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財技篇 現金為王,揣到兜裏的錢才是自己的(1 / 3)

“流動的錢才能生出更多的錢”。潮商喜歡快速結賬,強調“現錢買現貨——無賒”。這種重視流動資金的習慣,使他們的生意很少產生呆賬、壞賬,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態勢。潮商信奉的是實力和經營智慧,虛偽、浮華的領導風格是他們所不齒的。李鬆堅(明園集團總裁)說:“生意場上一起競爭的都是聰明人,在聰明與聰明之間,最終決定勝負的是你的產品品質,以及服務品質。”厲害的潮商,最讓人畏懼的就是他們高超的財技。

眼光決定生意大小

能夠把手裏的生意做好,就不簡單了。

作為商人,在具備了做大生意的某些基本條件的情況下,他的眼光有多長遠,往往就能決定著他的生意能夠做多大。”

做生意,都希望有大的發展。潮商認為,最重要的是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不能隻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

潮商馬寶基,號稱香港“眼鏡大王”,既沒有在高等學府接受教育,又沒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完全憑借勤奮努力,加上對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創立了自己的眼鏡王國。

經曆了早年給別人打工的過程後,馬寶基以1000元的微薄本錢,用手銼、刮、磨等原始方式,開始了自己的眼鏡生意。1975年,馬寶基有了自己的廠房,名副其實地擁有了一間製造眼鏡框的工廠。但是,如何把眼鏡生意進一步做大,成為困擾馬寶基的一個難題。

當時,香港的眼鏡製造業已經有40多年的發展曆史,品質優異,然而,產品隻在東南亞地區獨領風騷,難以踏上歐、美等國的領土。躊躇滿誌的馬寶基決定放手一搏,他瞄準歐美市場,決定生產塑膠架眼鏡。

做出這一戰略決策,馬寶基有自己的考量:

(1)隨著文化科技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眼鏡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

(2)隨著財富增加,市場需求必然向高檔次發展,實用裝飾功能是發展方向;

(3)歐美產地生產成本高,香港相對便宜的生產成本使產品更有競爭力。

後來的發展證明,馬寶基眼光獨到,老謀深算,憑借超前的戰略贏得了先機。很快,馬寶基在美國站住了腳,業務發展步伐穩健,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經商就像下棋,你如果隻能看到眼前的一步,肯定會輸得一塌糊塗,那些能夠計劃後五步後十步甚至更多步驟的人,獲得最後勝數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眼光長遠的潮汕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把生意做得足夠大,這也讓他們在生意場上存活得更穩健、更長久。

潮商能不拘於現有的狀況,對事物發展做出大膽地預測,具有冒險精神,並且有著睿智的頭腦。他們懂得發掘廣闊的生意,確定目標,製定可行的方案並且根據自己的努力去拚搏、去奮鬥。

潮商發財經

如果說一個成功的商人同一個不成功的商人有什麼區別的話,區別並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智商水平和勤勞程度,還在於他們的眼光遠不遠。看得更高遠的商人,擁有遠大、明確的目標,行動起來不會拘泥於細節,發展得會更快、更好。

潮商的經驗是,經商要遇事處處留心,才能比別人看得更遠、更準,這樣作出的決策才可能切合市場發展的需要,從而決勝於千裏之外。

堅持“現金為王”

做買賣就是要敢於負債,隻要業務有了,再多的債也會想辦法收回來。

做生意不能隻對資產負債率、淨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感興趣,還要重視指標背後的真實情況。時刻讓手中的現金保持在安全的警戒線內,才會萬無一失。

做生意的目的是賺錢,“錢”有賬目上的錢,有手頭的現金。潮商認為,“現金為王”,隻有現金才代表你賺到了錢,才能幫助你償付到期的債務,順利完成商業交易。

在經商過程中,潮商總是把現金看得很重,他們總是要求對方采取現金支付的方式,或者通過轉賬兌付成現金。有時候,為了得到現金,哪怕少賺一點兒,他們也不采用賒賬的交易形式。

潮汕商人翁廣鬆,聚利發煙草有限公司董事長,從1992年開始進入內地做生意。他分別在太原、北京、廣州投資了三家新港灣大酒店。選擇這些項目,是為了保持很好的現金流。因為酒店生意往往采取現金支付的方式,沒有製造業、零售業層層墊付的傳統。

