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薛瓦勒的城堡被法國一家報社的記者發現,這位記者撰寫了一篇介紹文章。一時間,薛瓦勒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都慕名前來觀賞薛瓦勒的城堡,甚至連當時最有聲望的畢加索大師都專程趕來參觀。如今,薛瓦勒的城堡已經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之一,被命名為“郵差薛瓦勒之理想宮”。據說,城堡入口處就是當年絆倒薛瓦勒的那塊石頭,石頭上還刻著一句話:“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夠走多遠。”
人因堅持理想而偉大。理想就像陰天裏的一朵向日葵,雖然在現實裏輾轉,在挫折中遊走,但隻要我們像堅持初戀一樣堅持理想,勇敢抬頭,總有一抹燦爛的陽光照耀它,讓我們獲得不斷前進、為之拚搏的力量,去追求與眾不同的人生。
3
創業就是一個你喜歡的人
馬雲:你產品的市場是針對國外,針對北美?
李紅梅:現階段是北美市場,美國市場是成熟的市場,其他市場不太成熟。
馬雲:你有兩個核心競爭力,第一個是整合資源,國外沒有資源,國內也要摸索,如何整合?第二個核心競爭力是外包,外包是核心競爭力?那麼美國公司就做不到外包?
李紅梅:第一核心競爭力就是把數據轉化和數據輸入這一部分的業務,跟軟件銷售業務整合起來,這是我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馬雲:你覺得這個競爭力很高?
李紅梅:因為美國的公司很少這樣去整合。
馬雲:你現在有多少員工了?
李紅梅:在北美我隻有一些高端的設計人員,大概有4個。
馬雲:我覺得你的項目很難,相當難。我誠懇地建議,你最好別創業。我見過創業很艱辛的人,但他說我就願意創業。我感覺是這樣,從性格各方麵來講,你不是很適合創業,我經常對朋友講,有時候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創業。
你這個人很熱情、很善良,這些性格可以讓你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員工,非常好的義工,為此完善自我,這可能很好,但是對於創業,我很坦誠地說,你真的不合適。
——摘自《馬雲:〈贏在中國〉點評》
背景分析
在《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晉級篇的第三場,選手李紅梅的參賽項目是醫療檔案管理軟件及相關數據業務服務。馬雲覺得她的項目很難,誠懇地建議她最好不要創業。
創業,是一個光榮的夢想,但並不是誰都能創業,有理想是好事,但也必須兼顧現實。創業最忌諱的就是先設定一個理想化的目標,然後在執行過程中不顧現實情況,一味地朝這個目標前進卻不知變通,甚至連生存都保證不了。
創業者一般都是理想主義者,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好的創意、再縝密的思維,也不可能規劃出整個創業過程,能夠隨時積極應對變化和挑戰,可以說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
每一種選擇都有利有弊,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關鍵在於你適不適合,快不快樂。有些人選擇創業的原因是想擺脫辦公室的束縛,不再受製於人。然而,創業者看似自由,實則最不自由。創業者雖然不再為老板打工,但時時在為市場、客戶、員工打工,他要替客戶著想、對員工負責、受市場製約,甚至看投資人臉色,告別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卻陷入時刻殫精竭慮的狀態。
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氛圍都在“逼”著我們去成功——“都30歲了,男的還沒車沒房,女的還沒釣到一個金龜婿,是很失敗的事情!”不成功就是失敗,似乎已經成了別無選擇的獨木橋。對於成功的過度焦慮,逼迫著人們開始全盤接受成功學宣揚的那些無比亢奮的觀點:“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衝”“如果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這類所謂的成功學觀點拚命地鼓動著渴望成功的人上足了情緒的發條亢奮地往前衝,現實的結果卻是,亢奮過後還是亢奮,亢奮過後啥也沒有,白白累了大腦,消耗了身體的能量。因為成功不是戰場上衝鋒陷陣,不是僅有熱血沸騰扛著砍刀奮勇殺敵就能取得勝利的。
在創業領域,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先驅成為先烈,這說明創業不是隻憑創意就行,還需要綜合的能力甚至包括運氣。如果你不是一個好的打工者,或者說在曾經的職業生涯中沒有過成功的經曆,在職場中缺乏老板思維,都是很難創業成功的。
拓展透析
每個人的基因、天賦及其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隨著年歲漸長,才發現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更沒有標準答案。
有一個男孩,他連做夢都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於是每天都在練琴,練得心醉神癡,走火入魔,但是他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天賦,怎麼練都進步甚微。周圍的人都很可憐他的這股癡勁兒,但又怕告訴他真相會傷了他的自尊心。
一天,男孩去請教一位老琴師,並拉了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他拉得如癡如醉,可依然破綻百出。老琴師耐心地聽完曲子,認真地問他:“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男孩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老琴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男孩回答:“我非常快樂。”
老琴師告訴他:“孩子,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純粹隻是為了快樂,這就夠了。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聽了老琴師的話,男孩心頭那團狂熱之火終於沉寂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在小提琴所流淌出來的音樂中享受他的快樂,但是他不再受困於成為帕格尼尼這個夢想。他的琴聲是他的快樂,而他最終的成功在於提出了天才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他就是偉大的愛因斯坦。
其實,自主創業和天天上班打卡一樣,隻是前者的生活方式不太一樣,他們為自己工作,而隻要後者能給你帶來快樂,便也是成功的創業,二者僅有生活方式不同這一區別。不同的生活方式會帶來不同的感受,更需要不同的條件,因此,想知道適不適合,不僅要從感覺出發,還要從實際能力考慮。
正如馬雲所說,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創業。總會有某個地方、某件事情,向我們召喚,讓我們的心靈日夜不安,非要實現,才覺得心滿意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軌道,選擇創業還是選擇做員工,就像是選擇戀人,合適的人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