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礦產(2 / 3)

在醫藥上, 有許多汞的化合物:像日常外傷用的紅藥水, 作瀉藥用的甘汞、消毒用的升汞、中藥用的朱砂等都是汞的化合物。

此外, 爆破上用的雷汞也是用汞製造的。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汞在冶金、電氣、儀表、化工、農業、美術、醫學等方麵的用途達1000 多種, 而且在現代國防及宇航科學領域中也有許多用途。

核燃料

1896 年,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正在日以繼夜地從事磷光現象的研究。

所謂磷光現象, 就是一種物質受到太陽光照射後, 在黑暗中能夠繼續發光的現象。有一天, 貝克勒爾正想用鈾鹽作試驗, 天氣忽然轉陰, 他便隻好把鈾鹽放進暗櫥裏; 暗櫥裏還有用紙包好的照相底片。過了幾天, 天晴了,他準備把鈾鹽拿出去放在陽光下照射,同時檢查一下照相底片是否已經曝光,於是取出一張底片來衝洗。結果使他大吃一驚, 照相底片上竟出現了一把鑰匙的影像, 這把鑰匙正是他無意中放在底片上的。意外的發現使他驚奇萬分, 他立刻集中全力研究這塊奇怪的礦物, 研究結果告訴他, 正是這塊礦物裏的鈾, 放出某種看不見的射線,使照相的底片感光了。這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的放射性。

又過了40 多年, 1939 年, 人類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 用人工的方法轟擊鈾原子核, 鈾原子核會連續發生分裂, 同時放出驚人的能量, 這種由於原子核發生裂變反應而放出的能量, 我們稱之為原子能或核能。

此後, 又經過許多人的研究, 終於在1945 年, 人類用鈾或釷製成了原子彈, 並於1954 年, 在前蘇聯的奧布寧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 它的發電功率雖然僅有14 萬千瓦, 但卻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原子能時代”!

可燃冰

我國剛剛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的可燃冰這種神秘物質, 在廣州首次亮相就引起轟動。這種叫“可燃冰” 的物質, 學名天然氣水合物, 被稱作“21 世紀新能源”。科學家估計, 其全球蘊藏量是已知煤炭和油氣資源量總和的兩倍, 至少可供人類使用100 年。

目前, 中國是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 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采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這證實了我國南海北部蘊藏有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 也標誌著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水平一舉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藍縞鬆石

在綠鬆石塊體中有鐵質“黑線”的稱為“鐵線綠鬆石”, 在國外則稱“藍縞鬆石”。綠鬆石又名綠寶石, 鬆石, 因其色、形似碧綠的鬆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貴寶石品種之一, 因其通過土耳其輸入歐洲各國, 故有“土耳其玉” 之稱, 亦稱“突厥玉”。

綠鬆石製品現已成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種次生礦物, 由含銅、鋁、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崗岩石中淋濾而成,在近地表的礦脈中沉澱形成結核, 被岩脈的基質所包裹。綠鬆石是最早用作飾物的礦物品種。

硬度為6, 比重2. 6 ~2. 8, 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我國以鄂西北所產最為著名, 陝西、新疆、安徽、河南等地也出產。綠鬆石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玉石之一, 早在新石器時代, 就與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均發現過綠鬆石裝飾品。

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塊綠鬆石寶石,產於湖北鄖縣海拔1200 多米的雲蓋山上。這塊綠鬆石長82 厘米, 高、寬各29 厘米, 重達66 公斤, 呈藍、綠色,結構完整, 質地細膩。湖北鄖陽地區被稱為東方的綠寶石之鄉, 盛產的綠鬆石料質純淨, 色澤豔麗, 燦爛奪目,顏色多為天藍、碧綠、灰藍、粉綠,極為罕見。鄖縣雲蓋山綠鬆石礦出產的綠鬆石品位最佳, 最為珍貴。

天降石

天降石也叫天眼石, 是一種稀有寶石, 屬於沉積岩之一種, 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

主要產地在西藏、藏東、不丹、錫金、拉答克等喜馬拉雅山域, 是一種稀有寶石。天珠為九眼石頁岩, 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 為藏密七寶之一,史書記載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語發音為“思怡”, 為美好、威德、財富之意, 而梵文是以“昧自尬” 稱呼天珠。

天珠內部結構, 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 其中鐿元素的磁場相當的強烈, 且全世界目前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場, 因此配用天珠而產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風、增強內氣等之功效。天珠屬於沉積岩之一種, 組成顆粒為1 \/256 公厘, 主要由黏土固結而成的薄頁片狀岩石。

