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裏,作者以精練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曆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曆史,而是借著曆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婉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複、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曆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其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詩前半部分寫唐明皇重色誤國。開首“漢皇重色思傾國”七字是全篇綱領,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統領全詩。唐玄宗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唐玄宗對楊貴妃無比寵愛,包括“賜浴”“侍宴”“春從春遊夜專夜”“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等,濃豔旖旎之中蘊含著令人不安的悲劇因素,在極樂中潛伏著綿長的恨。轉眼安史亂起,唐玄宗倉皇奔蜀,楊貴妃慘死馬嵬坡。
其後半部分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追懷憶舊和楊貴妃在仙界仍然對唐玄宗一往情深,說明兩人愛情至死不渝。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內心酸楚愁慘,從劍閣蜀道的夜雨鈴聲到馬嵬坡下空死處,都勾起了傷心的回憶;返京後,從舊日宮苑的桃李依舊和弟子阿監的青娥老,處處睹物傷情,日夜懷恨。日思夜想而不得,又寄希望於夢境。道士幫助唐玄宗尋覓,在海上仙山找到楊貴妃,她托物寄詞,恨又在天上人間。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作筆,點明“長恨”的題旨,有悠然不盡之意味。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複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
哀豔動人的文字,悠揚婉轉的聲調,纏綿悱惻的情致,使《長恨歌》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因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在當時就迅速廣泛流傳開來,影響深遠。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長恨歌》一篇,其事本易傳,以易傳之事,為絕妙之詞,有聲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學士,既歎為不可及,婦人女子,亦喜聞而樂誦之。是以不脛而走,傳遍天下。”
清秋幕府井梧寒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銀燭秋光冷畫屏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1]。
天階夜色涼如水[2],坐看牽牛織女星。
【注釋】
[1]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小團扇。[2]天階:皇宮裏的石階。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丹鳳城南秋夜長
獨不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1]。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2]!
【注釋】
[1]丹鳳城:指京城。[2]流黃:黃紫色相間的絲織品。
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1]。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1]巴山:又叫大巴山,指巴蜀東部的山。漲秋池:秋雨使池塘裏注滿了水。
物換星移幾度秋
滕王閣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