在潮商的經營法則中,現金流居於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李嘉誠成功的要訣之一,也是翁廣鬆經商的絕招。其實,這位潮商很早就進行了多元化,但是他的自有資金非常充足,生意非常穩健。當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上市”籌集資金的時候,翁廣鬆卻無動於衷,活得相當滋潤。

有的商人不能及時籌措到必需的現金,結果嚴重影響到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有時候,通過降低產量可以度過現金危機,但是這也會緊縮公司的變現能力和盈利能力,甚至麵臨資不抵債的危險而破產。

潮商的經驗是,做生意不能隻對資產負債率、淨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感興趣,還要重視指標背後的真實情況。如果過分注意利潤和銷量的增長,而忽視了手中的現金,那麼就會導致資金沉澱越來越多;如果過分追求盲目擴張規模,缺乏相應的短、中、長期計劃,最終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功虧一簣。

因此,做生意要堅持“現金為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防範現金風險,比如資金被過多的固定資產投資所凍結、原材料庫存占用資金過多導致債務額增長過快、盲目擴張而不考慮時機和資金能力,等等。

隨著市場經濟日益成熟,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商業活動越來越強調經營與管理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往拍腦袋的決策方式。潮商認為,保持手頭現金主要從加強管理、預先防範上下功夫,具體來說可采用以下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控製和回收應收賬款;

(2)嚴格控製原材料和成品的庫存量,避免超額儲備;

(3)在原材料供應淡季,爭取從供方以打折後的價格進貨;

(4)不將現金凍結在對近期利潤增長沒有多大作用的大額訂單上;

(5)減少微利產品的產量,控製對降低成本沒有多大作用的訂單數量;

(6)增添土地、建築物和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時盡量采用租賃方式,減少現金支出;

(7)預先準備好私營公司技術改造所需資金,以免臨時挪用流動資金,影響正常生產;

(8)由其他專業化私營公司提供配套產品和後勤服務(例如設備維護等),不要搞“小而全”。

潮商發財經

“流動的錢才能生出更多的錢”。現金是商人的生命線,手頭可供隨時支配的貨幣和活期存款能否為生產經營提供足夠的現金,對生意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胡雪岩說過:“運到盛時需警省,境當逆處要從容。”生意運行良好的時候,要想到現金儲備,搞好現金管理,才能保證私營公司持續盈利和不斷增強競爭能力。因為,任何交易隻有在收到現金時才能算圓滿完成。

平價出貨帶來現金流

平時看到許多店鋪打著“揮淚甩賣”的招牌叫賣,那純粹是白忙活,要做就做有賺頭的生意。

做生意離不開流動的資金,它就像水一樣,是維持商業運轉必須的要素。許多時候,為了讓手中的存貨脫手,甚至可以平價銷售,隻要回籠了資金,就有了繼續博弈的籌碼,不愁後麵的生意不賺錢。

做生意不能虧本,要把持一定的利潤率。那麼,這個“利潤率”多大才合適呢?從理論上說,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在現實的商業活動中,利潤率太高意味著價格過高,消費者就不買賬了,反而影響銷量,最終降低了利潤率。

潮商操作起來很簡單,他們認為,隻要有點賺頭兒就可以了。這樣做有兩方麵的考慮,一是快速出貨,保證充足的現金流;二是贏得人氣,日後做生意更容易找到客源。

潮商李水鑫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是重慶基良廣場的老板,1993年開發了繁榮金紫門大廈,起價2200元\/平方米。然而,當時按照該樓盤的地理位置和品質,每個平方再高出500元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李水鑫有自己的生意經。他認為:這個樓盤預售四個月,就賣出去了90%,收回的現金及時還清了銀行貸款,節省了大量銀行利息。此外,雖然住宅基本上沒有賺錢,但是商業門麵卻賺了不少,所以綜合來看,這種做法很值。

當然,“平價出貨”並不是按照成本價格出售,而是以略高於成本的價格達成交易,仍然有利可圖。盡管利潤微薄,但是潮商還有其他方麵的考量,或者是銀行利息的節省,或者是商業時機的獲取,或者是商業風險的規避。

總之,精明的潮商不會做虧本買賣,他們手中掌握了足夠的現金流,既獲取了利潤,也保證了商業活動始終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

潮商發財經

“薄利多銷,平價出貨”是潮商的經營原則。他們比較看重現金流,用他們的方言說就是“百賒不如五十現”。充裕的現金流,使潮商遠離了商業風險;保守的經營策略,使他們在危機來臨時能夠安如泰山。無論繁華或蕭條,潮商都能活下來,發展下去,其秘密就在於此。

