銷售半日即告罄的新聞卻常常見諸報端。老百姓怨聲載道而房屋銷售火爆,究其原因,股市的財富效應是重要原因之一。這對於不投資的人來說,等於財富嚴重地縮水。

通過投資賺錢的人,大肆地買房、買車、買名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那些置身“市外”的人的生存空間卻逐步被擠壓,在別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之下,你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就在無形當中下滑了。

有些沒有投資的人總是希望市場大跌,跌得越慘越好,甚至希望大崩盤。因為他覺得他沒投錢進去,市場跌得多嚴重都與他沒關係。這是對投資的錯誤認識。其實一旦股市大跌,城門失火,將會殃及池魚,誰也難以幸免,沒有誰能夠成為真正得利的漁翁。

曆史上最著名的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係和投資信托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到1933年,幾乎在四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人失業。這種經濟低迷持續了將近10年的時間,對民眾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人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可見,不投資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

因此,我們不能隻看表麵現象,而要對投資和風險有清醒的認識,眼光要放長遠,用投資來開創自己的財富人生。

2.把手中的錢用活

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錢再多也不夠花。為什麼?因為“坐吃”必然帶來“山空”。試想,一個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動,隻能是越來越小;相反,如果把它滾起來,就會越來越大。錢財亦是如此,隻有流通起來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正所謂“錢財滾進門”。

小張和小李大學畢業後一同分到了某電腦公司做程序開發員,兩人學曆一樣,收入相同,但兩個人的投資觀念卻大相徑庭。小張的投資思路比較靈活,前些年股市紅火,小李利用懂電腦的優勢,購買了股票分析軟件,天天K線D線的研究,並把平常積攢的8萬元全部投入股市。一年多下來,他的股票市值就升到了12萬元。後來,他見股指漲幅太大,各種技術數據也顯示風險的降臨,便果斷平倉。這時,單位附近正好開發了一條商業街,由於當時股市紅火,所以購房者寥寥無幾,最後房產商不得不將現房降價銷售,小張便用這12萬元加上貸款買了一套沿街商業房。四年時間下來,他的沿街房已經升值到了30萬元。後來,他見當地房產價格已經見頂,立即將房產出手,把40萬元全部買成了某某開放式基金,結果一年多的時間又實現了20%的贏利,40萬元成了48萬元。前段時間他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輛小轎車,小日子過得讓人羨慕不已。

而小李在投資上則十分保守,剛畢業那兩年他的積蓄和小張不相上下。但為了穩妥起見,他一直把積蓄存入銀行,滿足於每年坐收利息。可他沒有考慮貨幣的貶值因素,如今銀行定期1年期儲蓄的年利率為3.50%,而由於通貨膨脹,小李的積蓄在不斷“負增長”。所以直到現在,小李在單位仍然屬於“窮人”,別說買房子、車子,買輛電動車還得考慮半天呢!

錢具有流動性,它就像山中清澈的泉水一樣,源遠流長,來去自如。一潭靜止的水,表麵上雖如明鏡一般光滑無波,實際上卻是汙濁的一潭死水。泉水卻是湧流不息的活水,永遠清潔而令人振奮。守財奴用錢的方式,就像是堵住了泉水的出口一樣,舊水出不去,新水當然進不來,將原來澎湃的活泉,變成了一潭死水!

如何把手中的錢用活,是投資的一門大學問。有的人初涉商場比較順利地賺到一筆錢,就想打退堂鼓,或把這一收益趕緊投資到家庭建設之中,或把錢存到銀行吃利息,或一味地等靠穩妥生意,避免競爭帶來的風險,而不想把已贏得的利潤又返回投資做生意再去賺錢,更不想投資到帶有很大風險性的房地產、股票生意之中,把本來可以活起來的資金封死了,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的生命在於運動,資金的生命也在於運動。作為金錢可以是靜止的,而資金必須是運動的,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資金在市場經濟的舞台上害怕孤獨,不堪寂寞,需要明快的節奏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把賺到的錢存在手中,把它靜置起來,總不參與市場競爭不是上策。因此,奉勸大家:盡管你家有萬金,你還是應該繼續努力,而不能“坐吃山空”。從這一古訓出發,你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既然剩餘價值是從貨幣——商品——貨幣中流通中產生的,那麼,為什麼不用已有的錢財去投資經商,而把它死存呢?

