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標誌性人物李嘉誠:“當一個生意有80%人都知道做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做;當一個生意有20%的人知道做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但需要努力了。當一個生意隻有5%的人知道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並且很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就是時機,就看你怎麼把握了。”明勢,是發財的必備元素。如果方向選錯了,經營項目不對路,那麼你花費再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生意上也會毫無建樹。有時候,選擇決定了一切。
不把握大勢很難成功
生意就是生意,要盯著自己的攤子,隻要埋頭苦幹,肯定會有收獲。
做生意就是在商言商,但是隻盯著眼前那點利益,看不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就容易吃虧。對生意人來說,不把握大勢很難成功。
在世界任何地方,做生意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與當地人們的政治、文化、風俗,甚至於軍事,都有密切關係。
對商人來說,把生意做好、做大,不僅要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還要善於借勢、造勢,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20世紀末,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潮商馬化騰領導的“騰訊”快速崛起。不經意間,馬化騰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QQ與手機、電話、EMAIL一樣,成為中國人必備的通訊工具。甚至,許多年輕人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但是不能沒有QQ。
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騰訊推行多元化戰略,開發出paipai.com,QQ幻想,QQ堂,搜索引擎soso.com,等等。短短幾年時間裏,騰訊從無到有,一躍成為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
騰訊的成功,它所創造的財富,是以往傳統製造業無法比擬的。這既得益於馬化騰本人在網絡通訊技術方麵的專注、堅持和努力,也離不開當代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以及人們對即時通訊便捷服務的需求。
顯然,對市場的理解不能僅從商業角度來考慮,還要兼顧到商業之外的因素。一個真正的商人,要善於借勢、造勢。
我們可以用“推波助瀾”來形容,即借助某種商業大潮流而為自己的生意推起一個小浪潮。在某種大潮流出現以後,盲目地跟風起哄,隻能賺點兒小錢;而在大潮流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掀起屬於自己的小浪潮,才能站在風口浪尖上,做成大買賣,獲得更多財富。經營上的黃金規則可以一言以蔽之:市場是創造出來的!
商界流傳著一句話: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勢。做生意,最聰明的手段就是在市場中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商業的本質就是“營勢”、“謀勢”。善於謀勢的商人,才能執市場之牛耳,花小錢辦大事。
具體來說,企業處在不同發展階段,謀勢的重點又有所不同。通常,初級階段要“造勢”,發展階段要“蓄勢”,成熟階段要“乘勢”。通過“造勢”做成大買賣,關鍵要判斷所處行業是否為初級市場、利用好各種社會資源,並用拳頭產品帶動全局。
看清財勢的走向,再做決定。這是潮商始終不變的一個經商原則。概括起來,財勢的變動一般取決於三個方麵:
(1)行業變化
做生意要考慮影響全局的因素,自身的經營方向和規模大小是一切的基準,無論市場有多大,吃不下無法獲利,不考慮市場潛力,吃不飽就要虧本。潮商認為,你的商業活動,必須以整個行業作為參照,才有意義。注意行情變化,才能找到對策。
(2)市場變化
某些商品原來銷售很暢,現在忽然疲軟、賣不動了;或是過去沒人買,突然現在搶手了。這種市場變化,表麵看難以解釋,其實都有原因。不外乎是商品生產量多了或少了、質量變好還是變壞了,或是某些經營者實行了促銷措施,做了廣告宣傳,在消費者中間產生積極影響的結果。潮商認為,預先了解到這種情況,就可以預見到市場行情的變化,從而為選擇項目提供決策依據。
(3)政策變化
政府根據某種情況,對某種商品提出了調控政策,必然引起市場變化,比如政府將糧食、棉花收購價格提高了,必然產生連鎖反應,用棉花生產的棉布、針織品也會隨著上漲,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飼料也將隨著漲價。掌握了這些方麵的變化因素,就能為進—步預測行情做好準備,判斷你的項目選擇是否合理。
潮商發財經
缺乏審時度勢的經濟頭腦,見財起意,見別人捕到魚就去織網,這種趕浪頭式的經營方式,換來的很可能不是產品的暢銷,而是產品的積壓和滯銷。
相反,有預見性的頭腦,能夠審時度勢,明察市場動向,預測到即將到來的時機,提前組織生產,在市場機遇到來之時,及時推出貨物,定能獲得高額利潤。
做天塌下來都賺錢的事
