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雄獅的資本運作——金錢與遊戲的互動(1 / 3)

《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start_container_index\":8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5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5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quote_content\":\"《征途》reference_book_ids\":[6550882280225639431]}],\"5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5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征途》reference_book_ids\":[6550882280225639431]}],\"5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0,\"start_container_index\":5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6},\"quote_content\":\"《征途》reference_book_ids\":[6550882280225639431]}],\"7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2,\"start_container_index\":7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8},\"quote_content\":\"《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2,\"start_container_index\":7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8},\"quote_content\":\"《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2,\"start_container_index\":7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8},\"quote_content\":\"《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2,\"start_container_index\":7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8},\"quote_content\":\"《傳奇》reference_book_ids\":[6901548420368960520,664190106967893915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六章雄獅的資本運作——金錢與遊戲的互動

資本運作是一種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它通常使用借殼的方法,利用較小的資本去獲取較大的資本。

商業房地產的金融屬性越來越被開發商看重,許多企業從事商業地產,其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為了進行資本運作,以商業房地產的高成長性換取今天的現金流。資本運作隻是一個融資的功能,但不能把它當救世主,更不能將其神化,否則,就會變質,失去意義。

1.資本運作實現財富暴漲

資本運作有何神奇功能,使得厲氏家族在短短的幾年內財富增值達數億元?其實現財富暴漲之快無疑是令人振奮,這其中是否有章可循?是誰導演了這出人見人愛的獨角戲?

資本運作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其主要目的在於對資金的保值和增值。經營產品,是一分一分地掙;經營品牌是一毛一毛地掙;而資本運作,則是要一塊一塊地去掙。資本運作頗具“點石成金”的藝術,經營得法,能使幾萬元的資產增至幾億甚至幾百億、幾千億。

厲氏家族:財富增值數億

2007年3月28日,榮信股份正式上市。該公司的實際控製人正是經濟學家厲以寧之子厲偉、厲偉之妻崔京濤及其一致行動人。根據榮信股份上市首日51.9元\/股的收盤價,公司總市值達33.2億元,厲偉夫婦控製下的深港產學研、深圳延寧的市值已達6.9億元,厲偉夫婦擁有的市值也達到4.36億元。相關數據顯示,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持有榮信股份的1331.8萬原始股所支付代價僅為約0.17億元,所以淨賺了將近6.7億元,財富增值已經超過了40倍。

自2000年11月起,厲偉正式擔任榮信股份董事,後來又任深港產學研董事長、大連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獨立董事。厲偉夫婦通過其控製的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持有公司股份,其中崔京濤持有深港產學研62%的股份和深圳延寧70%的股份,發行前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在榮信股份中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4%和3.75%,發行後比例分別為18%和2.81%,厲偉夫婦間接持有榮信股份的股權約為13.13%。除了榮信股份、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厲偉夫婦還直接或間接地控製著深港產學研數碼和林奇的投資。

1996年9月4日,深圳市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1.5億元。2000年榮信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深港產學研出資420萬元,以新股東的身份進入,出資比例為16.15%。2003年,公司進行了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的第一次增資擴股,深港產學研的持股數量達到873.9萬股,比例達25.55%;此次還新增崔京濤控股70%的深圳延寧為股東,持股比例為5.26%。自此厲偉之妻崔京濤控股的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事實上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2005年公司再次進行增資擴股,總股本達到4800萬股,深港產學研和深圳延寧的持股比例也分別增至24%和3.75%。

實際上,榮信股份的前身本是鞍山榮信電力電子有限公司,此公司自1998年11月19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870萬元,鞍山市電子電力公司與遼寧科發分別出資670萬元、200萬元,各持股77.01%、22.99%。厲偉夫婦通過資本運作,從而使現有資產增值了數億。其操作過程大致如下:

●第一次增資擴股

2000年8月3日,榮信以截至2000年6月30日評估淨資產值1150萬元為基礎,按1∶1比例折為股份,鞍山電子與遼寧科發分別占885.60萬股、264.40萬股,同時吸收深港產學研、左強等5位新股東的增資。其中,僅深港產學研為其出資數額就高達420萬元。

當時,深港產學研法定代表人就是厲偉,第一大股東崔京濤出資9300萬元持股62%。增資後,榮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2600萬元,鞍山電子、深港產學研、遼寧科發與左強出資比例分別為34.06%、16.15%、10.17%、8.85%。2000年9月20日,榮信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折合股本達到了2631萬股。

