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釘板
這原本是封建社會的一項酷刑, 舊時代江湖藝人便想出竅門, 把它改成貌似驚人的特別魔術, 作為混飯吃的看家本領。也曾被一貫道等利用作為神功的應證。滾釘板也稱睡釘床、睡釘板, 常見的表演形式有兩種。一塊木板上釘著許多鐵釘, 釘子尖統統朝上, 短的僅兩尺左右, 長的有四五尺。這就是釘板, 或稱釘床。表演者袒胸露臂或裸露上身, 穿短褲或練功褲, 腰間束一根板帶或者釘著許多銅釘的寬皮帶, 形象上顯得很威武精神。
表演者在表演一陣運氣提勁之後, 仰躺在釘板上, 身上放一塊木板, 木板上站上10 多個人, 這時表演者身上的壓力不下千斤, 而身下的釘子並沒有刺進表演者的肉裏, 甚至不會刺傷皮膚, 最多在背上留下幾個印痕。有時,表演者的身上蓋著條石頭, 也不少於六七百斤重, 條石上再站幾個人, 壓力還是在千斤之上, 站在條石上的人下來以後, 由助手舉起鐵錘向條石猛擊, 石頭應聲碎裂, 表演者翻身躍起,安然無恙。躺在釘板上開石, 從表演現象來看比演滾釘板和腹上破石更為驚險, 首先是大力士身上承受的重量驚人, 二是下麵的支撐物是釘尖, 真可謂上下夾攻, 更顯出演者神功奇勇。
其實睡釘板也有竅門。首先是在鐵釘的密集度上做文章。在每12 厘米之間, 便有一顆鐵釘。釘子越密集, 釘子之間距離越近, 越均勻, 躺上去越少痛苦。另外一個重要竅門是釘子的長短必須一致, 釘尖必須處於同一水平麵上。注意了這兩點, 釘子穿過木板實際上形成了一個由密集的釘頭構成的平麵, 如果釘尖再挫的圓滑一點,就更安全了, 與人們穿的按摩鞋子類似, 平穩地躺在上麵雖然有點兒硌,但不至於刺穿皮肉。表演者表演時身上蓋上一塊木板或石板, 由於人體曲線, 主要著力的地方是肚於和胸膛兩部分, 而腰部有皮帶頂住釘子, 胸部有雙手支撐木板, 分擔了部分力, 因此, 集中在後背接觸釘板上的壓力,就不是很多了。後背是不會被刺傷的。
雖然有這此竅門, 但畢竟睡的是釘板,壓的是千斤, 皮肉之苦仍在所難免。
汽車從身上壓過不受傷
表演者先躺倒在地上, 在他肚子上放一塊有八九米長的厚木板, 木板的正中壓在表演者的肚子上, 厚木板的兩頭懸空, 有點像孩子遊戲的翹翹板。大卡車開來時, 助手將翹板的一頭壓下, 讓汽車前輪壓住。然後大卡車的兩個輪子在厚木板上, 另外兩個輪子在地上, 就這樣從表演者的肚子上開過。如果再說得細一點, 卡車剛開上木板時, 木板的中間擱在表演者的肚子上, 木板的另一頭擱在地上,由於木板高出地麵, 所以車身向地麵傾斜。汽車傾斜著往前, 越接近表演者的肚子, 車身的傾斜度越大, 當汽車的前輪碾過表演者的肚子時, 肚子上的木板有十分短暫的時間兩頭都懸空, 但很快木板的另一頭又著地了。
假定從汽車前輪壓上木板開始, 到汽車後輪碾過表演者肚子, 開過木板這個過程為5 分鍾, 那麼木板兩頭都懸空的時間不會超過兩秒鍾。假定卡車連人為3 噸重, 當汽車開上木板後車身由於左右輪的高度不同, 就開始傾斜, 也就是說車重的大部分壓力都在地麵, 隻有很少一部分落在木板上。
而木板上所受到的力, 由於著地一頭的支點近, 所以受力大。表演者肚子上的一頭支點遠, 受力小。表演者肚子上受力最大時, 就是木板兩頭都懸空的瞬間, 而這時又恰恰是車身傾斜度最大的時候, 也就是說汽車的大部分重量都落在地麵。表演者肚子上受力最大的瞬間, 也不會超過500 斤。
另外, 表演者的雙手托住木板, 也分擔了大部分壓力。由此可知, 表演者肚子上所受到的最大壓力, 是一般正常人體所能承受的, 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車開過, 其壓力就更小了。
意念斷磚
