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首詩歌出自春秋時期的齊國公主、中國第一位女詩人、衛莊公的夫人莊薑之手,這首詩歌直接而又明了地表達了莊薑的真實生活,以及內心連綿不盡的憂傷。那麼莊薑為什麼會寫出這麼美麗、悲傷卻又不失骨氣的詩歌呢?自然與她的生活經曆有關。
莊薑的真實姓名已經無從考究,她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公主,薑是齊國貴族的姓氏,古代女子出嫁後一般是隨夫家姓,她嫁的是衛國國君衛莊公,所以她的名字自然就被稱作莊薑。莊薑天生麗質、蕙質蘭心,從小琴棋書畫、紡織女紅樣樣精通。待她長到十四歲的時候,她的美麗與才氣便被世人廣為流傳,衛國的國君衛莊公更是對莊薑的美貌愛慕不已,親自到齊國求婚,並訂下了與莊薑的親事。
詩經·衛風·碩人
莊薑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薑孽孽,庶士有朅。
這首《碩人》出自《詩經·衛風》,從這首詩歌的意境裏我們不難看出,這是衛國人讚美莊薑出嫁時的場景:
這個美人有著高挑的身材,身穿華麗的錦衣,外麵罩著麻布做的罩衫。她是齊侯的女兒、衛侯的妻子,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刑侯的小姨,譚公是她親妹婿。她的手柔軟、嬌嫩得如初生白茅的幼苗,她白皙的皮膚細膩柔滑如凝脂,美麗的脖頸潔白細長如蝤蠐,整齊的牙齒如瓠犀白又細,額頭方正柳眉彎。微微一笑妙無限,美目流轉眼波俏。美人身材高大又苗條,停車休息在農郊。四匹駿馬氣勢驕,馬韁上麵紅綢飄。乘坐羽車來上朝,大夫朝畢早點退,莫讓國君太辛勞。浩浩蕩蕩黃河水,一路奔流向北方。撒開漁網呼呼響,條條魚兒進了網。初生蘆葦長又長,薑家女兒著盛裝,隨從庶士也雄壯。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八個字,可以說讓一位淺笑盈盈、美麗嬌羞、心懷美好心願的新娘子形象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寫出了莊薑出嫁時的盛大場景與豪華排場,詩歌中幾個動詞用得更是鮮活、靈動,讓整個場景都活了起來。
讀過《詩經》的人都知道,在描寫美人的時候,大多如罩著一層麵紗一般,你知道她是一位美人,可卻又無法看清美人的相貌。但這首《碩人》卻不同,詩人不惜筆墨,把莊薑相貌之美、儀態之萬千都細細地勾勒了出來,讓一位身份尊貴、氣質高貴、性情溫婉、相貌傾城的女子活色生香地站在了我們的麵前。這應該算是一場世紀婚禮,一個國君的女兒,嫁給另一個國君為王後,這樣的地位與名分,十裏紅妝,萬千寵愛,讓人隻輕輕動一下心思就會感覺幸福。
但事實卻與想象相差了十萬八千裏,那些觸手可及的幸福卻是遙遠到自己無法摘取,本以為這場世紀婚禮能讓莊薑從此愛情圓滿,卻不知這一切隻是夢一場罷了。莊薑的美貌驚豔了整個衛國,卻沒有入衛莊公的法眼。當莊薑在寂寞空閣中度過一個個漫漫長夜後,她明白了,這場政治婚姻隻是一個虛幻的幸福泡泡,當這個彩色的泡泡在陽光下消失後,她的青春,她傾城傾國的美貌,在她的王麵前都是令其不屑一顧的。因為她骨子裏的高貴,讓她學不會卑躬屈膝,學不會明爭暗鬥,更學不會趨炎附勢。
在後宮鬥爭中,善良、溫柔、賢惠的莊薑自然不是衛莊公其他嬪妃的對手。在衛莊公的後宮裏,當時最受寵愛的嬪妃是來自陳國的兩姐妹厲媯和戴媯。厲媯生下公子孝伯,可孝伯隻活了六個月就早夭了;戴媯生下公子完後,身體虛弱,長期有病,莊薑便把撫養公子完的任務接了過來,認真撫養他長大。
但無論是齊國王後還是陳國愛妃,都不及衛莊公身邊一個名字叫黍離的侍妾受寵愛,雖然她出身卑微,不能封後封妃,但這並不影響她在後宮的地位,當然她的兒子州籲,自然也成為衛莊公心目中最優秀的孩子。衛莊公把兵權交到州籲的手中,更是有意把王位傳給州籲。
州籲也是一個頗有心機之人,借著衛莊公的寵愛,有恃無恐,一心想奪得王位,讓朝堂上許多大臣對他產生了諸多不滿。衛莊公身邊的大臣石碏曾向莊公諫言:“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可見這個州籲的名聲並不好,也並不受朝臣的尊重。