做生意總有運氣在裏麵,投下的資金未必大賺。
創業就應該做一件天塌下來都能夠賺錢的事情。
在潮商看來,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做生意,既然選擇了這個行當,就要一心一意賺錢,無論是暫時給別人打工,還是真刀真槍地做投資,都應該瞄準“盈利”。
早年,李嘉誠做過學徒、工人、塑膠廠的推銷員。1948年,20歲的他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
1950年,他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選擇塑膠生意,是憑借多年的行業工作經驗、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做出的選擇。李嘉誠抓住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塑膠市場勃興的機會,成就了自己的事業,積累起原始資本。
談到創業,李嘉誠的經驗是,選擇項目很重要,除了熟悉之外,一定要確保盈利。不排除創業失敗的可能,但是一開始就要追求成功是確定無疑的;而且,如果開始不賺錢,或者失敗的次數太多,恐怕一個人會喪失信心,這對創業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潮商認為,一個人做事要找準自己的方向,對商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念好自己的生意經,通俗地說就是賺錢,讓投資有所回報。一個商人,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是不務正業。
由此可見,賺錢方法無所謂貴賤,也無所謂方式(當然要以法律為準繩),所賺的錢隻要是你肯我願,就受之無愧。香港泰國進出口商會會長孫振文認為,一個人一旦決心投身商場,就要有賺大錢的野心,不管現在有沒有錢,有多少錢。
(1)對金錢要有強烈的欲望
金錢,對一個商人來說,是非常敏感的,並敢於為此往前衝。隻有對金錢有強烈的欲望,才能具備行動的勇氣和果敢的魄力。那些扭扭捏捏,像小腳女人似的商人,很難邁出經商的第一步,更不用說在日後的經商過程中打開局麵了,他們無法使自己的生意一步一步地做大。
(2)投資要時刻把盈利作為目標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商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利潤。潮商認為,如果不追求效益,投資就沒有意義。企業盈利水平,決定著生意是否賺錢,是判斷經商成功的唯一指標。投資辦企業,無論規模大小、是強是弱,最後都要看盈利水平如何。如果一個商人隻追求規模大小、市場占有率,而忽視盈利水平,勢必遠離商業的根本,這樣離關門的日子就不遠了。
潮商發財經
作為一個生意人,他的任務就是賺錢,此外其他任何東西,都不過是用來賺錢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做生意的時候,對於所借助的東西不存在一點兒感情,隻要有利可圖且不違法的事物,拿來用就是了,完全不必過多地考慮。投資一個穩賺的行業,不但能有高額的回報,還能增大成功幾率,有一個好的開始。
適合自己的項目才有機會
看到別人賺錢,就跟過去,什麼生意都可以做。
當一個生意有80%人都知道做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做;當一個生意有20%的人知道做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但需要努力了。當一個生意隻有5%的人知道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並且很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就是時機,就看你怎麼把握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潮商認為,任何行業都可以賺錢,隻要你有足夠的生意頭腦,善於把握這個行業的盈利模式。
但是,做生意還是要選擇,不是任何生意都適合你。而且,在盈利方麵,不是什麼行業賺的錢都一樣多;在達成目標方麵,不是什麼行業的成功速度都是一樣的。
做生意,選擇項目很重要,要選擇適合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行業。對此,李嘉誠曾說:“當一個生意有80%人都知道做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做;當一個生意有20%的人知道做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但需要努力了。當一個生意隻有5%的人知道的時候,你可以去做, 並且很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就是時機,就看你怎麼把握了。”
蘇旭明,祖籍汕頭市,祖輩早年移居泰國。為了生計,蘇旭明10多歲就開始打工。日後,依靠積累的資金創業。經過一番比較,他把經營釀酒業作為終身的事業。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蘇旭明已擁有了Sura Makeras和Sura Thrp兩家泰國最大的釀酒廠及集團。
不論在創業目標的選擇,還是在對市場以及經營目標的選擇,蘇旭明都能夠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在生意場上春風得意,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一個打工仔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富豪,蘇旭明成功的主要訣竅是:明確選擇自己的發展目標,也就是選擇生意項目要正確。