整合資源帶來高利潤

真不知道為什麼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起早貪黑忙活半天,也賺不了幾個錢。

做生意就是整合資源,取得“1+1>2”的效果。如果沒有這種商業頭腦,而僅僅依靠某一方麵的資源優勢競爭,那是無法想象的。

潮汕商人之所以成功,把生意做得足夠大、足夠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善於整合其內外部資源。

做生意其實就是調動各種資源,實現盈利的目標。如果是以經營企業的形式進行,那麼企業就成為一組資源的集合體,商業競爭就是圍繞著資源的爭奪與利用來展開的。因此,無論做貿易還是做企業,都是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在潮商眼裏,整合資源,不僅僅是做生意的需要,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有效的資源整合能夠取得“1+1>2”的效果,完成許多無法意想不到的大生意。

泰國正大(卜峰)集團,總資產超過35億美元,年營業額50億美元,躋身於世界500家大企業行列。這艘企業巨輪的掌舵人謝國民,就是一名潮商。

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把生意做得這麼大,泰國正大集團的成功是因為謝國民比較聰明地利用了泰國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農業優勢。這話可謂一語中的。

泰國是一個得天獨厚、資源豐富的農業國,農業既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又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優勢。正大集團以農產品加工為起點,就地取材,發揮泰國農業優勢,符合泰國國情,有利於泰國的國計民生,這種生意可謂順風順水。

具體來說,謝國民整合資源的著眼點主要包括:

第一,原料來源有保證。謝國民的“正大”各項生產的原料,均取自泰國的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這樣使原料來源有了絕對保證。

第二,本地采購接省成本。就地采購原料,價格低廉,加工運輸距離短,運費也少,這有利於降低成本,減少消費者的負擔,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

第三,產業發展適合本國經濟趨勢。謝國民經營的養雞業、養豬業、蔬菜業、養蝦業、養鴨業等,都適應戰後泰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有所發展、人口有所增長後提出改善生活、增加肉食的需求,因此銷路暢旺,生產不斷擴大。

謝國民領導正大集團,整合各方資源的優勢,發揮各方力量的潛能,形成合力,取得了最大效益,打造出了一個“飼料王國”。事實說明,整合就是生產力。

潮商認為,一個企業的市場地位,不僅取決於其所擁有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更取決於其對資源的利用效率。善於取得“1+1>2”的商業目標,才能維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實現以弱勝強。

經營者在整合內外部資源時,必須做到下麵三點:

(1)視野開闊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內外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一定要著眼於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形勢,思考如何構築在此背景下的競爭力並獲得優勢,如何推進管理現代化和管理變革,如何應用最新方法、智慧、成果,如何有效獲得先進生產力。

(2)善於集成

這就是對企業的內外部資源進行通盤思考和統一協調,努力將各種分散的資源集成和集中起來,著眼長遠,突出重點,以便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在實現戰略意圖過程中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領域。

(3)善於借力

適度地借用利用外部資源,可有效地彌補企業自身資源的不足,縮小戰略目標與資源條件的差距。比如,與世界大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或實施某方麵的合作,就可以學習借鑒其管理、開發市場的經驗,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潮商發財經

每一個商人都應該明確,企業內部和外部總是存在著各種豐富的資源,能否整合好這些資源,對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並充分發揮其優勢和作用,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往往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善於整合內外部資源,是贏得競爭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關鍵措施。整合資源的目的就是要使現有和潛在的資源相互配合與協調,使之達到整體最優。

文憑是一張廢紙

知識改變命運,一個人想要在今天的生意場上取勝,沒有高學曆不行。

今天,生意人要有知識。不過,學曆重要,能力更重要。迷信文憑,生意場上唯唯諾諾,不是大商人的作為。

許多潮商家境很苦,他們沒讀過多少書,卻憑借一股韌性打下了一片天地。多年的從商經驗告訴他們,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實際操作,一個人學曆再高,如果不能在商場打開門路,那就是一張廢紙。

(1)踏實、上進比學曆更重要

做生意首先要踏實,有一顆上進心。許多潮商都有打工的經曆或做過小夥計。他們忠於職守,不斷進取,過了幾年就坐上部門主管的座椅,成為上下敬佩的人物。時機成熟,則會自己創業,當老板。