幾千年的曆史車輪一碾而過,我們不得而知年輕美貌的莊薑為什麼不能生孩子,更無法揭曉衛莊公為什麼對一個侍妾黍離寵愛到把兵權交到她的兒子手中,是衛莊公本就是一個情種,還是黍離有手段?如果黍離有手段,那她的手段真的是讓人不寒而栗了,莊薑的不育,公子孝伯之死,戴媯的難產,是不是都和黍離有關?自古以來,後宮就是一場比政治鬥爭還要殘酷的宮鬥大戲,隱藏在深深後宮中的爾虞我詐,那些婦人間鉤心鬥角的惡毒手段,或許早已在層層深宮別院的風雨聲中,埋葬在莊薑的心中。
詩經·衛風·日月
莊薑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
胡能有定?寧不我顧。日居月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諸,東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朱熹,在《監本詩經》中提到,他認為莊薑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詩人,認為收在《邶風》中開篇五首詩《柏舟》《綠衣》《燕燕》《日月》《終風》皆是莊薑所作。朱熹這樣的說法是不無道理的,根據《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歌對莊薑的描寫,再根據朱熹《詩集傳》雲:“莊公惑於嬖妾,使驕上僭,莊薑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毛詩序》記載:“《燕燕》,衛莊薑送歸妾也。”所以《毛詩序》裏明確指出《燕燕》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莊薑。
我們再來看這首《日月》的大致含義,描寫的正是一個婦人遭丈夫的嫌棄而鬱鬱寡歡。那失意的美人兒,對著日月訴說寂寞與寥落,詩歌的最後更是寫出了對包辦婚姻的埋怨與無奈。這樣的詩歌意境,符合了莊薑的遭遇,也寫出了莊薑的心聲。
正是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莊薑遇到衛莊公是她愛情悲劇的開始,在古代一個女子不能生育是一生的悲哀,何況是生活在皇宮裏的女子。衛莊公不愛莊薑,不搭理她就是了,但莊薑哪裏疼,衛莊公就往莊薑哪裏撓,對於莊薑不能生育的事情,衛莊公竟然作詩來諷刺她。
在齊宮,她是眾人捧在手心的公主,可到了衛宮,她卻成為別人談笑的話柄,這樣的遭遇怎能不讓莊薑心生悲傷?但這樣的悲傷卻無法向人訴說,她隻好寄情於文字,一首首華麗中帶著憂傷的經典詩行都被她寫在竹簡上,並被世人摘抄和傳誦。隻可惜曆史太過久遠,金戈鐵馬的歲月太過無情,除了被收錄到《詩經》裏的這五首作品外,莊薑的絕大多數作品都被遺落在了曆史的長河裏,隨風而逝。
有些人可能會不解,既然莊薑與衛莊公不和,衛莊公為什麼不廢了莊薑的王後之位呢?眾所周知,莊薑是齊國王後生的第一個女兒,是齊國的大公主,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她的影響力更是不可小覷的,為了政權的穩固,衛莊公是不會輕易廢後的。
詩經·衛風·燕燕
莊薑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隻,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從莊薑的這首《燕燕》裏,我們讀到的是一種離愁別緒:“成雙成對的燕子,舒展著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她回娘家將永遠無法返回,我送她到曠野。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的淚如雨下。燕子飛翔在天上,身姿忽上忽下。她回娘家將永遠無法返回,相送不怕路途長。望著她遠去的背影,久久注目淚流滿麵。燕子飛翔在天上,鳴唱的聲音忽遠又忽近。她回娘家將永遠無法返回,我送她遠去到南方。望著她遠去的背影,實在讓我痛心悲傷。妹妹誠信又穩當,心胸開闊又思慮深長。性格溫柔又恭順,為人謹慎又善良。她執手臨別,還不忘贈言勉勵我,她勸我不要忘記君王的恩德,她的勸勉我記在心中。”
