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筠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媽媽照顧的,對於媽媽為自己做的一切他認為都是應該的,所以筠筠心安理得地接受著。
這天中午放學,筠筠跑到大樹下,喊道:“鬆鬆,鬆鬆,你在哪裏啊?”
小鬆鼠露出個腦袋回答說:“我在這裏呢。”
說著它跳下大樹,站在了筠筠的肩膀上。
筠筠說:“昨天聽你的我試著讓自己努力讀書,可是心裏卻總是安靜不下來。”
鬆鼠問道:“難道你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嗎?”
筠筠搖搖頭說:“沒有什麼事情,就是不能安心,總是想著我的畫畫。”
鬆鼠說:“那可不行,你看你在家裏什麼都不用做,你媽媽已經為你準備好一切,而你隻要安心上學讀書,不是嗎?”
筠筠說道:“是,家裏的事情都是媽媽為我操心的。”
鬆鼠說:“今天我得讓你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你坐下,聽我給你講故事吧。”
於是筠筠安靜地坐在樹下,鬆鼠跳下來,坐在筠筠的腿上,開始講了起來:
珍惜年少的時光
古人雲: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說的是最好的時光莫過於這兩個階段,就好像是年少的你,充滿著激情與活力,所以你要珍惜這年少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弄明白簡單的人生道理,那麼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你就不用恐懼未來會有什麼變化。
孟母教子
孟母為了孟子能接觸更好的環境,第三次把家搬到學堂的附近,於是孟子進學堂讀書了。
有一次,還沒到放學的時間,孟子就溜了回來。正在織布機前織布的孟母見到這種情形就停手問道:“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我在那坐不住,老想出去玩一會兒!”孟子放下書冊,轉身就要往外跑。
孟母一把拉住了他,她拿起剪刀,把已經織得很長的一匹布攔腰剪斷了!孟子愣了,呆呆地看著母親,覺得不可理解。
孟母歎了一口氣,緩緩對兒子說:“我織的布,一下子從中間剪斷,不就沒用了嗎?你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不就相當於我把這匹沒有織完的布剪斷嗎?沒上完課就回來,也是不能學成的,織布,讀書都是一個道理!”望著散斷下來的布絲,望著母親慈祥的麵容,孟子明白了。從此以後,孟子再也不逃學了,並且能夠專心讀書了。
頭懸梁,錐刺股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了不少地方。其他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隻好回家。家裏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副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係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就這樣蘇秦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為了顯赫的人物。
鑿壁借光
匡衡是西漢人,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要勞動,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卻窮得點不起燈,他為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因為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隻隔著一堵牆,於是,他便在牆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裏透過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牆腳,借著這一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有錢買新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
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裏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一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你為什麼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我給您做工,不為別的,隻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一得到這麼多的圖書,就像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一冊又讀另一冊。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大學者。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隻能利用晚上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裏麵,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隻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一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隻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浪費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好的習慣才有好的開始
習慣決定未來,好的習慣是使你終生受益的財富,擁有好的習慣才能有一個好的開始。
挑食的男孩
劉榮生活在一個優越的家庭裏,爸爸媽媽非常疼愛他,每次吃飯的時候為他準備了許多好吃的,雞鴨魚肉樣樣齊全,隻盼著他能夠健康成長。
可是,奇怪的是,小男孩並不喜歡吃這些東西,每次將飯菜偷偷地倒了。
結果,他家養的小動物都跑了過來,小雞吃了米飯,小兔吃了青菜,小貓把魚吃得精光,小狗包攬了所有的骨頭和肉。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男孩變得越來越瘦,個子老不見長,經常生病,說話有氣無力的。看到這一切,他的爸爸媽媽都很著急。小雞、小兔、小貓、小狗知道了,就一起來找小男孩。
小男孩看到他們,感到很吃驚,小動物們一個個體胖腰圓,神氣十足地站在那裏。
小男孩不解地問:“你們為什麼比我長得好?”
小動物們一起說:“你把好吃的都丟給我們了,所以我們才會長得這麼好。要是當初你不挑食的話,也不會變得這麼瘦弱!”
挑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它影響孩子的健康,筠筠,你有沒有挑食的壞習慣呢?
筠筠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牙刷的位置
在洗手間裏,媽媽看見兒子布朗的牙刷被扔在漱口杯外麵。
媽媽非常生氣,把布朗叫到身邊,不滿地說:“布朗,你的壞習慣怎麼老是改不了。看,又把牙刷放在外麵了。我不是對你說過牙刷用後要放到杯子裏嗎?”
布朗正在想問題,聽見媽媽的話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
媽媽見兒子沒有反應,知道剛才說的話並未引起他的重視,於是衝他喊道:“聽著,布朗,你必須把牙刷放進漱口杯裏!”
布朗極不情願地走進了洗手間,放好了牙刷,轉身就走。
“記好了,以後再也不要忘了。”媽媽再次強調。
“知道了。”
第二天,布朗在刷完牙後,將牙刷認真地放到杯子裏了,但這並沒有引起母親的重視。到了第三天,牙刷又被扔到杯子外麵。
“喂,布朗,怎麼搞的,你又忘了把牙刷放回去?”媽媽生氣地說道。
“我以為你忘記了。”布朗說道。
“怎麼這麼說呢?”母親疑惑地望著兒子。
“因為昨天我把牙刷放在杯子裏了,而你卻什麼也沒有說!”
其實良好的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並不是因為誰的督促而去做,養成好的習慣,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急躁要不得
林則徐年輕時性子急躁,做事總是毛手毛腳。與人爭論問題也很難心平氣和,總是爭得麵紅耳赤。
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林則徐同往日一樣正在書房練習書法,當他練到永字八法時,練來練去總是不像。這時父親林賓日來了,林則徐更加焦躁。由於性急,他練的字簡直像是塗鴉。父親見他性急的老毛病又犯了,便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你看你一性急,字就像塗的烏鴉。休息一會兒吧,講個故事給你聽聽。”
接著,林賓日給兒子說起了這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判官,最恨不孝的人,因而對不孝的犯人判罪特別重。一天,有兩個人捆了一個嘴裏塞著東西的年輕人來見判官,說這個年輕人是不孝之子,不但罵他娘,而且還要打他娘,把他捆住後仍不停地罵。因此,用東西把他的嘴堵住來見判官。那判官一聽被捆的人是一個不孝之子,火冒三丈,吩咐重打五十板,那年輕人被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這時,有一個老婆婆拄著拐杖進來邊哭邊說道:‘請大人救救我們,剛才有兩個盜賊溜進我家後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兒子發現後要送他們到官府,可是強盜反而把我兒子捆走,不知弄到那裏去了。求大人趕快替我找兒子,我就隻有這麼一個兒子……’原來,剛才被打的就是老婆婆的兒子,那判官由於太性急,輕信了兩個強盜的誣告,造成了不折不扣的錯案。”
聽了這個故事,林則徐慚愧地低下頭對父親說:“父親,我錯了,我一定下決心改掉急躁的壞毛病。”父親點了點頭接著說:“是啊,急躁這個毛病不改正不行啊。性子急躁,難成大器,性子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