這種拚搏進取經曆告訴潮商,做生意要努力、上進,絕對不能以學曆、金錢、出身或其他人為關係取得晉升機會。對自己的員工,要多加訓練,不能總是提自己過去的學曆。要讓每個人都明白:隻要一邁進做生意的門坎,學校的文憑就隨即成為一張廢紙。

(2)重學曆,更重實力

把學校的文憑比喻為一張廢紙,並不是說潮商不重視人才,看不起學曆高的人;恰恰相反,他們需要人才,重視人才,但是更看重實力。

使企業內部的各種人才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創造出第一流的效益。這是潮商不變的原則。在實力與學曆之間,潮商更看重你的操作能力,能否在工作中獨當一麵。

(3)讓新員工接受鍛煉和考驗

在用人方麵,潮商不願意取用所謂聰明的人。他們要求一個出任重要職位的人必須具備實用的才學、謙虛的做人態度和高尚的品德。

此外,不盲目相信學曆是他們用人的又一個重要原則。在潮商眼裏,學曆隻是一個人受教育的時間證明,並不等於證明一個人真有實際的才幹。所有經過考核合格進入公司的新職員,開始隻派到很低的職位上充當小雜役。因為,經過磨煉,才能看出你有多大水平,從而進入其他部門任職,或者擔任重要職務。

潮商發財經

工作能力比學曆重要。在招聘選拔人才時,千萬不要被對方的學曆文憑和天花亂墜的自我介紹所迷惑,真正要考察的是他的實際工作能力。要知道,隻有他的工作能力才能給你的事業創造價值,才是對你真正有用的。潮商認為,在人才成為第一資源的今天,管理者要在文憑與水平之間找到平衡點。

商業競爭是人才的較量

人才的開發是永遠的難題,親屬一般沒什麼真本事,而有本事的人外人往往不可信。所以,找到優秀人才為我所用很難。

僅靠個人的力量,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辦好一個現代化的大型企業,而必須依靠學有所長的專業人才,以及一些掌握現代科學經營管理的人才。

潮商能夠做大生意,與他們重視人才密不可分。看到今日的香港,到處都在爭原料、爭市場、爭資金、爭科技,對此李嘉誠一言以蔽之:“商業競爭表現為產品的競爭、科技的較量,實質上是人才之爭、智力之爭。”他認為,一個大型的現代化集團必須依靠有高度文化修養的、掌握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各種專門的人才。

在用人上,李嘉誠頗有世界眼光,他打破了東方式的家庭管理企業的傳統格局,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組織嚴密,聘用經嚴格現代化訓練的專業經理人才擔任集團要職。

比如,麥理思是劍橋大學經濟學畢業生,任和記黃埔董事局副主席和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英國人馬世民是和記黃埔集團的董事總經理,成為了李嘉誠的談判能手,經常充當對外“大使”,是接洽收購的先鋒。

在李嘉誠財團中,主要管理人員都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經理人才,而他本家族中很少有人把握實權。他手下的300名虎將,100名是外國人,200名是年富力強、精明能幹的香港人。

大量高級人才的支撐,使李嘉誠每逢關鍵時刻能出奇製勝,化險為夷,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舞台上不迷失方向,不失時機地實行戰略轉移,使長江實業集團沿著成功的航道前進。

泰國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十分重視人才在企業中的作用。屬下各公司都以高薪聘請能起指導作用的高級專門人才,如飼料、養雞、養豬、養鴨、養蝦、漁業、農業、化學、機械、電腦、管理等各行專家,指導經營生產。

同時,他還效仿古人禮賢下士,組織智囊團。他聘請了近百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博士、教授、專家、社會賢達等,作為集團的顧問。

謝國民說:“每個顧問每年能提出一項合理建議,這將為集團帶來無法估量的效益。如改良種豬工作由一位研究種豬的專家主持,作出了成績。”

根據考證,這位專家早年留學美國,獲遺傳學博士學位,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經驗,專家把歐美引進的優良種豬,放在實驗農場交配繁殖,經過六七代的優良選種、培育出適應泰國炎熱氣候的優良品種豬。這種豬生長快,且省飼料、抗病力強,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

正大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牧工商一體經營公司,與謝國民推行“人才主義”有很大關係。

做大生意,除了有物力、財力的支持以外,人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吸引好的管理人員,建設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關鍵的。為此,在用人上要做到下麵三點:

