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reference_book_ids\":[6802827206771870728,6881891154359487501]}],\"10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start_container_index\":10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quote_content\":\"《帝範》reference_book_ids\":[721773333704815723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10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quote_content\":\"《臣軌》reference_book_ids\":[7217730550017035316]}],\"10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4,\"start_container_index\":10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9},\"quote_content\":\"《舊唐書》reference_book_ids\":[7072569318382259230]}],\"1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10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臣軌》reference_book_ids\":[721773055001703531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左棻·告情於文辭
離思賦(節選)
左棻
生蓬戶之側陋兮,不閑習於文符。不見圖畫之妙像兮,不聞先哲之典謨。
既愚陋而寡識兮,謬忝廁於紫廬。非草苗之所處兮,恒怵惕以憂懼。
懷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終之萬慮。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鬱結而靡訴。
意慘憒而無聊兮,思纏綿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執筆寫著這個世間愛情的詩人,寫山,寫水,然後,再寫一對恩愛的身影,倒映在詩行,這是世間每個女子對愛情的向往,向往花前月下的美,向往與心愛的人兒成雙成對。可有些現實總是與夢想相距太遠,有些愛情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
這首《離思賦》是把一個女子一生的流離失所、悲歡離合都融入在了其中,講述自己雖然出生在普通家庭,但卻對寫詩作畫有著無限的熱愛。接著作者又從文字寫到與家人的離別,寫到對親人的相思,再寫到自己獨守寂月的憂傷與悲苦。讀來讓人心生淒楚和憂傷之情,有一種想一探究竟的衝動,如此充滿才氣的一個女子,究竟經曆了怎樣的人世滄桑?
左棻(?—300),出土墓誌作左棻,字蘭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少好學,善屬文。為晉武帝貴人。今存詩、賦、頌、讚、誄等20餘篇,大都為應詔而作,《離思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著有自己的詩集,可惜已失傳。
左棻為什麼會入了後宮,成為司馬炎的妃子?不得不先請出左棻的哥哥左思,左思是左棻文學路上的老師,也正是因為左思經常在自己的文字裏讚美妹妹左棻的文字,才有了司馬炎對左棻才氣的欣賞,於是,這個皇帝一頂花轎把左棻抬進了深宮之中。
有西蜀公子者,言於東吳王孫,曰:蓋聞天以日月為綱,地以四海為紀。九土星分,萬國錯跱。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裏。吾子豈亦曾聞蜀都之事歟?請為左右揚搉而陳之。
——左思《三都賦·蜀都賦》第一段(節選)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的由來,就是與左思的《三都賦》有關。左思的《三都賦》問世之後,世人被《三都賦》裏優美、華麗、氣勢磅礴的句子打動,一時之間人們競相抄寫左思的《三都賦》,結果造成紙張供不應求,弄得洛陽的紙連連漲價。唐朝詩人白居易在自己的作品《和酬鄭侍禦東陽春悶見寄》曾這樣來形容左思的《三都賦》:“一緘疏入掩穀永,三都賦成排左思。”
左思和左棻兄妹出生在齊國臨淄一戶小吏家庭,雖然日子不算太富裕,但他們過得卻是幸福而又快樂。父親左雍最愛讀書,對儒學頗有研究,並且家裏藏書甚多。無形中,左思和左棻受父親的影響,從小都喜愛讀書。
左思從小性格內向,不喜與人交往,閑下無事的時候,哪怕一個人在家中悶坐讀書或者畫畫,也不會出去玩耍。而妹妹左棻卻成為哥哥最忠實的玩伴,那時的左棻性格外向,愛說愛笑,再加上自己文字天賦的初露,極討父母和親鄰的喜愛。同時左棻也是哥哥左思的開心果,她會在哥哥發呆的時候,跑到哥哥的麵前,給哥哥讀詩、跳舞,讓哥哥和她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漸漸地,在妹妹的影響下,左思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總是把世間最純真的笑留給自己的妹妹左棻。