●深圳延寧入股榮信

榮信股份於2003年2月18日,又進行了第二次的增資擴股。深港產學研、左強分別出資538.8萬元、168萬元,新增股東深圳延寧出資216萬元,以經審計的2002年底每股淨資產1.20元為基準認購新股,榮信股份注冊資本增至3420萬元。鞍山電子、遼寧科發持股比例分別下降至26.20%、7.83%。而深圳延寧、左強、深港產學研持股則分別上升為5.26%、10.90%、25.55%。

深圳延寧於1994年3月成立,注冊資金為6800萬元,第一大股東及法定代表人均為崔京濤,出資4760萬元持股70%。經過此次增資擴股,厲偉夫婦旗下的兩家公司作為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已超過第一大股東鞍山電子。2005年3月22日,深港產學研以0.86元\/股的價格分別將76.05萬股、106.05萬股榮信股份轉讓給賀建文、李靜,此時,其持股比例已經降低到20.23%。

●厲偉夫婦以低價控股榮信

榮信股份於2005年11月,決定進行第三次增資擴股,深港產學研、左強分別出資460萬元、600萬元按每股1元價格認購,而至2004年末、2005年末,榮信股份每股淨資產分別已達到1.83元、2.32元,認股價格明顯低於每股淨資產。厲偉夫婦旗下的深港產學研、左強僅以淨資產四成的價格就分別獲得了榮信股份460萬股、600萬股的股權,並分別將持股比例推高至24%、20.27%,成為榮信股份第一、第二大股東。而遼寧科發、鞍山電子的持股比例則分別降至5.57%、18.67%。

●國有股拍賣後,榮信IPO獲批

由於深港產學研、左強為主的民營資本逐漸掌控了榮信股份,國有資本逐步退出了公司。2006年6月、8月,鞍山電子、遼寧科發所持有的榮信股份股權分別被北京天成天信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張新華拍走,轉讓價分別折合每股約1.72元、2.80元。至此,在榮信股份4800萬股總股本中,國有資本全部退出,深港產學研、深圳延寧分別持有1151.80萬股,180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24%、3.75%。2007年2月2日,榮信股份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而從最後一次國有股拍賣到發審委上會,短短的半年時間,榮信股份便被打造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且以18.90元\/股開始公開發行。

隨著榮信股份的上市,資產運作高手厲偉夫婦的財富由此而增值數億,充分體現了資產運作聚集財富的神奇功能。

資本運作實現資本倍增技巧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資本運作得到不斷的創新和完善。資本運作成為增加資本的最大助翼,很多企業或投資者在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便難以再實現資本的跳躍性增長。資本運作作為財富培植的武器也有一定的技巧。

進行資本運作時一定要明確資本運作的原則:

一、安全原則。此原則在資本運作中是最重要的,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坐視自己資本的流失,所以安全性成為資本運作第一要則。

二、計劃原則。在進行資本運作前,必須有詳細的計劃,計劃不僅分析資本運作可行性,而且還建立詳細模型,對資本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事先調整安排。

三、紀律原則。想要保證資金的安全獲利,就必須有嚴格的紀律,以及執行計劃的決心和準確的手段。

向銀行貸款,進行曲線救國

雖然銀行有很多種存款方式,但卻有找不到合適貸款項目的可能,或者有了貸款項目,但是銀行卻擔心自身資金安全而顧慮重重,而在貸款過程中的一些商業運作惡習,使得很多企業把銀行貸款安排在最後麵。所以,銀行項目貸款作為傳統的資本運作工具,固然有利率低等優勢,卻難以獲得。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銀行貸款是不得不麵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其成本比較低、數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市場上其實還存在很多曲線救國的資本運作方法組合,通過打組合拳,從而達到目的。

比如,民生銀行於2003年在滬深市場發行可轉換債券,麵值100元。杭州私營企業主張總將400萬流動資金全部購買成民生轉債,然後將這400萬的轉債質押給了杭州廣發銀行,抵押比例92%,重新補充回來流動資金368萬,因為銀行認可民生轉債,他們認為比國債抵押還要保險,成本6%。張總將這368萬中的200萬重新購買了民生轉債,價格稍高了點兒,108元。在隨後的兩個月中,民生轉債漲到了132元,張總首先歸還了銀行貸款,隨之又拋售了其抵押的轉債部分。那麼,這兩個月張總的獲利就是:

(130-100)\/100×400+200×(132-108)\/108-368×0.06\/6=160.76(萬元)

當然,這隻是進行的一個短期處理,隨後民生轉債出現調整,最低價格105(假設張總沒有還貸,此時還是沒有觸及銀行貸款安全,還是能夠歸還貸款本息),但是隨後一年不到,民生轉債最高價格到了157元。通過一係列的資本運作,可以使銀行輕鬆放貸,最終創造出借貸雙方共同獲利的局麵。

坐地起價,空手套白狼

如果在資本積累上有所成就,但是卻苦於找不到好項目,同時又不願意承擔風險的企業該怎樣進行資本運作?