是的,這首《燕燕》是莊薑寫給公子完(衛桓公)的生母戴媯的一首離別詩。那麼戴媯為什麼要離開衛國,終生不能返回呢?自然與後宮的鬥爭有關。前麵我們說到公子州籲是一個野心特別大的人,衛莊公聽從了眾大臣的建議,再加上從政治角度考慮,最終立莊薑撫養的公子完為太子。衛莊公去世後,公子完繼承王位,成為後來的衛桓公。
衛桓公的即位讓他的弟弟州籲內心極為不滿,州籲本就是一個驕橫跋扈之人,再加上衛桓公與他為爭帝位產生的種種矛盾,所以衛桓公登基後便罷免了州籲所有的職位。州籲一看事情不妙,逃出了衛國,圖謀東山再起。果然在衛桓公做國君十三年後,州籲終於在公元前719年弑殺衛桓公,史稱衛前廢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而作為衛桓公生母的戴媯自然就受到牽連,被遣返回母國,從此不得再踏入衛國半步。
莊薑是一位穩重、端莊的王後,雖然她與衛莊公的關係極為惡劣,但作為後宮之母,莊薑卻與後宮裏的嬪妃們相處得極為融洽,再加上莊薑撫養了衛桓公,所以她與戴媯的關係更近了一步。
這首《燕燕》前三節寫的是與戴媯難分難舍的離別,後一節寫戴媯人品的高尚,鮮活地呈現了莊薑與戴媯惜別時的場景。整首詩歌的基調是憂傷的,也是迷茫的,莊薑一生都希望自己如天空中的燕子一般自由飛行,呼吸新鮮的空氣,可她知道,這一切隻不過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象罷了,她的身份注定了她此生都離不開後宮。
把戴媯送走,回到衛國後宮的莊薑,對未來、對前途、對國家都充滿擔憂,一顆心更是如死水一般,再不會起任何的波瀾。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安靜地閉上眼睛,讓自己端坐在了《詩經》之中,成為《詩經》裏永恒的風景。
戚夫人·薄暮常與死相伍
紅衣翠袖隨高祖萍波千裏,歌雲宵舞仙姿曾使巾幗垂慕;
青史丹心為趙王憂謀半世,囚永巷作人彘直令須眉太息。
——戚姬苑廟聯
一副楹聯,四十六個漢字,卻把漢宮裏的繁華與落寞寫盡,而你以人間最悲傷的歌曲,唱盡人生的無奈與愁苦。原來,你自以為是的愛情,隻不過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象罷了,再多浪漫,都無法抵過現實的悲傷。
是的,這座戚姬苑廟就是西漢第三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劉恒,為紀念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姬而建。世人把戚姬又稱為戚夫人,她是漢高祖劉邦最寵愛的妃子。
戚夫人生長在秦末定陶,也就是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因為家族貧寒,她的父母與家鄉的一幫鄉親組成了雜技團,以賣藝為生。幾位師傅看戚夫人相貌俊美,身材輕盈靈活,對她讚賞不已,更是不遺餘力地把平生所學悉數教給戚夫人。戚夫人蕙質蘭心,過目不忘,隻要是師傅們教的,她學一遍就會,剛剛四五歲的時候,她就開始上台表演節目。有一日,小小的戚夫人坐在雜技團的車子上看父母賣藝,此時一位過路老僧看到了戚夫人,他向前輕輕撫摸了一下戚夫人紮在頭頂上的兩個羊角辮,說道:“這女孩有貴人相,長大後定是人中鳳。”
從此眾師傅們對戚夫人更是另眼相看。
轉眼十六歲的戚夫人已經出落成一位傾國傾城的美貌少女,此時的戚夫人能歌善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戚夫人更是精於舞蹈,把當時流行的舞蹈跳得出神入化,更是善於跳劉邦極喜愛的舞蹈“楚舞”。所以戚夫人是漢代舞蹈家代表人物之一。同時,戚夫人的圍棋也下得非常好,是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棋手,比南北朝時的奇女子婁逞早了六百多年。
