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實務篇(1 / 3)

一、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

股票是最流行、最火爆的投資方式。從短期來看,股票具有很大的風險,操作不好有可能血本無歸。但從長期來看,股票風險並不是很大。股票相對於其他的投資來說,在長期性投資方麵的優越性很明顯,回報率相當不錯。海外大量的曆史數據表明,股票的收益率在長期幾乎不受通貨膨脹率的影響,是一種出色的長期保值工具,而銀行存款、各類債券、短期票據等固定收入資產都無法與股票相提並論。統計數字顯示,在整個20世紀,美國股票的表現遠較債券及其他金融投資工具為佳,連股息在內的股票平均年收益率達9.9%,債券隻有4.9%,存款則低至3.5%;期間平均通脹年率為3%,排除通脹率對貨幣購買力的侵蝕,股票的收益率仍有6.9%,債券和存款分別隻有1.9%和0.5%。

為了不讓自己的財富不明不白地縮水,工作4年的王女士把全部積蓄投入了股市打算搏一搏。經過認真的挑選,王女士以每股5.75元的價格買了4000股民生銀行,結果買入第二天,股票便跌了9分錢,對此,王女士並不感到灰心。王女士說:“負利時代想辦法掙錢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可以掙錢的方法並不多。銀行投資產品、基金定投的方式過於溫吞,而且8%的理論收益率還不一定能達到。炒外彙和炒黃金倒也是一種辦法,但其和國際接軌的雙向機製卻不符合中國人的慣性思維。想來想去也隻有炒股符合條件,如果炒好了,收益自然不錯,如果賠了,不過是從頭再來,反正20000元既不能買車也不夠買房,賠了就當沒賺過好了。”抗通脹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生活的主基調,而按常理,在通脹的初期和中期,股市會出現一次趨勢性的上漲,然而,投資者需要警惕的是“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並不代表所有股票均能抗通脹,隻有極少數股票能抗通脹,多數夾在中間的、資本支出龐大的製造業股票不僅不能抗通脹,反而會受到通脹的嚴重傷害。那麼,究竟哪些行業和板塊屬於這“少數派”?

首先是與大宗商品有關聯的資源類板塊和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板塊。其次是大消費板塊。大消費板塊包括汽車、家電、醫藥、零售百貨、服裝、食品飲料等。再次是公共事業類板塊。公共事業類上市公司處在自然壟斷之下,業績能夠保持相對穩定。一般所說的公共事業板塊包括電力、交通設施、供水供氣等行業,這些行業在2010年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業績收入穩定增加,未來成長性良好。

合適的股票,在合適的價格才能抗通脹,而非所有股票、不論價格均能抗通脹。通脹預期不是倉促決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考慮股票的質地及介入價格。在沒有合適價格、足夠安全邊際的可交易證券之前,一定要將錢包看得緊緊的。

1.偶爾會贏,更多的時候是輸

曾經有個故事這樣講:有個小女孩,小時候非常喜歡吃麥當勞的漢堡,於是在奶奶的鼓勵下買了3股麥當勞的股票。25年以後,當年的3股原始股成倍增長,已將近200股,價值接近2萬美元。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投資理論:如果你實在覺得某樣物品價格增長過快,在付出更多錢買這樣東西的同時,你為什麼不考慮去買它的股票呢!

當然,上文所提及的例子隻是非常偶然的一個個案,股市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完美。這幾年來中國的GDP一直都在穩定增長,然而股市的增長卻非常有限。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類似的投資機會,最大的問題是機會出現時,你能不能把握得住。

2014年下半年到現在,股市、房市都開始回暖,股市重新成為很多投資者的樂園。

2015年4月20日《南方都市報》報道:一名證券公司的保安,1997年入市,他不懂股票,但很相信有知識的人,拿了3000元讓別人幫忙買進。到現在他都不知道當時買入的價格是多少,但是他卻記得很清楚,那隻股票約賺了1000元。

