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的上半闋寫的是花蕊夫人相貌的精致與美麗:“你的肌膚像冰砌玉雕一般晶瑩剔透,在這炎炎夏日,也十分清涼,沒有一絲汗漬。晚風吹進水晶殿裏,讓你的身體散發著絲絲暗香。明月也無法抵擋住你美色的誘惑,悄悄揭開繡簾來偷窺你的模樣。佳人斜倚在枕邊還沒有入眠,黃金釵橫著墮著鬢發亂蓬蓬。”下半闋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花蕊夫人的活動:“無法入眠的我,從床上坐起,牽著你的白淨玉手,漫步在寂靜的庭院之中,仰望天上的流星從銀河中劃過。我想問一下已經過去的三更,月波淡,玉繩星是不是隨著北鬥低旋?屈指掐算什麼時候送來寒冷,不知不覺似水流年悄然逝去。”
是的,正是花蕊夫人這絕色的美貌與聰慧的才氣俘虜了孟昶的心,讓孟昶愛她,戀她,依賴她,珍惜她。
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
東內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
曉鍾聲斷嚴妝罷,院院紗窗海日紅。
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台盡改張。
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床。
——花蕊夫人《宮詞》(節選)
花蕊夫人,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時期女詩人,青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東南)人,號花蕊夫人。世傳《花蕊夫人宮詞》一百多首。
花蕊夫人是一個集美麗、妖嬈、才氣、聰慧、敏感、警醒於一身的女子,所以才有三個皇帝為之癡情、為之癲狂。蘇軾曾用這樣的詩句來描繪花蕊夫人的相貌:“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這句話的意思是花兒都無法比擬她美麗的容貌,嬌美的花蕊也無法形容她的美貌。是的,花蕊,花中的那一點嬌蕊,那樣的楚楚動人,那樣的柔弱無助,怎能不讓人心生憐愛之情。她羊脂一般的肌膚嬌嫩而又閃著美豔的光,隻有永生都在備受折磨的靈魂,才會透明到吹彈可破。隻要她輕輕一個微笑,隻要她嫣然一個回眸,便讓後宮三千粉黛沒了顏色。所以,孟昶把她封為花蕊夫人。
“皇宮裏的花池,九曲百轉,阡陌相通,小風吹著兩岸的垂柳。這樣的美麗,讓人如在江南的風景裏麵一般,那些遊船在碧波中前行……”花蕊夫人用自己精致的筆墨,把皇宮庭院描寫得美輪美奐,一道道精美又奢華的宮闕風景在她的詩行裏呈現開來。
正史裏,關於花蕊夫人的文字極少,但民間關於她的傳說故事卻極為豐富。廣為流傳的關於花蕊夫人的身世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在她沒有入宮之前,是成都的一位名妓,因為其容貌的嬌美、舞姿的嫵媚、能歌善賦的才能令王孫貴族們為之傾倒,有些達官貴人為了能見她一麵,博她一笑,而不惜一擲千金。
第二個版本說花蕊夫人在沒有進宮之前是一個賣花女,因為常年在花叢裏生活,所以花兒的香氣都自然而然蝕入她的肌膚,再加上她與眾不同的美貌,還有在賣花時,總是張口便能吟出詩詞,前來買花的人無不折服於她的花容月貌與才氣,都紛紛讚揚著這個費姓女子的美麗,說她就是一朵最嬌豔的花兒,於是,便有人為她取昵稱“花蕊姑娘”。久而久之,大家便忘記了她的真實姓名,隻叫她花蕊姑娘。
花蕊姑娘不僅花兒養得好,還能做一手好菜。如果有朋友來買花,並想在她家花圃小憩的時候,花蕊姑娘會做上一桌可口的飯菜來招待客人。她本就是一個心胸開闊的女子,有時候客人玩得開心,還會邀請花蕊姑娘一起入座,大家行酒猜令,吟詩作賦。漸漸的,花蕊姑娘的名氣越來越大,便有人在孟昶麵前提起了花蕊姑娘的美麗和她的傳奇故事。孟昶聽了,對這個姑娘極為感興趣,便派人把花蕊姑娘召進了皇宮。當花蕊姑娘以她絕美的容顏站到孟昶眼前時,孟昶望向花蕊姑娘的第一眼,便知道,自己從此要陷進這溫柔鄉裏,難以自拔了。因為花蕊姑娘本姓費,所以孟昶很快賜封花蕊姑娘為費貴妃,號花蕊夫人。
其實按正常邏輯推理,我更相信第二個版本的傳說,一個十四歲的女子如果以歌妓的身份,要想名震後蜀都城,實在是有點牽強。所以花蕊夫人是賣花女的傳說應該更為真實一些。這也是花蕊夫人入宮後,孟昶為了討好她,把包括給後宮嬪妃們發的工資都說成是買花錢,最為貼切的解釋了。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為爾戒,體朕深思。
——孟昶《官箴》
世人都傳言孟昶是一個風流皇帝,一個敗國皇帝,一個奢侈淫靡的皇帝,卻不知道孟昶在位三十一年,製定出了一係列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的政策,他把國家治理得祥和太平,國泰民安。