此時正處於秦王朝瀕臨滅亡的時代,項羽與劉邦之間也展開了激烈的戰爭。這一日,勞累一天的戚夫人與父母吃過晚飯,剛想休息,突然聽到自家院子裏有嘈雜的腳步聲。一家人急忙開門去看,隻見幾位蓬頭垢麵的將士正坐在自家院子裏休息,其中一位像是他們領頭的人,還受了傷。
戚夫人和父親急忙把這幫人請進屋子裏,因為他們賣藝人磕傷碰撞的事情時常發生,所以家裏從來不缺治跌打損傷的藥。戚夫人急忙拿來藥箱和父親一起幫那傷者清理傷口,並幫他上藥包紮。當戚夫人包紮好傷口抬臉與那傷者四目相視的時候,兩個人的目光一下交織在了一起,再也無法分開。人世間的一見鍾情就是這樣妙不可言,它讓兩個素未謀麵的男女相互看到第一眼的時候,便心生如泉湧一般的情愫,一眼認定了對方便是今生注定的緣分。
是的,這個男子就是漢高祖劉邦,因為在與項羽作戰中吃了敗仗,他與大部隊失聯,隻得帶著幾個部下流落到了定陶。戚夫人的父親給他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當他知道這個將領就是大名鼎鼎的劉邦時,當晚就讓自己的女兒與劉邦圓了房。從此戚夫人跟著劉邦走向了戰場,成為劉邦精神上最大的支柱,每當戚夫人跳起舞的時候,劉邦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謠。就這樣,戚夫人跟著劉邦在軍營裏生活了四年,並給劉邦生下兒子劉如意,生活才算安穩了下來。
紫芝歌
商山四皓
莫莫高山,深穀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饑。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貧賤之肆誌。
這首《紫芝歌》是“商山四皓”所作,這“商山四皓”指的是四個白發蒼蒼,才氣衝天,卻又淡泊名利,信奉黃老之學的老人,他們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裏季吳實、甪裏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秦朝滅亡後,因不願再出來做官而隱居商山,所以被世人稱為“商山四皓”。
此時,應該把劉邦的結發妻子呂雉,世人稱其為呂後的另一個奇女子請出來了。說起劉邦與呂後的愛情,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呂後是一個家世顯赫之人,從小在單父縣(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長大,後來其父為了逃避仇家,舉家遷居到江蘇沛縣。呂後的父親和沛縣縣官是舊交,再加上呂後家世顯赫,所以沛縣有點地位的人都來慶賀呂家的喬遷之喜。結果呂家的人在接待賓客時,卻按來拜訪者送的禮金數的多少,分為上貴賓和一般賓客。劉邦看不慣呂家人勢利的行為,便也遞上一張“賀錢一萬”的禮單,結果劉邦卻一分錢也沒有掏,就來赴宴了。
呂雉父親本來是對劉邦不屑一顧的,結果當他第一眼看到劉邦時,心下大驚,他知道劉邦非一般人物,不僅把劉邦請到上座,更是把比劉邦小十五歲的女兒呂雉當場許配給劉邦。呂後與劉邦結婚後不僅給劉邦生下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還悉心照料劉邦的私生子劉肥。
劉邦建國後立呂後為皇後,立呂後所生兒子劉盈為太子。此時的戚夫人也結束了軍營生活,住進了皇宮之中。戚夫人住進皇宮後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完全與現實不符,劉邦越是寵愛她,呂後越是對她恨之入骨。她可以與皇宮別的女子和平相處,卻永遠無法與呂後相處,她已經成為呂後的眼中釘、肉中刺。
