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2)(3 / 3)

一轉眼,四年的時間過去了,柳如是長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相貌越發俊美,才藝出眾,她的口才與反應更是靈敏快捷,很快就讓她的名聲大震了起來。可是,徐佛很快發現柳如是受了自己的影響,她的喜好、性格與院子裏其他姐妹是完全不同的,她不傍大款,不慕權貴,她隻崇拜真名士。

此時,“吳江故相”周道登以宰相身份退居故裏。這周道登也是狀元郎出身,他的滿腹經綸無不讓柳如是傾慕不已。當周道登請徐佛代為物色一個知書識禮而善解人意的貼身侍女時,徐佛便一下想到了柳如是,就這樣柳如是被賣到相府做了周道登的貼身侍女。

都說皇宮後妃們的明爭暗鬥很厲害,其實,周道登因為平時風流成性,家裏的妻妾成群,她們爭起寵來,一點兒不比皇宮裏的女人差,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們一看周道登如此寵愛這個侍妾,與柳如是寫詩繪畫,歡聲笑語,一個個自然眼睛都紅了起來。而隻有十四歲的柳如是還滿身長著刺,誰招惹她,她就紮誰,她恃寵不懼,與周道登的妻妾們展開了口舌之戰。

這日,柳如是小醉在自己的臥榻上休息,結果當她在睡夢中被周道登一棍打醒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身邊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周家剛剛請來的一個琴童。至此,柳如是在群妾爭寵中大敗,重新被趕回了十間樓。

夢江南·懷人(節選其一)

柳如是

人去也,

人去鳳城西。

細雨濕將紅袖意,

新蕪深與翠眉低,

蝴蝶最迷離。

柳如是的《夢江南·懷人》是一組詞,共有二十首,也正是這一組詞,真正展現出了柳如是過人的才氣,讓她的名聲也越發響亮了起來。這裏之所以節選《夢江南·懷人》的第一首,是因為這一首寫出了柳如是內心的迷茫與淒涼:“戀人離去,詩人獨自漫步在雨中,霏霏細雨把衣袖打濕,心情迷惘。那些花影裏的蝴蝶,麵對這突然而來的風雨,對自己的前路更加迷茫。”

柳如是這裏所指的戀人就是明末愛國烈士與英雄陳子龍。陳子龍的才氣在當時也是響當當的,是明末著名詩人、詞人、散文家、駢文家、編輯。當陳子龍慕名前來拜訪柳如是的時候,兩個人就這樣深深地相愛了。

柳如是的內心是清高的,也是孤傲的,雖然在燈紅酒綠的煙花柳巷中夜夜醉生夢死,並因為自己相貌的俊美、才藝的出眾,自己的名字也響震吳、鬆一帶,慕名為她而來的男子無數,可這些從俗世裏走來的男子,並不能真正走入柳如是的心裏,這世間的男兒她閱了無數,卻沒有一個是自己一見傾心的。直到陳子龍的到來,才讓她的心怦然一動。她一眼望去,便知道這個人將是自己一生的宿命。他才氣的橫溢,他氣宇的不凡,還有他思想裏的獨特,無不讓柳如是如癡如醉。

也正是陳子龍一身的正氣,直接影響了柳如是骨子裏的那份傲氣與正氣。陳子龍內心的信仰,也潛移默化進了柳如是的血液裏、骨子裏。也正是陳子龍的到來,注定讓柳如是在曆史的長河裏留下自己的美名,被後人傳頌。隻可惜兩個人緣深分淺,最終落個勞燕分飛。陳子龍是複社的重要成員之一,在反清複明的道路上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頭,最後當看到大明江山在一夜之間傾倒的時候,他投江殉國。

當柳如是聽到這個消息後,悲傷無比,一氣寫出了二十首《夢江南·懷人》,來紀念陳子龍,隻可惜斯人已去,隻留下傷心人在世間罷了。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柳如是