比如,A先生的現有資金為6000萬元,經過多年商場打拚,A先生不想再辛苦勞累,因此谘詢有沒有風險極低、收益又相對可觀的運作方式。由於要求風險極低,因此轉債肯定是一個考慮,但是由於好的轉債發行都需要等一段時間,對於資本來說,存在機會成本。

而此時,某企業要開展一個項目,銀行也認可該項目,但是由於該銀行存貸比有問題,存款不足,貸款額度也達不到。因此該企業代銀行在社會上尋求存款。於是,A先生和該企業約定,將自己的資金存到該銀行1年,利率2.52,在A先生辦理完畢存款手續後,該企業同台貼息給A先生7%。這樣,銀行由於存款增加,可以放貸,該企業取得貸款,雖然最後利率高了7%,而A先生總共獲得9.52%的存款利率,可以說毫無風險。

後來,A先生將存單質押給B銀行,取得貸款5500萬,又和某地一個企業又簽訂了一份不可質押的活期存款協議。利率0.72,貼息12%。由於不可質押,因此A先生就此停止活動,最後,A先生總共獲得16.12%的收益率(9.52+12.72-6.12)。

因此可以說,毫無風險的資本運作也是存在的,隻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種方式和需求而已。

上市融資機會多

企業若能成功上市,絕對是挖到了一個金礦,因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台印鈔機。然而上市的門檻高,時間長,成本耗費巨大。但是證券市場永遠都存在著機會:選擇發行轉債進行融資;把握上市公司的重組機會;把握確定能夠上市的公司的原始股機會,這些機會主要隱藏於商業勾結、IPO初期重組等時機裏。

總之,資本運作的空間和手段有很多,隻要把握其運作原則,並積極尋找,必定能夠達到使資本迅速增長的目的。

資本運作能夠變“包袱”為財富,實現財富的暴漲,特別是一些隱藏較深的資本運作高手,更是利用資本運作而聚集了數不清的財富。然而,通過資本運作而成為富豪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根本不了解其中存在的技巧和開拓價值,因而永遠與財富無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賺錢。

當今世界,有人因為把握了機會,通過資本運作而使自己進入了財富的殿堂,成為“日進鬥金”的大富豪;有人卻因為苦苦尋覓,終因思路不對,抓不住商機,落得“顆粒無收”,眼睜睜地看著“金子”被裝入別人的口袋。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掌握資本運作技巧,實現財富增值!

2.資本運作——超級富豪財富的搖籃

有人發財,有人破產,有人溫飽度日。

資本運作,玩火的遊戲?玩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財富就會從天而降……

資本運作是一項金融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資本運作的關鍵是觀念,不懂公司管理就不能作資本運作,不精通金融更不能作資本運作;兩者都精通才能進行資本運作。它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高技巧的資本運營方式。通常使用借殼的方法,利用較小的資本去博取較大的資本。它追求資本的利潤最大化。運作好了就賺錢,運作不好就賠錢。資本運作是企業家必備的能力,是富豪賺錢的手段。

史玉柱的資本軌跡

史玉柱,曾是年輕的明星企業家;也曾落入不堪負債的境地;而如今卻又轉戰崛起,位居中國保健品的首富、網遊行業的“巨頭”。在這“第一桶金”和“巨人集團”的創業——興衰——再振興的沉浮歲月中,蘊涵著資本在市場中運行的曆程。也可以說,史玉柱是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市場導向

市場是資本運作的導向,是資本運作的舞台,市場經濟規律則是資本運作的旋律。市場是一個競爭的旋轉舞台,隻有循其規律,資本才會“神采飛揚”。

史玉柱曾說:“我的成功沒有偶然因素,是我帶領團隊充分關注目標消費者的結果。我今天的成功和過去的失敗有很大關係,過去的失敗緣自管理和戰略的失敗。”從史玉柱進軍網絡領域就可以看出,其正是依其市場之脈,順其消費之需。

2006年,巨人網絡淨營收規模不斷擴大,達到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態勢。2006年第一季度,巨人網絡運作虧損52萬元人民幣,第二季度首次實現贏利突破,利潤額為4396萬元;第三季度利潤更是大幅增長了160.49%,高達1億元。2007年1月至6月,巨人網絡營收總額為6.87億元,同期淨利潤為5.12億元。上半年營收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734.17%。