天珠的色澤大約可分為黑色、白色、紅色、咖啡色及綠色等顏色, 頁岩顏色因所含化學物質而不同, 如含卷氧化鐵者呈紅色, 含氫氧化鐵者呈微黃色, 含炭質則呈灰黑色。

天珠磁場為水晶的三倍, 水晶磁 波為4 伏特, 天珠則為13 伏特。礦石的硬度越高, 磁場越強, 而天珠是半寶石, 硬度為莫氏7 ~8. 5, 除南非鑽石硬度為莫氏10 外, 當今地球上再也沒有任何礦石的磁場強得過天珠。這也是唯獨西藏的瑪瑙才稱為天珠, 而巴西、波斯、蘇聯、印尼、台灣的瑪瑙, 並不能稱為天珠的原因。不過任何礦石都有磁場, 隻是強弱有別而已。

祖母綠

祖母綠的英文名稱為Emerald, 起 源於古波斯語, 後演化成拉丁語Smaragdus,大約在公元16 世紀左右, 成為今天英文名稱。祖母綠又叫“呂宋綠”、“綠寶石”。古希臘人稱祖母綠是“發光” 的“寶石”。

祖母綠是一種含鈹鋁的矽酸鹽,其分子式為Be3Al 2 [ Si6O18 ] , 屬於綠柱石家族中最“高貴” 的一員。屬六方晶係。晶體單形為六方柱、六方雙錐, 多呈長方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塊狀等。翠綠色, 玻璃光澤, 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 564 ~1. 602 , 雙折射率0. 005 ~0. 009 , 多色性不明顯。

非均質體。硬度7. 5, 密度2. 63 ~2. 90 克\/ 立方厘米。解理不完全, 貝殼狀斷口, 具脆性。X 射線照射下,祖母綠會發出很弱的純紅色熒光。

瑪瑙

瑪瑙是一種名貴的玉料, 它的成因要追溯到億萬年前。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 岩漿從火山口噴出, 形成熔岩, 岩漿中混有的各種被熔解的礦物質, 冷卻凝固後成為各種石料, 瑪瑞便是其中一種。它含有鈣、鎂、鐵的矽酸鹽, 後經土中酸化作用, 形成紅、黃、綠、白、灰、藍、黑、紫等色,故有“千種瑪瑙” 的美稱。瑪瑙質地堅硬, 形狀各異, 種類繁多, 產於我國遼寧、黑龍江等省。

瑪瑙雕刻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很複雜, 由於瑪瑙料硬度大, 性脆, 琢磨難度大, 不易加工, 所以要經過“相玉”、“巧用俏色”、“量料取材”、“因材施藝” 的設計, 通過切、扣、劃、鑽、衝、壓、勾、撤、頂、撞、擦、透、拉、串、光等工藝加工, 才能雕琢成一件精美的瑪瑙工藝品。

星光紅寶石

緬甸抹穀星光紅寶石, 是世界上所有紅寶石產地( 緬甸, 斯裏蘭卡,泰國, 澳大利亞, 中國) 中唯一有星光的紅寶石, 世界五大珍辰石之一,晶瑩剔透, 吉祥如意。僅憑寶石中獨有的兩種包裹體( 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 及形成的六射星光和乳白色絮狀斑塊; 彌漫狀氣液包裹體, 而形成較高的透明度, 致使價格昂貴。) , 就能夠和其他產地的紅寶石區別開來。顏色鮮明但不均勻, 常見平直的色帶,多色性明顯, 肉眼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可以見到兩種不同的顏色, 有: 鴿血紅, 玫瑰紅, 粉紅, 豬血紅。世界寶石學會定紅寶石為七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選其為結婚40 周年( 紅寶石) 、52 周年( 星光紅寶石) 的珍貴紀念品。價格和重量成正比, 即越重越貴。

每克拉100 ~500 美元。

藍寶石

藍寶石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 被古代人們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視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 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和寺院, 並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它也曾與鑽石、珍珠一起成為英帝國國王、俄國沙皇皇冠上和禮服上不可缺少的飾物。自從近百年寶石進入民間以來, 藍寶石分別躋身於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 是人們珍愛的寶石品。世界寶石學界定藍寶石為九月的生辰石。

日本人選其作為結婚23 周年( 藍寶石) 、26 周年( 星光藍寶石) 的珍貴紀念品。

世界藍寶石產地不多, 主要有緬 甸、斯裏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 但就寶石質量而言, 以緬甸、斯裏蘭卡質量最佳。

藍寶石最大的特點是顏色不均,可見平行六方柱麵排列的, 深淺不同的平直色帶和生長紋。聚片雙晶發育,常見百葉窗式雙晶紋。裂理多沿雙晶麵裂開。二色性強, 世界不同產地的藍寶石除上述共同的特點之外, 亦因產地不同各具特色。世界藍寶石產地不多, 主要有緬甸、斯裏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 但就寶石質量而言, 以緬甸、斯裏蘭卡質量最佳。依據地質成因不同, 可分兩類: 一類是緬甸、斯裏蘭卡和印度克什米爾產的藍寶石。另一類是澳大利亞、泰國、中國產的藍寶石。緬甸等地產的藍寶石, 因含鈦致色, 故呈鮮豔的藍色,含絹絲狀金紅石和指紋狀液態包裹體。