柳如是的小詩可以說是她身世的寫照,詩詞裏的意境輕鬆快樂,淺顯易懂,充滿自信:“我本住在秦淮河岸斷橋以東,常常寫出的好詩句就如湖上輕輕拂過的暖風。這些日子西泠的人都在誇獎一個名字叫柳隱的人,粉麵桃花中站著一位美人。”

那麼柳如是這首自傳體的詩歌是寫給誰的呢?她為什麼要稱自己是柳隱呢?這個人就是柳如是一生癡愛的人兒,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官至禮部尚書的錢謙益。

柳如是不是一個自怨自艾的小女子,她性格開朗、大氣,不拘一格,她有著自己堅定的愛情觀,隻要認為是自己可以追求的幸福,她都會勇敢地去追求。當柳如是聽說明弘光政權的禮部尚書錢謙益到吳江一帶巡視的時候,柳如是的心一下就動了。對於這個文壇泰鬥的詩詞,柳如是一點兒都不陌生,因為她的床頭、幾案上一直放著錢謙益《牧齋詩抄》《有學集》等文學作品。

從小就喜歡女扮男裝的柳如是,再一次把自己打扮成了男兒模樣,慕名來到錢謙益下榻的驛站來拜訪錢謙益。這錢謙益是何等聰明之人,他對柳如是的詩詞早就欣賞不已,當柳如是把這首七言小詩讓看門人送到錢謙益的手中時,錢謙益望著這娟秀的小楷、生動活潑的詩行,一下就猜出了來者的身份。

當愛情的帷幕盛大開啟的時候,任誰也無法抵擋他們要走到一起的腳步。錢謙益這個比柳如是大三十六歲的東林黨首領,明弘光政權的禮部尚書,就這樣和柳如是開始了一生的糾纏與愛恨。

錢謙益對柳如是的愛是真心的,也是執著的。兩個人一起攜手戰勝世俗,戰勝地位的懸殊,以愛情的名義完美結合。據說兩個人結婚的時候,因為柳如是出身煙花柳巷,而錢謙益位高權重,再加上錢謙益原配妻子暗地裏作梗,在岸上向他們的婚船投擲石子的聲音掩蓋了鞭炮的聲響。但這一切都無法動搖錢謙益迎娶柳如是的心,他們的愛情大船就此起航。錢謙益把他與柳如是共居的小樓取名叫“我聞室”,並賦詩來表達對柳如是的愛慕之情:

清樽細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

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

曲中楊柳齊舒眼,詩裏芙蓉亦並頭;

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

錢謙益把他與柳如是美好的愛情都融入了這首詩裏:“清風細雨裏,我們把酒言歡,忘記了憂愁是什麼,仙鶴與鳳凰都喜歡上了這個充滿愛的地方,一起飛落我們樓下。紅燭被風吹得輕搖,月亮照著花影,綠色的紗窗像極了我們共乘的木蘭舟。悠揚的歌曲中楊柳都發出了新芽,精美的詩行裏芙蓉花兒同開放。今夜梅花詞裏和你共愛語,管它月疏影稀還是寒流來襲。”

如若幸福就此長駐,一對恩愛的人兒定能天長地久。但因為明朝的腐敗,他們堅守的國家還是被清軍滅亡了。柳如是要求和錢謙益一起舍生取義,用投江自盡的方式來表達對明朝的忠貞之心。但錢謙益卻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水太涼了,我這身子骨兒恐怕不行,我們改天再來吧!”柳如是望著眼前這個自己相信著、依賴著的男人,突然感覺他不再偉岸,原來當麵對生死選擇的時候,他的骨頭軟到讓自己的誌氣都無法站立。柳如是氣憤地縱身跳下冰冷的江水,向錢謙益表達自己的決心,卻又被錢謙益救了上來。

其實,幾十年的官場生涯,錢謙益早就看到了腐敗的大明王朝最後的結局,投降了清王朝,並做著自己可以再當清朝宰相的美夢。柳如是心如刀絞,她想用深情的愛把錢謙益留在身邊,故為錢謙益作詩: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樓雲霧似妝樓;

夫君本誌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歸舟。

燭下鳥籠看拂枕,鳳前鸚鵝喚梳頭;