此時,他們的家庭也有了好的發展,由於父親的努力,左雍的官職由小吏升任為殿中侍禦史。左雍對左思和左棻兄妹兩人的學習抓得更緊,同時左雍的身邊也聚集著一群誌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左雍明白自己兒子左思雖然不善言語,卻是性格要強、極愛學習的一個孩子。為了激勵左思,在一次文學朋友到自己家相聚的時候,左雍故意對朋友們說:“思兒所知道、所懂得的,不如我小時候。”左思聽到父親在眾人麵前這樣說自己,自尊心深受打擊,跑出家門,坐到湖邊淚流滿麵。
追趕出來的左棻默默地坐到哥哥的身邊,看左思流淚,並勸慰左思,說父親之所以這樣說左思,是因為希望左思能更用功學習,希望左思在文學上能有所成就。左棻從小羸弱多病,左思聽著左棻善解人意的話語,再想自己如果不回家,妹妹便也不肯回家,因為怕妹妹感冒,急忙起身和左棻一起回家。其實,後來左棻進宮後,《晉書》中也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
其實,坐在湖邊,左思已經想了許多,也考慮了許多。父親之所以這麼說自己,是因為自己學習鍾和鼓琴都沒有學出成績,父親說的是對的。妹妹平時寫詩的時候,每當問到自己,自己總是會幫妹妹修改一兩個字,往往自己修改的那兩個字,總是父親誇獎用得奇妙的那一兩個字,所以自己如果從文學上發展,定會取得成績。左思這一坐,讓自己的人生路有了明確的方向。
從此,左思和左棻這兄妹兩人發奮讀書,認真寫作,兩個人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他們的家庭也同樣越來越好。父親的官職由小吏到中侍禦史,到太原相,最後升職為弋陽太守。而左思的文學成就更是在突飛猛進著。左思對文字要求嚴格而又認真,他的文字風格辭藻壯麗,意境悠遠而又引人深思,對文字要求更是極為嚴格,隻一篇《齊都賦》他寫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詠史
左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裏,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
“雲卷雲舒的天空,太陽的光芒照耀著大地。在長安的深宮大院裏,高仰的琉璃瓦的房簷像一朵朵彩色的雲朵在浮動。在巍峨雄壯的高門大牆內,住著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王侯將相。我不是追名逐利要借助皇權往上爬的人,為什麼心血來潮來遊曆這個地方?穿起我的粗布衣走出京都大門,我要像許由那樣遠離塵囂。登上千仞高岡,抖掉衣服上沾染的京都灰塵,到浩浩大江裏去洗盡腳上沾染的汙泥。”
左思的這首《詠史》,氣勢宏偉,意境龐大。瓊樓玉宇,王侯將相,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卻又從激昂中回歸自己內心的平淡,從長安的建築美回歸到自然美之中,用來襯托自己高風亮節的品性。這樣的詩行動中有靜,靜中有思,可以說是左思詩歌的代表作品。當這首作品流傳到晉武帝司馬炎的手中時,晉武帝司馬炎大加讚賞,很快召左思入朝為官。
左思入朝後,時時在眾大臣和朋友麵前提起文才不輸於自己的妹妹左棻,並拿出左棻的作品讓人們欣賞。當左棻的作品傳閱到皇帝司馬炎的手中時,他是越看越喜歡,被她辭藻的華麗、意境的優美深深打動,便把左棻納入後宮,冊封為“左貴人”。
那時的左棻,才隻有十六歲的年齡,如所有懷春的少女一般,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向往與追求,希望自己在對的時間裏,遇到對的那個人,然後轟轟烈烈相愛一場,結婚,生子,與愛人平淡而又幸福地牽手一生。但現實很快把左棻想象的美好愛情打碎,因為她的才氣、名氣,而讓她失去了普通女子追求的美好愛情。她向往的美好愛情,成為她一生的悲哀,被“囚禁”皇宮一生,讓她成為皇帝“附庸風雅”的對象,與其說她是皇帝的妃子,倒不如說她是皇帝的禦用詩人。
左棻的《離思賦》是皇帝在舉行宴席時給她的一篇命題作文,左棻在這篇將近四百字的《離思賦》中,盡情地宣泄了內心的哀思與憂愁:“不見圖畫之妙像兮,不聞先哲之典謨。”“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豈相去之雲遠兮,曾不盈乎數尋。”“況骨肉之相於兮,永緬邈而兩絕。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寫出自己內心的絕唱,字字句句充斥著一個女子內心的哀愁與相思,情真真,意切切,多少不眠之夜,多少獨對寂月的歎息,多少離別的思念,多少幽怨。
為什麼入宮後的左棻時時獨守空房呢?原來這晉武帝司馬炎本就是一個附庸風雅之人,他之所以招左棻入宮,隻不過是向世人展現出他看重文人墨客罷了。
啄木鳥
左棻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木,暮則巢宿。
無幹於人,惟誌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棻的這首《啄木鳥》,也算是左棻的代表作品,這首詩可以說是她為人處世、淡泊名利、不爭不搶、隨遇而安的性格寫照。
“在南山上有一隻鳥,它給自己取名叫啄木。餓的時候,就吃樹木裏生長的蟲子,天黑時就獨自睡在自己的鳥巢裏。生活平淡而又安靜,從來不會打擾別人,隻是為自己的夢想而活著。性格清澈、善良的人自然會得到世人的尊敬,心懷不軌的人也隻有自取其辱。”
寫到了左棻的婚姻,不得不提到這個打破左棻追求浪漫愛情夢想的男子——晉武帝司馬炎,由於他的出現,讓左棻內心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完全進入絕望之中,也正是因為他在左棻人生中的出現,讓左棻的愛情還沒有開出花骨朵便被無情摧落。左棻孤獨的人生從遇見他便開始了。
司馬炎是把曹氏王朝正式滅亡的人。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把帝位禪讓給自己,改國號為晉,建都洛陽。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中國,三國鼎立的局麵就這樣在司馬炎的手中結束。司馬炎對中國的政治、軍事與文化,也是做出過一定貢獻的,曆史上的太康盛世寫的便是司馬炎的政績。
