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世家
樣式雷指清代雷發達家族7 代都是清代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 因此被世人稱為“樣式雷”。在清代200 多年間, 7 代“樣式雷” 都為設計修建皇家建築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們設計修建的建築包括暢春園、圓明園、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京西的王府、禦道、河堤等, 他們遺留下來的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
另外, 像中南海中毛澤東主席住過的菊香書院、周恩來總理住過的西花廳等, 也都是“樣式雷” 設計的。
麵人湯是中國現代麵塑藝術世家, 具有享譽海內外的湯氏麵塑藝術。麵人係用精製麵粉、江米( 即糯米)粉、防腐劑等, 用開水調合成麵團,在鍋內加溫後, 根據創作需要分別放入各種顏料, 所捏塑的各種人物形象。
麵人藝術具有悠久的曆史。自漢唐以來, 一直以民間玩具的形式流傳。它多取材佛道故事、戲曲及曆史人物。
捏塑手法簡練, 所塑人物形象, 雖大如手掌, 小如果核, 卻麵部五官備賅,形象鮮明生動。是一種小型的民俗雕塑藝術。
泥人張是中國近、現代天津民間彩塑藝術世家的俗稱。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
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 並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 的彩塑。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天津民間藝人張明山始創後, 代代相傳, 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泥人張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 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泥人張彩塑係用細泥, 通過捏塑而成, 作品一般高不過尺, 多取材民間傳說、神話人物及中國古典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其形象塑造, 常采用寫實手法, 造型準確, 人物形象生動逼真, 不僅麵目徑寸形神畢肖, 而且栩栩如生, 須眉欲動, 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色彩講究舊、雅, 自然諧調, 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又稱“白木雕”, 即其雕以木材的天然色澤為特色, 因起源於浙江東陽而得名。東陽木雕的發展,自唐迄今已有1000 餘年的曆史, 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 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陽木雕具有唐代遺風, 在宋代又是刻書中心, 明代東陽木雕則多用在建築裝飾上。另外民間器物木雕也很發達。清代乾隆年間約有400 多位東陽木雕匠師應征入京修繕宮殿和木器家具。東陽木雕多取材於人物、山水、鳥獸、花卉、蟲魚。人物多是民間神話戲曲故事。一般建築上楣、鬥拱、插尾、梁鎖等都飾有深雕; 而門窗堂板、鎖腰、大肚板、天頭則飾以淺雕; 窗格、欄杆、廊簷多飾以鏤雕。
東陽木雕以浮雕最普遍, 深雕最有特色。
東陽木雕的藝術作品一般不加彩 繪, 多用本色透明清漆塗罩, 以保留白木的天然本色, 使人們能更好地欣賞雕工的高超技藝。
揚州的漆器
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 在揚州遠、近郊區許多漢代墓葬中出土了多達近萬件的漆器及其殘片, 器物中有碗、盤、壺、勺、耳杯等飲食用具,奩、案、幾、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 琴、俑、硯、盒、弓背、劍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還有漆棺、槨、麵罩等喪葬用具, 器形繁多, 體現了廣泛的用途。其裝飾工藝則有彩繪、針刻、貼金、金銀嵌等類別。其胎骨以木製為最多, 有關學者稱揚州為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
另外還有不少以幹漆夾為胎的, 世稱脫胎漆, 尚有少量竹胎、銅胎、皮胎製器。
山西的剪紙
剪紙在民間的流行, 往往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生活習俗是促進剪紙發展的社會因素, 同時又形成了豐富的剪紙內容和不同的剪紙樣式。山西呂梁地區的剪紙含有漢代石刻藝術所具有的質樸、粗獷、雄渾、博大之氣; 晉南剪紙刀筆遒勁, 酣暢淋漓, 且具有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特點; 雁北的廣靈、靈邱剪紙凝重而豔麗, 既有塞外之野趣, 又存關內之雋秀; 而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 則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