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蕭向碧流。

這首詩歌裏有柳如是對他們未來美好生活的刻畫,她希望錢謙益放棄功名利祿,與她回歸到山清水秀的田園生活裏去。可錢謙益已動了再取功名利祿之心,他更是想方設法勸柳如是能與他一同去謀求富貴。兩個人誰也無法改變誰的想法,錢謙益隻好孤身一人到京城求官。

可到了京城後,錢謙益的仕途並不順利,再加上柳如是一封封家書的動搖,他終於選擇與柳如是相依相守。秦淮河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錢謙益與柳如是的身影總是恩愛相伴。一生的苦難,讓他們更加珍惜生活中點滴的幸福,同時他們的女兒也在這個時候來到了人間。錢謙益對上天賜予自己的幸福知足不已,他望著女兒聰明伶俐、漂亮可愛的樣子,活脫脫一個小柳如是,更是愛得心滿意足。

可他們看似平靜的生活裏,依然是暗潮湧動,因為柳如是內心的執著,原來他們一直在暗地裏做著複明的美夢,並且利用他們特殊的身份做了複社的線人。隨著錢謙益的學生黃毓琪的被捕,他們幸福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年逾花甲的錢謙益被清軍抓去,關進大牢。

幾十年的夫妻生活,錢謙益早已成為柳如是生命裏的一部分,雖然柳如是剛剛生完女兒不久,身體極為虛弱,但她還是冒死上書總督府,要求代夫受刑。總督府被柳如是的大義之舉,和她對錢謙益執著的愛情感動,又加上對錢謙益複明之舉查不到真憑實據,便將他放了出來。經曆了四十天牢獄之苦的錢謙益,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次劫難,這也是他一生中受過的最大的苦,這次苦難,讓他對柳如是更加珍惜。

在錢謙益被柳如是營救出來的十多年間,他們夫妻琴瑟和鳴,漁舟唱晚,一直到錢謙益八十二歲壽終正寢。柳如是感覺自己的生命因為錢謙益的離去也隨之枯竭,再加上錢謙益家人對自己的不認可,以及彼此間的財產之爭,讓柳如是不堪重負,不久也自縊身亡。

或許生命真的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經曆的過程,柳如是從十歲那年涉足風塵,一直到四十七歲自己結束生命,她遇到陳子龍的時候,愛得執著;她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錢謙益的時候,給自己的心找到了歸宿。雨碎江南,一粒粒故事,在柳如是的生命裏飽滿。

顏色,傾國傾城。愛情,執著專一。氣節,辭金蹈海。性格,豪放不羈。或許正是因為她的這些特質,在煙花柳巷裏,在美色如雲的繁華世界深處,她用自己獨有的美麗與才華譜寫了一段傳奇的故事,讓自己的名字被後世傳頌。

董小宛·柳外時時弄好音

綠窗偶成

董小宛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獨坐撫瑤琴。

黃鸝亦似知人意,

柳外時時弄好音。

為了與幸福撞個滿懷,在舊時光的深處,我從胸膛裏掏出了所有飽含悲苦的日子。把手掌按到翻轉的經卷上,許下誠心對待每一句幸福的諾言,讓所有沐浴過陽光的蓮花,都向著塵世綻放。而你的美貌,卻一直裝點著這如詩如畫的江南。

每讀中國十大名廚之一、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的詩詞,內心總是會生出許多的敬佩與憐惜,她的美貌,可以蔭翳江南的春色,她的廚藝,美妙絕倫,而她的愛情故事,更是充滿傳奇色彩。董小宛(1624—1651),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蓮,因父親的突然離世,生活貧困而淪落風塵,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成了一名歌伎。

董小宛的這首《綠窗偶成》應該作於她在逃難的路上,突然生病的時候:“生著病的人望著窗前那些剛剛被雨水打濕的花兒,內心的憂傷更加深刻,獨自一人坐在幽窗下彈起瑤琴。那些站在枝頭上的黃鸝鳥兒好像也明白我此時的心情,隨著我的琴聲唱起了美妙的歌兒。”

