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北極土著——因紐特人被印第安人稱作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這聽起來可不是一個好名字,給人很野蠻的印象。這是因為在曆史上,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雖然是鄰居,卻存在不少矛盾,所以印第安人就給因紐特人起了“吃生肉的人”這麼一個“綽號”,並在世界範圍內傳開了。因紐特人對此感到不滿,並於 1970年向全世界發出了正名宣言,稱自己為因紐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此後外界也改口稱呼他們“因紐特人”,以尊重其文化精神。
因紐特人稱自己為“真正的人”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是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才生存下來的。北極地區氣候惡劣,環境嚴酷,還要隨時麵臨北極熊等可怕動物的襲擊,想要生存下來何其艱難!但因紐特人在這裏生存繁衍了幾千年,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大奇跡。他們可以麵對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極夜,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無所畏懼,僅用簡單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就敢去與冰封海洋的霸主——北極熊一拚高下。他們不是不知道危險,隻是倘若不去捕獵,他們一家甚至整個部落就會被餓死。所以,有人評價因紐特人是世界上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忍不拔的民族。“真正的人”的稱呼他們當之無愧!
早先稱因紐特人為“吃生肉的人”,這也的確是他們飲食方式的體現。從前因紐特人確實是吃生肉的,這是客觀環境造成的。在北極極其寒冷又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幾乎沒有什麼植物,想要找到足夠的燃料升起一堆火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別說要發展農業種點莊稼了。所以,他們隻能以肉類為食,包括馴鹿、海豹、海象、鯨魚、北極熊等。在捕獲到獵物之後,他們就會把獵物的肉切成生肉塊作為食物。他們會充分利用獵物的其他部分,如用毛皮做衣物、被褥等。因紐特獵人穿的是用整張獸皮製成的衣服,既可以抵禦寒風,又可以沾雪,使獵人在狩獵時便於隱藏。獵物的油脂可用於取暖、照明和烹飪,骨、牙可作為工具和武器。在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因紐特人已基本摒棄了吃生肉的習慣,“吃生肉的人”這個稱呼早已不合適了。
因紐特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兩種:在陸地上的狗拉雪橇和在水上的皮劃艇。狗是因紐特人忠實的朋友。在冬季,因紐特人使用狗拉雪橇;到了夏季,由於冰雪融化,雪橇不能使用,他們就用狗來馱東西,還用它們拖船、協助捕獵等。皮劃艇是因紐特人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用木頭做成框架,然後用幾張海豹皮或海象皮覆蓋其上製成的。這樣的船體既輕又防水。因紐特人的皮劃艇有敞篷船和帶艙的船兩種,因紐特人稱之為屋米亞克和柯亞克。這些皮劃艇主要用於打獵,因為用它們追逐獵物時速度快、操作靈活。這些無不體現因紐特人的智慧與勇氣。
雪屋是因紐特人獨具特色的住房,不僅要求力學上的穩定,對外形的要求也頗為嚴格,堪稱建築上的傑作。建造雪屋所用的雪塊需要質地均勻、軟硬度合適,要用工具探試雪層中有無冰層和空氣。雪塊的大小視擬建雪屋的大小而定,屋子越大,雪塊相應切得越大。建造雪屋的關鍵技術在於如何將雪塊一塊塊擺成圓圈,呈螺旋狀上升,而不用任何輔助材料。這就要求雪塊之間要做到精確吻合,使雪屋堅固而不至於倒塌。雪屋封頂之後,在底部挖出一扇門,把屋內的一部分用雪堆墊高,鋪上獸皮等物,這就是因紐特人的床了;另外,他們在頂部開一個通氣孔,以免屋內過熱使雪塊融化。 隻有“真正的人”才能在零下幾十度一個經驗豐富的因紐特人能在 1 的寒冷天氣獨自選料、切雪塊、搬運,小時內建好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也 最終建成雪屋。
1.獨角獸之家——巴芬島 為世界第五大島。行政上屬加拿大西巴芬島屬北冰洋島嶼。略呈西 北地區富林克蘭區。東隔巴芬灣和戴北 -東南走向,長 1600千米,最大 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南隔哈得寬度 800千米,麵積 507451平方千米, 孫海峽與加拿大大陸的拉布拉多半島相望,西南臨福克斯灣,西北鄰北極群島的其他島嶼。
1576年英國探險家馬丁·弗羅比合首先到達巴芬島。1616年英國航海家威廉·巴芬航行到此,故名巴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