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穀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 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
它是一股泥石洪流, 瞬間爆發, 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多發地帶: 環太平洋褶皺帶( 山係) 、阿爾卑斯——— 喜馬拉雅褶皺帶、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褶皺山區。世界上有近50 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日本。
中國, 有泥石流溝1 萬多條, 其中的大多數分布在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四川、雲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則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國有70 多座縣城受到泥石流的潛在威脅。
日本, 竟然有泥石流溝62000 多 條, 在春季、雨季經常爆發。
1970 年, 秘魯的瓦斯卡蘭山爆發泥石流, 500 多萬立方米的雪水夾帶泥石, 以100 公裏每小時的速度衝向秘魯的容加依城, 造成2. 3 萬人死亡,災難景象慘不忍睹。1985 年, 哥倫比亞的魯伊斯火山泥石流, 以50 公裏每小時的速度衝擊了近3 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其中包括城鎮、農村、田地,哥倫比亞的阿美羅城成為廢墟, 造成2. 5 萬人死亡, 15 萬家畜死亡, 13 萬人無家可歸, 經濟損失高達50 億美元。
由於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遭到嚴重的破壞, 進入20 世紀後, 全球泥石流爆發頻率急劇增加, 發生了逾百次。
颶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 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裏, 橫掃多個國家, 造成巨大損失。
地球上風災最嚴重的是加勒比海地區、孟加拉灣、中國、菲律賓, 其次是中美洲、美國、日本、印度, 南大西洋影響最小。其原因在於風源多出自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海域。
1999 年9 月“弗洛伊德” 颶風襲擊美國東部地區, 造成至少47 人死亡, 自9 月14 日在美國東南部沿海登陸後, 一路北上, 先後襲擊了佛羅裏達、佐治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紐約等州及首都華盛頓, 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速最高達每小時約200 公裏, 2 天後降至每小時100 公裏以下, 已轉變為熱帶風暴。“弗洛伊德” 颶風所過之處,普降暴雨, 造成許多地方被淹, 民房受損, 交通停頓, 供電中斷, 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州, 颶風共造成150 萬戶人家停電。
新澤西州及華盛頓、巴爾的摩、費城和紐約等市的公立學校普遍停課, 300萬學生不能上學。此外, 航班停飛,火車停運, 造成數萬名旅客滯留。在華盛頓, 不少聯邦政府部門隻留值班人員, 國會眾議院的會議也推遲舉行,許多活動被迫取消。
據統計, 全球每年約產生風力達8 級以上的熱帶氣旋80 多個, 死亡人數約2 萬, 經濟損失超過80 億美元。
曆史上造成死亡人數達10 萬以上的颶風災難就達8 次。20 世紀最大的颶風災難發生在孟加拉: 1970 年11 月12日, 颶風夾帶風暴潮席卷孟加拉, 30萬人死亡, 28 萬頭牛、50 萬隻家禽死亡, 經濟損失無法計量。
火山
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處的岩漿等高溫物質穿過地殼裂縫, 噴發出地麵而形成的錐型山體。地球學是又稱堆積山。
有活火山、死火山之分。活火山即人類曆史記載中經常或周期性噴發的火山; 死火山即人類曆史記載中沒有噴發過的火山, 但誰也無法得知他們什麼時候會在睡夢中突然醒來。
地球上有2 個最大的火山活動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和地中海火山帶。世界上共有850 多座活火山( 陸地上有700 多座、海底有100 多座) , 其中3 \/4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帶, 成為地球佩戴的“火環”。活火山的爆發是毫無規律可尋的, 他仿佛是一個擁有無限神力的力士, 爆發時產生的威力讓人難以想象。1980 年5 月18 日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斯火山噴發, 衛星攝下珍貴照片, 經過分析表明, 火山爆發的衝擊波穿過200 公裏厚的大氣層,釋放出相當於500 多枚美國當年投入廣島的原子彈的能量。熾熱噴湧的岩漿使房屋、橋梁、公路、森林、人畜毀於一旦。
全世界至少有20 座城市被爆發的火山瞬間徹底毀滅。其中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1470 年的古希臘, 當時繁華的克諾索斯古城被突如其來爆發的桑托林島火山夷為平地, 50 米高的巨浪席卷東地中海島嶼和海岸, 米諾斯文明中心以及130 公裏外的克裏特島瞬間毀滅。
地震
地震就是地動, 是地球表麵的振動。引起地球表麵振動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為的原因, 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 同樣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 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 我們可以 把地震劃分為五類:
1. 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 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 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 岩層不能承受時, 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 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的地震波, 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 就會引起地麵的震動。世界上85% ~90% 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 陷落地震
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
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洪水