小時候的董小宛生活是幸福的,也是美滿的,她出生在一個世代從事蘇繡的“董家繡莊”。刺繡屬於手工藝行業,會刺繡的人要有非常紮實的繪畫基本功才可以,所以董家應該算是一個書香家庭。而父母對自己這個相貌出眾、蕙質蘭心的女兒更是寵愛有加,把自己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女兒。董小宛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每當望著父母忙碌的身影時,她總是跑到廚房親自給父母烹飪美食,董小宛紮實的廚藝源於對父母的愛。

可這樣的幸福並沒有維持多久,在董小宛十三歲的那年,父親突然得了急病離世。不善經營的董小宛母女被黑心管家所坑害,隻短短兩年的時間,偌大的一份家業就化為了泡影,不僅沒有盈利,還欠下外債千餘。無奈的董小宛母女隻好搬到她們之前在半塘買下的幽室居住,而母親因此一病不起。為了生計,董小宛不得不把自己賣身到秦淮河畔的畫舫中。

雖然身在煙花柳巷,但董小宛卻堅守著自己的清白,賣藝不賣身,而她的堅守,卻讓那些追蜂引蝶的人對她越發地癡迷,有人願意出千兩黃金來買董小宛的初夜,但都被董小宛一一謝絕了。這自然就讓老鴇十分的不滿意,因為董小宛影響到了她的收入,她總是對董小宛冷嘲熱諷。心高氣傲的董小宛怎受得了這樣的悶氣,一怒之下,一跺腳離開南京,回到了蘇州。可是麵對母親的疾病,麵對生活的拮據與窘迫,她不得不再一次把自己賣身到半塘的妓院,重操舊業。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本真,不變初心,這越發讓她身邊的人對她留戀不舍。漸漸董小宛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她不留戀燈火深處的繁華,卻喜歡遊曆在山水之間的愜意。所以那些富商大賈們往往就應了董小宛的喜好,邀請她遊太湖,登黃山,泛舟風景的最深處,一去便是十天半月。董小宛卻不知,錯過了與一個一心愛慕她,想與她相交的風流公子相見的緣分。

洞房花燭夜和冒辟疆

董小宛

一從複社喜知名,夢繞腸回欲識荊。

花前醉晤盟連理,劫後餘生了夙因。

從董小宛這首《洞房花燭夜和冒辟疆》的標題,我們不難看出,董小宛遇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人,並與他喜結連理。當這份喜悅從心而發的時候,董小宛在新婚之夜寫下了這首《洞房花燭夜和冒辟疆》。從這首詩歌直白的含義裏,我們更是不難讀出,董小宛與冒辟疆之間的結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曆了艱難險阻,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的。那麼,董小宛和冒辟疆之間到底經曆了什麼樣的劫難呢?

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傳世作品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彙抄》等。冒辟疆出生在官宦世家,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就刊刻了詩集《香儷園偶存》。冒辟疆一生反清複明,對自己的王朝有著解不開的情懷,成為複社重要成員之一,與陳貞慧、侯方域、方以智被世人稱為“明末四公子”。

冒辟疆自從讀了董小宛流傳民間的詩詞後,內心便對她愛慕不已,而那時的侯方域和方以智都與董小宛有過交集,並在冒辟疆麵前力讚董小宛的美麗、才氣和氣節,這讓冒辟疆更有了一睹芳容的想法。所以,當冒辟疆因趕考路過秦淮河邊的時候,他便迫不及待地前來拜訪董小宛了。

但前兩次冒辟疆都撲了空,因為董小宛跟著商船遊玩沒有返回。第三次,冒辟疆終於目睹到了芳容,但董小宛卻並沒有見到冒辟疆。這日董小宛淺醉睡在曲欄花下,頸間細扣輕解,手握團扇,細白肌膚在花叢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此時,正好前來拜訪的冒辟疆把她的美麗盡收眼底,望著董小宛神韻天成的模樣,冒辟疆看得有點癡了,也呆了,執筆寫下董小宛的美麗後,為了不驚擾董小宛的美夢,冒辟疆隻好留下寫給董小宛的詩詞,遺憾地離去。董小宛捧讀著冒辟疆寫給自己的詩詞,不禁怦然心動。