(1)創業之初,關鍵是選擇好經營目標
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都會麵臨著這樣的選擇:經營什麼可以賺錢?有的人看別人經營什麼,自己也經營什麼;有的人見市場上什麼有利可圖,自己也跟著幹。這樣做,未必能做好生意。
蘇旭明經常給朋友講美國商人亞默爾發家的故事。起初,亞默爾隻是一個農夫。後來,他卷進了美國加州的淘金熱潮,但是一無所獲。接著,他注意到礦場氣候幹燥,水資源稀缺,淘金者很難喝到水。於是,他重新確定了生意目標:賣水。亞默爾用鐵鍬挖井,掘出的不是黃金,卻勝似黃金,他憑借地下水發了財。
由此,蘇旭明意識到,經營者在選擇自己的經營目標時,必須與企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達到平衡或統一,這樣你的目標才容易實現,最後賺到錢。今天的商業決策非常複雜,往往需要經過周密的調查分析,但總的原則是,經營目標必須有前途,有前瞻性,具有可行性。
(2)經營過程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
做生意,總有一個嚐試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可以不斷嚐試新項目,對市場情況及經營目標形成深刻認識,之後再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項目,並長期堅持下去。
所謂適合自己的項目,一是自己非常有感覺,能夠把握其中的門道,操作起來得心應手;二是能夠獲得穩定的利潤,可以給自己帶來持續的紅利。
蘇旭明決定以酒類為自己發展的目標,是因為他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並從中找出了盈利的規律。通過權衡和分析,他辦起了一間小酒廠,一心撲在這個事業上,使小酒廠越辦越大,最終確立了當今泰國釀酒業巨子的地位。
潮商發財經
潮商中間流傳著一句話,熟悉的叫行業。意思是,自己熟悉的項目才能帶來盈利機會,才有發家的可能;否則,即便市場機會再好,對自己來說也不不能算是機會。這種務實的精神,讓潮商從一開始就能下足工夫,努力選擇正確的生意,加大了成功的勝算。
注重自身的資源能力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為了賺錢,可以創造條件,實現目標。
選定適合自己的行業,隻要時機成熟,就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否則,你是個門外漢,即使再執著、再努力,恐怕也會浪費時間,枉費心機。
做生意要選對方向,而最大的方向是:你是否適合你選擇的行業。潮商的經驗是,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此外,明確了自己的優勢,知道自己應該從事哪個行業,還有能否堅持的問題。也就是說,遭遇挫折的時候,你能否在這個行業堅持下來,直到成功的那一刻來臨。
香港出版界的奇才黃玉郎,1951年出生於潮州,7歲時他隨父親到香港。他自小喜歡畫畫,尤其擅長用漫畫表現心目中的英雄人物。13歲那年,他應征進《時代漫畫日報》社做小工,兼當學徒畫工,隻有微薄的收入,但是不久便因漫畫業蕭條而失業。
此後,黃玉郎始終沒與放棄對漫畫事業的追求。他開辦過漫畫社,出版漫畫圖書;與別人合資出版過《娛樂漫畫日報》,3個月後就停刊;還給香港漫畫界的崔魏打工,進行漫畫創作。
黃玉郎似乎厄運當頭,但他始終沒有離開自己鍾愛的漫畫。1971年底,他與一位搞書店的朋友合作成立了玉郎圖書公司,專門出版各種漫畫刊物,結果大獲成功。就這樣,黃玉郎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靠著堅韌不拔精神和一支生花的妙筆,終於在出版業占有了一席之地,建立起一個自己的漫畫出版王國。
有人說,黃玉郎沒有被挫折擊倒,反而越戰越勇,才有了後來的成就。事實上,這應該歸功於他對漫畫事業的執著。可以說,黃玉郎是為漫畫而生的,而漫畫是最適合他的商業領域。
潮商認為,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特點,找到能夠發揮個人潛能的行業,必須從以下多方麵進行全方位考慮:
(1)個人興趣與特長
興趣與特長與生意人的成功息息相關。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過:“要知道你是個怎樣的人,隻需看看你自己喜歡什麼。”這裏所謂的“自己喜歡什麼”,其實就是個人的興趣。
一般來說,把自己喜歡的事奉為職業,幹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因為興趣與職業一旦結合起來,就可以成為個人工作動機的“助推器”。通常情況下,有興趣的事人們會幹得有聲有色。
另外,還有一項影響生意人成功的因素,就是個人的特長或潛能。一個人如果具有某方麵的潛能,隻要稍加指點或訓練,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不過,興趣是特長的先決條件,沒有興趣,也就談不上特長。
(2)個人性格
性格大體上可以分為內向和外向兩種。內向的人,個人意識較強,有主見,他們通常不會接受既定的結論,而相信自己的判斷,一般適宜做管理和投資分析等需要縝密思維的工作。而外向性格的人,比較樂於與人溝通,做事往往根據客觀經驗盡量把事情辦好,很少個人的主觀猜測。
