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礦產(3 / 3)

埋藏優質褐煤, 硫分0. 1% ~0. 8% ,灰分6% ~14% , 發熱量14. 7 兆焦\/ 千克, 水分40% 。有20 個可采煤層,大部分煤層的厚度為6 ~15 米, 有的達60 ~70 米, 傾角2°~9°, 埋藏很淺, 露天礦的剝采比僅1 ~2 立方米\/噸( m3 \/ t)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開發, 1989 年產量為47. 3 兆噸( Mt) 。已建和擬建的露天礦規模很大, 別沃卓夫斯基1 號礦第一期年產能力27Mt, 1988 年投產, 最終能力55Mt; 在建的鮑魯亭2 號礦, 年產能力40Mt; 擬建的烏魯勃礦和伊塔斯基1 號礦分別為53Mt 和50Mt。大規模露天開采的生產成本很低。計劃在礦區建2 ~3 個6400 兆瓦( MW) 的電站群, 通過超高壓輸電線路外輸電力。

第一個電站群在別列若夫斯卡亞建設,第一台800MW 機組於1987 年末投運。

銅儲量最多的國家

智利素以“銅的王國” 聞名於世。已探明儲量1. 85 億噸, 占世界總儲量的34% , 居世界之首。如按目前的開采水平計算, 可開采100 年。這還不算品位低、目前不具備開采價值的9900 萬噸。

智利礦藏儲量大, 品種多。銅礦儲量列世界首位, 鋰礦儲量列世界第二位, 另有大量金、銀、鐵、鉬等礦產及豐富的煤礦、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是世界上唯一出產天然硝石的國家,其硝石產量居世界首位。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出口國, 漁產量列南美洲首位, 世界第五位。

最輕的金屬

1817 年, 瑞士化學家阿·阿爾弗維特桑在稀有岩石中, 發現了一種因白色的金屬——— 鋰。鋰非常輕, 是所有金屬中最輕的一種: 比重僅為0. 536, 隻有鋁的1 \/5, 水的1 \/2; 不僅能浮在水麵上, 甚至可以浮在煤油上; 有人估計, 如果用鋰來做飛機,那麼倆個人就可以抬走。實際上, 鋰根本不能製造飛機, 甚至連筷、勺也不能做。因為鋰很軟, 用小道可以毫不費力的將它挖開; 而且化學性質也很活潑, 在熱水中, 它便與水發生反應, 變成氫氧化鋰而溶解與水。鋰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燒, 發出明亮的火焰。

不鏽鐵之謎

月麵岩石樣本中含有純鐵顆粒,科學家認為它們不是來自隕星。前蘇聯和美國的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更加奇怪的現象: 這些純鐵顆粒在地球上放了7 年還不生鏽。在科學世界裏,不生鏽的純鐵是聞所未聞的。

產銻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銻礦最多的國家, 也是世界上產銻最多的國家。中國的銻礦, 分布在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 其中以湖南省新化縣錫礦山的銻礦儲量最大, 因此被譽為“世界銻都”。

早在明朝的時候, 新化當地居民就發現山上有礦, 當時以為它是錫礦,因此叫它“錫礦山” 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天。那裏主要是輝銻礦, 有錫一般的金屬光澤, 它的化學成分是三硫化二銻, 含銻20% 以上。在工業上,人們用碳還原輝銻礦, 製得金屬銻。

銻是銀灰色的金屬, 很脆, 易熔,有熱縮冷脹的特性, 大多用來與鉛溶在一起, 製成合金使用。與其它金屬製成不列顛合金後, 可製造軸承。銻的化合物有許多用處。在火柴工業上,用三硫化銻或五硫化銻作火柴盒的摩擦劑。在橡膠工業上, 用五硫化二銻作著色劑。在醫藥上, 銻用來製造許多藥物, 如治肺病、血吸蟲病、黑熱病等的一些特效藥, 都是銻的有機化合物。銻的一些氧化物和硫化物, 還被大量用作顏料。硫化銻還是很好的半導體材料。

產鎢最多的國家

俗話說: “真金不怕火煉。” 其實,真正不怕火的不是金, 而是鎢。在熾熱的煉鋼爐裏, 當溫度達到1600℃時, 堅硬的鋼鐵都會化成沸騰的鋼水,金子也會變成流動的液體, 而鎢卻紋絲不動, 仍是固體。鎢的熔點為3410℃ , 沸點高達5927 ℃ , 它的熔點和沸點, 在金屬中都是最高的。在鋼鐵生產中, 它是不可缺少的添加料。

它的化合物用於染料、油漆和化學試劑。近些年來, 鎢還加入到尖端科學技術領域, 如摻入銀10% ~15% 的鎢, 可用來製造火箭的燃料噴管。

中國的鎢礦, 不但儲量豐富, 而 且質量優異, 是世界上產鎢最多的國家。很早以前, 中國的鎢產量就達到世界總產量的70% 以上。中國在10世紀就發現了鎢礦, 分布很廣, 中南、華北和西南都有, 其中以江西省分布最多, 全省鎢礦山有數百處, 最大的鎢礦儲量達幾十萬噸。

