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你是智慧之神的寵兒(3 / 3)

醫生說:“當然有,但是需要一頭驢子的肝髒作藥,才會有效果。”

主人聽後,想了半天,說:“馬幹活幹得多,驢子幹得少。如果讓馬就這樣死去,實在太可惜,不如殺了驢子,取出肝髒為馬治病吧。”

這頭驢子就是屬於狡猾,而不是聰明。雖然它也開動腦筋想了辦法,但是它的辦法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驢子的結局很可悲,但如果不是它自己的狡猾,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聰明和狡猾是不一樣的,聰明的智慧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壞人壞事做鬥爭,或是用來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和麻煩。而狡猾則是為了傷害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聰明會贏得大家的喜愛,狡猾隻能讓大家厭惡,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

狐狸的禮物

狗熊過生日,很多朋友都帶著禮物去狗熊家裏祝賀。吝嗇的狐狸既想去狗熊家大吃一頓,又不舍得花錢給狗熊買禮物。到底能有什麼辦法能兩全其美呢?狡猾的狐狸眼睛一轉,想到了一個計策。

狐狸把四個雞蛋放在籃子裏,籃子上還放著一張紙條,然後狐狸就帶著這個籃子去了狗熊的家中。見到狗熊後,狐狸笑眯眯地遞上籃子,然後就等著開飯。狗熊接過籃子一看,裏麵隻有四個雞蛋,再打開紙條,隻見上麵寫著:這是四隻肥雞。隻可惜你的生日過得太早了,如果能再等三個月的話,這四個雞蛋就能變成四隻真正的肥雞。

狗熊知道狐狸的鬼點子,但是它也不生氣,不動聲色地收下了籃子,又去招呼別的客人了。狐狸暗自高興,以為自己的心思狗熊還不知道呢。到了開飯時,客廳裏坐滿了來祝賀的動物,有老虎、獅子、大象、羚羊、河馬等,飯菜的香味早就鑽到了狐狸的鼻子裏,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狗熊把狐狸帶到單獨的一個房間,說:“你先在這裏稍等一下,我馬上叫人給你送吃的來。”

狐狸愉快地答應了。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見有人來,狐狸又餓又渴,嗓子都快冒煙了。這時候,一隻小熊走進來,放在桌子上一根竹竿,竹竿上還有一張紙條。狐狸打開紙條,上麵寫著:這是過去的嫩竹筍,味道鮮美。你來得晚了些,要是早來幾個月的時候,用它下酒再好不過了!

狐狸的狡猾同樣沒有獲得好下場,它本想用自己的小聰明糊弄狗熊,騙吃騙喝,但是狗熊識破了它的心思,用同樣的辦法回敬了狐狸,讓狐狸有苦難言。

老馬抓紙團

從前,有隻老馬為主人工作了很多年。有一次,它一不小心在幹活時扭傷了腰,再也幹不了重活了。狠心的主人想把它趕走,可這話又不好直說,就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壞主意。

已經入冬了,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主人把家裏的驢子、獵狗、黃牛等動物都叫來,圍在火盆邊,假惺惺地對老馬說:“眼下地裏沒有活兒可幹,而你又是為了我們受得傷,我怎麼好辭退你呢!”

老馬知道狡猾的主人想趕它走,就說:“有話直說吧,我一定聽你的!”

“這樣吧,”主人裝出無可奈何的樣子,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然後指了指桌上說:“這兒有兩個紙團,上麵分別寫著‘去’和‘留’。現在就讓老天作主吧,如果你拿了‘去’字,我就不能再留你了;如果你拿了‘留’字,你將留在我家裏養傷。你看怎麼樣?”