某“氣功師” 宣稱會“意念斷磚”。他讓4 個人一起抬著一塊磚頭,靜靜地等待。這個“氣功師” 先練了一陣, 把氣沉在了丹田, 然後大喝一聲, 用手一指, 說也奇怪, 那塊磚“哢” 地裂成了兩截。其實, 這也是一個“小魔術”。這個魔術的竅門是在磚頭上做了手腳, 磚頭是鋸過之後偽裝成完整模樣的特殊磚頭, 4 個人如果力量不平衡磚頭便很容易折斷, 4個人手舉起來的時間一長, 用力自然不一致, 加上氣功發功特殊動作, 更容易影響4 個人的行動, 磚頭便在不知不覺中斷裂開來。如果4 個人之中混進一個表演者的“托”, 那麼斷磚頭更容易了, 隻要到表演者做發功動作, 他便使勁往下一甩, 磚頭沒有不被掰成兩半的。從錄相帶中看到的實況就是這種有“托” 暗中相助的“隔人打磚”, 這並非特異功能所致, 而是每個正常功能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外氣” 使玻璃杯不炸
桌上並排放著一串玻璃杯, 表演者請觀眾將爐子上滾開的水往玻璃杯裏倒。水剛倒進去, 隻聽“哢吧, 哢吧” 直響, 水杯炸裂了, 滾燙的開水灑了一地。桌子上隻剩下一個未倒水的杯子。表演者手持一小勺上。他將小鐵勺給大家看。這個小勺普普通通,沒什麼異樣。“現在, 我對小勺發功。” 說罷, 表演者左手持勺, 右手不停地朝小勺抖動, 約一分鍾後, 他將小勺輕輕放入桌上的水杯裏, 倒水的人又端起滾開水朝杯子澆下去。水,徐徐注入。1 秒、2 秒、3 秒、10 秒,沒炸, 真的沒炸! 台上, 是表演者自信的微笑, 台下, 是觀眾欽佩驚異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這是個誰人皆可做成功的實驗, 與氣功完全無關。其中的奧妙並不難解。
滾開的水入杯後, 杯子受熱膨脹, 由於玻璃的導熱性相對較差, 裏層玻璃膨脹後, 外層還沒有接收到熱, 因此玻璃杯外壁膨脹滯後, 外壁的壓力在瞬間驟然增大, 壓力超過杯子的強度, 於是炸裂就發生了。放入小鐵勺為什麼就不炸了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水先澆到了勺子上, 勺子吸收了一部分熱量, 間接地減小了玻璃熱膨脹係數; 二是放入鐵勺, 等於給杯子提前預熱了, 減少了受熱的突然性,所以杯子就不炸了。
清水變酒
特異功能大師們常以改變酒的度 數證明自己的超常能力。其實將水變酒的戲法在《新約全書》中已提到過: 耶穌在迦南曾將水變成了酒。在魔術史上, 從吞火到噴水的水火魔術,由來已久。17 世紀中葉, 馬耳他人曼弗雷多在歐洲是頗有名氣的變酒魔術師。他喝下去大量的水, 然後像噴泉一樣吐出來紅葡萄酒。每表演一次,他都要用熱水漱一下口, 以證明嘴裏沒有什麼東西。如此重複多次, 一會兒將水變葡萄酒, 一會兒將水變啤酒。
他還能從嘴裏“生產” 出帶桔子香味或玫瑰香味的液體來, 觀眾甚至可以嚐嚐味道。他最精彩的節目是喝下40杯水, 然後從嘴裏噴出三股不同的飲料。就像所有的雜耍魔術師一樣, 曼弗雷多也碰到了來自教會的麻煩。教會認為他與魔鬼簽有契約。為此, 曼弗雷多不得不將其節目的秘密公開,總算免受迫害。1650 年, 曼弗雷多的演出經理披露說: “曼弗雷多將雜耍魔術訣竅和化學反應結合了起來, 他吞下一粒榛子大小、用麵粉做的藥片,藥片中含有膽汁。另外, 在表演前喝1 \/4 升色素。這種色素係從一種植物中提取。他所用的杯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有幾隻盛有無色的酒醋, 其他酒杯則盛了白蘭地、玫瑰汁和桔子汁的濃縮液。” “當曼弗雷多喝下無色的清水後, 水便與胃裏的色素摻和, 於是從胃裏噴出來的液體就像紅葡萄酒了。同樣, 當他喝下含有酒醋的水,過後噴出來的就是“啤酒” ( 當然這啤酒是不讓觀眾嚐的) 。至於另外兩種飲料, 它們不是在嘴裏變的, 而是早就在杯子裏盛了這些飲料的濃縮液,因此曼弗雷多會把白蘭地酒杯拿給觀眾品嚐。最後, 為使表演達到高峰,他偷偷把一根分成三岔的金屬小管放到嘴裏, 這樣就能噴出三股酒來。”
今天看來, 早期的變酒魔術不太雅觀,再說從嘴裏變出來的白蘭地又有誰願意去嚐它。所以現在的魔術師都是從容器裏變出酒來的。
人吃火炭