性格對生意人的成功和失敗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外向性格的人,善於與人交往,最好從餐廳、賓館、歌廳等第三產業入手,以強有力的公關開創自己生意的成功;內向性格的人,則不妨考慮從事技術性較強的生產加工行業,以自己產品的質量獲勝。
性格好與壞本身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生意人隻要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屬於哪一類,避重就輕,揚長避短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和機會,就可能使自己的生意有一個比較順利的起步和發展。
(3)個人能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有的人善於思考管理,有的人長於動手;有的人力大無窮適合幹強體力活,有的人則心細如絲,適宜從事繡花、電子零件裝配之類的精細手工活。
現在人們常說:“如今的社會是個‘食腦’的時代”,所謂“食腦”的意思就是靠自己的腦袋吃飯,就是隻要肯動腦筋,就可以減少不少體力,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每個人既有的智能,在不同行業和職位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如果你在某一行業盡力以後仍然無法成功,也不要因此而氣餒和歎息,可以試著從另一個地方入手,你可能會幹得相當出色。
生意人如果硬著頭皮勉強從事自己不適合的行業,便是費力不討好,最後還得“賠了夫人又折兵”。商場是最殘酷無情的,每一個生意人都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充分發揮長處進而選擇適當的行業,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獲得成功。
潮商發財經
資源能力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和物質基礎。如果沒有適合自己發展的各種資源,想取得預期的良好收益就成了“天方夜譚”,隨時都有失敗,甚至破產的危險。資源能力主要包括5個要素,它們對投資起著決定作用,缺一項就有可能給公司的投資帶來致命的損失。
(1)技術要素
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投資者要進行一項投資,必須具有必備的技術,它是投資活動興旺的根本。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技術開發在公司中愈發顯得重要。
(2)資金要素
貨幣資金的投入是現代公司投資營運的起點。每個投資者在投資時都必須考慮:公司的資金從何來?為何要投資?如何投資才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3)人力要素
在公司的五大要素中,人力要素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人是公司的首要資源,其他資源的開發、利用,都離不開人的作用。
(4)原材料要素
原材料是公司生產加工的對象,是構成公司產品的主要物質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把原材料自身的物質消耗價值轉移到產品價值中,成為產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降低原材料消耗,減少原材料的浪費,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
(5)信息要素
投資的基礎就是信息。投資者的經驗與直覺也是由信息積累產生的,但它隻局限於個人範圍之內,而市場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如果能把這兩種結合起來,就能為公司投資創造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
眼界決定投資高度
投資不用眼睛,用鼻子,嗅著財富的味道跟著走就差不了。
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景還不明朗時,我們就敢於率先投資,這基於兩點:一是希望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點貢獻,二是我們看到了十多億人口的市場潛力。
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嘉誠在內地的投資涉及地產、酒店、能源、港口、超市、飲料、旅遊、中藥甚至玩具,發展了一條龐大的投資鏈。李嘉誠的全麵布局,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而建立起來的。這種商業前瞻性,同樣需要很大的魄力。
改革開放之初,第一個到中國內地投資的外資企業是正大集團。集團董事長謝國民說:“那時候,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景還不明朗時,我們就敢於率先投資,這基於兩點:一是希望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點貢獻;二是我們看到了十多億人口的市場潛力。”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從泰國開始爆發,正大集團在泰國本土的企業遇到了重重困難,正是來自中國的盈利緩解了正大集團的困境,為企業的迅速恢複創造了條件。可以說,當初的選擇確實需要很高的戰略眼光。
