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地球新鮮事(4)(1 / 2)

赤道氣候,即赤道地區的氣候,其特征是:全年氣溫高、濕度大、悶熱多雨。非洲的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東側海岸、南美的亞馬遜河流域、亞洲的印度尼西亞均屬於赤道氣候。

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四季不明顯,但幹濕季分明,全年可分幹季和濕季兩個季節,風暴較多。印度、緬甸、越南和我國的海南島都屬於熱帶氣候。

副熱帶氣候主要表現在全年較長時期為副熱帶高壓控製和活動的地區,由於受季風影響,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我國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地區屬於這種氣候。

溫帶氣候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又分為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三種類型。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四季雨量分配均勻,雲量多,濕度大,歐洲的英國、荷蘭等屬於這種氣候。溫帶大陸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雨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我國新疆、甘肅等地屬於這種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海洋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冬季盛行大陸季風氣候,寒冷幹燥,我國長江流域以北東部地區屬於這種氣候。

寒帶氣候,即高緯度地區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包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等,多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南極洲地區。

知識點:熱帶、溫帶、寒帶、氣溫

為什麼“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兩句諺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的中下旬。“三伏”是指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中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和末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為什麼“三九”最冷、“三伏”最熱呢?

這要從當時地麵吸收和散發熱量的多少來看,冬至時雖然白晝短,地麵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由於這時地麵散發的熱量還多於吸收的熱量,地麵的空氣溫度還繼續降低下去,地麵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於地麵散發的熱量,天氣才達到最冷的時候。到“三九”以後,地麵吸收的熱量又將多於地麵散失的熱量,近地麵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後的“三九”前後。

夏至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卻不是夏至,而是在夏至後的“三伏”時期。跟上麵的道理一樣,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是比黑夜長,每天地麵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熱量多,近地麵的空氣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麵吸收的熱量幾乎等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麵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麵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三伏”。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在“三伏”之前,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在“三九”之前,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

知識點:三九、三伏、地麵、吸熱、散熱

為什麼下雪不冷化雪冷

在冬季,我國各地經常受到寒潮的侵襲。寒潮本身就是從北向南流動的一股強烈的又冷又幹的空氣,當它的前緣與暖濕空氣一發生接觸,因為冷空氣比暖濕空氣重,就會把暖濕空氣抬升到高空去,使暖濕空氣裏的水汽迅速凝華成為冰晶,又逐漸增大成為雪花降落下來。

在寒潮來臨前,一般是南方暖濕氣流很活躍,因此,天氣會有些轉暖。而水汽凝華為雪花,也要放出一定熱量,這就使下雪前及下雪時的天氣並不很冷。

在寒潮中心過境後,雲消雪止,天氣馬上變得晴朗起來,由於天空失去了雲層的屏障,地麵上就向外散發大量的熱量,這時溫度降得很低。加以積雪在陽光照射下,發生融化,融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量。根據實驗,1克0℃的冰,融解成0℃的水,要吸收334.4焦耳(80卡)的熱量,所以大片積雪融化時被吸收掉的熱量是相當大的。因此人們就覺得天氣冷了一些。

知識點:凝華放熱、融化吸熱、地麵散熱

為什麼風吹起來一陣大一陣小

風吹起來總是一陣強一陣弱,很少用同一個速度前進。天氣預報中報告風力大小常用5—6級、陣風7級這樣的字眼,就是說明了風速的不同。我國氣象台規定,在觀測風速時統一用2分鍾的平均風速。有時也根據不同需要來計算1分鍾或10分鍾的平均風速。而陣風則用一瞬間的最大風速,稱做瞬時風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