董小宛再一次心動冒辟疆,是在名震江湖的“秦淮八豔”唯一一次聚集到一起的盛大聚會上。在那次酒會的歡聚上,當董小宛讀到李香君與侯方域眼眸裏的深情流轉,讀到卞玉京一身青衣下對愛情的迷茫與傷感時,她心裏終是明白,女人內心最渴望的是愛情的溫暖,而冒辟疆的另一位好友張天如,聽說冒辟疆與董小宛三次緣分的錯失時,就趁興作伐,幫冒辟疆做了一個大媒,希望董小宛與冒辟疆結成秦晉之好,眾名士拍手稱佳。

可是這段愛情路,董小宛與冒辟疆都沒有想到,他們走得很艱難。雖然有了眾人的撮合,但緣分似乎在故意考驗著他們,刁難著他們。

他們第一次真正相見,是冒辟疆到蘇州應試,專程到南京來與董小宛相見。當容貌英俊,風流瀟灑,人稱“美少年”的複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站到董小宛眼前的時候,董小宛的心裏再也放不下別人了,她知道,這個人將是自己一生的愛與守候。那一夜,董小宛第一次把身心全部交了出去,而冒辟疆更是許下了定會迎娶董小宛的誓言。

那次短暫相聚後,卻是漫長的等待。本來他們約好一年後再聚首的,可是走到半路的冒辟疆聽說父親蒙冤入獄,他輾轉於父親冤案之中,結果這一分離便是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董小宛曆盡劫難。

自從心許冒辟疆後,董小宛便再也不接別的客人,生活拮據得捉襟見肘,但這都不能改變她的初衷。可是她的美貌,她的才氣,卻讓一個惡少對她情不能已,一心想要得到董小宛。在屢次遭到拒絕後,這個惡少惱羞成怒,決定搶親。當知情人把這個消息告訴董小宛後,董小宛不得不連夜逃往去找冒辟疆的路上。可在逃亡的路上,董小宛不幸落入水中,差一點丟了性命。

與冒辟疆

董小宛

事急投君險遭凶,此生難期與君逢。

腸雖已斷情未斷,生不相從死相從。

紅顏自古嗟薄命,青史誰人鑒曲衷。

拚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

詩行裏,有對前途的迷茫,有對冒辟疆忠貞不渝的愛情誓言,更有對自己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誌氣的表達。“拚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表達了情願把命舍棄,也不向權貴勢力低頭的決心。但一路的驚嚇,一路的顛沛流離,董小宛病了,這病來勢洶湧,久不見好。

董小宛昏沉地睡去,再昏沉地醒來,心似有牽掛,心似有放不下。冒辟疆與董小宛應該是心有靈犀的吧?當他聽說董小宛的遭遇後,自己也是連夜走向了尋找董小宛的路上。就在董小宛命懸一線的時候,冒辟疆竟然神奇地與董小宛相遇,而董小宛的病竟然一下就好了。

可上蒼好像故意要給這對戀人以磨難,當他們想奔往幸福的港灣時,卻又遇到了麻煩。並不是所有的好姑娘都如柳如是一般好運,能遇到徐佛這樣有情有義的俠女。因為董小宛在秦淮一帶名氣太大,她就是老鴇的一棵搖錢樹,無論冒辟疆出多少錢,她就是不同意董小宛從良。此時,柳如是和錢謙益來了。在錢謙益的周旋下,董小宛和冒辟疆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雙宿雙飛在了冒辟疆的家鄉。