孟昶對文學、楹聯、醫學、醫理也情有獨鍾,並且對儒學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儒家的經典,從春秋戰國至南宋時期,形成了“十三經”的碩果。其間,五代時後蜀主孟昶有他獨到的貢獻,刊刻了“十一經”。據說中國的第一副春聯也是出自他的筆下,據《蜀檮杌》載:“蜀未歸宋前一年歲除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大概是有記載的最早的春聯。
有一次,孟昶的母親生病,找了很多太醫都沒有治好,孟昶就親自給母親把脈,開藥方,竟然把母親的病給治好了。宮中有愛妃美人生病時,孟昶也會親自給她們把脈診病。
玉樓春
孟昶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一點月窺人,倚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孟昶是一個文化皇帝,也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但因為戰爭與曆史的久遠,目前留世的也隻有這一首詩詞。也正是因為這首詞的背後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才傳進了蘇軾的耳中,並讓蘇軾憑記憶寫出了文章開端的那首《洞仙歌·冰肌玉骨》。
花蕊夫人剛剛入宮時,對宮廷裏的生活極不適應,時時思念自己賣花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臉上總是掛著憂傷,一心想出宮回到過去的生活。為了博得美人歡心,孟昶知道花蕊夫人喜歡牡丹,便命官民大量種植牡丹。不惜派人前往國內各地選購優良品種,並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
孟昶知道花蕊夫人喜歡花,每年的春天,都會舉行盛大的花會來博取花蕊夫人的歡心。然而花開總是短暫的,美麗也會很快逝去,在成都陰濕的天氣裏,花蕊夫人常常憂鬱。秋天來到了,花蕊夫人為排遣心中的寂寞,帶著隨從去踏青。走到農家小院前,她驚奇地發現,在這霜氣襲人的秋天,連耐霜雪的菊花都已凋零的情況下,還有這樣一樹樹的繁花在開放,她想起來這就是花朝時看到的芙蓉,臉上蕩漾出從未有過的喜悅。身邊的隨從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回去報告給蜀王孟昶。孟昶大喜,遂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樹。於是待到來年花開時節,成都四十裏芙蓉如錦繡,從此成都便又有了一個美稱——芙蓉城。
孟昶對花蕊夫人是用心的,花蕊夫人更是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予了這個深愛自己的君王。孟昶日日飲宴,覺得肴饌都是陳舊之物,菜端上來,便生厭惡,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別出心裁,用淨白羊頭,以紅薑煮之,緊緊卷起,用石頭鎮壓,以酒醃之,使酒味入骨,然後切得如紙一般薄,拿來讓孟昶食之,風味獨特無窮,號稱“緋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上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藥,花蕊夫人便將薯藥切片,用蓮粉拌勻,加入五味,清香撲鼻,味酥而脆,又潔白如銀,望之如月,宮中稱為“月一盤”。
世人都說孟昶是一個多情的種子、風流的皇帝,可曆史上真正記載的孟昶的妃子隻有三人,一個是他的原配妻子張太華,此女子也是一個傳奇女子,據說道教全真派焰口“青玄濟煉鐵罐施食”中的《黃籙齋》,全文“黃籙齋筵臨妙宮,青城山下說原因。張氏太華曾遭罪,三官拷較甚分明。丈人觀裏求懺悔,哀告黃冠李若衝。經卷未完離地府,速登雲路早超生”就與張太華有關。另一個是昭容李豔娘,她也是一個豔冠後宮的女子,並且是花蕊夫人親自向孟昶舉薦的。
這年夏天,花蕊夫人與孟昶再一次到水晶宮裏避暑。一夜,孟昶醉酒,身體搖擺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時倚閣星回,玉繩低轉,孟昶與花蕊夫人並肩坐在一起。孟昶攜著夫人的素手,陣陣涼風吹起,柳絲輕搖,花影嫵媚,映在摩訶池中,風兒掀起的水波在月光下如銀片一般蕩漾開來,忽而橫斜,忽而搖曳。孟昶回頭看花蕊夫人,隻見她穿著一件淡青色蟬翼紗衫,裏麵隱約地圍著盤金繡花抹胸,潔白的肌膚映在紗衫裏麵,愈覺得冰肌玉骨,粉麵櫻唇,格外嬌豔動人。夫人低著雲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風景宜人,陛下精擅詞翰,何不填詞一首,以寫這幽雅的景致呢?”孟昶說:“卿若肯按譜而詠,朕當即刻填來!”夫人說:“陛下有此清興,臣妾安敢有違?”孟昶大喜,取過紙筆,一揮而就這首《玉樓春》。這首詞,把花蕊夫人的“神、韻、雅、致”全部融入了進來,更是書寫了一個帝王對美好年華的留戀。孟昶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心裏已經有了征兆,最後的句子“隻恐流年暗中換”,也是對自己所擔心事情的一種暗喻。讓孟昶想不到的是,他的這種擔心不久就成了現實。
