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精品人物(3 / 3)

李春平沒有理由拒絕了,他為女藝術家的摯情所感動。9個月的英國生活也使他轉變了許多,他認為自己再也沒有理由去傷害一個愛他的人了。他決定到美國去。

他一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女藝術家開來迎接他的就是一輛黑色的勞斯萊斯車。這是這位女藝術家最心愛、最常用的車,盡管已有20多年的曆史了,但卻漆可鑒人,性能如初。這輛車也從此成為他們生活中一個重要部分。

由此,我們理解了為什麼李春平隻有坐在勞斯車裏,往事才能曆曆在目,才能找到那種人生滄桑的感覺。

李春平與女藝術家在美國平靜地生活著。李春平去上學,去讀學位,每天還要去打工,他不依附於人。就這樣,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著,李春平與女藝術家的故事似乎要以一種大團圓似的結局來結尾了。然而就在這時,不幸發生了。那位女藝術家患了不治之症,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年裏,李春平辭去了工作,日日夜夜地陪伴著她,希望用愛來延長她的生命。

在她逝世前不久的一天,她用微弱的聲音對李春平說:“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與你在一起的這幾年。我決定我全部的遺產由你來繼承。”

李春平說:“在這之前,我並不知道她有多少遺產,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這其中還包括了像畢加索和梵高的繪畫這樣的藝術品。”

李春平回來了,這時他已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了。他沒有為自己編造一個“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他沒有把自己裝扮成一位“曼哈頓的成功的中國男人”,他隻是真誠地向身邊的人講述了一個愛情的故事。他是坦誠的。

回到國內,他首先做的就是慈善事業,他相信善有善報。北京昌平縣遭受了水災,他捐款;殘疾人福利事業需要錢,他捐款了10萬美元;為幫助殘疾人就業,他投資北京十全保健品公司,他把他應得的,再捐獻出來;為了幫助治療兒童白血病,他又捐贈了人民幣50萬元……

於是,李春平的名字開始傳播,他難以像以往那樣默默地過一種平民般的生活了。

煩惱也跟蹤而來,這就是總是不斷地有人寫信向他要錢,還有一些姑娘來信表示要和他結秦晉之好,共度美好人生。

李春平說:“一天,一位很年輕漂亮的姑娘來找我,說她媽媽病了,住在醫院快要死了,但沒有錢治病,希望我給她一些錢。”姑娘說得很淒慘,眼淚順著腮邊流著。李春平已經被感動了,相信了她。結果當天晚上,李春平的秘書就告訴他,巧的很,秘書正好在舞廳裏碰到那個姑娘。姑娘在和一個老者跳舞,滿麵笑容,披肩長發隨著舞步飛舞。

“為什麼人變成了這樣,為什麼這麼漂亮的姑娘會為了錢,連尊嚴都不要了。”然而錢並不能買來一切,也並不能打動所有的人,有的人甚至不願意讓錢在她玫瑰色的記憶裏抹上一絲灰色。李春平想起他在美國女藝術家之前的一段戀情,想起了那位身著草綠色軍裝的文工團演員。那是他在勞教期間保外就醫時結識並相愛戀人。不久前,也就是這位戀人,當著他的麵撒碎了一張200萬元的支票。這很有點像梅裏美小說《嘉爾曼》中桀驁不馴、忠於愛情的女主角。然而這卻是真實的故事。

那是1977年,乍暖還寒的時節。李春平從部隊文工團轉業,分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由於一次和朋友們一起去打架(那是那個年代年輕人顯示男子漢氣質的方式之一),打傷了對方,被判勞教,送到北京茶澱勞改農場勞教三年。由於他有病,被批準“保外就醫”。在養病期間,他結識了一位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歌唱演員,姑娘歌唱得好,人亦漂亮。他們相愛了。出於愛,李春平沒有說他現在是勞教青年,正在保外就醫。他對姑娘說:他是一位演員,第二天,姑娘來看他,姑娘見了他,什麼也沒說,遞給了他一個紙袋。“這是一點錢,你現在身體有病,買些滋補品,補養一下身體。”姑娘說,“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不像你說的那樣。”李春平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他為自己撒謊而羞愧。“不過,這沒什麼,我仍然愛你。”姑娘說完轉身就走了。李春平打開紙袋,裏麵整整裝了一千元錢。

