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七大奇跡
民間組織發起的世界“新七大奇跡” 評選活動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揭曉最後結果, 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址與中國萬裏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裏約熱內盧基督像、意大利古羅馬鬥獸場、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和印度泰姬陵一同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最先到達南極洲的人們南極洲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它的麵積約為1400 萬平方公裏, 相當於半個中國那麼大。南極洲不僅寒冷, 而且氣候惡劣。然而那裏有迷人的冰雪景色, 奇妙的極光, 熱水噴泉噴出的煙霧, 長達半年的黑夜, 豐富的礦產和極地動物。稱為科學家進行多科學研究和考察的寶地。
據考證, 首先見到南極大陸的, 是美國人派默( 1799 ~1877 年) 。他在1820 年11 月17 日, 從駕駛的“英雄號” 小帆船( 45 噸) 上親眼看到了派莫半島的奧量海峽的海岸。
世界地鐵之最最早的地鐵
世界上最早的地鐵於1863 年在英 國倫敦建成, 其幹線長度為6 公裏,由於當時電動機車尚未問世, 機車牽引仍用蒸汽機車。盡管隧道裏煙霧彌漫, 但人們仍爭著去坐, 當年就運載乘客950 多萬次。
地鐵最長的國家英國8 個城市有地鐵, 總長度將 近1000 公裏, 共設有458 個車站, 是目前地鐵最長的國家。
最短的地鐵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地鐵, 總長度隻有0. 6 公裏, 兩個半車站。
速度最快的地鐵
美國舊金山地鐵是當今世界上最 現代化的地鐵。地鐵運行時速高達128 公裏, 為世界地鐵速度之最。
最深的地鐵 朝鮮平壤市的地鐵, 由於地質的原因, 路線和車站都離地麵七八十米深。
最方便的地鐵
莫斯科的地鐵最方便、營運時間長、發車頻繁、行車迅速、坐車舒服、票價低廉、換車方便, 堪稱世界第一流。
最豪華的地鐵
法國巴黎的地鐵站揚名全球, 它 建在火車站下麵, 建築設計十分精美,技術設備極為先進, 被人們譽為“地下宮殿”。
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拉那河流經巴西與巴拉圭兩國邊境的河段。這時河水流量大, 水流湍急。兩國政府共同開發水力資源, 曆時16 年, 耗資170 多億美元, 1991 年5 月建成舉世界矚目的伊泰普水電站, 大壩全長7744 米, 高196 米, 攔腰截斷巴拉那河, 形成麵積1350 平方千米、庫容290 億立方米的人工湖。電站安裝了18 台發電機組, 總裝機容量1260 萬千瓦, 年發電量可達750 億度。
世界最高的鐵路
最高的火車站——— 海拔5068 米的唐古拉車站。
最高的鋪架基地——— 海拔4704 米的安多鋪架基地。
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全長1686 米的昆侖山隧道。
最高的高原凍土隧道——— 風火山隧道軌麵海拔標高4905 米, 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永久性凍土隧道。
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全長11. 7 公裏的青藏鐵路清水河特大橋。
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格拉段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鐵路, 穿越戈壁荒漠、沼澤濕地和雪山草原, 全線總裏程達1142 公裏。
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 鐵路穿越海拔4000 米以上地段達960 公裏。
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速將達到100 公裏, 這是目前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世界最大的沙島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和中國東部海岸的中心位置, 處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市為中心的黃金海岸的交彙點, 內通長江沿岸18 個省市, 外通太平洋。島南沿有深水岸線40 多千米, 具有良好的建港條件。
崇明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
崇明島狹而長, 形如春蠶, 東臨浩瀚的東海, 西接萬裏長江, 北與啟東、海門一衣帶水, 南依上海市, 屬長江衝積平原。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和海南島的第三大島。
崇明島公元618 年露出水麵, 迄今已有1300 多年曆史。由於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 崇明島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 增加土地約487 公頃。
崇明島大氣汙染程度較輕微, 水、土地也較淨化, 加之氣候屬北亞熱帶,溫度適中,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崇明島有許多名、優、特、稀產品, 如麵丈魚、鳳尾魚、鰻魚、對蝦、白山羊、金瓜、甜玉米、蘆筍、食用菌、崇明大白菜等。無數候鳥到島上棲息、覓食。崇明島已成為我國候鳥重點保護區。
世界奇寒地帶
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堪 稱“世界寒極”。南極點附近的平均氣溫為零下49 攝氏度, 寒季時可達零下80 攝氏度。
南極沒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隻有暖季和寒季之別。即使是11 月到次年3 月的暖季, 南極內陸的月平均溫度也在- 34℃ ~ - 20℃ 之間。至於每年4 月到10 月的寒季, 南極內陸的氣溫一般在- 40℃ ~ - 70℃ 之間。
如此寒冷的天氣對人類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脅。在南極, 因寒冷而凍傷致殘的事例是經常發生的。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為南極考察隊員專門編寫的《南極生存指南》特別警告: “如今的南極作業, 麵部凍傷( 組織凍傷) 是最常見的, 而手、腳和其他暴露皮膚的部位也會凍傷。”
對南極的奇寒, 一絲一毫也不能 麻痹大意。南極為什麼會這樣寒冷呢?