3.有小錢也別讓它閑著

2009年剛參加工作時,實習期丁鵬的月工資僅1500元,扣去日常的花費和房租,基本沒什麼閑錢。轉正後,才有了些閑錢,這時才開始考慮如何投資。2012年初,丁鵬開始他的投資理財計劃,第一步是購買了3萬元的基金,雖然當初購買基金有為完成任務的原因,但想不到一年下來,丁鵬的基金竟獲得了14%的收益,這在他單位裏算是賺得最多的。掘到“第一桶金”的丁鵬接著又購買了第二隻基金。現在,他70%的資金用於投資基金。

同期,丁鵬考慮到分散投資,又將3萬元購買國債,剩餘的錢大部分辦理零存整取業務,小部分錢留著日常花銷。零存整取雖然不能給丁鵬帶來多大的利息收入,但他說這是約束他亂花錢的有效手段。

經過一年多的投資,丁鵬積累了一些經驗。他說,在對自己的錢財打理之前,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具體的投資計劃,有投資側重點。選擇投資產品時,第一要注重投資產品的安全性和變現性。在搭配投資產品上,80%資金可用於穩健型投資產品,20%可考慮風險投資。對自己的投資產品安排,丁鵬的考慮是,投資基金流動性還可以,風險也不是很大,自己急需錢時還可隨時變現。國債是長期投資,其餘的錢大部分辦理零存整取,一年下來也是筆不小的收入。

有些人認為投資是富人的事,因為隻有富人才有足夠的錢進行投資。其實不然,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因此,投資要趁早,即使是小錢也要用好。

萬事開頭難,很多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會有些顧慮。但是要盡早下決心,多花些精力在學習投資上,並且要做好長期等待的心理準備。要想獲得財富,就要具備足夠的定力,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80年前購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人,很多早已將股票賣出了,而一直持股到今天的人,都成為了億萬富翁,當年40美元一股的股票,今天已達500多萬美元。很多投資者在走向致富之路時並不富有,因為這需要長時間的等待,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資金,需要選準投資方向。

錢是生錢的資本。常有人說“我現在沒有錢,根本不可能賺到錢”,這隻是逃避和懦弱的借口。努力未收到成效往往是由於沒有把握住時機,無論資本多與少,一旦把握住了時機,少許的金錢也可以裂變成大財富,重要的是先要踏出投資的第一步。

手頭有小錢也別讓它閑著,立即做一個長遠的計劃,以它作為走向富足的資本,積少成多,集腋成裘。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

民營企業家張先生在北京見客戶時偶然發現,在自己住的酒店旁邊有拍賣公司正在舉辦預展,從小愛好收藏的張先生趕緊過去參觀。結果一下子就看上了幾個扇麵,這幾把折扇各具風貌、無一雷同,並都有著上百年的曆史,而價格卻隻有幾千元,貴的也不過幾萬元一把。於是,張先生毫不猶豫地交了2萬元押金,領取了競買號牌。在第二天的拍賣現場上,他買到了四把看好的扇子,共花費不到4萬元。

從那以後,每次遇見有拍賣會,張先生都特別留意有沒有精美的扇子。事過一年,漂亮的扇子倒是不斷出現,但是價格早已經不是當初的價格了。自己留的陸儼少的山水成扇,當初不過花了6600元,但是一年之後,成交價就已經接近3萬元了。張先生馬上設法請來幾位專家,彌補自己在鑒賞知識上的不足。如今張先生在收藏品上戰績顯赫。他的成功得益於對收藏品的興趣,早年間沒錢投資收藏品,但他經常參觀藝術品展覽,還閱讀了不少專業書籍,這都為張先生投資收藏品獲得成功埋下了伏筆。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呢?專家建議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投資。不同投資者的投資應該有所區別。穩健的投資者應多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可選擇國債等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工具;而那些願意承擔較大風險以期獲得較多收益和增值的投資者,可潛心選擇普通股,尤其是具有成長潛力的普通股。當然這些投資都應以你淨資產所能承受的風險為依據。