同時,2007年第二季度,巨人旗下的網絡遊戲《征途》最高在線人數為107萬人,平均在線人數為51.5萬人。

除《征途》以外,巨人網絡的產品還包括大型戰爭題材的《巨人》。第三季度,史玉柱從別人手中收購了遊戲《萬王之王3》的知識產權,它成為巨人網絡第三款采用免費模式的大型多人網絡遊戲,2008年在中國市場投入使用。

史玉柱有著對市場的敏感性,他注重商業模式的構建和運用。為了推進和擴展網絡市場,史玉柱著手對整體性的市場進行布局與規劃。目前,巨人網絡的遊戲營銷渠道已達2800多人,而營銷渠道目標是將隊伍增容到近萬人,形成強大的營銷渠道。這個渠道除將著手開發與推廣自己的網絡遊戲外,擬將進行精品遊戲代理。而且,《征途》的下一款遊戲也正處於研發階段。

毫無疑問,這一係列戰略設計與市場舉措,為新巨人的資本運作鋪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礎。

●抵禦風險

為了抵禦風險,史玉柱為自己製定了三項“鐵律”:一是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意識,每時每刻提防公司明天會突然垮掉,隨時防備最壞的結果;二是不得盲目冒進,草率進行多元化經營;三是讓企業永遠保持充沛的現金流。為了控製資金風險,史玉柱著力管理和監控現金流。經營腦白金時,總部將商品銷售給各地經銷商,而且大小經銷商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均為先款後貨;無論對各地分公司經理多麼信任,史玉柱也堅決不讓他們碰貨款,貨款由經銷商與總部之間直接結算,不允許分公司接觸。在保健品行業,將壞賬控製在10%實屬不易,20%也是正常。腦白金的銷售額已達100多億元,但始終保持了零壞賬。

如果在紐交所上市,門檻是最高的,紐交所公布的數據表明,平均每年在美國上市的200400家公司中,僅約有三成符合在紐交所上市的標準。史玉柱之所以選擇在紐交所上市,是以最為嚴格、最為規範的標準來衡量和約束自身的資本運作及其效果,從而提高抗風險能力。

●精化結構

基於當年巨人公司的失敗,史玉柱反思後的感悟是:“我投一個產業,有幾個條件:首先判斷它是否為朝陽產業;其次是我的人才儲備夠不夠;還有資金是否夠,目前的現金是否夠;如果失敗了是否還要添錢,如果要添錢我是否準備得足夠多。”堅持寧可錯過100次機會,也不盲目投一個項目是史玉柱的投資理念。

目前,史玉柱集中投入三個領域為:腦白金、投資銀行和網絡遊戲業。由此可見,新巨人注重優選產業與經營結構,審時度勢地選擇了保健品和網絡遊戲兩個頗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並適時融入投資銀行,其戰略取向是在精簡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資本運作。

●運營增值

多年前,史玉柱就開始為資本運作謀篇布局。2003年,史玉柱將腦白金和黃金搭檔的知識產權及其營銷網絡75%的股權賣給了段永基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交易總價為12.4億人民幣,其中現金6.36億人民幣,其餘為四通電子的可轉股債券。其在保健品、營銷網絡、股權配置的交互平台上,又巧妙地出演了一套資本運作的“組合拳”。

除此之外,他開始向保健品之外的行業投資,首選的是回報穩定的金融業——投資銀行。史玉柱陸續從馮侖、段永基等老朋友手中收購了大量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的股份。2006年,這兩家銀行股價大漲,讓史玉柱成為2006年金融股牛市的最大贏家之一。

巨人網絡的上市讓史玉柱身價飆升。由於不斷有高額現金流入,史玉柱專設了投資部門開展投資活動,並要求投資部門原則是隻投資金融業,金融業中原則上隻投銀行和保險。巨人網絡已確定股票發行價區間在1214美元,總發行量約為6600萬股,加上渣打銀行的戰略投資,巨人網絡赴美國紐交所上市將募集資金8億—10億美元。此舉將使新巨人成為在美上市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在巨人網絡上市之後,史玉柱將會成為身價突破500億元的金融資本家。按照IPO融資規模,初步計算,巨人網絡的市值將超過40億美元,這就是資本運作及其增值的勢能與魅力。

史玉柱之所以能從失敗中走出,再次創造了新的成功與驕人業績,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示:現代企業應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下的資本運作的理性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