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緩解交通緊張現象,交通政策是控製全局的,而工程設施則是第二位的。如在我國的上海市,初步估計,即使規劃的高架道路全部建成,規劃的道路都拓寬,當小汽車發展到150萬輛左右時,道路網也將全部飽和,而小汽車的客運量僅為全部客運量的15%—20%。這對於絕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公共交通仍將是他們別無選擇的交通方式。所以,公交優先勢在必行。
如何實行公交優先呢?它包括財政上的優先、建設實施上的優先和交通管理上的優先。首先,通過立法手段,確立發展城市公交的固定資產來源。公交的效益在於居民出行方便,從而提高社會工作效率,改善城市環境。其次,加快有軌交通的建設和專用公交線路的建設,如在高架道路上通行新式有軌電車或公共汽車,並且有條件地推行地麵公交專用線路和車道,使其盡可能少地受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影響。
除此之外,開辟新的公交線路,合理規劃和調整公交線路的走向和站點設置,給公交車輛優先行駛的權利等等,都是城市公交優先的一種體現。
知識點:公交優先、公共交通、客運量
為什麼超速的車輛躲不過警察的“眼睛”
有一些因超速行駛而被處罰的車輛駕駛員,常常會無奈而迷惑地想:警察是怎麼知道我超速的呢?難道他的眼睛能在瞬間測出車速嗎?
確實,要監視頻繁來往的車輛的速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一種叫做雷達測速儀的神秘儀器,幫警察解決了這個難題。它的外形很像一支大手槍,有槍筒、手柄和扳機。警察隻要把槍筒對準要監視的車輛,一扣扳機,它就會向車輛發射一束雷達波,反射回來的雷達波就能在數碼管上顯示出這輛車的車速,又快又準確。平時,這支雷達槍可以掛在警察的腰上,也可以安裝在交通巡邏車上,或者設置在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有了雷達槍,可以大大減少交通事故,也打破了一些超速行駛者的僥幸心理。
為什麼用雷達槍能檢測出超速車輛的速度呢?
你一定有這樣的感覺,當一輛拉著汽笛的火車從你身旁開過時,它的聲調越來越高;而背離你遠去時,聲調又會越來越低。而且,車的速度越快,聲調變化的差別越大,這就是多普勒效應。雷達槍就是根據這一原理研製的。當遠處的車輛是停著不動時,雷達槍反射回來的雷達波和發射出去的雷達波是一樣的。如果遠處的車輛正在行駛,那麼,根據多普勒效應,反射回來的雷達波就相當於車輛發出的“聲音”,車輛行駛得越快,反射波和發射出的雷達波差別就越大。雷達測速儀裏的計算機就能把這種差別自動計算出來,再經過數字電路的轉換,在數碼管上顯示出這輛車的車速來。
這種雷達槍的正式名稱叫多普勒聲雷達,它的測速範圍在24—199千米/時之間。由於它精確度高,又便於使用,所以在各大城市得到廣泛應用。
知識點:雷達槍、多普勒效應、超速行駛
為什麼要建設水上鐵路
水上鐵路並不是將鐵路的鋼軌鋪設在跨越江海的橋梁上,而是將列車裝載在一種特製的巨型渡輪上,跨越江河湖海,將整列車廂駁運至對岸。所以,水上鐵路就像一座浮動的橋梁,起到聯結和溝通兩岸鐵路線的作用。
現代的水上鐵路,已從江河伸向海域,從河岸間的短距離擺渡發展為沿江跨海的長距離渡運。它集中了鐵路、水運、集裝化、不間斷運輸等方麵的優勢,使列車車輛直接上船,這樣可以避免貨物在碼頭上倒裝駁運,減少貨物損失,加速貨物運送效率,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更重要的是,水上鐵路不但能減輕地麵鐵路運輸的壓力,還可大大縮短火車的長距離迂回運輸。目前,許多海岸線長、水域寬廣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丹麥、瑞典等,都在大力發展水上鐵路。
與建設陸地鐵路線相比,水上鐵路不必鋪設長距離的路基和軌道,因此工程量小、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我國沿海城市眾多,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開發水上鐵路大有用武之地。如上海到寧波,用水上鐵路跨越杭州灣,運輸距離可縮短1/3;大連至煙台的海上鐵路,比陸路可縮短距離1800多千米。所以,發展水上鐵路運輸,十分適合我國國情,也是緩和目前鐵路運輸緊張的一條途徑。
知識點:水上鐵路、優勢
為什麼列車要進行編組
我國是一個地域寬廣而自然資源極不平衡的國家,因此,鐵路交通運輸負擔著繁重的資源調運任務。我國建有龐大的鐵路網,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其中有些城市規模並不大,卻是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這些城市常常設立了列車編組站。列車為什麼要編組呢?