2008年初,小保安離開了堅守多年的保安崗位,帶著幾萬元積蓄全職炒股。沒想到遇到牛市,賬戶上一下有近50萬元的資金。這讓他感覺走路時腳底都帶著風。2008年2月1日,小保安用六成的資金重倉002006的精功科技。約一個月後,小保安在3月6日將該隻股票全部賣出,盈利超過16萬元。

2008年3月7日,小保安選中了一隻股票——中國遠洋,這是無數中國老股民的“噩夢”,也成為他的“滑鐵盧”。一日又一日,中國遠洋“跌跌不休”。2008年底,小保安賣出了中國遠洋,虧損46.6萬元。2008年後,他又做起了保安,重新拿著每月不到3000元的固定工資,僅僅夠其溫飽。

股市紅火的時候,人們賣房借錢往股市裏鑽,生怕晚一點錢就被別人賺光了,他們知道股票的上升有停止的那一天,可因為投機心態,貪婪仍推著它的主人繼續前進,直到股市大跌,把人送往墳墓。股票是一種融資工具,這決定了炒股隻能是一種投資行為和投資方式,絕不是豪賭運氣的俄羅斯輪盤,更不是奧運賽場上的跳高運動,單靠殊死一搏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資本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收益性、風險性和短期方向的不確定性。也就是這些特點塑造了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買入股票和基金。

賺錢總是少數人的事情,大多數人都屬於後知後覺,等到行情步入興奮期,到了相對高位的時候,紛紛跟風殺入,結果是長期被套,而且還會懷疑長期投資的信心。

市場總是“在猶豫中上漲,在歡樂中死亡”,每次上漲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機會屬於先知先覺的人。

喜歡玩老虎機的人都知道,哪怕返獎率高達80%,最後在算總賬的時候一定還是賭場賺錢,因為它穩賺那20%,返獎的這部分隻是一小部分的幸運兒,更多的是在賠錢。這些人都是投機者,隻有老板才是投資者。股市再跌,仍是有許多人送錢進來,於是小部分進了投機者的腰包,大部分歸於理性和成功的投資者。這可以說是一條食物鏈,投機者處在最底端,翻身的可能性很小,除非讓自己變得聰明務實,不再急功近利。

投資是一種長期致富行為,而幻想通過短期的冒險來一夜暴富是投機。事實上不少股民、基民都夢想著第二天醒來時自己名字已經上了福布斯排行榜,隻要股票漲一點,他們就像賭徒一樣瘋狂下注,也許偶爾會贏,但更多的時候是輸,甚至會傾家蕩產。

2.投資股票怎樣防範風險

股票市場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它造就了無數的財富神話。它可以讓你大賺一把,也可以讓你賠得血本無歸。當人們在為變化莫測的價格曲線著迷的時候,股票散發的魅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

作為投資者,股民必須要對股票的投資有一定的風險控製策略,也隻有這樣才可能避免股市的殘酷和無情。對於個體投資者而言,成功的風險控製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掌握必要的證券專業知識

股民要了解起碼的股票常識。必須熟讀五本以上與股票相關的書籍,不隻熟悉股票投資的相關用語,也能看到股票投資的光明前程。

(2)堅守停損賣出

停損賣出是讓損失降到最小,獲利放到最大的幾個秘笈之一。就算失敗了九次,隻要有一次成功,就能獲得大勝。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守停損賣出才可能達到。

(3)樹立自己的原則

股票投資沒有正確的答案,隻要適合自己就行了,這就是原則。樹立個人獨特的原則,是股市投資的重要課題。

(4)心理上要有一定的認識

要看到伴隨著高收益的高風險,不少股民在股市上都是賠錢的,因此要做好“利益自享、風險自擔”的心理準備。在挫折麵前,不怨天尤人,不灰心喪氣,否則就會影響你的判斷力,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果你能保持冷靜、理性地研究行情,分析技術指標,你將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並由此獲得比較豐厚的收益。