這是由於南極冰蓋猶如一麵巨型反射鏡, 把太陽輻射的熱量的90% 反射回宇宙空間的緣故。在南極的寒季, 太陽幾乎很少露麵, 南極的大地吸收的熱量微乎其微, 但是到了暖季, 雖然太陽終日在地平線上徘徊, 可是, 雪白的冰蓋表麵又拒絕接受太陽的熱量,結果南極終年是九天寒徹、大地封凍的荒涼景象。
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 又稱丘倫梅魯瀑布, 位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的圭亞那高原, 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大陸的北部, 山多河多,1000 多條河流穿山過嶺, 跌岩起伏,山高水急, 驚濤拍岸,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 其中安赫爾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最為著名的瀑布。它藏身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圭亞那的高原密林中。寬150 米的飛瀑, 從奧揚特普伊山丘倫河坎陡崖憑天瀉下, 落差達979. 6 米。
50 多年前的一天, 在巴拿馬一家酒店裏, 一位美國探險家有聲有色地向美國飛行員安赫爾講了一個故事,說是在一片無人知曉的茂密茫茫的叢林中, 有著一條溪流, 那潺潺的流水衝積著耀眼的金子。因此, 這個探險家請求安赫爾用飛機帶他到那條溪流去。安赫爾欣然同意了。探險家付給安赫爾5000 美元, 作為酬金, 並叮囑他保證不將這條溪流的位置告訴任何人。接著探險家和安赫爾乘飛機來到了委內瑞拉, 降落在這條溪流的旁邊。
探險家撈了45 公斤金子, 在巴拿馬賣了2. 7 萬美元, 然後回到了美國。不久, 探險家死了, 安赫爾不顧自己的保證, 於1937 年10 月9 日駕著飛機到委內瑞拉尋找那條溪流。在尋找溪流的過程中, 他無意發現了這個大瀑布。不幸的是, 他的飛機出事墜毀了,後人為了紀念他的這次探險, 就將這瀑布命名為“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是一個多級瀑布。第一級由山頂直瀉至一結晶岩平台, 落差807 米; 接著又下跌172 米, 直至丘倫河穀地。近看瀑布勢如奮奔閃電的飛虹, 遠眺其柔美又如月籠輕紗。
每當晨昏之際, 雲霧彌漫崖頂, 隻見瀑布從懸崖上飛瀉直下, 宛如一條英姿勃勃的銀龍從天而降, 發出隆隆的雷鳴聲。飛流落下, 濺得滿山穀珠飛玉散, 如果在陽光的照射下, 便有一條美麗的彩虹懸掛在柔媚的水霧上,像是有誰撒出彩練, 在引逗這奇騰咆哮的蛟龍似的, 再加上瀑布兩旁藤纏葛繞的參天古木和嶙峋山石, 使其更顯得磅礴壯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築
布達拉宮雄峙於中國西藏自治區 首府“日光城” 拉薩市區西北的布達拉山即紅山上, 相傳為公元7 世紀初鬆讚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後經整修為曆代達賴的冬宮, 是曆代達賴喇嘛的駐地和處理政教事務的中心場所。布達拉是梵文普陀羅音譯, 意為“佛教聖地”, 布達拉宮由此得名。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又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群。宮堡緣山而起, 莊重威嚴, 其中以8 座達賴靈塔最為華貴精美。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 具有極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世界最大的島群
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 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 個島嶼組成, 稱為馬來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裏安, 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文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沿赤道延伸6100 公裏, 南北最大寬度3500 公裏, 總麵積約243 萬平方公裏。馬來西亞與亞洲大陸隔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 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 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以外, 各島都在赤道10 度以內, 平均氣溫21℃ , 年降雨量從8100 毫米~500 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 毫米。每年7 ~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風20 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 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 主要農作物是水稻, 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 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 錫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0% 。水力資源豐富, 但未充分開發。
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 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因此有“世界屋脊” 之稱。青藏高原麵積240 萬平方公裏, 海拔大多在3500 米以上, 包括西藏和青海兩地、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圍大山環繞, 南有喜瑪拉雅山, 北有阿爾金山、昆侖山和祁連山, 西為喀喇昆侖山, 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大多超過5500 米, 其中喜瑪拉雅山有16 座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穀。湖泊眾多, 青海湖、納木錯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此, 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地勢高, 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 米的地方最熱月份平均溫度不足10 攝氏度, 沒有絕對的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 隻宜放牧。
世界最大的盆地
