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reference_book_ids\":[7224859397342628868]}],\"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3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紫禁城的由來
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二十四個 皇帝的皇宮。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薇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宮。封建皇帝被人們尊稱為“天子”。皇宮冠以“紫” 字, 以表示皇宮為人間的“紫宮”, 為人間至尊之所。另外, 自秦漢以來, 人們還習慣稱皇宮為“禁中”, 即“門戶有禁,不得隨便入內” 之意。“紫” 字與“禁” 字結合, 所以皇宮稱紫禁城。
凱旋門的由來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
這裏是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 又是沙佑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麵八方延伸, 有12 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麵。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時期的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侖的命令, 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 年。它隻有一個拱洞, 上為桶形穹窿, 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 米,寬45 米, 凱旋門的每一麵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麵向香榭麗舍大街一麵右下側的那幅浮雕, 上麵描繪了1792 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 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侖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麵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 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 每到傍晚, 這裏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裏還有一座紀念館, 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曆史, 在那裏, 遊人可以看到558 位將軍的名字, 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麵劃著線, 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鬥中陣亡的。
好萊塢的由來
100 多年前, 一對年齡相差30 歲的老夫少妻來到加利福尼亞州郊遊。
男的叫哈韋爾·考克斯, 他因患小兒麻痹症而終身殘疾, 但他卻以堅強的意誌和聰明才智最終成為堪薩斯州的巨富。女的名為戴依達。嬌妻一眼看上了一塊長滿無花果樹的土地, 提出要在這裏落戶。考克斯二話沒說, 掏錢便將這塊120 英畝的土地買下。
考克斯太太出生於伊利諾伊州, 故鄉的家是一座冬青樹環抱的莊園。
出於對家鄉的懷念, 她不顧這片土地隻生長無花果樹的現實, 硬將它定名為“冬青樹林”, 即好萊塢。疼愛妻子的考克斯對這個不合實際的名字並不在意, 而且還做了一塊“好萊塢” 的招牌懸掛在籬笆牆上。就這樣, 大名鼎鼎的好萊塢便在1887 年2 月悄然誕生了。16 年後, 這裏升格為市的時候, 參加投票的117 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讚同以“冬青樹林” 作為該市市名。
在以後的10 年裏, 電影業迅速而蓬勃地發展起來。好萊塢以氣候溫和宜人, 陽光充足, 依山傍水, 既有草原又有沙丘的優越地裏條件, 吸引了大批從影人員。從此, 安寧、和諧並具有傳統生活秩序的好萊塢受到了新潮電影文化的侵襲, 好萊塢也最終變成盡人皆知的電影王國。
霧都的由來
重慶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山城被為“霧都”。重慶全年霧日平均有103天, 1950 年甚至高達205 天。春冬季節, 霧日尤多, 霧都, 確實名不虛傳。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 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寫道: “以往聞庸,蜀之南, 恒雨少日, 日出則犬吠”。
這就是成語“蜀犬吠日” 的由來。四川盆地是我國陰天和霧日最多的地區之一, 霧日幾乎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無怪“蜀犬” 見日而“吠” 之了。
重慶為什麼多霧呢? 四川盆地,北有秦嶺、岷山, 東有大巴山、巫山,南有雲貴高原, 西有青藏高原, 四周高山環繞, 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濕潤空氣, 在四川盆地這樣的環境下,利於雲霧的形成。特別是地外盆地東部的重慶, “近水樓台”, 得天獨厚。
我們知道, 霧是細微的水分子遇冷凝結後, 浮遊在近地麵上形成的。
重慶位於長江和嘉陵江彙流處, 四周群山球抱, 風力微弱, 使江南地麵蒸發的大量水汽常停留在空中, 於是早晚氣溫降低時極易凝結成霧。而高空中常有逆溫層存在, 阻礙了水汽的去路, 再加上人口稠密, 塵埃較多, 更增大了霧的濃度。所以, 每當濃霧迷天之際, 屋宇遮沒, 山色盡消, 江岸不分, 景物不辨, 簡直是“霧失樓台, 月迷津渡! ”
甜城的由來
美麗富繞、江流環繞的四川內江,素有“甜城” 的譽稱。此譽稱何時有之, 又出自何人之口?