(5)確定合適的投資方式

股票投資采用何種方式因人而異。一般而言,不以賺取差價為主要目的,而是想獲得公司股利的多采用長線交易方式。平日有工作,沒有太多時間關注股票市場,但有相當的積蓄及投資經驗的人,多適合采用中線交易方式。空閑時間較多,有豐富的股票交易經驗,反應靈活的人,采用長中短線交易均可。如果喜歡刺激,經驗豐富,時間充裕,反應快,則可以進行日內交易。

(6)隻有持股才能賺大錢

“長線是金,短線是銀。”這句話是股市中流行了多年的經典。有人說想在股票市場賺大錢,必須學會持有股票的本領。不管你是否有水平研究指數,是否有水平選擇股票,真正能使你賺到錢的真功夫就是如何持股。股市投資隻有持股才能賺大錢,想靠調整市中的搶反彈來增加利潤和彌補虧損,本身就已經掉進了主力的陷阱。

3.買賣股票的好時機

股市受戰爭、政治及一些意外因素影響很大,但這些因素對股市的影響是一時的。在國家穩定時期,內在時機是占重要地位的。股市上有句諺語:“不要告訴我什麼價位買,隻要告訴我買賣的時機,就會賺大錢。”因此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選擇買賣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買入時機因投資時期長短、資金多少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當有壞消息如利空等消息傳來時,由於投資者的心理作用,股價下跌得比消息本身還厲害時,是買進的良好時機。

·股市下跌一段時間後,長期處於低潮階段,但已無太大下跌之勢,而成交量突然增加時,是逢低買進的佳時。

·股市處於盤整階段,不少股票均有明顯的高檔壓力點及低檔支撐點可尋求,在股價不能突破支撐線時購進,在壓力線價位賣出,可賺短線之利。

·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擴大規模時,企業利潤下降,同時項目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問題發生,從而導致很多投資者對該股票興趣減弱,股價下跌,這是購進這一股票的良好時機。

·資本密集型企業,采用了先進生產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從而利潤大大提高的時候,是購買該上市股票的有效時機。

選擇好的時機買進股票難,在好的時機賣出股票更難,因此,賣出股票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則不僅不能賺錢,還可能無法脫手。以下幾種情況是賣出的好時機:

·買進股票一周後,價格上漲了50%以上,此時出售,投資收益率遠高於存款利率,應當機立斷,該出手時就出手。

·長期上漲的行情,要適可而止,切莫貪心,賺一倍即出手。

·突然漲價的股票,並且漲幅較大,應立即脫手。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很可能受大戶操縱,若不及時出手,一旦大戶拋售完手中的股票,一切就將悔之晚矣,再想賣出就困難了。

·股價上漲後,行情平穩之際宜賣出股票;成交量由增轉減時,宜賣出股票。

·視具體情況,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股票加以靈活對待。

股票投資,也有其相應的策略,以下就介紹幾種股票投資的策略,希望對你的股票交易有所幫助。

(1)順勢投資

順勢投資是靈活的“跟風”、反“零股交易”的投資股票技巧,即當股市走勢良好時,宜做多頭交易,反之做空頭交易。但順勢投資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時刻注意股價上升或下降是否已達頂峰或低穀,如果確信真的已達此點,那麼做法就應與“順勢”的做法相反,這樣投資者便可以出其不意而獲先見之“利”。投資者在采用順勢投資法時應注意兩點:①是否真漲或真跌。②是否已到轉折點。

(2)“拔檔子”

采用“拔檔子”方式是多頭降低成本、保存實力的操作方法之一。即投資者在股價上漲時先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等價位有所下降後再補回來。其好處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掙得差價,使投資者的資金實現一個小小的積累。

(3)保本投資

保本投資主要用於經濟下滑、通貨膨脹、行情不明時。保本即投資者不想虧掉最後可獲得的利益。這個“本”比投資者的預期報酬要低得多,但最重要的是沒有“傷”到最根本的資金。

(4)攤平投資與上檔加碼

攤平投資就是投資者買進某隻股票後發現該股票在持續下跌,那麼,在降到一定程度後再買進一批,這樣總平均買價就比第一次購買時的買價低。上檔加碼指在買進股票後,股價上升了,可再多買進一些,以使股數增加,從而增加利潤。