出身貧窮人家,從來不會明爭暗鬥的戚夫人怎麼會懂心術?沒有一點政治鬥爭的經驗,怎麼會明白宮鬥的殘酷與無情?她便憑著劉邦對自己的喜愛,明目張膽地要求劉邦廢除太子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其實,說起戚夫人的兒子為什麼會叫劉如意,還有一段美好的故事。這劉如意是劉邦最喜愛的孩子,相貌也長得最像劉邦,這劉邦對戚夫人所生的兒子是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合自己的心意,所以就給戚夫人的兒子取名劉如意。
而劉如意與太子劉盈相比更是多了一份聰明伶俐,再想想劉盈平日太過和善和優柔寡斷,最重要的一點是,劉邦也不忍心看戚夫人整日淚兒漣漣,所以他也動了易儲之心。
那呂後從小生活在豪門,而父母本就是八麵玲瓏之人,她深知謀劃的重要性,所以當她聽說劉邦想要廢除太子的時候,立刻找到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的張良求取計謀,張良便建議呂後和太子劉盈一起帶著厚禮,去請劉邦有生以來最敬佩的卻又得不到的“商山四皓”來幫劉盈。
鴻鵠歌
劉邦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鴻鵠歌》是劉邦唱給戚夫人的歌,《史記·留侯世家》中有記載,《樂府詩集》和《漢書》中也都有記載。從這首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為鴻鵠羽翼豐滿可以從此高飛發出了感歎,卻又有千般無奈在其中。鴻鵠羽翼豐滿,已經成才,應該是高興的事情,劉邦的心思為什麼會如此複雜?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呂後聽從了張良的謀劃,和太子劉盈帶著厚禮親自請商山四皓出山,商山四皓看呂後與劉盈態度真誠,再看劉盈相貌和善、謙虛,就真的答應了出山。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中身受箭傷,並且這一箭還是致命之傷,劉邦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知道自己距離生命的盡頭已經不遠,所以他廢除太子的心更加迫切。而呂後也是一刻也沒有閑下來,她在找合適的機會,讓商山四皓和太子一起出現在劉邦眼前。很快,呂後就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這日在朝宴上,劉邦才剛剛讓眾臣坐下,太子劉盈便走入大殿,而他身後那四個白發蒼蒼、仙風道骨的老人立刻引起了劉邦的注意,他便問那四位老人道:“你們是誰?”商山四皓回答道:“東園公、甪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劉邦大吃一驚:“我請你們多年都無法請到,怎麼今天跟隨太子來了?”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願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力,我們就來了。”說完,四位老人畢恭畢敬地敬完酒後就離開了。
回到戚夫人處的劉邦,對戚夫人道:“我想更換太子的想法怕是不行了,現在有商山四皓輔佐,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呂後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聽劉邦如此一說,禁不住悲從心生,淚流滿麵。劉邦的心也如刀絞一般,他強忍悲痛對戚夫人道:“你再給我跳一曲楚舞吧。”戚夫人長袖輕舞,腰身曼妙,舞得如泣如訴,讓劉邦心生許多感慨,既為不能改變現狀而悲傷,又為戚夫人的未來擔憂,禁不住吟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從此呂後成為中國實行皇帝製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製的女性,朝政大權盡數落入呂後的手中,而戚夫人的厄運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裏,當誰使告汝?
