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初識東密2 介川之行(3 / 3)

如果命夠硬撐過去了,就可以得到“阿闍梨”的稱號接著第六年的一百天稱為“赤山苦行”,除了原來的行程外,還要到京都西郊的赤山禪院走一圈,算起來每天得走上兩倍的路程六十公裏;第七年的前一百天是所謂的“大回峰”,前麵的一樣不少,還要加上參拜京都裏麵大大小小的寺院,總行程八十四公裏,後一百天回到一開始最“輕鬆”的三十公裏......七年、一千天下來,總共走的路程是三萬八千多公裏,剛好可以繞地球一周,此時可獲得“大阿闍梨”稱號,擁有穿著鞋子采進皇宮(京都禦所)的特權......

之後比叡山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派祖師爺都出身於比叡:淨土宗的法然、淨土真宗的親鸞、臨濟宗的榮西、曹洞宗的道元、法華宗的日蓮......可是隨著政治勢力越來越大,比叡山的和尚卻也拋棄了修道之心而墮落,除了生活豪奢之外,更擁兵自重,即使是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也沒有一個諸侯敢輕視驍勇凶悍的比叡山的兵團,直到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打著“天下布武”的旗號,準備統一戰國亂世,此時比叡山支持大諸侯朝倉義景跟織田信長作對,信長火起之下,重兵包圍比叡山,其時“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男女老幼三千人全部殺光,信長也贏由此得了“第六天魔王”的“雅號”,成了迫害佛教徒的頭號劊子手......

大名鼎鼎的織田信長?高野山給人的感覺不是佛教名山,而象一個軍事基地。十世紀中葉,日本開始出現武裝僧兵,到了戰國時代佛教勢力進一步發展成為和公家、武家相對立的第三大勢力僧家,一些教團領袖如本願寺也成了實際上的大名。對於有誌圖王,想以武力一統天下的

信長來說,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獨立王國的存在。於是原先已經皈依了禪宗大德寺派(由一休創立

)的信長開始和佛教勢力交惡。他自稱“第六天魔王”,並且崇信基督教。按照佛教的觀點,整個世界分成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就位於欲界的頂部。據說人如果超越第六天

,就能擺脫飲食男女的欲念束縛,走向成佛之路,但是住在這裏的魔王會阻礙人們脫離欲界。在

佛祖釋迦牟尼將要成佛時,就受到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他化自在天子魔的阻礙。這他

化自在天子魔就是第六天魔王,《三藏法數》說:“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

三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礙,發作種種擾亂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信長以此稱

號來表示自己和佛教勢力作對的決心,難怪佛教信徒要對他恨之入骨,稱他為“佛敵”了。因為天台宗幫助了信長的政敵朝倉和淺井,元龜二年(1571年),織田信長攻入比睿山,把擁有五百

多所寺院的天台宗大本山化成了一片焦土,對僧俗信徒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殺光。(夠狠!)天正

九年(1581年),高野山的真言宗僧兵自稱高野聖到處擾民,織田信長又率兵捕殺了高野山僧138

3人。不過第二年,也就是天正十年(1582年),橫行天下的織田信長由於部下明智光秀叛亂,死在了京都日蓮宗的寺院本能寺中。不知道是不是佛法無邊,報應不爽?

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取得天下,才讓比叡山重建並賜與俸祿,到了德川家康時代,得以重建其原來的規模。目前延曆寺已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而介川次郎,就是遵照師傅服部賀的意思,從京都和歌山縣高野山侍神流,出發去完成關乎於整個東密未來的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