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殺戮入道3 布達拉宮(1 / 3)

拉薩這個神秘的聖城,拉薩這個神秘的聖城,被譽為日光之城,而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締造者是當時的藏王,吐蕃王朝締造者鬆讚幹布。但現在的布達拉宮,卻是後世重新修建過的。

公元1652年,五世*到北京朝見清朝順治皇帝,受到中央王朝隆重而優厚的接待,頒賜金冊金印,正式冊封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喇嘛‘。自此,*的稱號和其在西藏的政教地位正式被確定下來,也進一步密切了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關係。

五世*時期的拉薩城市建設,首推重修布達拉宮,數百年間布達拉宮經過雷擊、火災、兵燹、風雨侵蝕,宮堡中除觀音殿、法王洞外,實際上已成一片廢墟。公元1645年,五世*喇嘛下令重建此宮,作為甘丹頗章政權發號施令之地。第司(執政官)·索朗繞登總攬其成,數千民工、匠師從西藏各地征調到拉薩日夜勞作。1647年主體工程告旋,開始內部裝修和壁畫繪製以及神佛塑造。1653年五世*從北京歸來,舉行了盛大的開光慶典。*本人也從哲蚌寺遷至此地居住和施政,被稱為布達拉白宮。

公元1682年,五世*圓寂,執政官第司·桑結嘉措匿喪不報。1690年他開始主持建造五世*靈塔殿和祀殿,這就是著名的布達拉紅宮。紅宮比白宮規模更大,工程更繁浩,每天出動民夫、工匠達7700餘人。康熙皇帝專門派漢、蒙工匠支援建設,不少尼泊爾匠師也獻出了精湛的技藝。大型木材都是從數百公裏以外的工布地區運來,巨大的石材在拉薩周圍山上開采,用牛皮船運過急流險灘,然後經千百人的肩膀抬到紅山之上。紅宮曆時四年建成,1693年藏曆4月20吉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桑結嘉措在宮前立無字碑一座,作為紀念。

藏王鬆讚幹布時,除興建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外,在拉薩及其周圍還營造了不少神廟和宮堡。例如北郊帕奔崗九層宮堡,這是吐蕃名臣吞米·桑布紮創製藏文和鬆讚王學習藏文的所在;鬆讚王有三個藏族妃子,每位妃子都修建了一個神廟,芒薩赤尊妃的神廟建在東郊紮耶巴山穀;象雄妃的神廟建在大昭寺北的梯布廓水泉附近;木雅妃的神廟建在鐵山(藥王山)東麓,即保留至今的帕拉魯甫洞窟廟。圍繞大、小昭寺還修了法王宮、怙主廟、兵營、官邸、民宅、商店等。沿吉曲拉薩河修築了壩堤,防止洪水泛濫。大昭寺與小昭寺之間,出現了出售綢緞,毛皮的市場。據說大昭寺周圍,已經有了轉經路。鬆讚幹布王製定法律,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官職,力主對外交流,讚普屬下設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鹽商;六匠指噶龍鐵匠、噶如鞍匠、弓匠、劍匠、鎧甲匠、神塑匠等。商業和手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對促進拉薩城的興盛有著明顯的作用。

拉薩早先不叫拉薩,而叫吉雪沃塘,大昭寺建成後,為紀念山羊馱土建寺的殊勝之舉,寺廟取名山羊幻化廟,城市也改名為‘惹薩‘,意為‘羊土城‘。自從金城公主將小昭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這尊佛像很快成為整個雪域藏人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絡繹不絕。緣於這尊至神至聖的佛像,‘惹薩‘又改名為‘拉薩‘,意為‘神佛之地‘。

史籍上第一次出現‘拉薩‘二字見於公元806年藏王赤德鬆讚所立《噶瓊寺碑》‘神聖讚普先祖鬆讚之世,始行圓覺正法,建拉薩大昭寺。‘由此可見,拉薩的城名,至今起碼有1100多年了。

在這裏有著無數遠道而來的朝聖者,他們無比虔誠的從遙遠的地方,磕長頭而來朝聖。拉薩這個藏人的希望之城,如今赤道已經來到了布達拉宮前,看到的是曆經千年磨難的雄偉宮殿,也是讚歎不已,畢竟這不再是當初了,看來藏密五教的勢力不容小窺啊,還好自己有了準備,赤道心裏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