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冷漠,在這個生活自選的時代,我們要正視現實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學會寬容。現代人無可避免地要麵對和承認這種新型的關係。在傳統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五倫常鋼之外,理解一種寬容的冷漠的關係,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譚勇和倩兒本是情侶,相識的2年裏,彼此都相處愉快。在譚勇眼裏,倩兒是個絕對溫柔含蓄的傳統型女孩,他心中最完美的妻。於是,在一個雲淡風清的日子裏,他向她求婚,沒有想到,靜兒的答複不是溫言軟語的“是”,而是先試婚再考慮正式結婚,而且婚後實行不折不扣的夫婦AA製!過純粹的二人世界,不生孩子。譚勇一時回不過神來,他無法想像平時溫存體貼的依人小鳥為何今天卻如此陌生。其實這是更多新潮男士的想法。
安瑩和肖克是人事部的同事。兩人關係非常和睦,經常一起外出參加各種活動,生活上更是互相關心。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未。安瑩想約肖克一同逛街,無意中發現他與另外一個女孩的親昵如戀人般的隱秘關係。安瑩過後說:“從那一刻起,他再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了,我非常驚訝。在某方麵,我和他仍舊是陌生人。
而石磊和金波是同一研究所的“少壯派”,在工作中他們一直都是最佳搭擋。平日總以哥們相稱,但在不久前的研究室重組中,石磊卻不露聲色地暗使手段,占據了那個惟一的主任位子。而麵對這些金波也確實無話可說,誰讓他自己不提防,把“陌生人”當朋友了呢……
尊重冷漠的“陌生人”,寬容已成為現代人無法回避的現實關係。就像獨身、同居、同性戀、丁克家庭、婚前財產公證等等,曾經在一段時期成為敏感字眼,現在卻再難聽見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地竊竊私語。到底是什麼在改變呢?是“陌生人”本身嗎?顯然不是,改變的是社會本身。它要“培養”“陌生人”的同時,也要求我們逐漸懂得尊重和寬容,懂得尊重人,才會有寬容心。因為他們是冷漠的所以才更理解寬容。
冷漠是一麵鏡子。她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觀察生活的方式。魔方般的現代生活為我們的選擇提供了各種可能。尊重與寬容讓我們自身獲得了解放。也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一直伴隨我們的宗法觀念。傳統的倫理觀念曾使我們忘掉秘密,進入無我的生活模式;而冷漠的人卻能讓我們清晰地看見了“真我”,看見了個性張揚的生活理想。於是,心存寬容的人,能夠讓自己更加OPEN,擺脫禁錮與束縛,重新尋找到自己在社會、生活、家庭中最合適的位置。現在是否在實現自我的價值的評判標準是由你來做主的,而不必聽別人指手劃腳。
陌生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和精神真正可能找到自由。當世界一覽無餘地鋪陳在你的麵前時,你就可以自選生活了。要什麼不要什麼完全由你決定。你終於成了做決定的那個人。這樣的感覺是這個“冷漠”時代最迷人的開放和自由,想你所想,做你所做、愛你所愛,你在給了“陌生人”個人空間的時候也得到了自己的私人空間。
寬容就是解放,有必要提醒我們自己的是:“冷漠”是一麵不能輕易打碎的鏡子,一個真實的生活參照,它不是向我們提供冒險、嚐試和刺激,而是為了給當代人定位。自由是和陰影並存的陽光。一旦你超過了橫旦在“陌生人”之間的界限,人們就需要更加慎重地深思熟慮。因為生活不可以完全為所欲為。選擇什麼放棄什麼是一種類似“選美”方式產生的原則、這是人的社會角色所決定的。
真相是,作為個人,“冷漠”是不被評判的,而從社會角度來講,對“冷漠”的評判和約束是會永遠存在的,因為生活可以沒有模式,但不可以沒有秩序。無序的生活會讓自由和解放成為泡影。比如讓所有美國人都體會尷尬的克林頓性醜聞。從個人意識,你盡可以同情美國總統的婚外情。因為人之常情的確沒有必要弄得沸沸揚揚,但站在社會角度呢,作為一個對社會負有責任的人,檢察官對總統的指摘也的確無可爭辯。因為“寬容”是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的,而“解放”也是以不去做不該做的事為前提的。
善待自己,善待“冷漠的人”,才不會辜負這個生活自選的時代。
〔無照婚姻〕
你聽說過同居就像試車這樣的比喻嗎?這是許多社會精英選擇的生活。絕大多數女人都感到沒有一點安全感,同居最不安定的因素也許就是同居這個詞本身了。男人們說起她漫不經心。而女士們感到的是,仿佛他跟任何女人都可以這樣做。根本無需情感維係;沒有儀式,沒有誓約——沒有身處逆境時同舟共濟的保證。這遠遠不是女人所需要的;她們說:“僅僅因為你們的名字共同出現在郵箱上就認為你們的關係像婚姻那麼牢靠是不夠的,在婚禮上,當一對新人說出他們的誓言時,它令我震撼—他們結婚了!多年來我一直覺得好笑的是一紙婚約的確意味著一點什麼,沒有了它,你就是在玩過家家——一種絕妙的使我們的關係走上絕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