洪水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災害係統,因為它的誘發因素極為廣泛, 水係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 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在各種自然災難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災難死亡人口的75% , 經濟損失占到的40% 。更加嚴重的是, 洪水總是在人口稠密、農業墾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 如北半球暖溫帶、亞熱帶。中國、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水災最頻繁肆虐的地方, 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也較嚴重。
沙塵暴
沙塵暴形成有三個要素: 即強風、沙源和不穩定的空氣。
足夠強勁持久的大風, 是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例如根據觀測當強沙塵暴形成時, 如果風速每秒達到30 米( 11 級風) , 那麼粗沙( 直徑0. 5 ~1. 0毫米) 會飛離地麵幾十厘米, 細沙( 直徑0. 125 ~0. 25 毫米) 會飛起2 米高, 粉沙( 直徑0. 05 ~0. 005 毫米) 可達到1. 5 公裏的高度, 粘粒( 直徑小於0. 005 毫米) 則可飛到很高的高度。
我國是世界上沙漠較多的國家之一, 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是我國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 這裏沙漠和沙地麵積達70 萬平方公裏以上, 沙漠中各式各樣的沙丘, 依照它們的穩定程度分為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塵暴發生時, 流動沙丘揚起沙塵的數量最大, 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 固定沙丘最小。
在自然界裏, 沙塵暴起沙的道理也是這樣的, 如果低層空氣溫度較低,比較穩定, 受風吹動的沙塵將不會被卷揚得很高; 如果低層空氣溫度高,則不穩定, 容易向上運動, 風吹動後沙塵將會卷揚得很高, 形成沙塵暴。
實際上, 我國沙塵暴一般在午後或午後至傍晚時刻最強, 就是因為這是一天中空氣最不穩定的時段。
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 人類生產活動等因素對沙塵暴的形成也很重要。
如人為破壞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大規模施工等對地表的破壞, 為沙塵暴發生發展提供了細沙和塵土。
焚風
“焚風”, 顧名思義, 就是火一樣的風, 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為什麼山區會出現焚風呢? 這是由於氣流越過高山, 出現下沉運動造成的。從氣象學上講, 某一團空氣從地麵升到高空, 每升高1000 米, 溫度平均要下降6. 5℃ ; 相反, 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麵的時候, 每下降1000 米,溫度約平均升高6. 5℃ 。這就是說,當空氣從海拔4000 ~5000 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麵時, 溫度就會升高20℃ 以上, 會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這就是產生“焚風” 的原因。
焚風有時也能給人們帶來益處。
北美的落基山, 冬季積雪深厚, 春天焚風一吹, 不要多久, 積雪會全部融化,大地長滿了茂盛的青草, 為家畜提供了草場, 因而當地人把它稱為“吃雪者”。程度較輕的焚風, 能增高當地熱量, 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 所以原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幹綠洲的居民,幹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風”。
在我國, 焚風地區也到處可見,但不如上述地區明顯。如天山南北、秦嶺腳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穀、大小興安嶺、太行山下、皖南山區都能見到其蹤跡。
雪崩
雪崩是一種自然現象, 它是指大量積雪從高處突然崩塌下落。雪崩在有人居住或滑雪場等地是一種嚴重的災害, 常會造成房倒屋塌和人員傷亡。
雪崩發生的誘因很多, 通常積雪堆積過厚, 超過了山坡麵的摩擦阻力時, 基底為春雨所鬆動, 溫暖幹燥的風, 聲音的震響等都能使積雪開始運動, 崩塌就開始了。
雪崩一旦發生, 其勢不可阻擋。
成千上萬噸的積雪夾雜著岩石碎塊,以極高的速度從高處呼嘯而下, 所過之處將一切掃蕩幹淨。有些雪崩中還夾帶大量空氣, 這樣的雪崩流動性更大, 有時甚至可以衝過峽穀, 到達對麵的山坡上。
雪崩對登山運動員、滑雪愛好者、旅行遊客及當地居民是一種極大的危險, 因為它的發生都是非常突然而且避險時間極短。人們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後, 對雪崩已經有了一些防範的手段。比如對一些危險區域發射炮彈,提前引發積雪還不算多的雪崩, 設專人監視並預報雪崩等。但作為一種自然現象, 雪崩不時還會對人們造成傷害, 因此, 人們如果到會有雪崩發生的地方去旅遊時, 一定要遵守當地組織者的要求, 不能獨自亂跑。
紅潮
紅潮是由一種名叫腰鞭毛蟲的微小藻類造成的。這種植物大量聚集到一起對人類有毒, 但對某些以之為食的海洋動物來說可能無毒。這種植物的毒素會在以之為食的動物( 比如貝類、魚蝦等) 體內逐漸沉積, 我們食用了這些動物就會生病。不過不要太擔心, 這種可能性並不大。那麼, 紅潮是怎麼回事? 當條件適宜時, 這些植物就會在海洋中大肆生長, 也就是說, 它們繁殖的速度一發而不可收拾!
很快, 連海水也變紅了。漲潮時, 海水帶來了大量被這種藻類毒死的動物的屍體, 海灘就會變得一片狼藉, 臭氣熏天。
殺人風
在南極考察隊員中流傳一句: 南 極的冷不一定能凍死人, 南極的風能殺人。
有人稱南極是“暴風雪的故鄉”。
而寒冷的南極冰蓋則是孕育暴風的產床, 它像一台製造冷風的機器, 每時每刻都用冰雪的軀體冷卻空氣, 孕育風暴。由於南極大陸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傾斜的高原, 一旦沉重的冷空氣沿著南極高原光滑的表麵向四周俯衝下來, 頓時狂風大作, 天昏地暗, 一場可怕的極地風暴便大施淫威了。這時,雪冰夾帶著沙子從滑溜溜的冰坡鋪天蓋地滾來, 簡直像一道無形的瀑布,像一股飛奔而來的洪流, 人在暴風中不過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葉子和一粒石子, 休想站住腳。日本的一位考察隊員就在暴風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我們通常所說的12 級台風, 風速達到32. 6 米\/ 秒, 夠大的了吧? 可南極的狂風常常超過12 級台風。在南極半島、羅斯島和南極大陸內部, 風速常常達到55. 6 米\/ 秒以上,有時甚至達到83. 3 米\/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