一柄象牙彩蝶

董小宛

獨坐楓林下,雲峰映落輝。

鬆徑丹霞染,幽壑白雲歸。

因為身體長期柔弱,董小宛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喜肥膩甘甜之食,用一小壺芥茶溫淘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但冒辟疆卻喜歡甜食、海味和臘製熏醃的食品。董小宛便潛心研製各種甜品美食、臘製熏醃食品的烹飪方法,為冒辟疆做出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冒辟疆在外應酬多,難免會多喝幾杯。董小宛就用各種花朵和鮮果蔬,做出顏色各異的花露,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嚐,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是的,董小宛在用美食調劑著自己幸福的小日子,她讓冒辟疆在享受她愛情的同時,更享受著她的美食。

董小宛的溫柔、賢惠不僅讓冒辟疆喜愛不已,包括他的母親、冒辟疆的原配妻子都對董小宛喜愛有加。閑下無事的時候,董小宛喜歡教冒辟疆的孩子們讀書寫詩、彈琴畫畫,她輕柔溫婉的歌聲,更是讓這個家庭充滿幸福的蔭翳。

董小宛最喜歡賞月,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她望著月亮的升起與落下、落下又升起,充斥在自己的幸福與快樂中,如若生活就此停駐,相信董小宛會在幸福的淺唱中與冒辟疆共度一生。可生活在朝代更替年代的他們,卻是注定了還會經曆磨難。

這樣的幸福隻維持了短短一年的時間,李自成的大軍攻占北京,清軍也入關南下,整個中原大地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冒家也沒有幸免於難,偌大一份家業一夜之間便被搶燒一空,董小宛和冒辟疆的家人被迫走向了逃亡的路上。當戰爭結束,一家人回來後,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董小宛是一個會精打細算的人,她不僅組織起家人重操舊業,更是自己親自打理財務,讓整個大家庭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可此時,磨難再一次降臨到這個家庭。因為冒辟疆是複社四公子之一,為了保住大明江山,他親赴戰場,連日的戰爭中他忙於奔走告急,和將士們出生入死,身體嚴重透支,患上下痢兼瘧疾,把冒辟疆折磨得沒有了人形。有情有義的董小宛,連著六十天不解衣帶,守候在冒辟疆的身邊,親自給冒辟疆調理藥物和飲食,終於把冒辟疆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正因了禍不單行,身體剛剛好轉的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並且還是胃出血。董小宛在冒辟疆床前一侍候便是一百天,冒辟疆才算真正好轉。

可此時,清兵全麵侵占中原,很快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火。國難當頭,冒辟疆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而董小宛也是一個熱愛國家的愛國人士,雖然她知道大明王朝的江山在搖搖欲墜之中大勢已去,但卻還是做了自己特製的甜品去前線慰問抗戰的士兵們。她一邊給戰士們發放甜品,一邊尋找著冒辟疆的身影,可是戰場就是戰場,這樣的場麵又豈是一個弱女子所能控製的?當整個蘇州城被鮮血和夕陽披上黃金甲的時候,董小宛早已身不由己地被這場戰亂衝得迷失了方向。家,已經變成一片火海,愛人在何方自己無法找尋。

至此,董小宛的下落再一次成了謎,這也是後人為什麼把她與董鄂妃聯想成為一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董鄂妃是一個漢族女子,董小宛也是一個漢族女子。傳說中董鄂妃比順治皇帝大了十幾歲,而出生在1624年的董小宛,正好比出生在1638年的順治帝大了十四歲。不知道這一切是巧合,還是上天真的不想讓這絕美的紅顏就此隕落,而重新給董小宛安排的愛情結局?這是一些文人在編寫野史時的豐富想象,還是真的是董小宛的宿命?一切的一切都如謎一般地在曆史的年輪裏沉澱著,隨著戰火的遠去,也隻能讓後人遐想與猜測了。

在世人的眼裏,董小宛與冒辟疆的婚姻一直是董小宛一個人的獨舞,董小宛用美食與詩詞訴寫著她的人間煙火,卻難找到冒辟疆留給董小宛的詩詞。可是,不是自己親曆的愛情與婚姻,我們怎可以擅自評論別人的對錯?冒辟疆如若不愛,憑董小宛的個性,她不會癡纏;如若冒辟疆不愛,董小宛又怎能得到他家人的喜歡與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