上檔加碼與攤平投資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不把資金一次投入,而是將資金分批投入,穩紮穩打。

(5)“反氣勢”投資

在股市中,確認大勢環境無特別事件影響時,可采用“反氣勢”的操作法,即當輿論一致看好時果斷出售;反之果斷買進,且越漲越賣,越跌越買。

“反氣勢”方法在運用時必須結合基本條件。例如,當股市長期低迷、剛開始放量高漲時,你隻能追漲;而長期高漲、剛開始放量下跌時,你隻能殺跌。

二、買基金,讓專家幫你投資

假設你有一筆錢想投資債券、股票等進行增值,但自己既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專業知識,錢也不是很多,就想到與其他幾個人合夥出資,雇一個投資高手操作,將大家合出的資產進行投資增值。但這裏麵,如果每個投資人都與投資高手隨時交涉,那將十分麻煩,於是就推舉其中一個最懂行的牽頭辦這事。定期從大夥合出的資產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給他,由他代為付給高手勞務報酬,當然,他牽頭張羅大大小小的事,包括挨家跑腿,有關風險的事向高手隨時提醒著點,定期向大夥公布投資盈虧情況等,不可白忙,提成中的錢也有他的勞務費。上麵這種運作方式就叫作合夥投資。將這種合夥投資的模式放大一千倍、一萬倍,就會成為基金。

基金相對於股票來說,更適合時間緊張、投資知識欠缺的中小投資者。這是由基金的特點決定的。基金具有以下特點:

·專家投資是基金投資的重要特色。基金管理公司配備的投資專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投資分析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各種投資產品,降低了投資的風險。

·組合投資,分散風險。基金通過彙集眾多中小投資者的資金,形成雄厚的實力,可以同時分散投資於股票、債券等多種金融產品,分散了對個股集中投資的風險。

·方便投資,流動性強。基金最低投資量起點要求一般較低,可以滿足小額投資者的需求,投資者可根據自身財力決定對基金的投資量。基金大多有較強的變現能力,使得投資者收回投資時非常便利。

基金就是讓投資專家替你投資,比較省心,收益穩定,很適合上班族。但基金是長期投資品種,持有時間長才會顯現出良好的效果。

張寶是剛參加工作的工薪族,每月3000元收入,因為自己有住房,所以每月的開銷也不大,月支出在800到1000元之間,在他銀行的賬戶上存有2萬元。他一直想通過投資實現短期內買5萬元左右汽車的願望。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把閑錢做些投資,但他沒有太多業餘時間,也缺乏專業的投資知識,不想做風險太大的投資。

為此,張寶谘詢了相關專家。目前銀行投資產品多以5萬元為投資起點,所以,張寶基本無法選擇,隻有儲蓄存款和基金投資比較適合,但儲蓄存款收益較低,恐怕難以實現張寶短期購車的願望,專家建議選擇基金投資。

投資專家給出這樣的建議:因為張寶每月節餘1600元左右,考慮到其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高,且屬於懶人投資,建議購買兩隻債券基金作為定投。經過細心的研究和比較,張寶最後選擇一隻業績表現優異的基金。他決定在兩年中,把資金分批投入。張寶開始了自己的投資計劃,他每月積累的2000元錢,暫存儲蓄活期。張寶開始關注股票市場走勢,並虛心向銀行投資經理或證券專業人士請教。

每逢市場深度調整時,他就把此前積累的資金投入目標基金,然後再積累,再投入,這樣有效地攤低購買成本。一年下來,張寶一算,自己的投資收益到了20%,於是張寶信心百倍,雖然第二年收益不如第一年好,但是也達到了10%。兩年時間,張寶本息收益達到了63360元,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汽車夢。

基金發展迅速,投資類型也有很多,包括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對於上班族來說,如果平時上班忙,對基金又把握不準,一個最簡便的辦法就是通過網絡,采取基金定投的投資方式,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