——戚夫人
《堯山堂外紀》卷三《漢》中記載:“戚夫人舂且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裏,當誰使告汝?’太後聞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從這首歌曲裏,我們足以看出戚夫人的境遇是多麼悲慘:“兒子是王,母親卻被俘虜,每天舂米從早上到日暮,常常與死亡相伴。我們相距三千多裏,自己的遭遇與苦難應該派誰告訴你?”
劉邦在去世前,已封劉如意為趙王,並向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周昌托孤,封周昌為趙國國相,要他一定保護劉如意的周全。劉邦去世後,劉如意才剛剛十五歲,但他在離開皇宮時,卻沒有把自己的母親帶出宮,因為呂後不允許。劉如意算暫時安全了,但留在皇宮的戚夫人卻慘了。
呂後把戚夫人的頭發剃光,給她戴上腳鐐手銬,穿上囚服,困於永巷,罰她日日舂米,讓昔日那個光彩照人、美豔無比的小女子完全沒有了人的尊嚴與自由。戚夫人日夜想念自己的兒子,更是懷念與劉邦恩愛時的片段,即便呂後虐待她的身體,奪去她的自由,但卻無法拿走她的才華與聰慧,她以自己優美的聲音來歌唱自己內心的淒苦,於是唱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戚夫人歌》,讓世人記住她的故事與遭遇。
可也正是這首《戚夫人歌》徹底激怒了呂後,她派人斬去戚夫人的手腳,熏聾她的耳朵,挖掉她的雙眼,毒啞她的喉嚨,把她丟到豬圈裏和豬生活在一起,並給她取名“人彘”。為了炫耀自己的勝利,呂後還叫來自己的兒子劉盈來觀看她的勝利果實,結果性格敦厚的劉盈看到後,驚嚇過度,悲痛不已,他做夢都不會想到眼前這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怪物,是父王昔日的寵妃,就是那個每每祭奠之日為了給萬民祈福而與父王下圍棋,唱《上靈》的戚夫人。
呂後害完了戚夫人,自然也不會放過趙王劉如意,多次請趙王入宮未果的情況下,她終於想出妙計,先讓周昌回朝,然後再設計讓趙王回來。隻有十五歲的趙王自然不會想到,他這次是有去無回了。
當趙王回朝的時候,劉盈已經猜出呂後的想法,他不僅親自去迎接劉如意,更是日夜與他相伴,讓呂後沒有得手的機會。就這樣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一日劉盈又早起去鍛煉,劉如意因為身體不適沒有跟去,也就是這一個時辰的工夫,讓呂後有機可乘,她給劉如意灌下了毒酒,讓劉如意死在了劉盈的床榻之上。而千算萬算的呂後也萬萬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的殘酷,讓自己的兒子無法麵對,半年後,鬱鬱寡歡的漢惠帝劉盈也一病不起,永遠離開了人世間。
曆史的扉頁裏,還有秦磚漢瓦的宮殿裏傳來的楚歌聲,舊時光沉澱下來的極美的詩詞背後,有你絕美的身影,繁華背後的故事結局,也早已塵埃落定。
王昭君·謂身依日月
怨詞
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遠古的馬蹄聲循著你的琴音而來,天高雲淡的草原上傳來悠遠的琴聲,草木萋萋,秋葉飄零,那嗚咽的聲音裏充滿久遠的相思。就如這首《怨詞》一般,讓憂傷蔭翳成了故鄉的畫麵:
秋天的樹木風聲婆娑,黃色的樹葉隨處飄零。空中的鳥兒圍著遠山飛翔,紛紛聚在桑樹林中放聲歌唱。是故鄉的山水養育了它們豐滿的羽毛,使它的形體和容貌格外鮮亮。是天邊五彩的雲霞,把她帶進天下最華美的深宮閨房。可歎那深宮卻空曠寂寞,困在深宮的人如金絲鳥一般沒有自由,隻有夢想和思念常常湧向心頭,心兒憂傷得茶不想喝,飯不想吃。為什麼孤獨總是湧向心房,來來往往看到的盡是人世無常?那翩躚飛舞在空中的紫燕,展翅飛向遙遠的西羌。巍巍聳立的高山橫在眼前,滔滔大河流向遠方。父親啊,母親啊,女兒出嫁的道路又遠又長,唉,憂愁的心兒滿懷悲痛和哀傷。
是的,這首《怨詞》就是出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手,詩裏有對故鄉的思念,有孤單無助的歎息。遠山、近水、故鄉以及無法預料的愛情都讓王昭君的內心憂傷又忐忑。