古老的“核反應堆” 1972 年9 月25 日, 法國原子能協會前主席弗朗西·比蘭博士向法國科學院報告: 一家法國工廠驚奇地發現,從非洲加蓬共和國奧克洛鈾礦進口的鈾, 早已被人用過。一般鈾礦中的鈾235 含量都在0. 7% 以上, 而這批礦石的含鈾量還不到0. 3% 。這當然不是在自然狀態下裂變後的“殘渣”。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前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格蘭·T·西伯格指出: 隻有在極精確的條件下, 裂變中的鈾235 才能“燒掉”, 必須有極純淨的水, 而這種極純淨的水, 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一批專家到礦區進行了考察, 不久, 奧克洛礦又爆出了一條震驚世界的新聞: 科學家在這裏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 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這個“核反應堆” 相當完整, 由6 個區域組成, 大約使用了500 噸鈾礦石, 但輸出功率很低, 估計為100 千瓦。據地質學家考證: 奧克洛鈾礦的成礦年代大約是20 億年前, 成礦後不久, “核反應堆” 就開始運轉, 運轉時間長達50 萬年。是誰, 在20 億年之前, 就設計出了如此傑出的高科技產物, 並能用於實踐呢?

古老的合金

1976 年, 原蘇聯瓦什卡河岸上,發現了一塊拳頭大的閃著白光的怪石。

經分析: 是一塊稀有金屬的合金, 其中錫占67. 2% , 鑭占10. 9% , 釹占8. 78% , 還有鐵、鎂、鈾、鋁, 但沒有鈾的衰變物。專家們認為: 這是一塊人造合金, 年齡不超過10 萬年。地球上沒有類似的天然物, 它很可能是用隻有幾百個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幾十萬個大氣壓下冷壓而成。對這樣小的物質, 加如此高壓, 其設備和手段, 即使是現代文明社會, 也無法達到。是誰, 用什麼方法, 製造了這塊合金, 並把它遺落在瓦什卡河岸呢?

在秘魯高原, 考古學家發現了鉑的裝飾品。人們知道: 鉑在1800℃ 的溫度中, 才開始熔化。但是, 誰在遠古時期, 就搭起了能產生如此高溫的熔爐呢?

在印度德裏的一座寺院裏, 豎立 著一根古代的鐵柱, 日曬雨淋已達4000 多年, 卻沒有一點鏽跡。據考察, 這鐵柱既不含硫, 也不含磷, 所以不被大氣腐蝕, 但是, 4000 年前的古人, 是怎樣能掌握冶煉不鏽合金的呢?

鐵曾比黃金還要貴

鐵是自然界中次於鋁的第二個存量最大的金屬。但天然的鐵非常稀少。

人類祖先最先使用的鐵可能來源於隕石。鐵在空氣中很快被氧化, 主要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由於鐵的氧化作用, 使得古代製造的鐵器保存下來的十分稀少。人們發現鐵大約是在5000 年前。最初, 鐵是很昂貴的, 價格比黃金還高, 經常用鐵的寶飾鑲嵌在黃金中。各大洲的人民幾乎同時知道金、銀和銅, 但對於鐵, 情況卻不同。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 從礦石中提煉出鐵是在公元前2000 年前; 在外高加索、小亞細亞和古希臘是在公元前2000 年後; 在印度也是在公元前2000 年後; 在中國則晚得多, 隻是在公元前1000 年以後。在新大陸國家中, 鐵器時代是隨著歐洲人的到達才開始的, 也就是公元11 世紀之後; 一些非洲部落越過了發展中的青銅時期,一開始就使用鐵器。這是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 在一些銅和錫自然資源稀少的國家中, 出現代用這些金屬的要求。美洲是擁有天然銅的最大資源之一, 就沒有必要去尋找新金屬。鐵的生產逐漸增大後, 鐵就開始跨出貴金屬的範疇, 進入普通金屬行列。在公元紀元開始時期, 鐵已經被廣泛使用。

會“吃” 嗓音的金屬

悠揚悅耳的歌聲, 能使人消除疲勞, 促進身心健康; 可是有些聲音,比如飛機的轟鳴聲、機器的隆隆聲卻使人感到煩惱。人們稱這些使人煩惱的聲音為噪音。討厭的噪音有相當大的部分是來自金屬的振動, 這種振動不僅容易損傷機件, 縮短機器的使用壽命, 而且危害人們的健康。防止噪音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將發聲體改變成不發聲體。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一些金屬本身就有消聲作用, 即會“吃” 噪音的金屬。首先被發現的會“吃” 噪音的金屬是鉛。鉛是導聲性很差的金屬, 可是它太軟了, 不能用它來製造機器。於是人們便把銅和鋼結合起來, 製成了一種新的會“吃” 噪音的金屬。這種金屬既有鋼的硬度, 又有鉛的不愛發噪音的性能。