此事傳到部隊文工團,領導找姑娘談話。他們認為,像姑娘這樣穿著軍裝、戴著鮮紅領章帽徽的出色演員,是不能同一位保外就醫的勞教分子談戀愛的。因此,領導要求姑娘停止同李春平往來。

然而愛情自有愛情的力量,姑娘自有姑娘的性格,姑娘繼續我行我素。

終於,一封部隊文工團黨委的公函,發到了茶澱勞改農場,信中指責說:“你們怎麼把一個勞教分子放到外麵亂談戀愛。”

於是李春平被重新“請回”了勞改農場。姑娘聽到這個消息,立即乘上當日的火車,趕往茶澱去看望李春平。姑娘到達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個身著軍裝的姑娘的出現,在勞改農場引起了轟動。

姑娘找到李春平,然而他們之間隔著一道粗粗的鐵柵欄。李春平在裏麵,姑娘在外麵,他們就這樣訴說著……星星眨著眼睛,夏夜靜謐而又溫情。

今天回想起那情景,李春平覺得一切還栩栩如生,曆曆在目。

“那時姑娘的條件比我好一千倍,她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現役軍人,一個風華正茂的演員,而我卻是一個身無分文的勞改青年。她給我物質的溫暖,給我愛,我現在還在想她為什麼愛我?”

後來,姑娘因為屢教不改地與一位勞教分子談戀愛,違反了軍紀,部隊給姑娘處分,並令其立即轉業回地方。

這樣,姑娘與李春平的這段戀情也就不得不結束了。

“她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欠她的太多太多。”

10年後,李春平回來了,他到處打聽姑娘的下落,終於找到了她,姑娘現在香港,然而生活並不順利,結婚又離婚了,現在的境遇很一般。李春平約她來北京見麵。

在北京,兩人終於再次握手了,物是人非,青春不再。李春平要給昔日的戀人一個禮物,以報答她的深情厚意。這個禮物是一張200萬元的支票。李春平拿出支票遞了過去。他以為姑娘會接受,然而,姑娘接過支票什麼也沒說,目光在那張小小的紙上停留了一會,接著慢慢地、輕輕地把它撕得粉碎,然而便告辭了。她還是當年的她,時間、空間都沒有改變這個有著鮮明個性的姑娘。

“我愛過,被愛過,此生足矣。”

“有人刻骨銘心地愛過,但卻是單戀。有人被人愛的如醉如癡,而自己卻點燃不了心中的火焰。這都是遺憾。我愛也被我愛所愛,因此我沒有遺憾。”

雖然不是天長地久,但確實曾經擁有。李春平認為這就足夠了。

當李春平默默無聞、身處逆境時,還有一位工人家庭的女孩為他付出過無私的愛。然而當李春平成為一個富有的人以後,這位工人的女兒盡管度日維艱,卻從沒找過李春平。當她生命垂危,在醫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時,昏迷中她念出了李春平的名字。還是她的女兒,設法找到李春平的電話,流著眼淚告訴了李春平,為的是讓李春平再最後看她媽媽一眼。淩晨2點鍾,李春平趕到醫院,問醫生:“這病還有救嗎?”醫生說:“也許還有一線希望,隻是手術需要很多錢,可她連住院押金都交不起。”李春平說:“錢我出,想最好的辦法救她。”

就這樣,這位母親得救了。

李春平說:“那個年代的姑娘真棒!我從美國回來七、八年了,卻再也遇不到這樣的姑娘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