王昭君出生在西漢南郡秭歸一個普通人家,屬於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王昭君的父親王穰老來得女,歡喜不已,對自己唯一的女兒疼愛有加,百般照顧。王昭君天生麗質,從小便貌美如花,真的是應了那句“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歌詞。更讓王穰驚喜的是自己的女兒還蕙質蘭心,聰明過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望一眼便會銘記在心,張口能唱,伸手會彈。
漸漸長大的王昭君,相貌越發美麗,昭君的絕世才貌,被世人編成一句歌詞傳誦:“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很快,王昭君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選進漢宮。
生性直爽的王昭君,一進入皇宮,便感覺到一入皇宮深似海,身不由己難自由的痛苦。因為自己家庭經濟情況的限製,再加上自己以美貌和才氣而自傲,自然就不肯用錢財賄賂畫師毛延壽。早已被利欲熏心的毛延壽,向王昭君索賄不成,懷恨在心,在幫她畫像時,故意在她絕美的明眸下點了一顆喪夫落淚痣。就這樣,可憐的王昭君連皇帝都沒有見到,便被打入冷宮。如果日子就這樣一直繼續下去,王昭君的一生,怕也將要和皇宮裏其他被冷落的宮女一般,再無出頭之日,更沒有她以後人生的傳奇故事可言。可這個時候改變王昭君命運的機會來了,這個機會,也是讓她名留青史的機會。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自然是不願意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到三千裏之外的匈奴之地的,那些達官貴人也不願意讓自己的愛女嫁那麼遠去受罪。漢元帝便想從後宮眾多宮女中選出一位認作自己的幹女兒,然後去和親。後宮裏的宮女們也都躍躍欲試,但一聽說要遠嫁到匈奴,卻一個個都卻步了,此時的王昭君找到了讓自己脫離漢宮的機會,主動要求去和親。
漢元帝一聽說有宮女願意和親,心中大喜,當即就召見王昭君。當王昭君美若天仙一般站到漢元帝麵前時,漢元帝整個人都驚呆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皇宮中,竟然有如此美貌的女子。望著王昭君的美貌,漢元帝久久不能移開目光。可兩人注定了此生無緣,雖然這時候的漢元帝一心想把王昭君留到身邊,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隻好眼睜睜望著王昭君踏上了去和親的道路。
漢元帝對王昭君是真的用了心,不僅用重金給王昭君打造嫁妝,更是把應有盡有的漢朝特產作為王昭君的陪嫁,當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出發時,漢元帝親自把隊伍送出長安十裏之外。
此時,正是秋風起,秋葉落,大雁南飛一路高歌之時。王昭君坐在馬車裏,掀開簾櫳,望著蒼茫的秋景,離別的愁緒湧上心頭,纖指輕撥,彈起了琵琶,唱起了歌謠,結果那些南飛的大雁聽到這哀婉的歌聲,竟然都忘記了飛翔,紛紛落了下來。從此,王昭君有了“落雁”之美名。
而漢元帝在王昭君和親三個月的時候,便生病了,臥床不起,一個月後,漢元帝駕崩。從這點來看,王昭君主動去和親,是多麼明智的選擇。
明君詞
庾信
斂眉光祿塞,遙望夫人城。
片片紅顏落,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
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聲。
這首出自北周詩人、文學家庾信的《明君詞》又叫《昭君辭應詔》,主要寫王昭君出嫁時的場景。此首詩把胡地的寒冷,月光的淒涼,琴聲的悲切,都一一融入詩行之中,刻畫出了一幅靈動的畫麵,畫麵中的美人麵含憂傷。
