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16:關鍵時刻要敢於決斷(1 / 3)

獨具慧眼的判斷力與超乎尋常的魄力

巴菲特認為: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具有良好的企業判斷力。麵對市場的任何誘惑,他都能做到不為所動,真正做到堅持自我,他從來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

巴菲特承認自己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當然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準確無誤的預測。他幽默地說:“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惟一價值,就是使算命先生更體麵而已。”

巴菲特的注意力不在預期股票市場的變動。他說:“我們隻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謹慎清醒的態度,惟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我們才會勇往直前。”這是要說明的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並不能代表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想獲得滿意的收益,就必須對各個公司進行綜合的考察,得出自己的結論。盲目地跟隨目前最流行的投資方式走,並不一定能保證成功。

近來有一種說法,認為散戶在投資市場中被迫與大型法人投資機構競爭,對其極為不利。巴菲特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因為大型法人機構的投資者常有一些反複無常的和不合邏輯的行為,散戶隻要能夠把握企業的基本因素,十分容易獲利。巴菲特說,散戶惟一的弱勢是,他可能被迫在不適當的時機出售手中的股票。他認為,投資人必須在財務上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市場的變化無常。投資人應該了解,股價波動是常有的事。巴菲特說:“除非你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股票跌到隻剩買進價格的一半而還能麵不改色,否則,你就不該進入股票市場。”

巴菲特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因為他總能夠在整個華爾街都鄙視某個企業的時候,看到它所具有的潛力。進而采取收購的行動,當巴菲特在80年代購買通用食品和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時,大部分華爾街的投資人都覺得這些交易缺乏吸引力。

很多人都認為:通用食品是一個沒有發展前景的公司,而可口可樂公司給人的印象又太保守了。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說,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巴菲特收購了通用食品公司後,在管理上進行了調整,由於通貨緊縮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使得該公司的盈餘大幅度成長。到1985年,美國一家香煙製造公司收購通用食品公司的時候,巴菲特的投資成長了3倍。

這些事例表明,巴菲特能夠毫不畏懼地采取購買行動,這種魄力非尋常人能比。

1973年到1974年間為空頭市場的最高點,巴菲特采取了一係列的行動:先是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公司,接著又購買了瀕臨破產的CEICO公司。他又大量購買了當時債務纏身的華盛頓公共電力供應係統的債券。同時又收購了許多RIR奈比斯公司的高值利率債券。在巴菲特看來,股票市場隻是一個可以讓你買賣股票的地方而已。巴菲特擁有波珊珠寶、喜詩糖果公司、《水牛城新聞報》等公司的股票已經多年了。他完全不在乎每天的成交價格的漲跌情況。他一向都認為:公司本身經營得很好,和股市完全沒有關係。”而對可口可樂公司、華盛頓郵報、CEICO和首都/美國廣播公司,巴菲特卻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公司的銷售、盈餘、利潤和資本投資的需求上。對這些公司的營運情況,巴菲特都了如指掌,如同自己的私人公司一樣清楚。成千上萬的炒股人把每天的股票市場成交價看作重中之重。

事實上,巴菲特從來不去關心這些。諸如失業率利率或彙率等數據以及政治方麵的因素,都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巴菲特還把經濟的景氣與否看作是正常的事,他說:“就像是賽馬場上奔馳的馬,有時候跑快一些,有時候又跑慢了一點,不應大驚小怪。”

1989年7月,吉列發行6億美元可轉換特別股給伯克希爾。巴菲特收到年配息8.75%,10年之內必須強製贖回的可轉換股權證,和以每股50美元的代價轉成普通股的權利,價格高於當期股價的20%。巴菲特心裏真是樂開了花。他說:“吉列的生意的確討我們的歡心。因為我們了解公司的經濟狀況,因此相信我們能對它的未來可以有合理而聰明的猜測。”

獨具慧眼的巴菲特在大量收購當時並不為世人看好的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的股票後,滿懷信心地說:“隻有當優良的公司被不尋常的信息包圍,導致股價被錯誤評價的時候,才是真正大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