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可產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 屬優質寶石品種。澳大利亞、泰國、中國產的藍寶石因其中含有較多的鐵, 由鐵致色, 故寶石顏色很暗, 刻麵寶石反光效果亦不太好,一般均需經過加熱改以處理才能使用。

金綠石貓眼

金綠石的貓眼石是所謂正宗的貓 眼石, 非常罕有, 尤其是5 卡以上而質優的, 其售價可以高達七萬多港元一卡。

貓眼是指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 石, 在所有寶石中, 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品種很多, 但在國家標準中隻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才能直接稱為貓眼, 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不能直接稱為貓眼。金綠寶石礦物為鈹鋁氧化物( BeAl2O4 ) , 原生礦物晶體常呈板狀、短柱狀晶形, 屬斜方晶係, 折射率為1. 745 ~1. 755, 密度為3. 76g \/ cm3, 硬度為8 ~8. 5, 常見顏色為金黃色、黃綠色、灰綠色、褐色、褐黃色等等, 其顏色成因是在於金綠寶石礦物中含有F 離子。貓眼主要產在斯裏蘭卡、巴西等地, 斯裏蘭卡貓眼一直著稱於世。

貓眼產生的原因, 是在於金綠寶石礦物內部存在著大量的細小、密集、平行排列的絲狀金紅石礦物包體, 金紅石的折射率為2. 60 ~2. 90, 由於金綠寶石與金紅石在折射率上的較大差異, 使入射光線經金紅石包體中反射出來, 集中成一條光線而形成貓眼如圖, 當金綠寶石越不透明, 金紅石絲狀包體越密集, 則貓眼效應越明顯。

當用一個聚光手電照射貓眼寶石時,在某個角度, 貓眼向光的一半呈現黃色, 而另一半則呈現乳白色。如果用兩個聚光手電從兩個方向照射貓眼,並同時以絲狀包體方向為軸線來回轉動寶石, 可見貓眼線一會兒張開, 一會兒閉合的現象。

世界最大的金礦

世界最大的金庫在海裏! 上個世紀, 人們就驚異地發現: 海水裏溶解有金。而且, 含金量之多, 令人難以置信。

海水含金濃度達十億分之五, 即每立方千米海水有5 噸金, 從含金率來說, 比地殼高10 倍; 從絕對量來說, 海水中溶解有黃金70 億噸! 這還沒有包括海底大量的砂金呢, 無怪乎人們說: “世界金庫在海裏”。正是這樣, 向這個“大金庫” 提取黃金, 就成為科學家致力以求的大事。

世界最大的煤礦

20 世紀世紀, 世界煤炭產量最多的地區是美國的阿巴拉契亞煤田。該煤田位於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地及其西側的阿拉巴契亞高原, 麵積18萬平方公裏, 地質總儲量3107 億噸,探明儲量1013 億噸, 其中煉焦煤炭明儲量163 億噸( 占美國的92% ) 。該煤礦地質條件優異, 99% 的煤層是水平或近水平煤層, 煤層平均厚1. 7 米,煤質堅硬, 瓦斯含量少, 灰分低( 14% ) 。

1699 年, 英國殖民者在弗吉尼亞州首次發現煤藏。1769 年, 開始工業性采煤。1900 年, 煤產量即達17600萬噸, 從此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產地。1980 年, 商品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總產量( 37. 2 億噸) 的1 \/10。

阿巴拉契亞礦區有9 個州采煤,其中西弗吉尼亞、肯塔基、賓夕法尼亞和俄亥俄州的產量占全礦區的80%以上, 每年有1 億噸以上煤外運和出口。外運的煤主要供給東北工業區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 出口的煤遠銷日本、意大利和法國等30 多個國家, 占美國煤炭出口量的99% 。

由於阿巴拉契亞所產的煤品質優良, 適於煉焦, 在國際煤炭市場享有盛譽。20 世紀70 年代以來, 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日本和羅馬尼亞等國紛紛在該礦區投資開發煤炭資源, 從而更促進了煤田的開發。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

世界已開發的預測儲量最多的煤田。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的南部, 沿西伯利亞大鐵路展布,西部伸入西西伯利亞的克麥羅沃州,東部延伸到伊爾庫茨克州境內。麵積6 萬平方千米, 600 米深度內的預測儲量達6380 億噸。據1992 年報道, 適於露天開采的儲量有1120 億噸, 其中探明儲量( A + B + C1 級) 814 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