可也正是因為他滿足於自己的功績,把國家的財富基本上都斂入政府之中。司馬炎又是一個喜歡炫富的皇帝,所以君臣們比著看誰最富有。當時最知名的當屬晉朝首富與司馬炎的舅舅王愷比富鬥美食的故事,一直到現在都被人們當成民間傳說津津樂道著。
司馬炎本人也是一個荒淫無度、生活頹靡、奢侈至極之人,隻他納入皇宮的宮女、嬪妃就有上萬人之多。在他晚年執政的時候,為了斂財,更是公開買官賣官,讓國家陷入動蕩不安之中。
司馬炎後宮佳麗有萬人之多,並且是整個國家最美貌的精品女子們,包括司馬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晚上要臨幸哪個女子。但與別的皇帝不同的是,司馬炎不看美人畫像,也不要皇宮裏的公公們給自己遞送美人名單,來用筆隨意地圈,而是標新立異,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他命人做了一輛大羊車,每當夜幕來臨的時候,他就駕著羊車,讓幾隻羊拉著自己在後宮裏隨意地走,車停到哪裏,他就在哪裏過夜。羊最愛喝放有鹽的水,最愛吃的美食是竹子葉拌鹽,所以宮裏的美人們為了爭寵,往往在自己居住地方的院門外種上竹子,竹葉上撒滿鹽,更有一些頗有心計的美人,從路上灑一些通向自己住處的鹽水,來吸引羊兒們能停留到自己的住處。
按日期來算,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一萬天便是二十八年左右,一萬個美人兒,司馬炎就是一天臨幸一個美人兒,被排到最後的一個美人兒,也要等上二十八年之久才能見上皇帝一麵。
作為一代才女的左棻,比起一生都不能見到皇帝一麵的嬪妃,她算是幸運的,因為司馬炎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人,每當他詔見在文學方麵有建樹的人時,總是會叫上左棻來陪,宮裏的紅白大事,也總是叫來左棻寫辭賦以表紀念。包括她僅留存到現在的20首詩詞歌賦,也大多都是應詔而作。
左棻的相貌雖然比不上皇宮裏那些千嬌百媚的女人的模樣,但她有自己獨有的相貌特征,受文字熏陶的她氣質優雅,相貌裏多了一份清澈與透明之美。從小就聰明伶俐的她,喜歡用跳舞的方式幫哥哥左思解悶,舞蹈的詞曲皆由自己親手譜寫而成。假設左棻也如其他妃子那樣刻意邀寵,我相信左棻在皇宮裏會為自己爭取一個更好的名分與未來。但左棻有左棻的驕傲,她內心追求的完美愛情不是這樣的,不是用心計來得到的,不是與眾美人一起分享的。既然愛情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的未來已經被命運注定,她也隻有學會默默承受,把內心的孤單、無助與幽怨,融入文字之中。她不會再多說什麼,也不會虛偽地再多向前邁一步。
感離詩
左棻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邈邈浸彌遠,拜奉將何時,披省所賜告,尋玩悼離詞。
仿佛想容儀,欷歔不自持,何時當奉麵,娛目於書詩,何以訴辛苦,告情於文辭。
左棻之所以寫這首《感離詩》,是因為看到哥哥左思寫給自己的詩詞後,內心對親人思念無比,淚如泉湧,一口氣寫出了這首《感離詩》,字裏行間融著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自從離開,便再沒有時間可以相見。回憶我們生活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卻是如此的遙遠。手捧哥哥的悼離詞,哥哥的音容笑貌一下子呈現在眼前。眼淚情不自禁地湧出,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再相見。把相思之情融入文字之中,不敢訴離別之苦,隻願彼此一切安好。”
兄妹兩個雖然不能相見,卻用文字互訴思念之情,是的,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會越多,這世間不就是一直以這樣的規律循環的嗎?
左棻在皇宮裏生活了十八年,這十八年中,她在皇宮中不爭不搶,無所謂得到,也無所謂失去。所以當皇帝司馬炎離開人世後,爭奪到後宮大權的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開始用淫威來統治後宮,當時受到司馬炎寵愛的許多嬪妃都受到賈南風的迫害,有的被活活餓死宮中,有的被投入水牢。但生活在皇宮一隅的左棻,卻依然那麼淡泊地生活著,成為被掌權者遺忘的對象。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如她一生所追求的那樣,安靜地來,安靜地去。
武則天·看朱成碧思紛紛
曳鼎歌
武則天
羲農首出,軒昊膺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海內雍熙。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當後宮那些癡情女子揮舞著水袖,唱著憂傷歌謠的時候,當她們對著寂寞的月光,把愁緒掛上眉頭的時候,當她們責怪呼風喚雨的王,為什麼總是薄情寡義的時候,而你,卻把萬頃廣廈握進自己的手掌,成了自己的王。
是的,這個女子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隻從她的這首《曳鼎歌》裏,我們便足以看出她心胸的開闊,她的睿智,她的大氣。這首詩歌先從伏羲氏和神農氏入筆,寫到軒轅、少昊,從而寫到大禹治水,這些人物都是古代響當當的為民謀福利的賢主良君。接著武則天筆鋒一轉,寫到自己治理國家的遠大抱負。在古代“鼎”就是權力的象征,那麼一代女皇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