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穩立場的細節
有些領導在決定一件事情之後,隻要被別人稍加幹涉,就會迅速收回決定。
V公司的X科長就是如此。“你的提案因處長反對,我將它刪除,你不要生氣。”“本來預定在下星期作的調查,現因S部門有異議,暫時取消,請你和有關部門聯絡一下。”他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推翻計劃,同時暗示錯不在他,甚至他也是受害者,企圖引起下屬對他的同情與諒解。這樣是不對的。
與其如此出爾反爾,倒不如不下決定。若是因為有人幹涉,就卻步不前,則未免過於庸懦無能。也可以說,這是不具責任心,同時又缺乏主見的領導。
假如真正由自己所下的決策,遭到強烈的反對,應該有辭去領導職務的勇氣和決心。也就是說,隻要立場堅定,即使犧牲自己的職位,也在所不惜。
話說回來,由於X科長所下的決定,往往不盡詳備,資料的收集也不夠齊全,所以常常受到外來的幹涉,這一點他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
萬一自己的決定有錯誤時,應坦誠向上級表明,並聲明願擔負一切責任。切莫向上級提出辯解,或者想用很曖昧的態度,將它應付過去,這樣是不配當一個領導的。
X科長在職兩年間,始終不知反省,終於被調走了。像這種領導,能做兩年,也算運氣不錯的了。在這種人底下做事,有幾個下屬能忍受一個月以上?由於東方人還存有官官相護、人情的觀念,所以才會有這種混飯吃的領導。
不過,今後社會似乎不會這樣了,當領導對自己的錯誤決策未能坦白認錯而謀求改進,必然無法獲得年輕下屬的支持,從而導致慘痛的失敗。
2不靠頭銜管人的細節
做新領導,尤其是那些升遷快速的領導,難免會自命不凡而盛氣淩人。其實,他的升官很可能隻是由於運氣特別好,或者按資曆排到他;然而,他本人卻以為是自己才能及努力所賜,難免形成一種自大之心理。這種人常以其頭銜自豪,妄發言論或任意否決;平日好管閑事,走起路來神氣十足,不可一世。
“年輕人應多學習,像我當年是愛動腦筋的。”
“最近人才越來越少,越來越差勁。”
他喜歡如此數落他人,以自抬身價。部屬們盡管表麵不敢吭聲,心中卻著實不是味道。
的確,有不少領導並非靠“實力”而是靠“頭銜”來工作。最好的證據是:當他即將退休時,即可發現下屬一反常態,不再聽其指示了。當他尚有頭銜時,經常可以聽到下屬阿諛獻媚的話,一旦即將離去,再也無人對他百般討好了。
因為有了頭銜,縱然毫無實力,仍會有些狐群狗黨圍繞在身旁,就像蜜蜂飛向花叢采蜜一般,這些下屬也是為了獲得一點點利益,才如此趨炎附勢的。但是像這樣的下屬,即使身邊再多,也是多餘的。
有一天,當你即將調往別的單位,這些下屬就會如海水退潮般地離你而去。這種情況還算是好的,若你將到退休年限,他們必視你為全然陌生之人,再也不加理睬。
“我們認為他和總公司關係不錯,所以即使他講了些沒道理的話,也都忍耐下來。什麼!他現在要被調走?真是太好了!以後我們可不再理他了,活該!”
“他已經辭職不幹了,好呀!這下沒什麼好生氣的了。”
為了不使下屬在背後如此說你,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靠“頭銜”工作。
3不濫用權力的細節
“這是業務命令,你就照這方法做;不然,我會將你開除。”
像這種不顧下屬立場、強製的命令方式,是身為領導所要絕對避免的。因為這樣,隻能徒然增加下屬反抗的心理,而收到相反的效果。
M公司之部長N,向其下屬O科長發出命令,要增建一間辦公室,需馬上出藍圖。於是O科長與其下屬犧牲了周末假日,終於趕出來一張詳細的設計圖。星期一早上準時交到部長手中,沒想到部長卻說:“這件事你不必做了,因為星期六我自己做了一下,結果還很不錯,所以把你的設計圖拿回去吧!我的圖就在這兒,你拿去實施好了。”
O科長回去後,深覺對下屬有無限歉意,然而又不好意思向他們說明。此後,下屬均不再聽其指示,甚至在背後說他無能。
一個真正優秀的領導,絕不會依靠權力來行事。再說,下屬本身也知道要敬重上司,那你又何必處處表現出你的權力呢?
可是有些領導,當下屬不按他意而行時,往往不願花點時間與下屬商談一下,馬上搬出權力,想借以操縱下屬。即使他不是用很強硬的態度,但此種行為即明白表示,他不相信下屬的能力。
“要相信下屬”,這是最重要的。當你期待下屬有所表現時,第一步——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無論多不可靠、多無能的下屬,一旦你命令他工作,就不可輕視他的能力。對他的努力行動應盡量給予援助,即使自己有好的構想,也要放在心裏。在下屬未提出比自己更好的提案前,要耐心地幫助他們,給予他們意見和忠告。
4將計劃付諸實施的細節
當下屬提出好的構想時,應馬上施行。切莫以為這是他人的構想,有損自己領導的麵子,或等以後再做。如此,將會失掉大好機會。
“我不做的話,誰來做?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再做?”
某家機械工業分公司的主管,就將上麵的話作為座右銘。這兩句話雖不含什麼大哲理,但卻相當具體而踏實。
這位主管,幾年前曾為了要實行某一構想,想與總公司有關部門洽商。這時,人事科長卻說:“可能會被反對,而我們又無說服他們的自信。”
企管科長說:“若要整體施行,則有些部門會發生不適合現象;而長時期做下去,又容易產生困難……”
而營業科長也說:“既沒有預算,規劃又不完備,而且亦無前例。我看先去探總公司那邊的意思及顧客的反映再說吧!”
結果,這個結構想就在四麵楚歌的情況下而作罷了。不久,被同行業的其他公司搶先做了,枉費了此一構想。
這些科長所說的話,大體說來並無錯誤,隻是眼光太過狹窄了。他們是本著“不做不錯”的原則,又想十全十美,因而坐失良機,貽誤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