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宇宙大視野(4)(1 / 2)

據研究,火星表麵的岩石含有較多的鐵質。當這些岩石受到風化作用而成為砂塵時,其中的鐵質也被氧化成為紅色的氧化鐵。由於火星表麵非常幹燥,沒有液態水的存在,這使火星上的砂塵極易在風的驅動下到處飛揚,甚至發展成覆蓋全球的塵暴。1971年,當“水手9號”空間探測器飛臨火星上空時,就曾觀測到一次巨大的塵暴,塵暴先是從南半球開始,然後擴展到北半球,把整個行星都籠罩在塵埃之中。塵暴持續了幾個月之久,大氣中的砂塵才逐漸沉落,使火星表麵恢複原來的狀況。正是這種反複發作的塵暴,使火星表麵幾乎到處都覆蓋著厚厚的氧化鐵砂塵,結果火星表麵便呈現出紅色的麵貌。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火星在夜空中熒熒似火,發出火紅色的光芒。

知識點:火星、火星塵暴、氧化碳

為什麼人類要多次探測火星

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在許多地方十分相似:火星自轉一周是24.66小時,晝夜隻比地球上的一天多40分鍾;火星自轉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火星上還有大氣層。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帕雷用望遠鏡發現火星上有許多細長的暗線和暗區,他把暗線稱為“水道”。有人幹脆把“水道”翻譯成英語的“運河”,暗區就成了“湖泊”。有運河就有智慧生命的大規模活動。於是,一個世紀以來,有關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傳說、猜測和探測不斷出現。眼見為實,隻有對火星進行逼近觀測,才能徹底解開這些謎。20世紀50年代後,人類就開始了利用航天技術探測火星的努力。

早在1962年和1965年,前蘇聯和美國分別發射了“火星1號”和“水手4號”探測器,並首次給火星拍照。

1969年,“水手6號”和“水手7號”探測器觀測了火星南極,並且發現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高達95%。

1972年,“水手9號”探測器拍攝了7000多張火星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火星表麵70%區域中的峽穀、火山和幹涸的河床。

1974年,前蘇聯發射的“火星5號”首次拍攝了火星的彩色照片。

“水手”係列探測器拍攝的大量照片表明,火星上根本沒有運河。

那麼,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命呢?這必須對火星作進一步的了解,除了逼近觀測外,還必須作著陸探測。

1996年12月,美國發射“火星探路者”探測器。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經過7個月的旅行,行程4.94億千米,終於來到火星,並成功地在火星上的阿瑞斯平原著陸,同時向人類發回了1.6萬張照片。這是美國航天局跨世紀的一係列火星軌道和著陸探測計劃的開始。

1996年11月,美國發射“火星全球勘探者”飛船。“火星全球勘探者”在1997年9月進入火星軌道,這是人類成功地送入火星的第一個軌道器。

“火星探路者”終於找到了一些支持“火星生命說”的證據,從它發回的1.6萬張照片中科學家發現,幾十億年前,火星的阿瑞斯平原曾發生過大洪水,而現在的火星可能與地球一樣有晨霧,說明火星上有水,有水就可能有生命。而研究結果證實地球上的一塊編號為“ALH84001”的隕星,可能來自火星,而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這塊隕星中發現了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證據。這一研究仍在繼續。

知識點:火星探測、“火星探路者”、“火星全球勘探者”

為什麼太陽係中會有那麼多小行星

太陽係裏有什麼?一位天文學家曾巧妙地回答說:“一小簇大行星,一大簇小行星。”這句話的確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太陽係中已經發現的大行星隻有8顆,而從1801年發現第一顆小行星,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登記在冊和編了號的小行星已超過8000顆,還有更多的小行星有待進一步的證實。

大行星的這些“小兄弟”究竟有多少呢?據統計,總數當在50萬顆左右。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運行,與太陽的距離集中在2.06—3.65天文單位。太陽係的這部分區域被稱為“小行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