相傳早在唐代已有了蜜餞的雛形,這就是用蜂蜜浸漬果品而成的“蜜果”。當唐明皇吃到巴蜀用蜂蜜浸漬的果子時, 十分讚賞, 將之列為皇家貢品。到明代弘治年間, 內江開始了種蔗製糖生產。從一名叫做傅香的丫頭“偷糖不遂, 匿於穀糠, 爾後結晶, 使成冰糖” 的偶然發現中, 開始了冰糖製作, 並用冰糖水煎煮果品,使蜜餞由蜂蜜浸漬發展到用蔗糖“煮製”。
明朝末年, 由於朝政腐敗加之連 年災荒, 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戰爭,湧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數十支起義軍。據傳有一年, 李自成為聯合張獻忠合攻腐朽的明王朝, 特地專程來四川拜會張獻忠。張獻忠擺上茶點果品, 兩人促膝暢談。李自成見一盤佐茶食品色澤鮮亮, 異香撲鼻,櫻桃脯鮮紅似火, 桔餅似菊花吐蕾,天冬玉潔冰清, 蓮藉片片晶瑩. . 不由得驚奇地問道: “此仍何物? ” “此物名叫蜜餞。” 張獻忠答畢, 請李自成一一品嚐。李自成嚐罷, 隻覺甜香潤心, 妙不可言。又問張獻忠: “這蜜餞產於何地? ” 張獻忠回答: “產於內江。” 李自成聽了, 不由得眉飛色舞,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哪, 內江, 真甜城也! ”
從此, “內江——— 甜城, 甜城———內江” 的讚譽就年複一年地流傳下來了。
中南海的由來
中南海是北京的一個地名, 也是 著名的風景區。不過對於北京這樣一個非沿海的城市中怎麼會有“海”
呢? 中南海的“海”, 是蒙古語“海子” 的簡稱, 是花園的意思。因為它地處北京的中南方位, 所以把這一帶風景秀麗的地區統稱為中南海。此名始於元代, 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它的北麵就是北海, 即著名的北海公園園址。
王府井的由來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有名的街道之 一。遼金時代, 這裏是個荒涼的村落。
元代建立大都城後, 人口逐漸稠密起來, 並有了丁字街的正式名稱。明成祖時在這一地方建造了十個王府, 據《明成祖永樂實錄》的記載, 建造十個王府的工程從永樂15 年( 1417 年)動工, 到第18 年底完成, 因而這條街也就改稱十王府或十王府街了。
明亡後, 這裏的王府逐漸傾廢, 十王府的名稱不複存在, 而習慣地稱為王府街了, 這一帶隨之出現了更多的攤販和店鋪。清光緒、宣統年間,街的兩旁遍設油鹽店、米麵鋪、切麵鋪、粥攤、飯鋪、古玩鋪、藥鋪, 還有一個“官廳”。民國以後, 1915 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 考慮這條街比較長, 於是將一條街分成三截; 北段仍稱王府大街,中段設稱八麵槽, 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 井址在大街的西側) , 就稱作王府井大街了。現在整條街稱作王府井大街。
五湖四海是哪裏
“五湖四海” 泛指各地, 《周禮·夏官·職方氏》即有“其浸五湖”;《論語·顏淵》也有“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全唐詩·呂嚴·絕句》則為“鬥笠為帆扇作舟, 五湖四海任遨遊”。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 走到一起來了。” 由於這篇文章曾家喻戶曉, 所以“五湖四海” 也成為一個來自四麵八方的代名詞。至於“五湖四海” 具體指哪些地方, 一般來講, “五湖” 是指我國的五大湖泊: 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而“四海” 則指的是我國的四大近海: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什麼叫做“三山五嶽” “三山五嶽” 現在已成為一句成 語, 可泛指名山, 也可泛指群山, 還可泛指各地。但這一成語還是有它的確切來曆的。
“三山” 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 “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 皆神仙所居, 人莫能及其處”。
說得恍惚詭異, 大多是古代道家方士們傳開的。早在戰國時, 齊宣王、燕昭王就曾經遣人入海找這三座神山。
另據《史記》記載, 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 年) , “齊人徐( 又叫徐福) 等上書言海中有神山, 名蓬萊、方丈、瀛洲, 仙人居之”。秦始皇“於是遣徐發童男童女數千人, 入海求仙人”。去“三山” 是為了“求仙人”, 而“求仙人” 其實是為了求長生不老之藥。長生不老之藥沒找著,徐也一去不複返, 據說是帶了童男童女到了日本。
神山畢竟難求, 正如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寫的那樣: “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三山” 幾乎純粹成了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景的代稱,但“蓬萊” 即使不是真正的神山, 由於借那個虛幻而美麗的傳說也成為一處勝地, 在今山東蓬萊, 仍然依稀可見人類鴻蒙之初的遺跡。逸聞軼事,到處流傳; 仙閣千年, 巍峨壯麗; 文人墨客, 慕名雲集。神仙的蓬萊不可求, 人世的蓬萊倒是存在的。
李白不愧是走遍“三山五嶽” 的詩人, 真真假假, 他心裏有數: “越人語天姥, 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撥五嶽掩赤城。” 為了寫天姥山, 李白不僅搬出“三山” 來襯托, 還運用了“五嶽”。“五嶽” 便是我國實實在在的五座著名大山: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五嶽歸來不看山”,意思是要看中國的山, 隻要看了這五座山就夠了。
少數民族地名的含義
在我國的地圖上, 有許多少數民族語的地名。而我國的西部地區, 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的居住區, 也是少數民族語地名的主要分布區。這些以少數民族語命名的地名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
