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修補地球“破損”的麵容(2)(1 / 3)

在我國廣袤的東北大平原北部,有一塊大自然賜予的瑰寶,那就是麵積達 11.78萬平方千米的黑土地。多少年來,這片盛產大豆、高粱、玉米、水稻的黑土地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肥沃的黑土地每年為我們貢獻了幾百億斤的糧食。當地農民驕傲地說,黑土地不上肥也打糧。 黑土是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草甸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其腐殖質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全世界的黑土地隻有三處:一塊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塊在烏克蘭大平原,還有一塊就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地區。 然而,近年來,黑土地麵臨著日益嚴重的危機。由於長期搞單一的糧食生產,以糧為綱,重農輕林,毀林開荒,再加上掠奪式經營,重開發輕保護,黑土地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昔日十分肥沃的黑土地正在一天天變成不毛之地。 不久前,鬆遼委組織生態、地理方麵的專家實地考察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的黑土地的水土流失狀況,考察結果觸目驚心。過去,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蓋著 70~ 80厘米甚至 1米厚的黑土層,而現在許多地方的黑土層僅剩 20~ 30厘米,有的地方黑土層已經流失殆盡,露出了黃土母質層,完全喪失了生產能力。據調查,在黑龍江省,黑土區坡耕地的表層黑土正以每年 0.7厘米的速度在流失,而大自然形成 1厘米厚的土壤要經過 400年的漫長歲月。全省目前約有1571萬畝坡耕地由於水土流失使表層黑土所剩無幾,永遠失去了耕種能力。在吉林省,坡耕地每年約流失 0.2厘米的表土層,全省每年流失土壤達1億噸。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有關專家說,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潤和衝擊作用下,結構發生破碎和鬆散,隨水流動而散失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徑流會衝走一些土壤顆粒。但土壤如果有森林、野草、作物等植被或植物的枯枝落葉的保護,則這種流失的速度非常緩慢,土壤的流失量小於母質層育化成的土壤量,這是因為良好的植被能夠通過根須固定土壤,並且緩和地分散徑流,保護土壤不被流水衝走。在草木繁茂的地方,水土流失現象很少發生;而在過度砍伐或過度放牧引起森林和草原破壞的地方,水土流失往往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是觸目驚心的。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黃土高原的悲劇正在黑土地上重演,而且毀掉的是我國最肥沃、最富饒的農業耕作區 ! 在雨水年複一年的衝刷下,失去了植被保護的黑土地不僅日益變得貧瘠憔悴,而且形成了一條條侵蝕溝,昔日的千畝良田變成了溝壑縱橫的窮鄉僻壤。據調查,黑龍江省就有較大的侵蝕溝 14.4萬條,導致大量耕地被侵蝕溝切割而被迫棄耕。可怕的是,這些侵蝕溝還在一天天“發育成長”,越來越大,越來越深,無情地吞噬著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家園。 吉林省榆樹市劉家鄉合心村 20世紀 60年代還是一個柞樹茂密、野兔出沒的地方。當地坡溝很緩,土地肥沃。但現在已經麵目全非,成了一個深溝險壑、支離破碎的地方,一條深30~40米、寬200~300米的巨大的侵蝕溝一眼望不到頭,溝坡陡如斧削,黃土裸露。由於降雨和流水的不斷衝刷侵蝕,大溝越來越長,迫使當地農民不停地搬家,現在,整個村子已經被大溝逼得向東移了好幾百米,村東頭變成了村西頭,而且,大溝仍然在咄咄逼人地向前挺進,離最近的一家農戶隻有十幾米。該村的1100畝農田,被侵蝕溝切割成了 11個“孤島”,村民們下地幹活。竟然要翻“山”越“嶺”,上下跋涉。當地技術人員介紹,測量到的最大年土壤侵蝕模數高達 11萬噸 /平方千米,遠遠超過了黃土高原。據調查,僅榆樹市劉家鄉鬆花江沿岸 15千米範圍之內,就有 10~ 40米的大溝 49條,10米以下的小溝 306條,溝壑密度達 4.44千米 /平方千米。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現在,這些侵蝕溝共吞噬了4000多畝土地。 參加考察的中科院院士吳傳鈞,站在鬆花江二級階地上,放眼望去,千溝萬壑,猶如置身於黃土高原。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水土流失還在日益加劇,新的侵蝕溝在不斷形成,老的侵蝕溝在不斷擴大,昔日肥沃的黑土地一天天在消失。水土流失跑水、跑土、跑肥,不僅造成土地生產能力下降,而且從農田衝走的土壤淤積了河道、湖泊、水庫,使河床抬高,湖泊水庫容量減小,洪水危害加劇。造成1998年鬆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原因除了鬆花江、嫩江流域中上遊地區遭受長曆時、高強度的降雨外,流域中上遊地區的嚴重水土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黑龍江省二龍山水庫已淤積泥沙 1000多萬立方米,無法正常運行。鬆花江賓州鐵路大橋附近淤積的沙灘達 3400多米,淤積量達490多萬立方米,賓州鐵路橋原有 8孔可以通航,現在隻有 2孔可以通航,航道也由原來的 1500千米縮短到 580千米。鬆花江的河床比原來高了 2米多,安全泄洪量已由原來的7300立方米 /秒減少到現在的 3500立方米 /秒。鬆花江的支流沐石河、輝發河的某些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麵1米多,成為東北地區的“地上懸河”。去年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日降雨量約為十年一遇,卻出現了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洪峰流量。 黑土地亮出的黃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不久前,鬆遼委會同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人民政府向國務院上報了“鬆花江流域中上遊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建議書”,建議書對治理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提出了一個宏偉藍圖,一場拯救黑土地的戰役即將打響了。撒哈拉大沙漠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