剛果盆地位於非洲中部, 大部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 小部分在剛果共和國境內。麵積為337 萬平方公裏, 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盆地南北均為高原, 東部為東非大裂穀, 缺口在西部即剛果河下遊和河口地段。赤道線從盆地中部通過。剛果盆地包括了剛果河流域的大部份, 平均海拔400 米, 有大片沼澤。周圍的高原山地海拔超過1000 米。剛果河的許多支流都到盆地內彙進幹流, 因此, 這裏水係發達。盆地氣候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年平均氣溫25 ~27 攝氏度, 降水量1500 ~2000 毫米以上。這裏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熱帶森林, 有多種珍貴樹種和熱帶作物。盆地邊緣礦產豐富,盆地中水資源充沛, 因此, 人們稱剛果盆地為“中非寶石”。
世界最大的沙漠
北非高原的絕大部分稱為撒哈拉沙漠, 但真正的沙地隻占全部麵積的五分之一。沙漠之外, 還有礫漠和石漠。這三種地形呈鑲嵌式分布。撒哈拉沙漠幾乎包括整個北非, 西臨大西洋, 北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 東瀕紅海, 南連薩赫勒( 薩赫勒是一片半沙漠的幹草原過渡地帶, 滿布荊棘和灌木) 。西撒哈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毛裏塔尼亞、馬裏、尼日爾、乍得和蘇丹等11 個國家分布在這一地區。這裏的地形特點是: 季節性泛濫的淺盆地和大片綠洲低地; 廣闊的多石平原;布滿岩石的高原; 陡峭的山脈; 沙灘、沙丘和沙海。土壤一般有機物質含量少, 不適於生物成長, 窪地的土質經常含鹽。在約500 萬年前, 這裏已成為氣候性沙漠。此後, 時而幹燥, 時而潮濕。目前沙漠主要分兩個氣候區。
北部為幹燥亞熱帶氣候, 其季節性氣候變化和每日的溫差均極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但在某些幹燥地區,夏季常見驟發洪水。春天常有來自南方的熱風, 夾有沙土。南部為幹燥的熱帶氣候, 冬季常有來自東北的風沙。
撒哈拉很多廣闊地區內沒有人跡, 隻有綠洲地區有人定居。植物主要為各種草本植物; 椰棗; 檉柳屬植物和刺槐樹等, 動物有野兔、豪豬、瞪羚、變色龍、眼鏡蛇等。這裏富有金屬礦、石油、地下水, 然而因交通不便限製了開發。
世界最大的洋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 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 東界南、北美洲。
約占地球麵積的三分之一,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麵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裏。
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麵積的2 倍, 水容量的2 倍以上。麵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麵積的總和。平均深度( 不包括屬海) 4280 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 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
西經150°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 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小笠原、馬裏亞納、雅浦和帕勞; 自帕勞向東延伸至俾斯麥、所羅門和聖克魯斯; 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裏。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 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 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 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
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 亞馬孫河流經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麵積最廣的河流。其長度僅次於尼羅河( 約6400 公裏) , 為世界第二大河。據估計, 所有在地球表麵流動的水約有20% ~25% 在亞馬孫河。河口寬達240 公裏,泛濫期流量達每秒18 萬立方米, 是密西西比河的10 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 公裏內的海水變淡。已知支流有1000 多條, 其中7 條長度超過1600 公裏。亞馬孫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 平方公裏的地區,它的流域麵積約705 萬平方公裏, 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
著名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裏同時還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平原( 麵積達560 萬平方公裏) 。平原地勢低平坦蕩, 大部分在海拔150 米以下, 因而這裏河流蜿蜒曲流, 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這裏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 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
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 形狀狹長, 從西北到東南長1900 公裏以上, 最大寬度306 公裏,麵積45 萬平方公裏。紅海北端分叉成二小海灣, 西為蘇伊士灣, 並通過貫穿蘇伊士地峽的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 東為亞喀巴灣。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 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據研究, 紅海底部確屬海洋性的矽鎂層岩石, 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並被破裂帶連接起來。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開始分離在兩千萬年前的中新世, 目前還在以每年一厘米的速度繼續擴張。紅海兩岸陡峭壁立, 岸濱多珊瑚礁, 天然良港較少。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 米, 最大深度2514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