“包頭”, 蒙古語, 意為“有鹿的地方”。
“呼和浩特”, 蒙古語, 意為“青色的城市”。
“烏蘭浩特”, 蒙古語, 意為“紅色的城市”。
“烏魯木齊”, 蒙古語, 意為“優美的牧場”。
“克拉瑪依”, 維吾爾語, 意為 “黑油”。
“阿克蘇”, 維吾爾語, 意為“白水”。
“白雲鄂博”, 蒙古語, 意為“寶山”。
“呼和陶勒蓋”, 蒙古語, 意為 “青色的山頭”。
“西雙版納”, 傣語, 意為“十二千田”。
“哈爾濱”, 滿語, 意為“曬漁網的場子”, 原為一漁村, 鐵路通車後興起, 1932 年建市。
“拉薩”, 藏語, 意為“聖地”, 因為全年日照充足, 陰雨日和霧日都很少, 經常晴空無雲, 陽光燦爛, 所以有“日光城” 的別名。
古代所說的九州指哪幾個
傳說中我國上古時期分天下為九 州。九州係禹治水後劃分, 《書·禹貢》中稱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 這九州統稱為赤縣神州。“九州” 後成為中國的又一別稱。陸遊詩雲: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賈誼的《過秦論》也有“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我國九大名關
我國的九大名關為山海關、居庸 關、紫荊關、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武勝關、友誼關。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 是萬 裏長城的起點, 有“天下第一關”
之稱。
居庸關舊稱軍都關、薊門關, 在 北京市昌平縣西北部, 為長城要口之一。
紫荊關在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 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娘子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 建於唐朝初, 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此,故名。
平型關在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鄰接靈丘縣, 是長城要口之一, 抗日戰爭初期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此地。
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 是長城要口之一。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以西, 嘉峪山東南麓, 是長城的終點, 自古為交通要塞。
武勝關在河南省信陽縣南部, 為大別山隘口之一。
友誼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 又稱大南關、界首關, 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道。
長城到底有多長
將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 含中山、鄭) 修築的長城和西晉、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宋、遼、金、明曆朝長城各算一條的話, 那麼從春秋戰國算起, 以防禦為目的的長城有這麼幾條: 一是春秋戰國長城, 長約2 萬裏; 二是秦始皇長城, 長約1 萬裏; 三是漢長城,長約2 萬裏; 四是西晉——— 金長城,長約4 萬裏; 五是明長城, 長約1. 46萬裏。
自有史籍明確記載又有遺址實物為證的楚長城開始, 從公元前7 世紀~公元17 世紀的2000 多年間, 中國古代人民一共修築了5 條萬裏長城, 總長度達10 萬裏。明代以前的長城, 每條連殘存牆體帶遺跡保留下來的, 恐怕隻剩千分之幾, 嚴格意義上已不能叫做長城。亦即, 長約9 萬裏的4 條萬裏長城實際上已從中國大地上消失了,而僅剩下的千分之幾目前仍在不斷消失。由於沿線生態環境惡化, 人為破壞嚴重, 明長城主牆體基本完好部分縮減到1 \/5, 還看得出明顯牆體的廢墟和遺址不到1 \/3, 二者加起來已不足5000 裏。
我國四大高原
我國有四大高原, 即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 麵積 占全國1 \/4, 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同時,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峻、最年輕的高原,具有世界上湖麵最高、範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 大部分湖麵海拔在4100 ~5000 米之間, 如納木錯湖麵海拔4718 米, 有天湖之稱。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 東起大興安嶺, 西至祁連山麓, 海拔一般在1000 米左右。內蒙古高原是地殼很早升起後, 長期受風力侵蝕才形成較為平坦的高原。
黃土高原西起祁連山脈東端, 東到太行山麓, 北麵大約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高原為鄰, 南到秦嶺。黃土高原是由風力從蒙古高原吹來的砂土沉積在這裏形成的, 後來又經過流水的侵蝕, 才成了現在的溝壑縱橫的高原。
雲貴高原主要位於雲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部分, 地勢明顯表現為西高東低, 海拔從2000 米下降到1000 米。
雲貴高原地形上的一個特色, 就是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現象的發育。雲貴高原的岩溶地貌分布廣、類型多, 形態奇特, 尤以雲南的石林、貴州的奇峰異洞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