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流星雨、天體、碰撞、運行、彗星、塵粒
為什麼星星會眨眼
夏天的晚上,繁星滿天,抬頭仰望天空,星星都在忽閃忽閃地動,像在眨眼。這是什麼緣故呢?
這是因為地球周圍有大氣層。
大氣不是靜止不動的,空氣熱了會上升,冷了又會下降,還有風在吹來吹去。如果能夠給空氣的分子著上一些顏色,你就能看到五彩繽紛的空氣正在上下翻騰。
星光在來到我們的眼睛以前,必須經過地球的好幾層大氣,大氣既是動蕩不定的,各層大氣的溫度、密度又各不相同,這樣一來,光線的折射程度也不相同。星光已經過多次的折射,時而會聚,時而又分散。正是這層動蕩不定的大氣,擋在我們麵前,使得我們在看星星的時候,總覺得星星在閃爍,就像眨眼睛一樣。
知識點:星、地球大氣、翻騰、光、折射
為什麼月亮會發生圓缺變化
我們看到的月亮,它的形狀在一月裏天天發生變化,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圓盤缺一半,有時又像一把彎彎的鐮刀。
月亮為什麼會發生圓缺變化呢?
我們知道,月亮是圍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既不發熱,也不發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間裏,月亮是靠反射太陽光,我們才能看到它的。同時,月亮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不斷發生變化。當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候,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麵,一點也照不到太陽光,這時我們就看不見它,這就是新月,叫做朔。
新月以後兩三天,月亮沿著軌道慢慢地轉過一個角度,它向著地球一麵的邊緣部分,逐漸被太陽光照亮,於是我們在天空中看到了一鉤彎彎的月牙。
這以後,月亮繼續繞著地球旋轉,它向著地球的這一麵,照到太陽光的部分一天比一天地多,於是,彎彎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起來。等到第七八天,月亮向著地球的這一麵有一半照到了太陽光,於是我們在晚上就看到了半個月亮,這就是上弦月。
上弦月以後,月亮逐漸轉到和太陽相對的一麵去,這時它向著地球的這一麵,越來越多地照到了太陽光,因此我們看到的月亮,也就一天比一天圓起來。等到月亮完全走到和太陽相對的一麵時,也就是月亮向著地球的這一麵全部照到太陽光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個滾圓的月亮,這就是滿月,叫做望。
滿月以後,月亮向著地球的這一麵,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陽光了,於是我們看到月亮又開始漸漸地變“瘦”。滿月以後七八天,在天空中又隻能看到半個月亮了,這就是下弦月。
下弦月以後,月亮繼續“瘦”下去。過了四五天,又隻剩下彎彎的一鉤了。之後,月亮慢慢地變得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
月亮圓缺的變化,是由於月亮繞著地球運動,它本身又不發光而反射太陽光的結果。
知識點:月亮、新月、朔、上弦月、滿月、望、下弦月
為什麼天上的星星有的亮有的暗
天上的星星,有的亮有的暗。我們知道,60瓦的電燈比20瓦的電燈亮,是因為它的發光能力強。那麼,亮的星星是不是比暗的星星發光能力強呢?實際並非一定如此,決定星星亮度的除了它的發光能力,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星星與我們距離的遠近。一般來說,星星離我們越近,看上去就越亮。
以上是星星的視亮度,也就是看起來的亮度。視亮度用視星等來表示。我們看到的那些最亮的星一般都定為1等星,正常視力的人用肉眼能夠勉強看到的最暗星定為6等星。天空中的亮星,可能真的是顆發光能力很強的恒星,但也可能隻是因為它離我們特別近,才顯得很亮。相反,有些暗星也不一定真暗,盡管它們要通過望遠鏡才能觀測到,但它們的發光能力可能極強,隻是由於距離我們太遙遠,看起來就顯得比較暗。
為了比較不同恒星的真實發光能力,應該把它們放在與我們距離相同的地方進行比較。這就像賽跑一樣,必須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根據國際規定,恒星的這條“起跑線”定為10秒差距,即32.62光年。規定恒星在這個標準距離處的亮度為它的絕對亮度,用絕對星等來表示。
運動員可以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起跑,恒星則無法都挪到10秒差距的距離處,所以,絕對星等都是計算出來的。
太陽的視亮度是絕對冠軍,一旦把它放到比現在遠206萬多倍遠的10秒差距處,它的絕對星等隻有+4.8等。按視星等順序排列的以下這5個天體,如果按絕對星等排列的話,則應該倒個個兒。
知識點:視寬度、視星等、絕對亮度、絕對星等
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我們乘船坐車,很容易覺察出車船在行進,可是為什麼我們一點也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呢?地球轉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繞太陽公轉每秒鍾要跑30公裏。在赤道上的速度每秒鍾達456米,坐地日行八萬裏,跟車船的速度比起來,真不知快多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