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讓地球之心永遠“跳動”(5)(1 / 3)

有機物被埋藏的百分比與沉積速率有關。在高生產力的淺水區,可能有高達10%的有機物被積累在沉積物中,而大部分海洋的這種積累很少達到1%。沿岸的鹽沼植物及陸源碎屑在還原性環境中更不易分解,所以更多地埋藏在沉積物裏。這種情況與分解木質素的真菌在缺氧條件下難以存活以及環境中存在的硫化物、氨等有毒物質對真菌產生的毒性效應有關。因此,鹽沼沉積物可形成所謂的“泥炭沼”。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大量使用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加上森林砍伐、植被破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續快速增加。此外,陸地濕地、農田和海洋向大氣釋出的甲烷也不容忽視。二氧化碳和甲烷都是很重要的溫室氣體。一般認為,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將使全球氣候變暖、海麵上升,對全球生態係統和人類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比大氣碳庫大 50倍,因此人們寄希望於海洋能大量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減輕溫室效應的危害。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通過海氣交換而進入海洋表層,但要實現海洋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淨吸收效應,其前提條件是必須存在導致海洋表層的碳向深層轉移的過程中。

某些海洋生物的細胞壁或外殼、骨架等是一種不溶性碳酸鈣,稱為鈣化作用。例如,鈣板金藻的鈣質板和原生動物有孔蟲的鈣質外殼,它們被攝食消化後形成的殘留物可向海底沉降構成鈣質軟泥。據報道,單個顆石藻細胞的沉降速率僅 0.14米 /天,而以顆石藻為食的浮遊動物,其糞團的沉降速率達 160米 /天,在某些淺海區,造珊瑚礁也構成大量的碳酸鈣沉積。這些碳酸鈣成分的物質沉降和堆積到海底的過程稱為碳酸鹽泵,它實質上也是一種生物泵。碳酸鹽泵與軟組織泵一樣都有將海洋表層碳轉移到深海從而與海氣交換過程隔絕的作用,因而是海洋在碳的生物地化循環中起碳彙作用的機製。如果沒有這種機製,海洋就不可能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起到淨吸收的作用。

麵對日益嚴重的海洋汙染,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為了保護海洋,在平時遊玩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些行為和習慣。

1.海邊遊玩,千萬不要將垃圾留在海灘

當喧囂了一天的海灘在夕陽的餘暉中恢複了平靜時,我們時常會發現沙灘已不再是金色的一片。由於一些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給美麗的海灘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隨意丟棄的純淨水瓶、塑料袋、西瓜皮、啤酒瓶、廢報紙、煙頭等垃圾隨處可見,然而豎立在不遠處的垃圾桶內卻空空如也。您知道嗎 ?這些丟棄在海灘上的垃圾不但會有礙觀瞻,更重要的是會給海洋環境造成威脅。美國“海洋保護管理所”在一項報告中警告說,海灘垃圾正在破壞海洋環境,僅為期一日的一次垃圾清理活動就在長約 2.9萬千米的海岸線和水道中清理出約 3700噸垃圾。其中香煙、塑料袋成為了海洋環境的頭號“殺手”。當這些垃圾隨著潮起潮落卷入大海,將會威脅瀕危海洋動物的生存。所以,當我們踩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時,除了留下我們的腳印,請什麼也不要留下。

我們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家的生活垃圾也會給海洋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仍以簡單坑埋、填充窪地、地麵堆積、挖坑填埋、投入江河湖海、露天焚燒等處理方式為主,而那些被投入江河的垃圾最終要彙入大海。因此,在我們日常倒垃圾時,就要注意一下,請將它們區別對待: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皮等,可回收垃圾——各種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廢橡膠、廢織物等,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過期藥品、打印機墨盒等,把它們分別歸類,做好垃圾處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