(1)增強人才儲備意識。如果能有意識地進行人才儲備,而且讓他們去熟悉公司事務,那麼到重用到他們時,他們就是熟悉公司事務的高級人才了。屆時,他們當然會比一般的新人更加得心應手,而生意做大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2)提供培訓和鍛煉的機會,從內部培訓高級人才。這個方法的好處能將企業發展與員工的自身發展兩大目標結合在一起。而且能讓員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晉升途徑,從而形成一項有效的激勵。

(3)推行有吸引力的薪酬製度。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亦是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比如,有的企業規定,凡是負責產品研製開發的主創人員,前三年可以從銷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報酬;還有的企業,實行的是“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薪酬製度。

潮商發財經

所謂“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公司成長、生意做大離不開發現人才、儲備人才、使用人才。凡是聰明能幹的指揮者,必須善於運用智囊團的力量,溝通信息,論證最優的計劃設想,製定可行性的選擇方案,從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他尊重知識和科學,尊重每一個有學問的人。

“低進高出”的剪刀差發財術

“低進高出”這種伎倆,是投機者的遊戲,遠不如踏踏實實經營來得順暢。

如果說過去是誠信經營、踏實苦幹發財的年代,那麼今天就是資本致富的時代。一個生意人如果不熟悉資本操作的技巧,不曉得通過資本騰挪術實現財富的增值,那麼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

賺錢要憑真本事,更看重實際操作。隻有把錢賺到手,才算厲害的角色,否則說再多也沒用。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合法手段賺到最多的錢?以前,潮商辛苦打拚,賺的是微薄的利潤。如果機會足夠好,可以賺到大錢,但是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有了證券市場之後,答案似乎簡單了。這裏成為快速致富的戰場,關鍵是你有這個操作手段。證券市場的財富密碼是:如果你有1元的實業投資,分拆時是以1元的N倍上市的(N是市盈率)。那麼通過資本市場這魔方,可以讓錢變N倍。顯然,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生意。

“金牌殼王”詹培忠,是一個對金錢極為敏感的潮人。有一位香港證券界人士這樣評價他:“作為最早的一批華人經紀人之一,他的額頭上寫滿了香港股市發展的紋路,炒股技法嫻熟,對上市守則滾瓜爛熟,最擅長走黃燈,炒股幾乎從沒有失過手,是一個毀譽參半的香港股市傳奇人物。”

香港是個發財的天堂。這裏有幾百萬股市散戶,在大家的概念裏,詹培忠是“金牌莊家”、“仙股醫生”、一個可以跟場入市的風向標。1982年至今,經其手買賣的殼公司多達20個,詹培忠由此也積累了數億身家。

談到發家秘訣,詹培忠坦言:“一般來說,我所挑選的‘殼’不會有很大的盤子,通常介於1-2億股之間。我看中的‘殼’一般分6種:管理不善型、負債嚴重型、資產薄弱型、業務落後型、官司纏身型以及人事不力型。操作順利,就可以從中賺夠利潤。”

在證券市場上,低進高出,利用剪刀差發財,說著容易,操作起來需要很高的技巧。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是對人性的拷問,也是對人心的測量。根據詹培忠的描述,他在操作過程中一般遵循三個步驟:

(1)從清盤官或者債權人手中,以大大低於市價的價格買入並取得控股權。這是投資的基礎。

(2)進行“洗殼”,清理公司留存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當事人熟悉公司管理運作、不需要聘請財務顧問和律師,就能大大節省了成本。

(3)最後將這個無負債業務、沒有官司的幹淨的“殼”轉手高價賣掉。這個步驟是實現盈利的關鍵,你要找到合適的買家,要包裝好,還要把握好市場機會。

潮商發財經

在股票投資方麵,潮商中間不乏高人。通常,他們有超人的眼力,判斷準確,預測成功,總是善於把握股票進出的時機,因而獲利豐厚。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一位股票投資者若想在股市獲勝,他必須具備豐富的財務經驗,對股票走勢和一國經濟大勢都有深透的了解和把握。這才是利潤背後的資本。

養成快速結賬的好習慣

反正買貨的人跑不了,錢都能收回來。

現錢買現貨——無賒。

潮商喜歡快速結賬,強調“現錢買現貨——無賒”。這種重視流動資金的習慣,使他們的生意很少產生呆賬、壞賬,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態勢。