後人在描寫王昭君的詩詞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詩詞裏總是有濃得化不開的思念與憂傷,無不帶著悲劇色彩,無不讓人流淚,讓懷念生根。其實,來到邊塞的王昭君,她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並不差,從民間傳說和曆史記載中都可以窺見她的幸福。王昭君對漢宮和漢元帝是沒有任何留戀與不舍的,《世說新語》裏用這樣一段話來說明王昭君如何離開漢宮的:“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誌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漢元帝後宮裏的宮女眾多,許多宮女可能一生都無法見到皇帝。後宮裏有這麼多的美女,漢元帝自然也就無法一一顧及,便讓畫師把美女們的模樣畫出來,他相中誰,就召見誰。其實,這樣的婚姻除了性,根本無愛情和幸福可言。
她遠離漢朝最大的不舍是自己的故鄉與故鄉的親人。所以後人寫王昭君時,總是讓詩行充滿了相思,明白了漂泊流浪之苦,這樣的思念與悲切、與幸福無關,隻與對故鄉、對親人的日思夜想有關。
王昭君的美貌、優雅、聰慧與才藝讓呼韓邪單於深為折服,更是讓這個君王深深愛上了王昭君。剛剛來到匈奴的王昭君,對當地的飲食極不適應,匈奴人大多以遊牧業為主,飲食大多是食肉飲奶酪,並喜以青稞做成麵食類食品來食用。王昭君每每望到這樣的食物,不要說吃了,就是聞到味道也會輕皺眉頭。呼韓邪單於望著昭君日漸消瘦的身體,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這個外表粗獷,內心細膩、柔情的漢子,怎麼能讓自己的愛妻受一點委屈呢?他便專門給王昭君建了一個小廚房,張貼出告示,用重金聘請來會做中原菜的廚師,做王昭君的禦廚。
這廚師果然身手不凡,他把一隻嫩鴨洗淨,加上香菇、粉條、油麵筋(生麩和成的麵團,用油炸後,便叫“油麵筋”)、青菜最嫩的菜心,再加上適量美食配料等。先把鴨身抹勻黃酒,粉條用開水泡軟,菜心的根部削成橄欖形,生薑刮皮、拍鬆,胡椒拍碎,油麵筋揉好,製成條;炒鍋加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肥鴨,炸至深黃色時撈出,接下來把鴨放入清水鍋內煮熟,撈出,用清水洗去血汙,放入砂鍋內,加骨湯、薑塊、鹽、黃酒、胡椒,改小火燉約三小時,至鴨肉酥爛不脫骨時,加入香菇、油麵筋繼續燜10分鍾,再加入粉條燉滾,加入一應調料,最後放入汆熱的菜心後,即成一道美食。
菜還沒端到王昭君麵前,菜香味便鑽入了她的鼻子,王昭君對這道菜大加讚賞,喜愛不已。呼韓邪單於望著王昭君快樂的樣子,幸福便也充滿了他的內心。這道菜因為王昭君而揚名,所以後人便稱這道美食為“昭君鴨”,一直到今天,山西、甘肅等地的人們還非常喜歡做這道菜來招待客人。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就這樣幸福地生活了三年,並有了愛情的結晶,他們的兒子伊屠智伢師出生了。呼韓邪單於愛屋及烏,他們的兒子一出生,呼韓邪單於就封伊屠智伢師為右日逐王。
如果幸福就此延續,呼韓邪單於與王昭君能恩愛相守一生,相信王昭君內心的哀怨會一天比一天減少,幸福會一天比一天增多,可事實卻總是與理想相背而行,觸手可及的幸福也會如沙漏一般流失不見。
五更哀怨曲
王昭君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
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裏,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裏,爹娘年邁靠何人?
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隻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裏,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