老馬心裏明白,主人一定在兩個鬮兒上都寫了“去”字。它靈機一動,走上前去,拿了一個紙團,連看也沒看,就把它扔進火盆裏燒了,然後讓主人把另一個紙團打開。果然,剩下的那個紙團上寫的是“去”字,也就是說老馬拿的那個是“留”字。

主人的算盤落了空,心裏氣恨恨的。可是,當著眾人的麵,他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承諾,把老馬留了下來。

主人想用自己的狡猾把老馬趕走,但是老馬卻機智地回應了他,使他的主意落了空。狡猾的主人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受到了大家的鄙視。

因此,每一個孩子都不能做一個狡猾的人,不能為了自己就開動腦筋去傷害別人。如果這樣做,就不是聰明了,隻是被人討厭的狡猾,不會有好結果的。真正的聰明應該用來對付壞人,幫助大家。

筠筠說:“我知道了,你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嘛,狡猾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動的歪腦筋;而聰明,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是幫助別人,想出好主意。放心吧,我才不會做一個像狐狸那樣狡猾的人呢,多丟人呀!”

“那就好,這才是一個好孩子。”

“可是,你還是快點告訴我聰明的訣竅吧。”

“這個訣竅,其實說難也不難,那就是要多讀書。”

讀書才能更聰明

聰明的智慧是需要學習的,讀書是獲得智慧最好的方式。認真讀書的小朋友總比別人懂得多,主意多,這是因為,他從書中吸取了別人的智慧。所以,要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讀書是必不可少的。

孔融智答

孔融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從書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在他十歲的時候,全家住在洛陽,當時洛陽的長官是李膺。當時李膺的名氣很大,孔融決定去見見他。

李府的家門是不讓一般人隨便進去的,隻有那些社會名流和本家親戚才可以,否則門房都不通報。孔融便跟門房說:“我是李府的親戚。”門房通報後,便把他讓進前廳坐下等候。

李膺出來,見是個不認識的小孩子,心裏便有幾分不高興,但還是很客氣地問:“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呢?”

孔融說:“我的先人孔子曾向您的先人老子李耳請教過,他們有師生之誼。這樣,我們孔李兩家是曆來都有通家的交情,難道不是親戚嗎?”

李膺見小孔融很會講話,就有些喜歡上他了,對他說:“留在這兒吃飯吧?”

孔融說:“好吧。”

李膺對這種回答有些不滿,說:“我要教教你作客人的禮節,如果主人讓你吃飯時,就不必說謝謝了。”

李膺說的是反語,他是嫌孔融沒有說句客氣的話。誰知孔融回答說:“我也教教您老人家當主人的禮節吧:要留客人吃飯,就不必征求客人的意見。”

正在他們談話的時候,大夫陳韙進來了。他聽了一段孔融的議論,發現李膺被辯得無話可說時,想為李膺解圍,便說:“小時候聰明的孩子,長大了未必能有什麼出息。”

孔融一聽,馬上反唇相譏:“看來大人小的時候,必定是很聰明的了。”一句話,把陳韙說了個大紅臉。

孔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的聰明,就是因為讀了很多的書,從書中學會了有用的知識,這些知識成了他智慧的一部分。

兔子兄弟的牽牛花

兔子兄弟二人住在一個院子裏,它們倆都特別喜歡牽牛花,自己種植了很多盆。每天早上,牽牛花爭相開放,有紫色的,有紅色的,點綴在翠綠的花藤上,爬滿了籬笆。遠遠望去,就像一片彩霞。鄰居們都對兔子兄弟的牽牛花特別喜歡。

山上住著一隻老虎,它早就想吃掉兔子兄弟了,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借口。這一天,老虎在山下閑逛,正好碰到兔子兄弟去小河邊抬水,眼睛一轉,想出了一條毒辣的計策來。

老虎在路上攔住兔子兄弟,說:“聽說你們家的牽牛花開得特別漂亮鮮豔,我想明天去欣賞一下,可以嗎?”

兔子兄弟知道老虎沒按好心,但又不能拒絕,就說:“好的,你來吧。”

老虎說:“那我明天中午到。但是,如果你們的牽牛花開得不漂亮,別怪我不客氣,我將吃掉你們!”說完,老虎就得意洋洋地走了,自以為萬無一失。

兔子哥哥著急地對弟弟說:“牽牛花都是早上開放,到中午就被太陽曬蔫了。老虎是在故意在為難我們,這可這麼辦?”

