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以後,林則徐牢牢地把這個故事記在心裏,他性情急躁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正。許多年後,他做了大官,為了克服自己性情急躁、容易生怒的毛病,他便在書房裏寫下“製怒”二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急躁容易出錯,急躁的孩子更是容易犯錯誤。
鬆鼠講到這裏,對筠筠說道:“吃午飯的時間到了,趕快回家吃飯吧,要不媽媽等你會著急的。記得下午放學再來找我。”說完鬆鼠爬上了樹梢,消失了。
筠筠看著鬆鼠,才感覺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地叫著,於是向家裏跑去。
下午的課很是輕鬆,筠筠在課堂上認真多了。放學鈴聲響起,筠筠背起書包離開學校,來到了大樹底下。他仰起頭來,看見樹枝上的鬆鼠在衝他笑。
“鬆鼠,鬆鼠,快下來給我講故事吧!”筠筠急不可待地說。
“你在下麵坐著,我這就下去。”說著鬆鼠已經站在了筠筠的大腿上,然後說道:“今天給你講了明白人生的道理,還沒有講完,現在就繼續給你講。”
寬容是善良的開始
寬容是對別人和自己的一種愛護,寬容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當你胸懷寬容之心,就是善良的開始。沒有人會記得你的急躁,沒有人會在乎你的身份,但是你給別人的寬容會讓人記住一生。
國王與三個兒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後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
一天,國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麵去遊曆一年,一年後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隻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我的王位。”
一年後,三個兒子回到了國王跟前,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來在外麵的收獲。
大兒子先說:“我在遊曆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鎮上的兒子,當我遊曆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兒子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夥強盜打劫,我衝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兒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地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隻要輕輕地一推,他就掉下懸崖摔死了。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這裏很危險,並勸告他繼續趕路。後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隻老虎突然從旁邊的樹林裏躥出來,撲向我,正在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後麵趕過來,他一刀就結果了老虎的命。我問他為什麼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是不算做了什麼高尚的事。”
“不,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聖的事。”國王嚴肅地說:“來,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從今天起,我就把王位傳給你。”
寬容是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懷有一顆寬容的心,用愛去對待別人,隻有愛別人,才能得到身邊每個人的愛。
管鮑之交
齊桓公是春秋時第一個霸主。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身邊有兩個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以後,他們一同去齊國謀生。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王有兩個弟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管仲和鮑叔牙分別當了他們兩人的老師。恰逢齊國發生內亂,齊襄王被殺死,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開始爭奪國君的位置。結果公子小白當了國君,他就是齊桓公。
為了治理好國家,齊桓公問鮑叔牙有什麼高見,鮑叔牙說:“您需要一個才智過人的賢人來幫助。”齊桓公說:“難道還有比您更能幹的人嗎?”鮑叔牙肯定地說:“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齊桓公便咬牙切齒,原來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王位的時候,管仲為保公子糾做國君,有一次,他躲在樹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帶的銅鉤上,公子小白才沒受傷,所以結下了一箭之仇。鮑叔牙說:“管仲的才能超過我十倍,您要是不記前仇,真心實意請他來,不但能治理好國家,而且恐怕其他各國也得聽您指揮呢!”鮑叔牙說服了齊桓公,設法把管仲請來。管仲見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決定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
管仲在齊桓公支持下,對齊國進行了一番改革。幾年時間,齊國就富強起來,此時為了讓管仲充分發揮才能智慧,鮑叔牙卻謝絕挽留,悄悄地離開了齊國。他的為人令大家欽佩,管仲說:“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
禪師為椅
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裏散步,發現牆角有一張椅子。
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規,越牆出去遊玩了。老禪師便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在黑暗中踩著禪師的脊背下到了院子。
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惶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太涼,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後將這件事告訴了其他的師兄弟。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夜裏越牆出去閑逛了。
讓孩子學會寬容,因為寬容和理解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寬容是人類性情的空間,一個寬容的人,到處可以契機應緣,和諧圓滿,微笑著對待人生。
自信是成長的關鍵
自信是成長的關鍵,擁有自信的人在麵對困難時總是能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總是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加以實施。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否有這種自信去克服你生活中的難題呢?
孩子的第一本書
在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裏,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圖書館的老師滿麵春風地走進來,她身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給孩子們講了個很淺顯的童話。
老師講完故事後說:“孩子們,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裏,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後,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哪一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說:“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童聲在廳中回蕩。
這時,老師在桌子上攤開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地、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了下來。
“下麵,哪位小朋友能給這個故事配個插圖呢?”老師說。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來,在上麵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麵,接著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在封麵上,老師寫下了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舉過頭頂:“孩子,瞧,這就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因此隻能寫這種小書;我相信,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山穀裏的百合花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穀裏,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懸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一般的雜草差不多,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在它內心深處,有一個堅定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的方法,就是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裏非常高興,而在它附近的那些雜草卻對它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家夥和咱們明明一樣,可它偏說自己是一株花,看來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別說你不會開花,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的破山上,也沒人會欣賞你。”
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麼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和你周圍的那些草有什麼不同?一點價值都沒有。”
百合卻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是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風景。
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隻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深深的喜悅凝成的淚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穀、草原和懸崖邊,終於,整個山穀都開滿了潔白的百合。幾十年後,人們千裏迢迢來到這個山穀,欣賞百合開花。後來,那裏被人稱為“百合穀地”。
當你在做一件事時,你是否會受到了別人的嘲諷?在受到譏諷的時候你是否會容易失去信心呢?不論何時何地你都要保持自信,認清自我。
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孩子
多一些獨立的性格,不僅要做到獨立完成作業,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盡可能做到的事情。多一些自強的心態,就是要在生活中自強,還要在學習中以及方方麵麵都要保持自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