通常,隻要你的電腦具有基金網絡交易的功能,就可以自行選擇每月當中任何一天作為你投資的日子。薪水入賬日就是很好的時機。薪水一下來,就將部分金額轉入基金投資,這樣可以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不會因為有錢就亂花而成為“月光族”。如此貼心的設計,可以讓當代年輕人不必擔心因為忙碌而忘記投資,耽誤了投資大計,也能因此一步步成為聰明的投資專家。

1.構建基金投資組合

在黃先生眼裏,負利率時代把錢放銀行,實際上就是眼睜睜地看著財富縮水。然而,黃先生又不喜歡炒股,對保險什麼的興趣也不多,再加上黃先生經常出差,投資的時間非常少,所以,黃先生更加傾向於選擇基金債券類的投資方式。

黃先生喜歡的投資方式是基金定投。2006年年底,黃先生的兒子出生後,他就考慮為兒子建立一筆教育基金,於是在2007年1月開通了基金定投,每月投資500元錢。2008年股市大熊,黃先生的基金賬戶可謂一路買一路跌,股市跌到1700點時,基金資產已虧了30%,但是他還是不改初衷堅持定投,最近他算了一筆賬,定投60個月下來,累計投入3萬多元,加上紅利再投資收益,總收益率超過20%。

在黃先生眼裏,基金定投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方式。黃先生表示,強製儲蓄,平均成本,分散風險,積少成多,這些都是基金定投的優勢,並可以根據家庭情況、個人投資風格以及對孩子期望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起點金額和不同類型的基金。

黃先生提醒投資者,基金定投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適時獲利了結,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例如,累計報酬率達到30%、60%、100%時,投資者可以分階段贖回,落袋為安。如果考慮定投16年,但並不意味著辦理定投之後不再打理,而應該適時把獲利部分轉為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再用本金繼續進行投資。

無獨有偶,陳女士也是定投的愛好者。從2010年開始進行定投,陳女士表示:“我現在每月投資1000元,留給3歲的女兒做教育基金。主要是考慮到現在通貨膨脹厲害,錢放在銀行也是貶值。為了女兒著想,還不如投資點定投基金,等她長大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了。而且定投基金相比其他投資方式更加穩妥和省心,錢放進去就不用操心了。”

普通投資者很難適時掌握正確的投資時點,常常可能是在市場高點買入,在市場低點賣出。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每個月將固定金額投資基金,由銀行自動扣款,自動依基金淨值計算可買到的基金份額數。這樣投資者購買基金的資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資的成本也比較平均。

由於定期定額分批進場投資,當股市盤整或下跌時,由於是分批承接,因此反而可以越買越便宜,股市回升後的投資報酬率也勝過單筆投資。對於中國股市而言,長期看應是震蕩上升的趨勢,因此定期定額非常適合長期投資計劃。

可以看出,由於規避了投資者對進場時機主觀判斷的影響,定投方式與股票投資或基金單筆投資追高殺跌相比,風險明顯降低。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定投跟其他投資方式一樣,並不能做到穩賺不賠。有的投資者看基金賠錢時就停止扣款,等到收益出現正值時再恢複扣款,這反而錯失了在低點建倉的好時機。過往數據顯示,基金定投的虧損比例會隨著定投周期的拉長而下降。

此外,除了定投以外,基金的投資方式和組合多種多樣,如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組合方式,不但能順利地完成財產保值目標,說不定還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高收益。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搭建投資組合,從而有效地降低單一投資風險。

2.基金適合長期持有

江濤在杭州旅遊學院教書,最近因為基金的事情很煩惱。“我2007年投資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三隻基金,2008年行情不好,有一隻虧損贖回了,一隻轉換成他們的貨幣式基金了,還有一隻一會兒轉換為貨幣式基金,一會兒又轉回股票型的,結果倒騰了半天,總算與投資本金差不多持平了。還不如我同事,他的幾隻基金有一陣子也跌得很厲害,最慘的一直跌幅超過了45%,可是他這兩年一直放在那裏,從來不操作,現在不隻是回本,早就獲利20%以上了。怎麼會這樣呢?”

