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邊旅遊時盡量避免開空調
能夠給炎炎夏日帶來絲絲清涼的空調已經作為現代科學帶給人類的一大饋贈走進了千家萬戶。當我們享受著空調帶來的涼爽時,我們是否想到,這絲絲涼風帶給環境是多麼巨大的傷害。據了解,人體正常體溫(37℃)時,皮膚表麵的溫度約為33℃,當室內溫度高於33℃時就會有熱的感覺,而低於 33℃時則會有涼的感覺。空調的控製溫度調整到 26℃左右,人體感覺比較舒適。如果室溫太低會減弱身體對熱反應的敏感度,容易引起空調病。
眾所周知,空調的製冷劑是一種名叫“氟利昂”的化學物質,它同時還可以作為清洗劑和發泡劑應用在各個行業。氟利昂自 20世紀 80年代被合成以後就成為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臭氧層是為地球遮擋紫外線的“遮陽傘”,若離開臭氧層的保護,人類就會被紫外線灼傷,罹患皮膚癌等疾病。氟利昂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海洋因其獨特的氣流構造,更利於氟利昂進入平流層破壞臭氧層。
為了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不被紫外線無情地灼傷,在海邊旅遊時請不要貪戀一時的清涼,盡量少開、不開冷氣空調,遇氣溫過高時,請將空調的溫度調整到26℃左右。
3.不在海水中隨意小便
很多人都有在海濱浴場遊泳玩耍的經曆,碧藍的海水,美麗的浪花,使人流連忘返。尤其是居住在海邊的朋友們,炎熱的夏季裏,美美地在海水裏遊上一回泳,不僅驅走了炎熱,全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和愉悅。海濱浴場水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遊泳者的心情和健康。我國海濱浴場普遍承載量過大,到了旺季常常會看到浴場裏人頭攢動(俗稱煮餃子),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享受海洋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浴場的環境衛生,不要因為嫌麻煩就在海水裏隨意小便。雖然浩瀚的海洋本身有自淨的能力,但這畢竟需要一定的時間。且不說尿液對海水的汙染,就是對遊泳者也是一種直接的汙染。
4.積極參加清理海灘的義務勞動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 22日)和世界環境日(6月 5日),我國沿海城市都要組織一些清理垃圾的活動。在活動中,海洋環保社團和海洋環保誌願者積極向民眾宣傳清掃海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積極開展清理海灘的義務勞動。這種活動對於提高廣大公眾“保護海岸,清潔海灘”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促進人人參與保護海灘的環保行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但對於個人來說,也應該積極參加到這種環保活動中去。如果都行動起來,我們清理的將不僅僅是海灘,而是人們的心靈,同時,還會將“同一片海,同一個家”的環保意識根植在我們的心中。
國家對不允許向海域排放的廢水種類作出了明文規定和等級限製。例如,禁止向海域排放油類、酸液、堿液、劇毒廢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廢水,嚴格限製向海域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廢水,嚴格控製向海域排放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機物和重金屬的廢水。這些廢水排放到海洋,都會給海洋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有些危害甚至是非常嚴重的。例如,油類排入水體後形成的油膜,會阻礙海水蒸發,影響水氣交換,減少空氣中氧進入水體的數量,從而降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藻類因油汙染、光合作用受阻而致死;油汙沾在魚鰓上引起魚窒息死亡;石油中所含的多環芳烴,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酸液或堿液進入水體,能使水的 pH值發生變化,pH值過高或過低均能殺死魚類和其他生物,或抑製微生物生長,影響海水的自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