潮商有快速結賬的經商傳統。早年,潮汕人進行海上貿易,采取的是互通有無的生意方式,決定了雙方不能拖延時間,隻能以最快的速度入貨出貨。在那種情況下,要求貨如輪轉,囤積居奇者沒有生存的可能。

此外,潮商喜歡快速結賬,還是為了避免風險,避免流動資金緊張而引發危機。因為,如剛開始沒有盡快地結算清楚賬目,以後結賬的時候便容易發生爭執。更有甚者,會因為賒債過多,資金周轉不靈,產生資金鏈斷裂,生意無法再進行,最終一方破產,另一方也是貨款無著。

所以,大多在“自己人”之間進行交易的潮商,就采取快速結賬的方式,降低彼此的風險,實現了互惠互利。

快速結賬,遠離呆賬、壞賬,這反映了潮商防患於未然的商業頭腦。正如邁克爾·裏傑斯特(英國危機管理專家)所說,減少流動資金被占用的情況,其實是一種預防措施,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

深入分析,商業活動中的資金可以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類。用於土地、建築物、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資金是固定資金;用於購買或儲存原材料、在製品和成品的資金是流動資金。

在“流動資金”這個環節快速結賬,才能獲得銷售收入,實現良好的現金流。有的商人投入了大筆資金,但是大家互相拖欠,結果流動資金被頻繁占用,整個生意沒有“活”起來,就陷入了一盤死棋。

潮商喜歡快速結賬,目的就是為了讓整個生意運轉起來,你不拖我,我也不拖你,你旺我也旺。潮商習慣在“自己人”之間做生意,也是因為大家有快速結賬的習慣,省去了許多麻煩,做事都很放心。

實現快速結賬,既包括我方迅速給對方結賬,也包括對方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給我方結賬。而實現快速結賬的關鍵,就是確保流動資金的充裕,避免流動資金被占用。從原材料、在製品和成品三個生產製造環節來看,要密切注意以下個方麵,保證流動資金不短缺。

(1)原材料方麵

購進原材料時要掌握最低需要量,對定額分配的原材料要保證必要的存貨儲備。一方麵要保證購進原材料所必需的流動資金;另一方麵,流動資金不能被不必需的原材料存貨所占用,以免出現本來可以避免的現金短缺。

(2)在製品方麵

在製品是指在生產流程中正在製造、加工、裝配尚未完成入庫的半成品。為此,要做好下麵兩點:一是合理核定在製品的儲備定額,避免在製品的超定額儲存;二是轉入計劃外特殊任務。

(3)成品方麵

要加強對成品的生產管理,具體來說做好下麵幾點:一是認真計算成品的最低存量;二是千方百計不積壓成品;三是隨時查明訂貨和發貨中斷的原因。一般來說,如果發現老客戶的訂貨下降,或者按訂貨合同生產的產品,完成後遲遲發不了貨,經營者就要親自檢查糾正,因為積壓大量製成品是產生現金危機的重要原因。

潮商發財經

做生意既講究規則,也講究緣分。也就是說,你以什麼方式做生意,會影響到對方的態度。大家彼此投緣,做生意就會心有靈犀,產生默契。

顯然,如果你一開始做生意就快速結賬,那麼對方也會受此影響,養成好的習慣。時間長了,你會選擇那些能夠快速結賬的生意夥伴,那些拖欠資金的人就會被淘汰。於是,你的生意就形成了良性運轉,遠離了呆賬、壞賬。

生意的本質就是周轉

賣東西就要高價才行,多賣出一分錢就多賺一分。

轉\\u003d賺,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特征。賺\\u003d轉,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業準則。

經商的過程中,潮商擅長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其實就是“貨如輪轉利就生”的道理。

經商的基本法則是,貨物必須完好,不積壓商品,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容易腐爛的貨物和食品不要長期貯存,不要囤積貨物企圖抬價。考察某種商品是有餘還是不足,就可以預知它的貴賤。價格上揚到了極限就會下跌,下跌到極限又會上揚。最根本的一點是,應該使資金、貨物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通。

潮商認為,當今市場可謂“瞬息萬變”,在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流動資金的作用也更為凸顯。隻要掌控著現金,在必要的時候準確出擊,就能利用資本賺取更大的利潤。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提高周轉率。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於是,聰明的潮汕人堅信“賺\\u003d轉”,通過加快資金周轉大把大把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