和江濤一樣的投資者相信不在少數。這些投資者都喜歡短線交易,進進出出熱鬧異常,結果隻是費力不討好,白白交了多筆申購贖回費。

對投資基金的人來說,一種尷尬的局麵不可不防,那就是基金賺錢你卻虧錢。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就是投資者不明白基金投資賺大錢也要堅持長期持有的策略。前麵我們說過,在投資中,我們的想法並不能帶給我們成功,隻有“持股不動”才能使我們獲得巨大的收益,基金投資也是如此,隻有在一段時間內持有它才能獲取足夠的收益。

掌管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奇,被稱為“投資界超級巨星”。13年裏,他創造了報酬率高達2703.12%的成長紀錄,年複利增長率為32%。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就在彼得·林奇掌管麥哲倫基金的時候,許多投資該基金的人卻是虧錢的,而且還為數不少。

為什麼麥哲倫基金大賺特賺而它的投資者卻虧損累累?就是因為這些基金投資者把基金當股票一樣炒,喜歡短線交易,從來不會長期持有這種基金,結果隻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還記得幾年前基金市場巨額的贖回潮嗎?那時,一部分基金持有人出現了恐慌心理要求贖回,另外一些投資者則擔心大額的贖回會令基金收益下降,所以也步入贖回者的隊伍中。過了一段時間後,大家發現,自己都以比當初贖回更高的價格重新申購回了那些基金。算上一來一去的申購或贖回費,再算上價格差,至少1.5%收益率打了水漂。

還有人在基金分紅後要求贖回,因為覺得自己所持有的基金“貶值了”。其實,分紅使得基金的淨值下降,但是基金的累計淨值依然是不變的,投資人的實際收益也是不變的。

大多數買基金的人在過去10年,都有過買賣股票的經曆,高拋低吸,追漲殺跌。他們之中相信也有不少人都曾經買過在過去10年漲幅非常大的股票,但卻很少有人最終取得的收益率能超過這些股票的收益率。

事實上,我們統計後發現,僅僅過去4年間,我國還是有很多股票漲幅驚人的。如三一重工、茅台股份、酒鬼酒、雲南白藥等。

而我們絕大部分投資者,無論是股票、基金,還是投資型保險賬戶裏的資金,都習慣於頻繁交易,在一次次交易中我們抬高了自己的交易成本,在一次次交易前後我們喪失了大幅增長的機會。

早在2003年,作為一名銀行的櫃員,小李就和同事一起,不遺餘力地為普及大眾基金投資知識做著準備。那時股市低迷,一年基金的手續費都賺不出來的情況很正常,很多基金的淨值還不到1元。小李感覺推銷基金就像推銷保險一樣,說得天花亂墜,客戶還是不能接受它。一氣之下,小李自己買了幾隻基金。轉眼到了2006年,他驚喜地發現,基金產品的淨值在普遍上漲。於是,市民們開始議論和購買基金了。因為這一年小李要買房,還了貸款,經濟方麵比較拮據,所以隻要股市有個風吹草動,基金價格稍微下降,他就急忙賣掉,生怕被套住。終於,房款交齊了,貸款提前結清了,可是小李買的基金,除了買了一次貨幣型的華夏現金增利基金賺了一點錢以外,其他的股票型、配置型的基金都沒賺到錢。看著同事們抱住的幾隻基金都翻番了,小李的心裏有些失落。朋友也說他膽子太小了,在2006年的大好行情下怎麼可能沒賺到錢呢?唉!

2006年的失敗讓小李對基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基金適合長期持有,不能像股票一樣頻繁地買賣,否則隻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後悔。

無論是美國股市,還是中國股市,包括主要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偏股型基金,雖然大家總是念叨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但人性的弱點似乎導致很少有人能在實踐中履行這樣的理念。但龜兔賽跑,又真的是慢悠悠的烏龜成了最後的贏家。

如果你的資金是多年閑散,沒有特別剛性用途的,那麼,握有一隻股票或基金,甚至投資型保險賬戶,熬上十年,你就很可能是那隻笑到最後的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