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為你的自媒體保駕護航(1 / 3)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微博、微信等傳播模式紛紛出現,我們進入了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自媒體時代。

自媒體時代就是以個人傳播為主的媒介時代。新聞自由度的顯著增高就是基於自媒體的交互性和自主性。隨著智能手機以及無線網絡的普及,每個人都成了一個電視台,可以直接推送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是經曆的事件,並且他們不需要證明自己的權威性,這也大大地挑戰了官方媒體的壟斷地位,而這個時候的自媒體時代也隻是一個開始,是互聯網顛覆人類社會生存現狀的開始。

在現在這個時代,由於在網絡上每個人都是信息發布者,因此他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記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網絡上新聞信息的采集渠道,從而增大了信息量。

但是,我們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分析,隻要一種行為進入社會領域,並與社會和他人發生聯係,那麼這種行為就必然受到社會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製約。自媒體也如此,我們可以看出,它的新聞傳播行為在傳播領域同樣會對受眾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互聯網早已深深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惡意傳播的網絡虛假新聞,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所造成的衝擊,是真實可感的。因此,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網絡,它的秩序維護,自然成為一種公共行為。

1.企業自媒體如何運營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們從博客時代,走過微博時代,走到現在的微信以及APP的自媒體時代。宣傳也開始從傳統的媒體渠道過渡到了現在的自建新媒體渠道,大家也開始包裝、宣傳及推廣自己。企業也需要利用新媒體渠道,來建立自己的營銷隊伍,建立屬於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企業想要建構自己的自媒體,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考慮:

第一,企業自媒體的定位。自媒體的整體定位是企業構建自媒體體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自媒體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種玩具,隨性和個性化的表達就是所有社會化媒體所強調的,其中的自媒體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這一切必須要圍繞用戶、服務用戶,隻有這樣才能最終成就社群的商業模式。

第二,要分析目標人群。要分析社會化自媒體的目標人群,即要分析我們的核心受眾。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核心受眾的媒介接觸習慣是什麼,他們都習慣通過哪類渠道來獲取信息,喜歡選擇什麼樣的平台來獲取我們的產品,他們又有什麼樣的性格,喜歡什麼樣的媒體內容,傾向於什麼特點的產品,喜歡哪種購買方式。隻有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找到相對應的自媒體平台,定準自己的自媒體廣告形式,定位自己的產品特色,搭建適應客戶與企業的交互渠道。

第三,自媒體平台的建設。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的自媒體平台。比如,我們的官網、社區、公眾號、APP等,這些是基礎。接著我們應該著手拓展社會化媒體,而社會化媒體有社交類和社區類兩種。比如,微博、微信等都屬社交類,而以興趣和話題為聚集的論壇等為社區類。因為性質不同,它們所體現的特點自然也就不同,所以,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這兩個不同的平台。

第四,不斷地拓展媒體資源是自媒體構建中不可或缺的,而那些新聞客戶端的自媒體平台,或者是行業的垂直門戶網站等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一定不要忘了找人。要尋找自己行業的意見領袖,還有行業媒體人,以及那些種子用戶等,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想要做好自媒體營銷,就一定不能忘了對自媒體人的利用。

對於企業來說,自媒體運營就是負責企業自媒體項目的運作,以及幫助企業建設好自己的自媒體團隊,並且主持、運作企業自媒體,就像企業官網、微博、微信、APP等眾多的企業自媒體平台的策劃、運營及推廣,還需要及時地跟蹤和評估企業自媒體營銷方案的實施效果,也要做好維護客戶關係,更需要去拓展自媒體合作夥伴。在當今這個自媒體時代,很多公司都在爭前恐後地去爭搶自媒體的那一席之地。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一支專業的自媒體運營團隊是至關重要的。

企業對外宣傳的窗口就是微博、微信,而微博、微信推送的內容就決定著企業是否能成為意見領袖,更決定著能吸引到什麼類型的粉絲。如果風格不定,一直在不斷地變更特色的話,那麼吸引到的用戶的忠誠度就會大打折扣。從媒體屬性來看,微博、微信和傳統媒體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不同的營銷方式以及營銷的渠道而已。

