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能力是一種不能用編程來表現的東西,因而是學不到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1.高逆商遠比高智商重要得多
重慶市工商大學搞過一次“十大感動校園人物”評比活動,身高隻有一米二、靠撿垃圾養活自己的農村殘疾大學生魏澤洋被評為“校園十大感動人物”之首。
魏澤洋在外形上,看起來就像個幾歲的孩子。但他的眼神堅定自若,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的殘疾而產生些許的自卑。他的家在安徽省靈碧縣魚溝鎮杏山村,魏澤洋的家境非常貧窮,上初一的時候,他的奶奶就病逝了,沒過一個月,在外打工的父親又從四米多高的貨車上摔了下來,雙腿骨折,本來就貧窮的家境馬上變得一貧如洗。那時哥哥已經考上了高中,妹妹也開始上小學,家裏貧窮到一家六口人兩個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一次隻能吃半斤。清湯寡水的菜湯裏,幾片肉在上麵漂著,一家人看著舍不得吃。
為了攢錢上學,魏澤洋開始撿垃圾掙錢,由於城區附近的垃圾都被常撿垃圾的人撿得差不多了,他必須要走很遠的路到郊區去撿。而撿到了垃圾,要想背回他的住地——市區的橋洞下麵,不但要走很遠的路,而且因為他一次背不動,就要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往回運。幾乎兩天就磨破一雙膠鞋。為了省錢盡快地湊足學費好早點回去上學,他一天就吃一個饅頭,渴了就到路邊的自來水管下喝口冷水。餓肚子是最‘平常的事了。
魏澤洋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出來撿垃圾打工,從初一到高三魏澤洋打工的足跡遍及了浙江、杭州、煙台等地,他用自己瘦小的肩膀,不但支撐著自己的學業,也支撐著他貧窮的家和哥哥妹妹的學業。2003年高考時,魏澤洋在學校三個文科班的二百多名考生中考了第二名,以超出安徽省一般本科三十多分的成績,考上了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專業。拿到通知書的一瞬,魏澤洋哭了;他既高興又辛酸,高興的是人生終究沒有因為他的殘疾而拋棄他;辛酸的是作為生長在農村和貧窮家境下的殘疾人,獲得生存和成功的機會真的是太難了。
他揣著以前撿垃圾存下的200元錢去報到了。他找到了校長說:“能不能把我的學費緩一下,等到了假期,我一定能掙錢交上的!”麵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校長被感動了,詳細地詢問了他的情況,並打電話給魏澤洋以前的老師。在了解到了他自強不息的情況後,校長不僅為他爭取了貧困生獎學金,還獎勵了他4000元。魏澤洋這樣才順利地進入了他向往已久的大學殿堂。
魏澤洋用獎勵得到的4000元交了大一和大二的學費,他不想拖累學校,也不願意接受人們在金錢上的饋贈,他覺得他的身體雖然是殘疾的,但是他的精神和雙手還可以支撐自己的生活。
上了大學,他打工的機會和方式就多了。有一家天工銷售管理公司在學校招校園代理,魏澤洋就去試了,結果經過重重考試,他最終被公司聘用,成為天工銷售管理公司電子產品的校園代理商。而和他一起競爭的很多健康同學都沒有被聘上。他還在校勤工助學中心賣文具和報紙雜誌,一個月有100元的收人,基本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在學校裏,魏澤洋是優秀的。他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很注重在多方麵鍛煉自己。大一時他獲得了學校的三等獎學金,國家二等獎學金。他還是學校新聞網絡部部長、校報記者!
魏澤洋在老師和同學的關懷與愛護下樂觀地生活,現在已告別了象牙塔般的大學生涯。參加一些招聘後,北京一家企業聯係上他,提出為他提供治病機會,並希望他可以去工作。
魏澤洋說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我隻有半杯水,也要把這半杯水變成海洋。時間、事物、環境都在變,可我的信念沒變,我還有那半杯水,我的理想不會變。
魏澤洋麵對逆境自強不息的精神得到了人們的尊重。當今職場競爭激烈,表麵上是知識、能力、職位、業績和關係的競爭,實質是卻是逆商高低的競爭。阿裏巴巴總裁馬雲說:“看一個人、一家公司是不是優秀,不要看他的人是不是哈佛大學或斯坦福大學畢業,不要看它有多少名牌大學畢業生,而是要看這幫人幹活是不是發瘋一樣幹,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因此,在職場上,高逆商遠比高智商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