對生意人來說,投資方向是否正確,決定著企業生死。選擇投資項目,完成戰略布局,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思路、前瞻性眼光。
(1)市場永遠充滿活力
在潮商眼裏,沒有不好做的生意。賺不到錢,首先是你的投資項目出了問題。潮商認為,“市場”千變萬化,“市場”充滿生機,“市場”是經濟發展的“舞台”,許許多多的有誌之士通過這個“舞台”導演出一幕幕有生有色的話劇來,劇有時演的好,有時也演砸了,不管怎樣“市場”這個舞台始終是充滿活力的。
(2)沒有疲軟的市場,隻有落後的思想
市場雖然充滿活力,但如果我們市場意識不強,觀念落後仍然會敗下陣來。生意好不好做,固然與其客觀因素有關,但觀念意識跟不上發展,不能適時地改變和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策略,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正所謂沒有疲軟的市場,隻有落後的觀念和思想。當你的生意出現淡季的時候,要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哪裏沒有跟上。
(3)從隊伍和執行上找原因
固守舊的東西不需要多費力,所謂“輕車熟路”,但路走不對,不能實現預定目標;堅持創新,需要下氣力,要革老習慣的命,方向正確,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生意出了問題,如果戰略沒問題,那就要在隊伍上找原因,從執行上找差距。創新需要付出,這就需要一批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員工,衝在前麵推動事業的發展。對於守舊的人,一方麵要教育,另一方麵要靠改變機製來督促其轉變觀念,從而開拓創新。
潮商發財經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做生意需要具備全局觀念,在投資項目上,必須站得高、看得遠。同時,在細節上,也要一葉知秋,能夠預見未來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潮商對大局拿捏得準確,一方麵來自於多年在商場上的摸爬滾打,另一方麵來自於對現實的省思,他們永遠不滿足於現狀,總是對未來充滿危機意識。
投資人要打好“遊擊戰”
找一個好位置,開一個好店鋪,踏踏實實掙錢最可靠。
什麼賺錢就賣什麼,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開店方麵,潮商善於隨時變化,靈活適應市場,不會笨到在一棵樹上吊死。一個地方剛建好了新樓盤,潮汕人會聯合起來在一條新街上開店,裝飾材料店,五金店、窗簾店等,針對新房家庭需要。過了一兩年,他們又改頭換麵,紛紛轉向餐廳、藥店,發廊等。結果,潮汕人的錢包總是鼓鼓的。
潮汕人選擇經營項目,有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能否賺錢。如果不能帶來利潤,或者市場形勢不好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現在的生意,選擇新的、有潛力的經營項目。
潮商不但善於主動尋找賺錢的項目,還懂得時刻觀察手中項目的利潤變化,積極尋找退路,因此,他們很少有賠錢的時候。
有一個潮汕人,在《經濟參考報》上看到一則“短、平、快”的致富信息,他和家人商量後,拿出所有的積蓄,投資生產和老百姓生活相關的產品,一年後盈利10萬元。
附近的人看到這種情形,紛紛跟進。這位潮汕人認真分析市場,認為該產品市場已經飽和,於是果斷地撤了出來,又投資另一新的領域,結果再次發家。
許多潮汕人做的都是小本買賣,但是由於經營靈活,轉移目標比較方便,風險也小,所以適應市場能力強,利潤率也很高。
一位潮商僅靠5000元起家,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獲利50萬元。在談到致富的訣竅時,他深有感觸地說:“瞄準市場,靈活投資,小本經營,也獲大利。”其實,他的做法很簡單,市場上需要水果時,他便投資辦水果攤。市場上需要元宵時,他便投資經營元宵。用他的話說:“三年裏跑遍大半個中國,投資經營了幾百種群眾需要的貨物。”
可見,低成本投資項目重在一個“活”字,看到市場行情變了,一定要積極退卻,尋找新的利潤點。如果不知道變通,非要坐以待斃,那隻能說你笨。
潮商發財經
今天,談到經商,人們大多喜歡談論“專注”,其實這更多是對大企業,大的產業項目而言的。對於一些小投資來說,什麼賺錢就做什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發財的良策。因為,低成本投資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在於它的流動性強、資金周轉快、投資項目變化多。有人稱這種投資方式為“遊擊戰”,這是最好不過的比喻。
一定要摸準生財的門道
做生意就是一買一賣,沒有什麼秘密可言,熟能生巧。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做生意要成為專家,才有賺錢的機會。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經商是一門大學問,是學問就會有內在的門道,如果摸準了這一門道去實踐,那麼就容易掌握做生意的規律,賺錢也就比較容易了。
潮商認為,在所有的行業裏,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是生產一種產品還是提供一項服務,競爭規律都寓於如下五種競爭力量之中:
(1)新競爭者的進入。
(2)替代品的威脅。
(3)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