不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投資往往會損失慘重。

香港著名藝人鍾鎮濤就曾在樓市上損失慘重。1996年香港樓市處於頂峰,他短期借款1.54億港元,“炒買”港灣道會景閣4607室等五處豪宅和其他項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樓市下滑,他所購的項目大幅度貶值。債權人雖沒收了這些房產,但他仍無法償清債務。由於部分貸款利率高達24%,所餘本息已滾至2.5億港元。2002年7月,法院裁定鍾鎮濤破產。鍾鎮濤之所以損失慘重,拋開其他因素不說,與他忽略自己風險承受能力有關,在本身資金不足的前提下貸款1.54億炒房,光這一點就犯了投資的大忌,血本無歸也就不足為奇。

第二,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關係密切的投資。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郵票、字畫、珠寶、古玩、錢幣等投資品種也開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通過投資收藏品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精神陶冶,不失為一箭雙雕的美事。

因此,在投資的時候絕對不能盲從,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才能深入進去,達到既贏得財富又陶冶情操的效果。

1.投資要穩定而持續

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的投資觀念還處於一個相當不成熟的階段,大多數人用投機的心態去投資,總想逮住一個機會賺一筆大錢。其實這些人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投資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有大量的功課要做。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看重的是穩定而持續的投資收益,而不是大起大落的賭博式投資。

窮人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不想、更不敢去投資,因為一直有想賺怕賠的心理,所以不會有經營資本的意識,更不會有經營資本的經驗和技巧。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無論一個月賺多少錢,也是固定的數,所以他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富人。

富人投資是無大小的,少有少投,多有多投,即使投出的錢血本無歸,最起碼也落點經驗。等從頭再來時,就會減少更多的失誤,也就有了賺錢的可能。

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在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的發家史後寫了一本名叫《成為百萬富翁的八條真理》的書。卡爾森所總結的成為百萬富翁的八條真理是:

·現在就開始投資。他在書中說,在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這些理由都隻是自己在找無關緊要的借口。有人也許會說:“沒時間投資。”卡爾森說:“那你為什麼不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上?”

·製訂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舒服地退休,不論任何目標,一定要訂個計劃,並且為了這個計劃全心全意地去努力。

·把錢花在買股票或基金上。“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隻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的。他們大多數隻投資一般的績優股,步伐雖慢,但是能低風險地斂財。

·每月固定投資,使投資成為自己的習慣。不論投資金額多少,隻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2\/3以上的人。

·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股票頻繁買進賣出,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次數多,不會使你致富,隻會使代理商致富”。

·把稅務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稅務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而應該把稅務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的投資工具,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

·限製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隻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投資致富是“馬拉鬆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的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2.不同時期,不同投資

現在許多人把投資的重點放在房地產上,主要是因為這幾年房地產市場被炒得火熱,有關方麵統計數據中的平均房價也一直看漲,讓人覺得傻子買房都能賺錢。其實這是典型的財富幻覺,是缺乏房地產專業知識和投資知識的表現。房地產和其他所有的投資一樣,也是一種市場行為,是市場行為,就要受市場規律的製約,有利潤,當然也有風險。什麼時候買房子能賺錢,在什麼地方買房子能賺錢,買什麼樣的房子能賺錢,什麼樣價位的房子能賺錢,都需要用市場規律和專業知識去分析。如果盲目投資,也隻能像前些年股票市場紅火的時候,全民炒股,人人都指望股票發財,結果大多數人都未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