繼而, 人們又把錳和銅製成合金, 這種合金比普通的鋼鐵強度大, 又有相當的韌性, 而且振動發聲隻有鋼的1 \/50。會“吃” 噪音的金屬, 在國外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汽車、造船、機器製造和家庭電器用具等工業部門。英國用錳銅合金製成螺旋槳, 它在高速轉動時也不會發出聲響。日本把會“吃” 噪音的金屬加工成鼓風機, 有的國家還把它應用到魚雷和潛水艇上,既降低了噪音, 又提高了戰鬥性能。

預防近視要重視鉻的供給, 三價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鉻能協助胰島素發揮生物活性作用; 如果沒有鉻, 胰島素的功能活性將大大抑製, 葡萄糖在血液中的運轉速度將降低一半。體內缺乏鉻時, 還會導致糖代謝低下, 生長發育不良, 甚至縮短生命期限。科學家通過電腦對大量青少年近視病例進行分析後指出, 日常膳食中缺少鉻與近視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即當人體內鉻的含量下降時,胰島素的作用就明顯降低, 使糖的利用發生障礙, 血漿滲透壓上升, 從而導致眼睛的晶體和眼房水滲透壓的改變, 促使晶狀體變凸, 屈光度增加,因而造成近視。據研究, 正常人每日應從食物中補充鉻20 ~500 微克。所以偏食極易造成缺鉻。食物中含鉻最高的有糙米、小米、玉米、粗紅糖等。

此外瘦肉、魚蝦、蛋類, 以及蘿卜、豆類亦含有一定量的鉻。因此青少年除不偏食外, 還應多食富含鉻的食物,以防近視。

中華麥飯石

麥飯石是一種特殊的非金屬礦產資源, 其形似斑狀、或黃或白、頗似麥粒。我國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狀如握聚一團麥飯, 有粒如豆如米, 其色黃白。”

麥飯石故此得名。

經分析測定, 麥飯石是一種次火山岩礦石, 含有鐵、鎂、鉀、鈉、鈣、錳、鋅、磷、矽、硫等20 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微量元素。麥飯石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 對老年血管硬化有一定療效, 並有利尿、健胃、保肝之功能, 被稱為保健藥石。

用麥飯石浸泡過的水相當於礦泉, 麥飯石還是優良的天然食品保鮮防腐劑和冷藏除臭劑。

1983 年, 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平頂山上發現了優質麥飯石, 命名為中華麥飯石。

海底錳結核

錳結核是一種深海海底自生的錳礦產, 又稱錳礦瘤、錳礦球、大洋多金屬結核礦等。主要成分為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含銅、鎳、鈷等多種金屬元素,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水深4000 米~6000米的海底, 一般呈球狀或橢球狀, 或塊狀, 直徑1 ~20 厘米。最早由英國“挑戰者” 號調查船環球考察時發現,至20 世紀40 年代以後, 調查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據有關專家估計,世界洋底的錳結核總量達3 萬多億噸,其中太平洋底最多, 約為1. 7 萬億噸,含錳4000 億噸、鎳164 億噸、銅88億噸和鈷58 億噸。這些儲量相當於目前陸地礦產錳儲量的400 多倍, 鎳的1000 多倍, 銅的88 倍和鈷的5000 多倍。若以每年消耗錳2400 萬噸計, 可供使用70000 年以上; 含銅88 億噸,以世界年消耗量400 萬噸計, 可供全世界用2200 年; 含鈷約50 億噸, 以世界每年消耗50000 噸計, 可供使用10 萬年; 含鎳達150 億噸, 以每年消耗60 萬噸計, 可供全世界用2000 萬年。更有趣、更重要的是, 這種鵝卵狀的黑色物質還在不斷生長。據美國科學家梅魯估計, 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 萬噸左右的速度在“瘋狂” 生長。如果僅用每年從太平洋底新生出來的錳結核中提取金屬的話,其中銅可供全世界用3 年, 鈷可用4年, 鎳可以用1 年。20 世紀70 年代,隨著勘探技術和開發技術的進展, 國際上出現錳結核開發“熱”。主要從勘探、采掘、冶煉和環境保護四方麵加強研究。預計到21 世紀初它將形成新興的海洋礦產業。

雙頭水晶

晶體內包著許多黑色物體, 屬亮皮水晶原礦。一邊有一個晶頭, 另一邊的晶頭上帶長著另一個小晶頭; 天然生長紋清晰可見, 無任何拋光處理。

這麼大的塊度, 晶頭完整的不多見。

原石之美盡顯其中, 這種帶黑色內包物的雙頭水晶有非常強的擋煞功效,它會把負能量吸到水晶晶體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