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初識東密2 介川之行(2 / 3)

公元1200年,後鳥羽法皇(天皇遜位後尊為“上皇”,如果出家則稱為“法皇”)為了向天祈雨,建立了“孔雀堂”,裏麵祭祀的“孔雀明王”,而鳥羽上皇於1197年所建的“不動堂”,供奉著“不動明王”以及侍從“八大童子”

此地在平安時代可說是個鳥不生蛋之處,為何空海和尚會選擇此處做為修行處呢?這也有段傳奇故事:空海於延曆23年(公元804年)隨“遣唐使”到中國修道,歸國前在中國明州海邊想到,回到日本之後應該找個清修之處建立自己的寺院,於是就將他的法器“三鈷杵”(兩端各有三個分叉的金剛杵,孔雀愛用的是“獨鈷杵”,兩端都不分叉)往天空一丟,三鈷杵便往日本飛去。空海坐船回到日本後,就開始尋找三鈷杵的下落。一路找到了高野山上,得到山神“丹生都姬明神”以及“狩場明神”的指引,終於發現了三鈷杵釘在一棵鬆樹上,於是就在這邊安家落戶,這也就是高野山真言密教這個“退魔師大本營”的緣起。現在高野山上的“禦影堂”祭祀著空海大師與其十大弟子,此處即為傳說中的“三鈷之鬆”所在地。當然這是個將空海神化了的故事,不過也因為有此傳說,三鈷杵成了空海的注冊商標,他的像多是一手念珠、一手三鈷杵。

由於空海大師“法力無邊”,到了弘仁七年(公元816年),朝廷正式將高野山賜給空海,此處也成為“國家認證”的佛教聖地,此後即快速地擴充、發展起來。一直到現在,整個高野山已經是個完整的“宗教都市”,除了寺院之外,從幼兒園到大學各級學校、商店街、公園、醫院、警察局、消防署、市內公車等生活機能一應俱全。

過去由於性別歧視的關係,女人是不準進入高野山內部參拜的,這個禁令一直到明治五年(1872)才得以解除。在此之前,為了讓女性也能向佛,就采取了個折衷的辦法,建立一座“女人專用分館”供女性參拜之用,也就是“女人堂”。

比叡山延曆寺是“天台宗”的總本山,與當時的首都奈良並稱“南都北嶺”兩大重鎮,由此可知比叡山在日本佛教的重要性。原本天台宗並不屬於密教的一支,不過因為延曆寺的開山祖師,曾經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兼修天台宗與密宗(即藏傳佛教)兩家佛學。回到日本後,因為密教在朝廷中極受重視,結果延曆寺的密宗色彩就越來越濃厚。然而最澄是主修天台、輔係密教,自認對密宗的佛法並不是完全通曉,還經常向孔雀的祖師爺,算是最澄的晚輩“弘法大師”空海借書、請益。總之日後延曆寺兩宗並修的傳統就一直傳了下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遷到平安(即京都),這個地方龍蟠虎踞,風水極佳,偏偏就是東北角拔起一座比叡山,讓整個地理破相,稱為“鬼門”。於是天皇將比叡山賜給最澄,並且將寺廟賜名為天皇的年號“延曆”,希望以這位法力高強的高僧鎮守住此地,讓妖魔鬼怪無法騷擾皇都,此後延曆寺的住持皆尊稱為“天台座主”。附帶一提的是,第三代的天台座主叫做慈覺大師,被荻野真借用來做孔雀的老爸之名。

比叡山的僧人,有一種稱為“千日回峰”的苦行:第一年到第三年,每年一百天,參拜比叡山境內的約三百座神社佛寺,總行程約三十公裏;第四、五年,路徑一樣,不過各兩百天,第四年的兩百天行滿後,授予白帶袈裟與手杖,得到“白帶行者”的稱號;接著第五年兩百天行滿後,進入本堂無動寺明王堂,閉關九天:這段期間得斷水斷電......啊,是斷食、斷水、斷眠、斷臥,專心念佛,一般來說,到第七天左右就會開始有瞳孔放大、發出屍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