自媒體具備了下麵的幾個屬性:

第一是時效性。自媒體也是媒體的一種,也同樣有著媒體特有的性質——必須能夠及時傳遞信息。而且自媒體對於信息的時效性更加重視——傳統媒體以天為單位來度量時效性,自媒體則是以小時、分,甚至秒來度量其時效性。現在的自媒體受眾,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直播”,希望自媒體能夠通過極致的“時效性”,達到直播的效果。

第二是互動性。這是現代互聯網時代的新特點,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單向信息傳遞,自媒體是一種互動交流過程,通過自媒體,企業發表自己對用戶反饋問題以及相關事件的態度,從互動中更可以得知目標受眾的反應,從而做出更好的應對。而且在企業與受眾互動的過程中,能夠讓企業與受眾打成一片,去掉傳統媒體那種嚴肅刻板的外衣。因此,在保證時效性的同時,保證互動性,成為不斷壯大自媒體受眾群體的手段。

第三是迭代性。自媒體隻有在與目標受眾不斷的互動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更新自己的企業文化,不斷地更新自媒體平台,不斷地更新自媒體上的內容,形成一係列的有序變革,才能維持企業各方麵的有機成長。而這些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可靠的技術支持,良好的團隊基礎,全心全力地維持住企業迭代的不間斷性。

自媒體可以利用不同的平台做不同的事。比如,互動營銷可以用微信,而話題炒作則應該用微博。

微信可以實現與用戶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因此能跟用戶有更好的互動。微信公眾號在開始運營之前,需要先從以下三個維度來思考定位:

第一,賣給誰。同企業傳統媒體一樣,我們做自媒體是以企業盈利為目的的,所以我們首先要認清我們的服務對象,必須弄明白企業的自媒體要麵對怎樣的受眾。我們必須清楚誰才是我們的顧客,哪些人有可能用到我們的產品,哪些人會為我們的產品付錢。

第二,賣什麼。在自媒體上,現在已經不是簡單地把產品放上去就行了,我們必須讓人家看到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不同於其他品牌的特點,必須要有自己特定的產品定位,必須幫助顧客認清他們需要什麼,必須讓他們認定我們的產品才是他們應該選擇的。

第三,如何賣。既然確定了我們的顧客以及產品的內容,我們就必須考慮如何把兩者聯係起來,形成一種互動。為此就必須分析顧客的特點,吸引顧客的眼光,讓他找到我們的自媒體平台,再從自媒體平台中找到潛在的購買品。而要完成這一係列的動作,就必須要求我們思考如何定位自己企業的自媒體基調的問題。有的顧客喜歡學術式的嚴肅,有的喜歡詼諧型的惡搞,有的喜歡嚴密的分析,這些都需要我們具體分析顧客、產品,才能恰當定位。

微信定位之後,就要開始規劃每天推送的內容。這也很講究,比如想讓用戶記住平台的特質,就需要不斷地重複,在首圖或者正文結尾部分,最好都是固定的,這對於傳播和留存用戶是很重要的。

製造事件營銷也是微信運營的重點,當下的時事熱點、節日都是內容策劃需要緊跟的,為了達到平台與目標用戶的共鳴,因此推送的內容就應該要快且新。

微博相對於微信來說,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地方,所以想炒作話題,或者想把事件變成全民事件的話,微博是最好的選擇。

全麵化、碎片化是新媒體時代信息的特點,網民需求在不斷地提高,吸引目標客戶的是讓對方感到有收獲的信息。高質量的可讀性內容是做好自媒體的根本,除結合熱點時事進行營銷外,創意的傳播也是必不可少的。傳播的商業目的是營銷,傳播的文化目的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如果沒有好的創意傳播,即便投入再多的宣傳費用,即便再能把握傳播的時機,也是無法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果這個話題引不起共鳴,他們就沒有動力在朋友圈擴散話題,品牌知名度也就無法提高,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白費了。所以說,自媒體運營就是一場對運營者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