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國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與孟昶在深宮裏花開荼蘼,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生活,卻不知道凡塵間就要王位移主,流年暗換。孟昶從一代國君,一夜之間變成了階下囚。宋軍人人奮勇,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被一萬宋軍打得潰不成軍,不戰而敗,讓成都這個天險之地,變成了宋軍的一馬平川。
孟昶望著一夜之間變了天地的故國,憂傷地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其實,花蕊夫人不是沒有提醒過,也不是沒有勸諫過,可孟昶卻總是說:“蜀地難,難於上青天,你盡管放心吧,有我呢。”當一萬宋軍兵臨城下時,孟昶雖有十四萬大軍,可是這些士兵久居富地,不起戰事,哪裏會調兵遣將?宋軍才剛剛把城圍上,蜀軍便不戰而降。
如果國君不愛美色,美色便不會成為禍水。當國破家亡的時候,那些不戰而降的士兵不是罪人,孟昶不是罪人,花蕊夫人這個弱女子卻成了世人咒罵的紅顏禍水、誤國殃民的罪人。
就這樣,作為戰俘,花蕊夫人與孟昶一起被押解到了大宋國都汴京。那日,大宋新都開封,彰顯著盛世裏一片繁華景色,紅塵煙火的深處,不時傳來歌聲歡舞,大宋新皇帝趙匡胤坐在龍椅之上,而大殿下,正站著蜀國的降君與其愛妃。
當花蕊夫人站到宋朝大殿之下的時候,她的美貌,再一次讓兩個人看癡了,也看呆了。他們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宋太祖已經被眼前美貌的女子迷惑得完全失了皇帝的儀態,花蕊夫人才剛剛站立殿下,宋太祖便感覺有一股香澤撲鼻而來,那香是花的香、自然的香、女人肌膚裏透出來的香,令人心醉,讓人神往。仔細端詳,隻覺得眼前的女子千嬌百媚,那美貌讓人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開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一陣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靈魂喚了回來。可兩道炯炯的目光,仍射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遲遲不見回複,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
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家多認為是宋太祖毒死的。孟昶的母親聽聞兒子死訊,也心灰意冷,絕食身亡。宋太祖表現出一副關愛有加的樣子,為他們母子操辦了喪事。辦完喪事,花蕊夫人少不了要進宮謝恩。花蕊夫人著一身素衣,再一次站在宋太祖眼前時,更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讓這個皇帝老兒心猿意馬,心旌蕩漾,當夜便把花蕊夫人留在宮中,命令侍宴。
這時的花蕊夫人雖然內心悲傷不已,可身不由己,隻得低眉從命。飲酒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便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回想起在蜀地時的快樂與幸福,再想到今天山河破碎的心痛,禁不住眼含淚水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花蕊夫人《萬裏朝天曲》)
吟完,花蕊夫人便向宋太祖道:“蜀主孟昶親譜《萬裏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裏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競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及李豔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哪知道卻是萬裏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裏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歎嗎?”
