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包括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和產後農業。一切從事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食品安全衛生的這麼一類農業生產都可以被認為是綠色農業。
它是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的總稱。發展綠色農業要逐步采用高新農業技術, 形成現代化的農業體係, 戰略轉移的關鍵是規模和技術, 走向是開拓國內外大市場,目標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農業現代化, 確保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 滿足新世紀城鄉居民的生活需要。
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 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 運用係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 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係統, 將農業生態係統同農業經濟係統綜合統一起來, 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以生態經濟係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係。中國的生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和某些鄉鎮企業在內的多成分、多層次、多部門相結合的複合農業係統。20 世紀70 年代主要措施是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 混合放牧, 增施有機肥,采用生物防治, 實行少免耕, 減少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等; 80 年代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 如稻田養魚、養萍, 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 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係統模式,雞糞喂豬、豬糞喂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 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 運用係統工程方法, 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的輸入組織生產。通過食物鏈網絡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 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 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係, 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 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係, 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分A 級和AA 級,A 級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 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 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 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 並經專門機構認定, 許可使用A 級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AA 級綠色食品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 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 並經專門機構認定, 許可使用AA 級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
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害蟲、病菌、雜草、線蟲、鼠類等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一類農藥製劑, 或者是通過仿生合成具有特異作用的農藥製劑。關於生物農藥的範疇, 目前國內外尚無十分準確統一的界定。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生物農藥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遺傳基因修飾劑, 主要包括生物化學農藥( 信息素、激素、植物調節劑、昆蟲生長調節劑) 和微生物農藥( 真菌、細菌、昆蟲病毒、原生動物, 或經遺傳改造的微生物) 兩個部分, 農用抗生素製劑不包括在內。我國生物農藥按照其成分和來源可分為微生物活體農藥、微生物代謝產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四個部分。按照防治對象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蟎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就其利用對象而言, 生物農藥一般分為直接利用生物活體和利用源於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質兩大類, 前者包括細菌、真菌、線蟲、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 後者包括農用抗生素、植物生長調節劑、性信息素、攝食抑製劑、保幼激素和源於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質等。但是, 在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應用中, 生物農藥一般主要泛指可以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微生物源農藥。
經濟作物
經濟作物又稱技術作物、工業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按其用途分為: 纖維作物( 棉花、麻類、蠶桑) 、油料作物( 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 甜菜、甘蔗) 、飲料作物( 茶葉、咖啡、可可) 、嗜好作物( 煙葉) 、藥用作物( 人參、貝母等) 、熱帶作物( 橡膠、椰子、油棕、劍麻) 。
廣義還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園藝作物。經濟作物具有地域性強、技術性高、經濟價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點, 對自然條件要求較嚴格, 宜於集中進行專門化生產。世界上一些主要經濟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類及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集中化與專門化程度均較高。
20 世紀80 年代初以來, 中國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 積極發展多種經營” 的方針下, 逐步擴大經濟作物麵積, 並根據“因地製宜, 適當集中” 的原則, 調整作物布局, 建設各種經濟作物的商品基地, 促進了各類經濟作物全麵發展。
溫室
溫室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溫( 或加溫) , 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 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產量, 多用於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溫室的種類多, 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溫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 如玻璃溫室、塑料溫室; 單棟溫室、連棟溫室; 單屋麵溫室、雙屋麵溫室; 加溫溫室、不加溫溫室等。溫室結構應密封保溫, 但又應便於通風降溫。現代化溫室中具有控製溫濕度、光照等條件的設備,用電腦自動控製創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環境條件。
溫室是以采光覆蓋材料作為全部 或部分圍護結構材料, 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適宜露地植物生長的季節供栽培植物的建築。
複合肥料
複合肥料一般指含有氮、磷、鉀三種或其中兩種要素, 由化學方法加工製成的化學肥料。含有兩種要素的稱二元複合肥料, 含有三種的稱三元複合肥料, 此外還有含三要素和某些其他元素的多元複合肥料。複合肥料的有效養分含量高, 貯藏、運輸和施用均較方便。
複合肥料一般用三要素有效成分的含量來表示。例如, 15 - 15 - 12 即表示這種複合肥含氮( N) 為15% ,含磷( P205 ) 15% , 含鉀( K20 )12% , 20 - 15 - 0, 即表示含氮( N)為20% , 含磷( P205 ) 15% , 不含鉀素; 而15 - 15 - 10 - B2 , 則表示這種多元複合肥含氮( N) 為15% , 含磷( P205 ) 15% , 含鉀( K20) 10% , 含有效硼( B)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