兔子弟弟卻滿不在乎地說:“放心吧,肯定沒問題,有我在你不用擔心。”

第二天中午,老虎果然來了,隻見園中的許多盆牽牛花爭相怒放,格外鮮豔。沒辦法,老虎隻能誇獎了兩句,灰溜溜地走了。

原來,在兔子弟弟的指點下,兔子兄弟把牽牛花都搬進了黑暗的倉庫,等老虎快要來時,才搬出來。牽牛花遇到陽光,馬上就競相開放了。

哥哥問弟弟:“你是怎麼想出這個主意的呢?”

兔子弟弟說:“這是書上告訴我的,你總是不肯讀書,當然不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兔子弟弟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鬥拜了壞心腸的老虎,它的智慧都是從書上學來的。兔子哥哥不愛讀書,當然也就不知道牽牛花的習性,更想不出好主意了。

小熊買油和醋

小熊一家要去野炊,熊媽媽讓小熊去買一瓶醋和一瓶油,小熊拿上兩個瓶子就向商店跑去。誰知一不小心,小熊把醋瓶摔在地上碎了。它正想回家再拿一個瓶子,忽然想出了一個更好的辦法,直接進了商店。

小熊把瓶子放在櫃台上,對商店的服務員說:“給我來半斤油和半斤醋。”

售貨員見小熊隻拿了一個瓶子,奇怪地問:“你到底是要油還是要醋呢?”

小熊說:“我都要。”

“一個瓶子怎麼裝呀?”

“你隻管打到裏麵就行了,別的你不用管了。”小熊信心十足地說道。

打完了油和醋,小熊回到家,偷偷把瓶子放在野炊的食品袋裏,就高興地和爸爸媽媽一起出發了。它們一家在森林裏采了很多蘑菇,在小河邊釣了幾條魚,玩得很開心。中午,媽媽要做飯了,就叫小熊把買來的油和醋拿出來。

小熊掏出瓶子,媽媽一看,隻見瓶子的上半部分是黃色的油,下半截是黑色的醋。

“這是這麼搞的?你叫我怎麼用?”媽媽生氣地說。

“我來幫你,你需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先用油。”媽媽有些好奇了,有心要看看兒子小熊玩的什麼名堂。

小熊從容地將瓶蓋擰開。由於油浮在上半截,它很容易地將油倒了一些出來。媽媽一邊燒菜一邊對小熊說:“把醋給我。”

小熊將瓶蓋擰緊,把瓶倒過來。這樣,油浮了上去,醋沉了下來。它慢慢將瓶蓋鬆開一些,醋就流了出來。

媽媽開心地笑了,爸爸也跑過來問小熊,怎麼會想到這麼聰明的辦法。小熊自豪地說:“這是我從書中看到的,書上說了,油比醋輕,所以就會自動和醋分離開,浮在上麵嘛。”

小熊的智慧也是來源與它喜歡讀書,從書中學到了很多常識,因此,就能夠解決很多的小問題。

每一個小朋友如果想做一個聰明的孩子,都要熱愛讀書,從書中去學習別人的智慧。

筠筠失望地說:“我還以為你有什麼神奇的辦法呢,原來又是讀書啊。”

鬆鼠說:“看來你對讀書很不以為然啊。我告訴你,每一個聰明的孩子,都是讀書的結果。不讀書,隻能使自己停留在智力發育的初級階段,他所理解的世界,掌握的知識,都會少得可憐。智慧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讀書,可以把書中別人的智慧積累在自己的腦子裏,積累得多了,就越來越聰明了。”

筠筠說:“你不要誤會,我不是對讀書不以為然,而是覺得……覺得讀書太慢了,我還以為你會教給我一下子就變得聰明的辦法呢!”

“你說的辦法是沒有的,讀書雖然慢,但這是獲得智慧的唯一辦法。如果你不想變得聰明,可以不讀書啊,我不會勉強你。”

筠筠連忙說:“想,當然想,我聽你的,多讀書還不行嘛。”

說完,筠筠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