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辦公司不是要找最優秀的人(3 / 3)

Dream target(夢想目標)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是調配資源的指導。Dream target必須通過創新的方法才能實現,而不是簡單地沿用現有的手段,拚命去擠牙膏。電子商務正迎來井噴的發展,我們必須超高速地成長,才能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我們要為我們的mission(使命)、vision(願景)和dream(夢想)去奮鬥,而不是為完成KPI任務,更不應該是為了獎金而努力。

——摘自《不能為了獎金“奮鬥”》

背景分析

2010年1月19日,馬雲在飛機上撰寫內部郵件,回顧了阿裏巴巴在過去一年的成績,同時宣布,2010年,將對公司除高層以外的所有員工繼續加薪。

對阿裏集團來說,過去的2009年是精彩、複雜、遺憾和興奮交錯的一年。馬雲說:“我們幸運地在2008年提前對經濟形勢做了危機判斷,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更由於大家一如既往地艱苦努力,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擁抱變化,集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盡管存在著很多問題,而且麵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但馬雲對整體結果表示滿意。在郵件中,馬雲充分肯定了集團在2009年所取得的成績,並給出75分。這是馬雲10年來首次宣布對阿裏巴巴的打分結果,也是10年來所給出的最高分。

在加薪方麵,馬雲強調了這樣的觀念:阿裏巴巴不會為競爭對手和行業做法而加薪,但所有阿裏人將平等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財富。獎金不是福利,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平均主義”在阿裏巴巴行不通。

在加薪的同時,馬雲也並未忘記對員工價值觀的強化。馬雲稱,奮鬥不是為了獎金或加薪,而是為了使命、願景和夢想。巧妙的逆向推理,使員工明白了加薪原因——阿裏人在和馬雲一起為夢想奮鬥,而關於理想,是值得埋單的。

2007年,在阿裏巴巴上市後,其初步招股說明書顯示:阿裏巴巴總股本為50.5億股,公開發售8.589億股。其中阿裏巴巴4900名員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億股。按絕對值計,近千名阿裏巴巴員工將擁有超過100萬元。這創下了當時國內IT類上市公司最大規模的員工“造富”紀錄。

此前,百度上市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馬雲本人隻持有阿裏巴巴B2B子公司1.89億股,以招股價上限粗略計算,上市後馬雲身價為22.7億港元,其他7位董事中有3位身家過億。

作為阿裏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5%。此舉可以說是馬雲激勵手法的集中體現。對此,馬雲毫不諱言:“這樣,其他股東和員工才更有信心和幹勁。”

可以說,馬雲的這種激勵員工的機製是最有效的,人要生存,要發展,精神是支撐,物質是保障,所以兼顧員工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激勵,才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它讓員工明白,工作不僅是員工的一種謀生手段,還能滿足員工的價值感。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隻能發揮出20%~30%,科學有效的激勵機製能夠讓員工把另外70%~80%的潛能也發揮出來。在馬雲看來也同樣如此,他認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和旺盛鬥誌。

拓展透析

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良性的激勵機製,要能夠充分調動員工內在的工作激情,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空間,並構造一個科學的人才晉升渠道,使公司製度蘊含激勵的巨大力量。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總是善於通過有效的激勵機製來“釋放”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自覺摒棄安於現狀的心理,從而實現人人積極進取。

《喬家大院》所敘述故事的曆史背景是在清朝末期,那時沒有成熟的現代企業製度,所有的商業都是家族式管理,甚至還有傳男不傳女的思想,喬致庸開的錢莊也不例外。

但是,喬致庸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很快發現家族管理的弊端:論資排輩,“夥計”居於最底層,很多優秀的夥計不為老板所重視。他意識到,很多能幹的夥計對錢莊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而他們低微的身份對調動這部分員工的積極性非常不利,而如果能夠“激活”這些能幹的夥計,錢莊的業務將實現關鍵性的突破。

於是,喬致庸果敢起用新人,從內部挖掘出28歲的馬荀。馬荀幹過10年學徒、4年跑街,他個人攬下的生意占錢莊生意的80%,顯然是錢莊裏跑得最快的千裏馬。後來錢莊的發展證明了喬致庸的眼光,馬荀這匹優秀的千裏馬成功地進入了接班人的行列,卓有成效地使錢莊起死回生。

馬荀使喬致庸嚐到了甜頭,他以“夥計身股”實現了企業原有體製的創新。這些創新為錢莊生意帶來了顯著變化:夥計與掌櫃甚至東家平起平坐,被尊重感得到增強;錢莊效益和員工效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個激勵機製的引進,極大增強了夥計們幹活的積極性,錢莊生意更加興隆。

由此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公司缺乏內部激勵機製,就不會擁有富有活力的企業文化,員工就會喪失工作的熱情和欲望。隻有用科學有效的激勵方式激起員工的進取心,企業才會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