在特異功能顯示中, 常常有人以 不怕燒、不怕燙顯能。表演者手拿一根筷子, 從燒得正旺的爐火中夾出一塊紅火炭。他吹一口氣, 炭火上火星四濺。表演者張開嘴, 將這塊炭火送入口中, 嘴唇輕輕動了幾下, 繼之大嚼起來。他張開嘴, 牙齒上, 舌頭上,全是黑色的炭灰。表演者又從爐子裏夾出幾塊紅火炭, 依次放入嘴中, 嚼了起來。茶水熱了一點, 喝茶人的嘴都會燙起泡, 現在表演者將紅火炭吃了進去, 而且一連吃了幾個, 沒功夫是絕對做不到的。人們把這種神奇的效應歸之於“氣功”。觀眾不可能知道, 這塊炭火, 不是煤炭, 而是木炭,而且不是一般的本炭, 而是特製的木炭, 當然, 不論什麼木質的炭, 燒紅了, 放到嘴裏都會燙人。但是木質不同, 製作方法不同, 其燙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夾著放到嘴裏的木炭, 是用最輕質的木頭燒製的。木質輕, 說明木的結構鬆散, 木質也軟。先把這種木頭劈成小塊放入爐中燒紅、燒透,然後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 紅木炭就黑了。表演時, 將這種木炭投入到爐火中去, 待其外表出現明火時夾出,用嘴一吹, 火光閃閃, 火星直濺。那火不是炭火發出的, 而是竹筷子的火。
木炭表麵是紅火, 其內裏卻是黑心,所以夾在手上看一會, 紅火漸退, 再放入口中, 用力一抿, 事先多準備一點唾液, 雖然也感到燙, 但是可以忍受, 而且燙隻是一瞬間的事, 木炭的黑心還是潮的, 至少是沒有熱量。大口嚼起來, 也沒什麼特殊不適。嚼完一塊紅火炭之後, 滿口皆是濕炭灰,再吃第二塊。這些濕炭灰自動充當了保護層, 所以, 吃後幾塊時, 就感覺不到燙了, 隻有一股熱氣。爵碎的炭灰不必吐出, 可以咽下, 有治胃病的意外效果。表演這個節目, 有三個環節最為重要, 一是木質選擇。二是加工要到家, 不燒透不行, 否則一見了火, 沒燃盡的部分又燒起來, 溫度太高就沒法演了, 燒過了又不行, 發白不見紅, 演出效果又不好。燒好的炭,要迅速放入水中, 拿出來, 不得曝曬,以防龜裂, 三是要膽大心細, 舌尖上盡可能多攢一點唾液, 放入口中那一瞬間, 上齶與舌及牙齒一齊開動, 動作越突然越用力越好, 頃刻將外紅內黑、外熱內潮的火炭抿成碎末。
入火不傷
有些“靈媒巫師” 宣稱, 他們受 古代太陽教支配, 是不畏懼火和炙燒的。一般這樣說的都是女靈媒。在太陽教的“支配” 下, 這女巫師可以把手指伸進蠟燭或油燈的火焰裏手不燒壞, 還能把頭發穿過烈火不燒著。一個靈媒曾把其中的秘密告訴了胡迪尼:把半盎司樟腦與兩盎司燒酒溶在一起,加入一盎司水銀和一盎司液態安息香,搖動使其充分混合。把這種混合物塗在手掌和手指上, 晾幹即可。那位巫師給出的使頭發穿過火而不燒著的辦法是: 溶一杯鹽水, 再把一勺蘇打溶入另一杯熱水中。把兩杯溶液倒在一起, 充分混合後, 用來洗頭發。把頭發梳理幹燥。洗過的頭發就可以用來表演了。巫師還提供了走過燒紅的鐵塊的方法: 還是用剛才那種溶液, 加紅石粉後用力攪拌, 再塗在腳板下麵就行了。
嘴裏噴火
表演者手中拿一個鐵棍, 鐵棍的 一端纏著一團棉花。表演者將棉花團浸入汽油中, 然後拿出, 用打火機將浸油的棉團點燃。表演者把鐵棍移至右手, 舉起來看火勢正旺, 一口氣吹上去, 火舌立刻拉成一尺多長, è è叭叭, 火勢生風, 好厲害! 然而, 表演者卻異常穩健, 不動聲色。隻見他拉開一個架式, 運上一口氣, 緩緩舉起手中的火團, 舉至齊眉高, 凝視於它, 突然揮臂一甩, 油火濺了一地。
甩下之後, 表演者又擎起火把, 同時抬頭, 口朝上, 將火團移到嘴的附近。
表演者的雙腳往外移了移, 取半蹲式,口張得更大, 火團漸近口腔, 最後大部分放進了嘴裏。接著表演者一吹氣,火苗從口中噴出, 足有一尺長, 那情景真有一股子撼動人心的力量。1 秒、2 秒、3 秒、4 秒、5 秒、6 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