宋太祖對花蕊夫人的這首憂傷懷思的詩並不滿意,要求花蕊夫人再吟一首。此時的花蕊夫人,更是心生悲傷,想起蜀國的滅亡,世人都怪自己是個紅顏禍水,難道蜀國的滅亡就是自己一個人的錯嗎?想到此,花蕊夫人情不能自抑地吟出了這首《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國》。這是花蕊夫人由心而生的詩句,表露了自己內心無以言表的苦衷,她想通過詩句訴說自己的心聲,向世人訴說:“並非俗世所想象,誤國殃民非紅顏。自古從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詩寫出了女人的大氣,更寫出了女人心裏的哀婉,並且還有對命運的不甘,恨不得自己化身成男兒,披甲走向戰場,可作為被鎖在深宮的女人,卻又怎能知道戰爭的殘酷呢?這首詩,可以說是花蕊夫人性格的寫照,體現出了一個女人雖然是冰做的肌膚,玉砌的骨頭,但這骨頭敲打起來,卻依然錚錚作響,傲然不屈。
宋太祖趙匡胤一聽這詩裏的含義,被眼前這個絕色女人的話給震驚了,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怪不得後宮佳麗三千,孟昶卻獨愛你一個。”宋太祖完全被花蕊夫人的美貌、才氣與那股子傲氣所征服,再望向她因為飲了幾杯酒而紅潤的美麗臉頰,哪裏還肯把她放出宮?從此,宋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了皇宮,封為貴妃,花蕊夫人再一次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宮詞
花蕊夫人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驕。
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
花蕊夫人看宮女們學騎馬時,被她們嬌羞、笨拙的樣子逗笑,隨口就吟出了這首《宮詞》,活靈活現地把宮女們學騎馬的樣子融入了詩行。可她卻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隕落,卻也在馬背之上。
花蕊夫人十四歲入宮,受著孟昶的恩愛與專寵,孟昶又是一個性情中人,全力討花蕊夫人的歡心,兩人之間的夫妻恩情,不是說斷就能斷,說了就能了的。而宋太祖是一個以國事為重的君王,自然就少了浪漫情懷。再加上花蕊夫人嫁給宋太祖本就不是自己所願,她的心裏時時想念孟昶,哪裏還容得下別的男子?花蕊夫人本是一個才女,不僅精通詩詞和音律,對字畫也有一定的造詣,因為思念孟昶,她根據自己的記憶悄悄把孟昶的模樣畫了下來,掛在自己的寢宮中,隻要宋太祖不到自己的寢宮,她便會時時拿出畫來祭奠,以便了卻自己思念之情。
這日花蕊夫人正在祭拜孟昶,下得早朝歸來的宋太祖,突然想給花蕊夫人一個驚喜,沒有派人通報,自己悄悄進到花蕊夫人的臥室。或許是花蕊夫人太過悲傷,也或許是宋太祖的腳步太輕,她竟然一點沒有發覺。宋太祖望著畫像上的人覺得有點熟悉,便從花蕊夫人身後問道:“這人是誰啊,怎麼看來有點麵熟?”花蕊夫人麵對宋太祖的突然到來和提問,自然嚇了一跳,急中生智說:“這是張仙人,我在向他求龍子。”
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對哥哥的愛妃花蕊夫人和哥哥的皇位早就窺視已久。他幾次勾引花蕊夫人不成,在一次酒後,對花蕊夫人放出了狂言:“你和哥哥的皇位早晚有一天都要歸我所有。”
此時的花蕊夫人,才知道了趙光義的真正目的,她不想再經曆人生變故,趙光義的不臣之心,自己一定要想個萬全的辦法來告訴宋太祖,讓宋太祖相信自己的話。可趙光義清醒後知道自己酒後失言,花蕊夫人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不臣之心,自己如果不殺了美人,怕是連江山都得不到,於是,趙光義對花蕊夫人伸出了魔爪。
在一次圍獵中,趙光義對這個絕代美人下了毒手,一箭刺穿了花蕊夫人的心髒。就此,花蕊夫人如一朵從嬌豔直接走向枯萎的鮮花一般,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沒入塵埃,變成一粒芙蓉花的種子,回到了故土,回到芙蓉城裏,綻放她曾經的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